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地區:

本研究問卷之施測,涵蓋台東縣全區,包含蘭嶼及綠島鄉。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東縣之公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

三、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旨在探討台東縣國民小學 高年級學生之網路素養,因此,本研究之受試對象僅以台東縣國 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限,並基於人力、物力及現實考量下,僅能 以群集抽樣方法,抽取以班為單位,無法做到真正的隨機抽樣,

亟待往後之研究補強。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壹、網路使用行為

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網路使用行為是指每週上網次數、每週上網時 數、經常上網時段、經常使用網路的地點、上網從事的活動、上網遇 到問題的求助對象與是否因為上網而耽誤其他事項等。

貳、網路素養

本研究的網路素養定義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資源來 學習、與外界做合理而有效溝通和互動,包括五種層面,即從資訊評 估、網路使用、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等五個面向來探討台 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網路素養。分別定義如下:

一、網路使用:網路技能係指具有操作全球資訊網(WWW)與電 子郵件(E-Mail)的技能以及具有檢索與重組資訊的能力。

二、網路安全:網路安全係指個人在網路上與人互動時合宜的使用 政策以及防護網路上可能遭遇的一網路安全意識( internet

safetyawareness),包括個人網路的隱私安全、電子郵件的使用安全、

網路聊天交友安全等等。

三、網路禮儀:網路禮儀是指在網路世界中的規範,隨著互動行為 的日益頻繁,為了避免網路討論區淪為叫囂謾罵或互相批評的場所,

很多網路上的虛擬社區紛紛制定使用規範,主要是讓使用者能夠進行

理性的互動。

四、網路法律:網路法律是指法律上賦予政府擁有公權力,介入網 際網路內容管理,強制規範網路業者進行網路分級,確保網路的純淨 空間,達到阻擋不適合學童瀏覽內容的目的。

五、資訊評估:能分辨網路上訊的可用性及正當性並善用網路資訊,

加以整合來提升、擴展資訊的價值;並利用網路的資訊來協助個人工 作或個人決定,以提升生活品質。

本研究中所指的網路素養是依據「網路素養調查問卷」來進行調 查,學童在「網路素養調查問卷」中得分越高,表示其網路素養越高,

反之越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了解國小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素養,並蒐集相關文獻與 研究,加以歸納、分析與比較,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並提供實 證調查結果討論之依據。內容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網路行為的定義與 內涵;第二節為網路素養的定義與內涵;第三節為學生網路行為及網 路素養之影響因素探討,以下依序探討如後。

第一節 網路行為的定義與內涵

網路行為即個人從事上網活動時的活動內容、活動習慣與活動頻

率稱之。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

截至 2006年6月30日為止;台灣各地區之家戶上網比例,約有約有七 成二(72.11%)家庭(525萬戶)可以上網,六成五(65.05%)家庭 (474萬戶)實際使用寬頻上網。另外,目前尚未使用寬頻方式上網的家 庭,只有接近一成六(16.47%)表示有意願在未來半年內使用寬頻上 網。

個人上網目的主要以瀏覽網頁(70.99)與收發電子郵件(47.50)

為多數。最常使用之功能依序是「瀏覽網頁資訊WWW」(73.68%)、

電子郵件 E-mail(53.96%)、網路即時傳呼/網路交友MSN, ICQ(32.06

%)、搜尋資料(29.57%)、玩網路遊戲(21.27%)、下載檔案Download

(18.16%)以及網路購物(12.64%)等等(台灣網路資訊中,2006)。

本研究將網路行為分述如下:

一、網路使用史

邱慶華(2002)的研究指出六年級學生的網路使用年資都多於四 年級,且40%以上的六年級已有3 年以上的年資;四年級的網路使用 年資多在六個月內。魏心怡(2001)的研究指出接觸網路的時間愈長,

對學童的學業成績有直接正影響;而年級愈高,使用人際交往用途的 頻率愈低,從另一方面來看卻也提高了使用資訊流通、課業研究、娛 樂用途的頻率和接觸網路的時間。網路使用年資對國小學生有正負面 的影響。網路使用年資愈長,對學業成績雖有正向影響,但也由於網 路使用年資的增加,使學生在使用網站類型上多元化,產生的網路使 用問題也愈多,且二者皆可能會有網路成癮的現象。

二、網路使用天數和小時數

黃玉萍(2002)發現,近半數的國小學童每天上網時數在一小時

以下。曾艷慧(2003)之研究提到,國小兒童在網路每週使用的時間,

有68.4%使用一小時以內,其次23.2%使用一至四小時。

許怡安(2001)的研究指出,由於大多數國小學生開始接觸網路的時

間約在國小三年級,學校開始教授電腦課程以後,從上網時數在 25 小時以上的比例卻由五年級的2.5%上升到六年級的5.8%,可以看出

於增加的現象。陳淑惠(1999)的研究發現平均每週上網時數網路沉 迷與呈正相關,上網時數越長的學生,網路沉迷的傾向越嚴重。

綜合上述,我國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的時間佔很高的比例。如果對

照資策會的「每週上網時數」區分來看,國小中高年級佔重度使用者

(平均每天在家上網2小時以上)的比例日漸增加。

三、上網地點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截 至2006 年6 月30日為止,在所有寬頻網路使用者(個人)中,高達 九成五(94 .63%)的比例表示,最常上網的地點為「家中」。許多 研究亦顯示,國人最常上網的地點是家裡(吳統雄,2000;許怡安,

2001;洪毓蓮,2002;嚴增虹,2002;陳冠名,2004)。而中小學生 上網的地點則以家裡為首,學校次之(韓佩凌,2000;張仁獻,2003)

或以家裡及學校均有者佔多數(卓美玲,2001)。黃玉蘋(2003)的 研究指出有七成六的國中坐生最常在家中使用網路,其次依序是網咖 及學校,顯示出電腦及相隨網路設備在國小學生的家中已相當普遍,

未能順利使用網路的學生也能走學校或網咖尋求支援。

根據蕃薯藤網站在2006 年的調查小朋友網路行為表示,有超過 九成的小朋友是在家上網,綜合上述,我國國小學生最常上網的地點 仍以家裡為主。

四、上網主要從事的活動

根據2001 年蕃薯藤全球資訊網的台灣網路使用調查,發現台灣 網路使用者最常進行的網站活動依序是:「搜尋資料」、「E-mail」、

「下載軟體」、「閱覽新聞」。但近年來,MSN即時通以及線上遊戲 發達,且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部落格,都成為較常被使用的網路行 為。

許怡安(2000)在網路行為問卷中,亦把「遇到問題時找誰幫忙」、

「上網是否會耽誤其他事情」作為網路行為的項目之一。

第二節 網路素養的內涵

壹、素養的定義

在探討素養的定義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素養」一詞的意義,

但眾說紛紜,各家說法不一,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對「素養」的 本質來加以了解,以進一步了解網路素養的本質。

一般而言,傳統素養乃是指讀、寫、算的能力,然而,隨著資訊 科技的演進而也有著不同的定義(Compaine,1984);Anderson(1975)

認為素養的意義是動態演進的,隨著不同的時地而改變。綜上可知,

素養的概念不斷地隨著時空與時俱進,故欲了解素養的定義,勢必須 綜合學者的看法,才能進一步釐清全貌,如表2-1。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素養一詞的定義

Lyman(1990) 一個團體為其成員能達到其自我設定的目標而所 需的基本能力。

團體中的基本 能力

Irwin(1991) 個人讀、寫、說的能力,也是個人要執行工作或 生存於社會中,所需要的最基本計算與解決問題

不能與生活脫節,因此除了幫助個人解決問題以外,更能夠適應社會,

達成個人在團體或社會中的目標。綜合上述學者之觀點,研究者認為 素養為:

一、是個人在社會溝通之基本能力。

二、是一種隨時間有所變動的社會現象、是當代社會認可之知識、技 能、情意與態度。

三、是對一個事物有其應用、批判與省思的能力,且而對於個人生活 能有所幫助。

貳、網路素養的定義

傳統對於素養的概念指的是讀寫的能力,但隨著電子媒介(主要

指電視)的誕生與資訊時代的來臨,陸續有學者提出媒介素養與資訊 素養的概念以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而從大眾目前對網際網路的熱衷 程度來看,未來網路很有可能繼電視之後成為主導性的媒介,影響下 一代的生活形態以及思考方式,因此有必要針對網路的特性與影響提 出網路素養的概念。

McClure(1994)認為網路素養是資訊素養的一部分,由傳統素養 (traditional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literacy)、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 及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共同組成資訊素養,其間的關係,如圖2-1 所表示:

圖 2-1 資訊素養的內涵

資料來源:“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raries?”by McClure,C.R.,1994,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3(2),p.118.

由圖2-1可知,其中中央交集的部分,是指最狹義的資訊素養;而

最廣義的資訊素養(能夠解決資訊問題的能力)則是包含整個圖形的 全部。至此「網路素養」(network Iiteracy)一詞正式地被提出。

網路素養根植於傳統素養的概念,但由於全球資訊網與超連結文 件(Hypertext)的出現,顛覆了以往的書寫習慣,傳統的謮、寫、說 無法描述網路素養的全貌。由上述探討發現各學者認為網路素養就是 使用網路應具備的基本認知和能力(McClure,1994;Shearn,1994;

Chengren Hu,1996;李德竹,1997;張一蕃,1998;池增輝、張菀珍,

1999);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網路素養除了基本能力和認知外,還包括 使用網路的一些態度(謝清俊,1992;劉駿州,1996;何志中,1999;

陳炳男,2002)。

何文斌(2001)將網路素養定義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

何文斌(2001)將網路素養定義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