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行為及網路素養之影響因素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網路行為及網路素養之影響因素探討

黃雅君(2000)綜合整理國內外四十一篇有關圖書館素養、電腦

素養、資訊素養、媒體素養、網路素養之研究,其中探討國小學生電 腦素養的研究有Swadener 和Hannafin(1987)、郭啟瑞和黃惠雀(1989)、 駱月娟(1991)、Heller andMahoud(1992)、唐文儀(1994)與蔣姿 儀(1996)等;探討國小學生資訊素養的研究有林菁(1999)和賴苑 玲(1999),歸納其研究的變項包括性別、學習電腦時間、電腦班別、

家庭因素、年級、家中有無電腦、家中有無電腦書籍、父母使用電腦 經驗、過去使用電腦經驗等。本研究針對性別、是否具原住民身分、

家中有無上網設備、過去使用電腦經驗及父母是否使用網路及是否會 干涉、如何干涉等因素加以探討。

一、性別

性別是個人與生俱來的,無法受外力改變。因此性別經常是許多 研究探討的因素之一。國內外學者探討性別與電腦網路素養相關的研 究結果非常豐富,雖然有些學者認為性別在電腦素養上並無顯著差

(林曉妮,1997;黃淑珠,2000;許怡安,2001;黃天助,2002),

但大部份的研究均指出不同性別的電腦素養會有顯著差異(蔣姿儀,

1996;潘文福,1997;何志中,1999;黃曉婷,2000;何文斌,2001;

盧怡秀,2001;陳炳男,2002;王正利,2003)。請參閱下表2-1;

表2-1 網路素養與性別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二、是否具原住民身分

本縣原住民學童佔總學童數36%(97年度台東縣教育統計年報)。

以比例而言,原住民學童比例甚高,屬於全台灣特有現象。因此本研 究針對本縣特性,期望了解學童是否為原住民是否影響其網路行為與 網路素養。

三、家中能否上網

許多研究指出,家中可連上網路的兒童,其網路素養能力明顯高 於家中無法上網的兒童(蔣姿儀,1996;林曉妮,1997;黃曉婷,2000;

黃淑珠,2000;盧怡秀,2001;許怡安,2001;黃天助,2002;陳炳 男,2002;王正利,2003)。茲將國內以國小學童「家中能否上網」

為變項的網路素養相關研究結果彙整如表2-2。

表2-2 網路素養與家中能否上網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四、網路使用年資

大部份的研究顯示,第一次接觸電腦或網路的時間較早,其電腦 網路素養會有較好的表現(蔣姿儀,1996;潘文福,1997;何志中,

1999;黃曉婷,2000;何文斌,2001;黃天助,2002;陳炳男,2002)。

茲將國內以國小學童「過去使用網路經驗」為變項的網路素養相關研 究結果彙整如表2-3。

表2-3 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年資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五、每週使用網路時間

許多研究指出上網的頻率越頻繁、使用時間越多,其網路素養的 表現會越好(何志中,1999;黃淑珠,2000;盧怡秀,2001;許怡安,

2001;黃天助,2002;陳炳男,2002)。但亦有研究發現每週使用網 路的時間越長,學童的網路素養不會跟著提升,反而有網路沉迷的現 象(王正利,2003)。茲將國內以國小學童「每週使用網路時間」為 變項的網路素養相關研究結果彙整如表2-4。

表2-4 網路素養與每週使用網路時間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六、 父母是否使用網路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4)之調查報告,目前台灣 地區上網家庭已達462 萬戶,家庭上網普及率達七成二(71.58%),

其中寬頻上網率達五成。除了東部地區家戶可上網之比例偏低(僅

48.11%),台灣各地區具連上網路設備家戶比例之高,幾乎均達6 成 以上。調查報告中也透露出台灣地區已有五成一的家戶已採用寬頻上 網,即便是尚未架設網路的家庭,也有意願在未來半年內裝設寬頻網 路。這顯示出,台灣的家庭已經快達到家家有網路的狀態,資訊的傳 播和流動也隨寬頻上網的增加而更加迅速。2004年以如此,更罔論日 新月異的今天,因此,相信鮮少家庭的父母不知道何謂網路,值得探 討的是,既然家庭影響子女如此之大,研究者好奇父母是否使用網路 對於學童的網路素養是否會造成差異?

七、 父母是否會干涉學童使用網路以及如何干涉

家庭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及最重要的一種制度,具有經濟的、地 位的、教育的、保護的、宗教的和愛情的多項功能。因此,家庭對學 生學習及態度的影響,早為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肯定(吳清山、王 以仁,1986)。一般而言,影響國小學生網路素養的家庭因素,被學 者探討最多的如: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支持態度及家庭電腦網路設備 等。施香如(1998)研究顯示,父母最擔心子女因過度使用網路而影 響健康,但不完全禁止子女使用,常設立規範,甚至主動為子女做事,

以期子女有規律飲食及睡眠;受訪父母認為子女上網最常找資訊、聊 天或玩遊戲,可見父母會關心孩子上網的情形。因此本研究室圖探索

父母是否干涉學童上網以及如何干涉是否會影響學童之網路素養。

陳炳男(2002)針對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等三縣市高年級共

1,401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究人口變項、個人因素、家庭因素、

學校因素與網路素養(網路知識、網路操作技能、網路使用態度)之 間的關係,研究中指出國小學生網路素養之網路知識屬中等程度,網 路操作技能、網路使用態度則屬中上程度。且國小學生網路素養與其 人口變項有密切的關連,性別、年級居住地區等變項,對國小學生網 路知識的學習較具重要性。不同個人因素的國小學生,其網路素養具 有明顯的差異。國小學生網路素養植根於家庭因素,亦即家庭社經地 位、父母支持態度、家庭網路設備等變項,與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具有 相當程度的關連。學生網路素養有賴學校的蘊育養成,學生在網路知 識、網路操作技能二個內涵上,會隨著教師網路教學素養與學校網路 管理方式等變項,呈現正相關的成長。

黃玉萍(2003)以台南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調

查,研究結論發現,國小學童網路素養為中上程度,具備了基本的網 路電腦網路之相關知識及操作能力,且多數的國小學童對電腦網路所 持的態度多為正向、積極的。然而性別不是造成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 不同的因素,影響因素包含:年級、網路使用年資、家中有無電腦、

家中是否可以上網、父母是否會使用網路等變項。另一方面國小學童

的上網時數、上網地點、上網時段與是否使用網路工具等不同網路使 用現況,是使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不同之重要差異因素。

葉淑菁(2003)以高雄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項發現,

在網路倫理態度方面,國小學童在網路著作權、網路隱私權、網路禮 儀的表現是趨於積極正向。但在網路禮儀態度上並不如網路著作權、

網路隱私權,顯示教師有必要加強國小網路禮儀的觀念。在網路倫理 行為方面,國小學童在網路著作權、網路隱私權、網路禮儀的表現是 趨於積極正向。其中網路著作權表現較不如網路隱私權、網路禮儀。

顯示在網路倫理行為上有待加強保護著作權的作為。年級、學校大小、

父母支持的態度、家中電腦工具書的有無不會造成網路倫理態度與行 為之不同。國小網路使用史會影響網路倫理行為,使用史愈低、每週 平均上網次數愈少表現愈優。而網路使用地點及平均每週上網的次數 會影響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研究發現網路經常在家裡或學校上網的 學童態度與行為上較重視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

鄭欽文(2003)以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等三縣市的高年 級學生共869 位為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生的資訊素養屬於中 等程度。而學校因素是造成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因素。

其中學校不同資訊科技設備的學生之間在資訊科技接近使用與資訊 素養上有部分的差異,學校不同資訊師資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

明顯的差異存在。學校不同重視程度的學生之間在資訊內容使用與資 訊素養上有部分的差異存在。學校不同自由使用時間的學生之間在資 訊科技與資訊內容接近使用上有少部分的差異存在。學校不同都市化 程度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另發現家庭因素是造成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的重要因素,

其中不同家庭收入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不同 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不同父母 支持態度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部分的差異存在。不同家庭資訊 科技設備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蔡志強(2003)以雲林縣小六學童為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個人 與家庭變項若干因素之差異,對小六學童數位素養之高低有顯著影響。

且網路使用頻繁程度及學習情境設備與數位素養有顯著正相關。

劉文尚(2004)以立意抽樣方式對台南市12 班六年級學童進行問 卷調查,結果發現在網路素養方面,以「網路安全能力」的得分最高;

得分最低的是「網路法律能力」。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來回

答研究問題。

(二)結論與建議

歸納研究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完成研究報告。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依據問卷調查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共

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基本資料統計描述;第二節為網路行為與網路素 養之關係;第三節為不同網路行為對網路素養之預測力分析。

第一節 基本資料統計描述

一、基本資料部份

本研究的有效問卷為219 份,以下就學童的人口學基本資料,包含性 別、家中有無電腦、本身是否會上網、開始使用網路的時間等,逐一

本研究的有效問卷為219 份,以下就學童的人口學基本資料,包含性 別、家中有無電腦、本身是否會上網、開始使用網路的時間等,逐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