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重點為從婚育對於高學歷女性就業行為相關問題與影響,並從文獻 上所分析出的問題及影響,找出目前可加強的相關勞動政策或社會支持系統之 缺漏,也透過與受訪者們進行深度訪談,瞭解實際上關於高學歷女性所面臨的 問題,並試圖從這些問題討論出更好的建議。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所受之限制如下 :

一、統計相關資料,目前為勞動部以及行政院主計處之資料最為完整,是以筆 者主要依據相關公部門之出版品及研究報告為統計文獻來源。惟主計處之 女性婚育就業報告,目前統計資料至 2016 年止,謹以此年限以前資料為 主。

二、由於國外文獻的蒐集來源中,受到本身語言能力限制,多以參考英文文獻 為主,因此在相關文獻的整理與分析中較顯窒礙,也無法完整蒐集各國文 獻。

三、由於取得願意接受訪談之受訪者的資源較少,無法做專科、大學、研究 所、公私立大學等學歷之比較。

四、因行政院主計處資料之採樣限制,無法交叉比對得知 25-49 歲這年齡區 間,高學歷女性的相關資料。

五、政府相關統計資料庫因數據限制,無法進行比對高學歷女性之配偶相關資 料比對與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麗容(1997)。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出版。

王叢桂(2011)。工作目的價值觀的變與不變─十年之後。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1,101-126。

行政院主計處(2016)。婦女婚育就業報告。最後瀏覽日 : 2019年6月24日。

取自 :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30507&CtNode=5633&mp=1 行政院主計處(2018)。107年歷年人力資源調查重要指標。最後瀏覽日 : 2019年6月24日。取自 :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3913&ctNode=3102

江豐富(1995)。以文憑還是以人力資本取才 —台灣地區實證研究。教育研究 資訊 , 3(5), 17-35。

李秉芳,<台灣女性就業、生育率「雙低」33國排名墊底>,民報,

2017年9月20日。最後瀏覽日 : 2019年6月24日。取自: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9b01300a-0bd5-4daa-aa52- 9da4b5a74399。

李集國(2008)。世界主要國家婦女勞動力參與綠情形及影響變化之因素探討。

臺灣勞工期刊,12,104-117。

李德純(2014)。高雄市女性勞工退出勞動市場的歷程分析。

南方的公民實踐與社會生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451-477。

周碧娥(2017)。性別平等資料庫資料應用分析案。新竹 : 國立清華大學。

林佳賢(2018)。【數據看天下】公幼搶破頭,但其實台灣人。天下雜誌,

2018年6月8日。最後瀏覽日期 : 2019年6月24日。取自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038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林津如(2007)。父系家庭與女性差異認同;中產階級職業婦女家務分工經驗 的跨世代比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1-73。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 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邱珍琬(2010)。已婚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轉變-一位女性的觀點。臺中教育 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4(1),25-47。

胡夢蕾(2004)。餐旅學生人格特質與實習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 資訊,12(1),103-132。

唐文慧(2011)。當照顧與工作衝突,中產階級母親為何選擇離職?結構限制下的 母職認同與實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201-265。

莊靜宜(2003)。兩性工作平等對促進女性就業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 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婉琪、吳慧靖(2011)。女性就業與離婚風險。人口學刊,42,81-114。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晉芬、黃玫娟(1997)。﹤兩性分工觀念下婚育對女性就業的影響﹥,

劉毓秀(編),《女性 國家 照顧工作》。臺北 : 女書文化。

勞動部統計處(2018)。勞動統計年報。最後瀏覽日期 : 2019年6月24日。

取自 : https://www.mol.gov.tw/statistics/2452/2455/

勞動部統計處(2018)。近年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狀況。最後瀏覽日期 : 2019年6月24日。取自 : https://www.mol.gov.tw/media/5759086/

%E8%BF%91%E5%B9%B4%E5%A5%B3%E6%80%A7%E5%8B%9E%E5%8B%95%E5%8F%83 %E8%88%87%E7%8B%80%E6%B3%81.pdf

楊晏儒(2011)。女性就業與照顧處境的抉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 論文。

劉鶯釧、謝嘉雯(1997)。女性勞動參與的決定因素:1905-1940的臺灣實證。

經濟論文叢刊,5(2),83-2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鄭秀美(2007)。日治時期臺灣女性的勞動群相(1895-1937)。成功大學歷 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輝(2005)。社會學。臺北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蔡依恬(2016)。女性婚育後未再就業之分析。經濟前瞻,167,87–91。

蔡瑞明、林大森(2002)。滾石不生苔?台灣勞力市場中的工作經歷對薪資的 影響。臺灣社會學刊,29,57-95。

蔡青龍、張美陽(1996)。勞動市場之性別差異-以臺灣為例兼與亞太各國比 較,陳肇男(編):人口、就業與福利。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 所,213-254。

潘淑滿(2005)。臺灣母職圖像。女學學會:婦女與性別研究所,20,41-91。

謝玉玲(2007)。「道德媳婦」的當代生活實踐:女性代間照顧處境之經驗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

顏秀玲、郭瑩璱(2016)。「適齡生育」─正視女性黃金生育期。城市發展半 年刊,21,6-16。

簡文吟(2004)。臺灣已婚婦女勞動再參與行為的變遷。人口學刊,28,

1-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文文獻

Arksey, H., & Glendinning, C.(2008). Combining work and care : carers' decision making in the context of competing policy pressures.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42(1), 1-18.

Arksey, H., Kemp, P., Glendinning, C., Kotchetkova, I., & Tozer, R.(2005).

Carers' aspirations and decisions around work and retirement. Corporate Document Services, 290, 67-73.

Bergen, E.(1991). The economic context of labor allocation:implications for gender stratificatio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2(2), 140-157.

Becker, G.(1962).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0, 9-49.

Blau, F. D.(1984).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In B. F. Reskin (Ed.), Sex segregation in the workplace:

Trends, explanations, remedi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Chodorow, N.(1978).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California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lligan, C.(1982). In a Different Voice :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eenstein, T.(1989). Human capital, marital and birth timing, and the postnatal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married wome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0(3), 359-382.

Hochschild, A. R., & Machung, A.(1989). The second shift. New York, NY: Avon.

H a n l o n, J am es ( 19 9 5) . T h e ‘sick’ w o m a n : pregnanc y dis cri minat ion i n employment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 26( 3 ) , 427-4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Joshil, H., Macran, S. & Dex, S. ( 1996) . Employment after childbearing and women's subsequent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 evidence from the British 1958 birth cohort.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9( 3), 325-348.

Losa, Fabi, B. & Origoni, Pau(2005). The Socio-cultural Dimension of Women’s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Choices in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144(4), 483-494.

Miller, C. F., & Xiao, J. J.(1999). Effects of birth spacing and timing on mother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27(4), 410-421.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Reskin, B.F.(1984). Sex Segregation in the Workplace:Trend,

Explanations ,Remedies.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cademy Press.

Thomson, E.(1980). The value of employment to mothers of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2(3), 551-566.

The power of parity : Advancing women’s equality in Asia Pacific, Retrieved June 24 2019, from :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

insights/gender-equality/the-power-of-parity-advancing-womens-equality-in- asia-pacific

Waite, L. J. & Stolzenberg, R. M.(1976). Intended childbearing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young women : Insights from non recursive model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1(2), 235-252.

Walker, A. J.(1992). Conceptual perspectives on gender and caregiving. In:

Dwyer, J.W., Coward, R.T., editors. Gender, families and elder care. Newbury Park, CA: Sag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資料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本人__________經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學生林嘉容說明研究目的、

方法、性質及過程,同意針對我個人實際狀況及影響進行訪談以及就訪談內容 進行討論,以供其碩士論文,「婚育對於高學歷女性就業行為影響」。我接受訪 談,乃是出於自願,願意真實呈現個人經驗。

我知悉自己在整個研究進行的過程中我應有的權利、可能遭遇哪些風險、

以及應該受到的保護與尊重,例如,我個人身份資料的保密,經過我的檢核,

才把資料列入研究報告中、研究結束之後,資料如何處理尊重我的意見;另外 於受訪談過程中,如遇個人身心不適宜再繼續接受訪談,本人可停止再繼續受 訪,其受訪資料有權銷毀或另尋其他時間再行受訪。

我瞭解錄音對於研究者資料蒐集的重要性,因而同意訪談過程全程錄音和 進一步的謄寫。錄音的內容嚴守保密,待研究完成後,錄音檔案將全數銷毀。

另外,為保護個人隱私、使用匿名為條件,我允許研究者引用訪談內容於其論 文中,但訪談內容的引用必須先經過我的確認。論文完成後,如有學術用途的 其他場合欲引用我的資料,必須事先徵得我的允許,方能引用。

同意人簽名_______________

中華民國___年____月____日

e-mail: ruby54332521@gmail.com 一、資本資料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夫妻之間相處 :

1. 小孩教育方式,夫妻的價值觀為何?

2. 小孩目前狀況為何?

3. 家庭工作分配情形

4. 經濟狀況為何? 是否有房貸或其他開銷?

5. 目前居住環境為何?

四、對於支援系統看法 : 1. 保母

2. 托嬰中心 3. 幼稚園

4. 娘家情形與態度 5. 婆家情形與態度

五、自己與周遭人士對於婚育離職的看法 : 1. 同儕看法

2. 配偶的看法 3. 配偶的家人看法 4. 您的家人看法 5. 自己的看法 六、就業意願與環境 :

1. 是否想要再工作?

2. 未來求職會擔心什麼?

3. 想回去的工作類型為何?

3. 職場環境友善問題 七、願意在家帶小孩的原因 :

1. 除了上述之原因,還有需要考量?

2. 對於離職育嬰是否有後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