•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程序

肆 肆 肆

肆、 、 、資料的分析 、 資料的分析 資料的分析與編碼 資料的分析 與編碼 與編碼 與編碼

一、資料分析

研究過程為避免主觀的過度介入,使研究能增加其客觀性及 可靠性,本研究採取三角校正(methodogical trianglation)的研究 方法。

研究者研究方法的三角校正包括資料蒐集的三角校正與分析 者的三角校正。資料蒐集三角校正,研究者透過擬題單、學生學 習日記、機率教學擬題活動回饋單、教師教學札記與錄音檔等多 樣方式收集資料;分析者的三角校正,對個別學生在擬題教學活 動中的編碼分析,透過研究者與指導教授及高雄市某高中數學任 課教師,進行資料之編碼,以期能充分解釋本研究結果,增加其 客觀性及可靠性。

二、資料編碼說明

第一碼:p 表示擬題,s 表示解擬題,m 表示學習日記。

第二碼:數字表示學生的座號。

例如:p-19 是表示 19 號學生的擬題。m-2 是表示 2 號學生 的學習日記。

伍 伍 伍

伍、 、 、結果的歸納及論文的撰寫 、 結果的歸納及論文的撰寫 結果的歸納及論文的撰寫 結果的歸納及論文的撰寫

研究者針對研究實施歸納出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最後,

撰寫及修訂論文內容。

下圖即為研究者實施高職機率擬題活動之研發、實踐與省思的 研究流程。

103.01 103.03

103.03~103.06 103.06

103.06~103.11

103.11~104.12

104.01 104.02 104.03

104.01~104.06

圖 3-3 高職機率擬題活動之研發、實踐與省思的研究流程 研擬研究計畫和方向

確定研究主題 文獻閱讀與教材研發

執行預試並蒐集資料

擬題活動正式實施

資料蒐集與整理

資料分析與解釋

結果分析與歸納

撰寫報告

回饋單

學生學習日記 擬題單

教師教學札記

預試資料分析與修正

第五 第五

第五 第五節 節 節 節 預試資料的分析 預試資料的分析 預試資料的分析 預試資料的分析

為了解學生對擬題教學活動的接受程度,以及工具的適切性。

研究者於 103 年 6 月份高三統測結束後,進行預試,內容如下:

壹 壹 壹

壹、 、 、預試對象 、 預試對象 預試對象 預試對象

高雄市某高職高三學生,當天共 28 人出席。該校學生數學學 習動機極為低落,PR 值為 30,而該班學生數學段考成績平均為 23 分,數學學習態度普遍低落,有部分同學對數學有強烈的排斥感。

研究者於高三下學期才任教此班級。

貳 貳 貳

貳、 、 、預試教學流程 、 預試教學流程 預試教學流程 預試教學流程

預試時間為一節課,共進行 7 種擬題類型單,教學流程如下圖:

教師將學生分成 2 人一組,便於可以討論 分組後,告知擬題評分方式

教師將 7 個題型佈題,並全班共同解題

學生每個人隨機抽取 1 種題型,

小組進行討論、擬題與解擬題

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擬題

學生填寫學習日記

教師於課後填寫教師教學札記

參 參 參

參、 、 、預試 、 預試 預試結果 預試 結果 結果 結果

一、學生擬題作品類型:

採用梁淑坤(1999), Leung(2013)擬題作品五分量表,學生 擬題作品類型整理如表 3-3。

表 3-3 預試之學生擬題作品類型統計表 題目類

可行 分類

非題目

(1) 非數學

(2)

不可行

(3) 資料不足

(4)

資料充足

(5)

個數 0 0 0 4(14%) 24(86%)

由上表可得學生擬出的題目屬於資料充足的有 86﹪,學生皆 能擬出可行的題目。學生預試擬題作品舉例如下:

(一)第 5 類:

p-10:班上有 50 個人在午休,其中有 10 人在流口水、10 人 在打呼、5 人同時流口水和打呼,請問 A 同學流口水 或打呼的機率為多少?

(二)第 4 類:

p-18:學校男生人數佔 40%,女生人數佔 60%,男生 170 公 分以上有 10%,女生身高 170 公分以上有 30%。。已 知 A 同學身高 170 公,則 A 為男生的機率為多少?【缺 少總人數資料】

二、學生解擬題情形:

學生解擬題類型分成解題成功及解題失敗,而解題失敗原因主 要分成策略錯誤和計算錯誤,整理如表 3-4

表 3-4 預試之學生解擬題成敗統計表

解題失敗原因 類別 解題成功 解題失敗

策略錯誤 計算錯誤 解擬題 24(86%) 4(14%) 3 1

由上表可得學生在「解擬題」的解題成功有 86﹪,比起一般 考試題目正確率明顯提高,學生對於自己擬的題目更能理解並成功 解題。而學生解擬題失敗原因為兩種,分別是策略錯誤及計算錯誤。

(一)策略錯誤:

p-23:某國中,含小明在內共 160 位學生,任選 40 人到國外 實習,請問小明被選上的機率?

s-23:40 ÷ 160 =

4 1 160

40 = 【應為 160

40 159 39

C

C

,該生沒有運用組合的

概念,直接將數字互除。】

(二)計算錯誤

p-09:7-11 預計上市 4 種新口味的霜淇淋,分別為咖啡、百 香果、蘇打、芋頭。但因為機器只能供應 2 種口味,

請問今天吃到芋頭的機率有多少?

s-09: 3

3

1 =

P

【應為 3 1

3

1 = =

P

三、學生學習日記:

學生學習日記可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印象最深刻之處、對於自 己擬題題目喜愛程度和對於擬題教學活動喜愛程度,舉例如下。

(一)印象深刻之處:

學生印象深刻的部分,可分成擬題過程與同學分享兩部份。

1.擬題過程

m-33:自己在算練習題時,都只有看到題目的關鍵字,以計 算出答案,但可能沒有了解到題目真正的意義,透過 自己出題的方式能更了解,並能以自己的思維來設計 題目。

m-28:要動腦想題目好累,但出完題目滿有成就感。

2.同學分享

m-05:同學上台分享很有趣。

m-04:同學分享的時候,同學用流口水和打呼來出題,真是太 奇特了。

(二)自己擬題題目喜歡程度:

學生對於自己擬題題目喜歡程度,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喜 歡、普通和不喜歡,整理如表 3-5

表 3-5 預試之學生對於自己擬題題目喜歡程度統計表

喜歡 普通 不喜歡

7(25%) 15(54%) 6(21%)

22(79%) 6(21%)

由上表發現學生大多覺得自己擬題之題目多為普通,主要原因 是學生較無信心。此外,我們也發現不喜歡的同學,大都是看到數 學就直接排斥說不會計算,其實他們都有擬出正確的題目,可能需 要時間建立學生的信心與正向的感受。學生對自己擬題題目喜歡程 度舉例如下。

1.喜歡:可分為「和同學互動」、「用身邊的人作例子」和「擬題很 好玩」三種。

(1)和同學互動:

m-09:和同學一起出題很好玩,因為很好笑,也引起很大的 迴響,連李○○都認真聽,我們成功了!!

備註:李○○為上課較不認真的學生。

(2)用身邊的人作例子:

m-10:拿同學當例子來擬題很搞笑。

m-06:因為把別人寫出來,算完馬上給同學看,覺得很好 玩。

2.普通:可分為三類,分別是「較無信心」和「和佈題差不多」。

(1)較無信心:

m-28:因為自己還不會出題目,覺得自己出的很普通,不 標準。

m-19:不是很確定對不對。

(2)和佈題差不多:

m-04:就和老師差不多。

m-03:似乎沒什麼改變。

3.不喜歡:僅有一類,覺得數學很難,直接排斥。

m-26:因為不喜歡算。

m-27:不會算,數學除了簡單的 1-1 之外,其他都不會。

(三)擬題教學活動喜歡程度:

學生對於擬題教學活動喜歡程度,主要分為五個向度,分別是 非常喜歡、喜歡、普通、不喜歡和非常不喜歡,整理如表 3-6

表 3-6 預試之擬題教學活動喜歡程度統計表

非常喜歡 喜歡 普通 不喜歡 非常不喜歡

6(21%) 5(18%) 11(39%) 2(7%) 4(14%)

22(79%) 6(21%)

由上表中可發現學生大部分能接受擬題教學活動,達 79%,而 不喜歡學生為對數學有強烈排斥感的學生,無法短時間扭轉其觀 念。擬題教學活動喜歡程度舉例如下。。

1.非常喜歡:可分成三類,分別為覺得把「數學簡化了」、「激發想 像力」與「同學分享」。

(1)數學簡化了:

m-03:困難的數學用這樣的方式簡單化了,讓我們更了解 數學真的變簡單,看我們有沒有認真用心學而已。

(2)激發想像力:

m-09:因為可以啟發自己的想像力!題目是一種思考的方 式

(3)同學分享:

m-33:看同學出的題目很有趣。

2.喜歡:僅有一類,覺得滿新奇好玩,但有點小麻煩。

m-28:有點麻煩,但滿神奇的,又可以讓頭腦動一動。

m-10:雖然很好玩,但要自己出題目真的有一點困難,要考量的 地方太多,但和同學一起完成很開心。

3.普通:無法分類,但卻發現選擇此選項皆是正向想法多。

m-04:平常沒什麼在想,突然要自己想題目,差點想破頭。

m-08: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更深入思考,有些了解機率。

m-24:老師讓我們自己擬題,也讓我們到台上講解,讓我們了解 題目的意義和算法。

4.不喜歡:僅有一類,因為要思考。

m-35:要思考。

m-01:因為要思考。

5.非常不喜歡:僅有一類,討厭數學。

m-34:因為超級討厭數學,覺得一點意義也沒有。

m-36:因為不喜歡數學,都沒有在聽老師講解。

四、教學者省思:

教學者省思主要為兩大部分,分別是課堂活動紀錄與教學者課後 省思。

(一)課堂活動紀錄

一次採用 7 個擬題類型佈題與講解,發現講解至第四個 佈題時,有部分學生已較不專心,所以對於高職學生之教學,

應採理論與實作穿插進行較佳,故正式實施時,講解一次佈 題後,應立刻進行擬題之活動。

採用 2 人一組,但各自都需要擬出自己的題目的方式非 常適宜,不僅讓彼此能有對象討論,並可發現 2 人互相都有 執行活動。擬題教學活動進行中,更會有同學至台前與教師 確認題目之可行性,展現學生對於擬題的熱忱與參與度佳。

然而因統測與期末考皆結束,大部分學生無心於課堂 上,故較為吃力。但後來在擬題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有用 心思考。

(二)教學者課後省思

學生在解擬題的成功率高於平常練習,可見比起一般考 試題目,自己擬的題目更能理解並成功解題。然而對於數學 有強烈排斥感的學生,看到數學多半不學也不問,僅會回答 聽不懂、看不懂,難以扭轉他們的觀念,且研究者於高三下 學期才教導此班,可能需要較長期的時間方能改變其觀念。

擬題教學活動能激發教學者的教學動機,教學者面對數 學低成就學生時常感到無力,但透過擬題教學活動發現學生 的參與度明顯增加,也增進了教學者的教學動機與期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