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Copied!
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明泉 博士 程鈺雄 博士

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 及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研究生:陳建長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3)
(4)

誌謝

研究所的時光似乎過的特別快,在短短的兩年之中是我學習階段中收穫最多 的時候,感謝教育系每位老師給予我許多的啟發,讓我在工作和研究上有很大的 進展。

論文最後終於完成了,懸在心中的盤石也得以放下,其中要最感謝王明泉、

程鈺雄老師不厭其煩不停地指導我論文寫作的方向,讓我能夠累積足夠的資料和 經驗撰寫論文,讓人倍感溫馨。口試委員提供的建議也讓我獲益良多,讓我的論 文更加充實。更要感謝妻子曼寧不斷的鼓勵和協助,在我論文遇到困難或瓶頸,

提供許多指導和經驗分享。還有小姨子曼妏許多方面的協助,我才能順利完成這 篇論文。

九十八年夏日于台東

(5)

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及 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陳建長

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系所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之現況及不同

個人變項及網路行為之網路素養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係以「兒童網路 使用行為與網路媒體素養問卷」量表為研究工具,以台東地區219位 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經統計分析後,獲 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家中不可上網的學童其網路禮儀及網路安全能力較高 二、在網咖中上網的網路素養最低

三、覺得常常因為上網而耽誤其他事項的學童其網路素養較高 四、同儕之間可能傳遞不正確的網路觀念

關鍵詞:網路行為、網路素養

(6)

A study of Internet literacy and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wer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Internet literacy and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y used 「The Scale of Internet literacy and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 as instrumentation,and used the students of fifth and sixth grades in Taitung elementary school. After

analysing ,we founde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s of those who have no computers at home got higher scores on internet politeness and internet secure abilities.

2. The students of those who internet at internet cafes got the lest scores on Internet literacy.

3. The students of those who felt be delayed by internet had higher Internet literacy.

4. The students may get wrong concepts in peers.

Keywords: Internet usage behavior、Internet literacy

(7)

目次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名詞解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網路行為的定義與內涵--- 10

第二節 網路素養的內涵---13

第三節 網路行為及網路素養之影響因素探討---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43

第四節 研究程序---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45

第一節 基本資料統計描述---4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網路素養之關係---51

第三節 不同網路行為與網路素養之關係---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9

第一節 研究發現---69

第二節 結論---73

第三節 建議---74

參考文獻---77

中文部份---77

英文部份---79

附錄:兒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媒體素養問卷---81

(8)

第一章 緒論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討 台 東 縣 國 民 小 學 學 童 網 路 行 為 及 網 路 素 養 , 研 究 方 式 採 問 卷 調 查 法 , 研 究 工 具 為 「 台 東 縣 國 民 小 學 學 童 網 路 行 為 及 網 路 素 養 量 表 」, 透 過 施 測 及 結 果 統 計 分 析 , 進 一 步 了 解 台 東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網 路 行 為 及 網 路 素 養 之 現 況 。 本 章 分 為 研 究 動 機 、 研 究 目 的 、 名 詞 釋 義 與 研 究 範 圍 等 五 節 逐 一 說 明 。

第一節 研 究 動 機

台 灣 網 路 資 訊 中 心 公 布 的 2008 年「 台 灣 寬 頻 網 路 使 用 調 查 」 結 果 顯 示 , 若 以 年 齡 層 來 區 分 , 台 灣 地 區 12歲 以 上 民 眾 使 用 寬 頻 上 網 比 例 以「 16歲 ~ 20歲 」最 高 , 為 90.34%;「 12 歲 ~ 15歲 」 的 使 用 者 也 高 達 82.78%( 財 團 法 人 台 灣 網 路 資 訊 中 心 , 2008), 可 見 青 少 年 使 用 網 路 之 頻 繁 , 可 見 一 般 。

John T.Chambers 認 為「 網 際 網 路 的 基 本 建 設 和 對 人 才 的 教 育 是 國 家 競 爭 力 的 指 標 」( 高 希 均, 2003)是 具 有 前 瞻 性 的 看 法 。 教 育 部 為 推 動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育 , 培 育 符 合 時 代 需 求 之 國 民 , 延 續 並 持 續 推 動 資 訊 科 技 應 用 於 教 育 的 措 施 , 規 劃 了

(9)

及 規 劃 97至 100年 我 國 資 訊 教 育 的 願 景、目 標、策 略 和 具 體 做 法。並 為 縮 減 城 鄉 之 間 的 數 位 落 差

(Digital divide)

,分別於台東 縣的卑南、建和、鹿野、電光、北源、三民、霧鹿、蘭嶼等社區設立 數位機會中心,教育部更於97年推動國民電腦方案,台東縣共有6百 多名學童接受電腦(搭配網路)補助,總總數據顯示東部孩子使用網 路的普及率已與西部相近。

市調公司eMarket公布2009年線上市場的預測,其指出網路影片廣 告類型將會持續成長,預計成長45%,在2009年達到8.5億美元的市場 規模。寬頻逐漸普及,更讓一般人主要的資訊來源,由傳統媒體轉向 網路。調查機構AC Nielsen曾在2003年做的調查顯示,針對全台灣15

~39歲的人口,Yahoo!奇摩1天內能接觸到其中29.7%的人,比《自 由時報》(20.9%)、《中國時報》(15.1%)、《聯合報》(12.0%)1天內 所能接觸到的比例來得高。這個報告顯示,Yahoo!奇摩的影響力和 傳播效果已經和廣播、報紙等主流媒體相差不遠。「你今天Yahoo!奇 摩了嗎?」曾是當時的廣告詞,如今看來,網路的發達已將人類帶入 另一個層面的互動境界。利用及時通訊軟體用文字傳達、分享資訊,

用部落格表達自我意識,用BBS的代號在網路空間公開言論自由。

Cooper 認為網路具有匿名性(anonymous)、可近性(accessibility)、 便宜性(affordability)等特性(柯志鴻,2003)。網路的發達不言而

(10)

語,但也潛藏著許多因不瞭解而容易犯錯的影線,小小的網路動作不 知覺的就犯了法律或道德上的錯誤。在電腦普及網路科技發達,政府 極力縮短城鄉數位落差的同時,更應注重學子在網路素養上的提升,

並避免網路成癮所衍生的問題。學童在初探網路時,是否能具備足夠 的網路素養,正確的使用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是值得研究者研究的。

國外學者Suler認為網路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空間,使人類去思考自我認 定的問題,透過匿名的虛擬世界,使人們更了解自己的內在興趣、態 度、以及隱藏的人格特質。過度依賴網路來滿足各種需求,讓網路使 用者排擠真實世界中的活動,因而對網路更形依賴,加重了網路成癮。

張春興曾指出,小學學童在求學過程中若經驗到失敗較多時,難免會 出現自貶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對生活中現實的困難。學童如不能控制 對網路的成癮狀況,將現實生活重心轉移到虛擬的網路世界以尋求認 同,將不是資訊教育所樂見的現象,因此研究者認為網路素養是資訊 教育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臺東縣地屬偏遠,資訊的取得都需靠網路等媒體獲得,然因人口 結構複雜,成人多在外縣市工作,社經地位差距等因素影響了學童使 用網路的情況和品質,政府(教育單位)在提供充裕的上網機會的同時,

是否思考過學童出身背景的不同,將影響他們網路素養的培養,此為 本研究動機之三。

(11)

研究者本是從事教職,也從事過學童資訊教育,深感資訊教育對 學童的重要性,其中學童在網路虛擬世界中之素養及規範以影響深遠,

期望本研究能夠對教育相關單位及家庭學校等提出建議,讓學童在網 路使用行為及網路素養的培育能得到具體建議並使學生獲益,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 研 究 旨 在 了 解 台 東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網 路 使 用 與 網 路 素 養 之 現 況 , 試 圖 探 討 影 響 台 東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網 路 使 用 與 網 路 素 養 之 相 關 因 素 , 期 能 對 國 內 有 關 偏 遠 地 區 國 小 學 生 網 路 素 養 的 研 究 有 所 助 益 , 從 而 提 昇 整 體 偏 遠 地 區 國 小 學 童 網 路 素 養 , 除 了 在 使 用 知 識 與 技 能 之 培 養 外 , 也 能 關 注 如 網 路 安 全 、 網 路 禮 儀 、 網 路 法 律 等 面 向 的 相 關 問 題 , 本 研 究 之 具 體 目 的 如 下 :

一 、 了 解 台 東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網 路 行 為 之 現 況 。 二 、 探 討 台 東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之 網 路 素 養 。

三 、 分 析 台 東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個 人 背 景 與 網 路 素 養 的 關 係 。

四 、 釐 清 台 東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網 路 使 用 現 況 與 網 路 素 養

(12)

的 關 係 。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本研究的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行為之現況為何?

(一)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每週上網平均的天數為何?

(二)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每週平均上網的時數為何?

(三)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上網地點為何?

(四)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遇到網路問題多找誰幫忙?

(五)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主要從事的網路活動為何?

(六)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是否因為上網而耽誤其他事項?

二、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為何?

(一)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評估能力為何?

(二)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安全為何?

(三)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禮儀為何?

(四)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法律為何?

(五)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為何?

(13)

三、台東縣高年級學童的個人背景與網路素養(資訊評估、網路 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網路使用)的關係為何?

(一)不同族群之國小學童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二)家裡是否有電腦之國小學童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三)家裡是否可以上網之國小學童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四)父母是否會使用網路之國小學童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五)父母是否會參與及干涉網路使用行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 何?

(六)不同網路知識來源之學童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七)不同網路使用年資之學童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四、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行為的現況與網路素養(資訊評 估、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網路使用)的關係為 何?

(一)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每週上網平均的天數與網路素養的 關係為何?

(二)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每週平均上網的時數與網路素養的 關係為何?

(三)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上網地點與網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14)

(四)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遇到網路問題多找誰幫忙與網路素 養的關係為何?

(五)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主要從事的網路活動與網路素養的 關係為何?

(六)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是否因為上網而耽誤其他事項與網 路素養的關係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地區:

本研究問卷之施測,涵蓋台東縣全區,包含蘭嶼及綠島鄉。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東縣之公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

三、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旨在探討台東縣國民小學 高年級學生之網路素養,因此,本研究之受試對象僅以台東縣國 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限,並基於人力、物力及現實考量下,僅能 以群集抽樣方法,抽取以班為單位,無法做到真正的隨機抽樣,

亟待往後之研究補強。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15)

壹、網路使用行為

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網路使用行為是指每週上網次數、每週上網時 數、經常上網時段、經常使用網路的地點、上網從事的活動、上網遇 到問題的求助對象與是否因為上網而耽誤其他事項等。

貳、網路素養

本研究的網路素養定義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資源來 學習、與外界做合理而有效溝通和互動,包括五種層面,即從資訊評 估、網路使用、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等五個面向來探討台 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網路素養。分別定義如下:

一、網路使用:網路技能係指具有操作全球資訊網(WWW)與電 子郵件(E-Mail)的技能以及具有檢索與重組資訊的能力。

二、網路安全:網路安全係指個人在網路上與人互動時合宜的使用 政策以及防護網路上可能遭遇的一網路安全意識( internet

safetyawareness),包括個人網路的隱私安全、電子郵件的使用安全、

網路聊天交友安全等等。

三、網路禮儀:網路禮儀是指在網路世界中的規範,隨著互動行為 的日益頻繁,為了避免網路討論區淪為叫囂謾罵或互相批評的場所,

很多網路上的虛擬社區紛紛制定使用規範,主要是讓使用者能夠進行

(16)

理性的互動。

四、網路法律:網路法律是指法律上賦予政府擁有公權力,介入網 際網路內容管理,強制規範網路業者進行網路分級,確保網路的純淨 空間,達到阻擋不適合學童瀏覽內容的目的。

五、資訊評估:能分辨網路上訊的可用性及正當性並善用網路資訊,

加以整合來提升、擴展資訊的價值;並利用網路的資訊來協助個人工 作或個人決定,以提升生活品質。

本研究中所指的網路素養是依據「網路素養調查問卷」來進行調 查,學童在「網路素養調查問卷」中得分越高,表示其網路素養越高,

反之越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本章旨在了解國小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素養,並蒐集相關文獻與 研究,加以歸納、分析與比較,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並提供實 證調查結果討論之依據。內容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網路行為的定義與 內涵;第二節為網路素養的定義與內涵;第三節為學生網路行為及網 路素養之影響因素探討,以下依序探討如後。

第一節 網路行為的定義與內涵

網路行為即個人從事上網活動時的活動內容、活動習慣與活動頻

率稱之。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

截至 2006年6月30日為止;台灣各地區之家戶上網比例,約有約有七 成二(72.11%)家庭(525萬戶)可以上網,六成五(65.05%)家庭 (474萬戶)實際使用寬頻上網。另外,目前尚未使用寬頻方式上網的家 庭,只有接近一成六(16.47%)表示有意願在未來半年內使用寬頻上 網。

個人上網目的主要以瀏覽網頁(70.99)與收發電子郵件(47.50)

為多數。最常使用之功能依序是「瀏覽網頁資訊WWW」(73.68%)、

電子郵件 E-mail(53.96%)、網路即時傳呼/網路交友MSN, ICQ(32.06

%)、搜尋資料(29.57%)、玩網路遊戲(21.27%)、下載檔案Download

(18.16%)以及網路購物(12.64%)等等(台灣網路資訊中,2006)。

(18)

本研究將網路行為分述如下:

一、網路使用史

邱慶華(2002)的研究指出六年級學生的網路使用年資都多於四 年級,且40%以上的六年級已有3 年以上的年資;四年級的網路使用 年資多在六個月內。魏心怡(2001)的研究指出接觸網路的時間愈長,

對學童的學業成績有直接正影響;而年級愈高,使用人際交往用途的 頻率愈低,從另一方面來看卻也提高了使用資訊流通、課業研究、娛 樂用途的頻率和接觸網路的時間。網路使用年資對國小學生有正負面 的影響。網路使用年資愈長,對學業成績雖有正向影響,但也由於網 路使用年資的增加,使學生在使用網站類型上多元化,產生的網路使 用問題也愈多,且二者皆可能會有網路成癮的現象。

二、網路使用天數和小時數

黃玉萍(2002)發現,近半數的國小學童每天上網時數在一小時

以下。曾艷慧(2003)之研究提到,國小兒童在網路每週使用的時間,

有68.4%使用一小時以內,其次23.2%使用一至四小時。

許怡安(2001)的研究指出,由於大多數國小學生開始接觸網路的時

間約在國小三年級,學校開始教授電腦課程以後,從上網時數在 25 小時以上的比例卻由五年級的2.5%上升到六年級的5.8%,可以看出

(19)

於增加的現象。陳淑惠(1999)的研究發現平均每週上網時數網路沉 迷與呈正相關,上網時數越長的學生,網路沉迷的傾向越嚴重。

綜合上述,我國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的時間佔很高的比例。如果對

照資策會的「每週上網時數」區分來看,國小中高年級佔重度使用者

(平均每天在家上網2小時以上)的比例日漸增加。

三、上網地點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截 至2006 年6 月30日為止,在所有寬頻網路使用者(個人)中,高達 九成五(94 .63%)的比例表示,最常上網的地點為「家中」。許多 研究亦顯示,國人最常上網的地點是家裡(吳統雄,2000;許怡安,

2001;洪毓蓮,2002;嚴增虹,2002;陳冠名,2004)。而中小學生 上網的地點則以家裡為首,學校次之(韓佩凌,2000;張仁獻,2003)

或以家裡及學校均有者佔多數(卓美玲,2001)。黃玉蘋(2003)的 研究指出有七成六的國中坐生最常在家中使用網路,其次依序是網咖 及學校,顯示出電腦及相隨網路設備在國小學生的家中已相當普遍,

未能順利使用網路的學生也能走學校或網咖尋求支援。

根據蕃薯藤網站在2006 年的調查小朋友網路行為表示,有超過 九成的小朋友是在家上網,綜合上述,我國國小學生最常上網的地點 仍以家裡為主。

(20)

四、上網主要從事的活動

根據2001 年蕃薯藤全球資訊網的台灣網路使用調查,發現台灣 網路使用者最常進行的網站活動依序是:「搜尋資料」、「E-mail」、

「下載軟體」、「閱覽新聞」。但近年來,MSN即時通以及線上遊戲 發達,且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部落格,都成為較常被使用的網路行 為。

許怡安(2000)在網路行為問卷中,亦把「遇到問題時找誰幫忙」、

「上網是否會耽誤其他事情」作為網路行為的項目之一。

第二節 網路素養的內涵

壹、素養的定義

在探討素養的定義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素養」一詞的意義,

但眾說紛紜,各家說法不一,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對「素養」的 本質來加以了解,以進一步了解網路素養的本質。

一般而言,傳統素養乃是指讀、寫、算的能力,然而,隨著資訊 科技的演進而也有著不同的定義(Compaine,1984);Anderson(1975)

認為素養的意義是動態演進的,隨著不同的時地而改變。綜上可知,

素養的概念不斷地隨著時空與時俱進,故欲了解素養的定義,勢必須 綜合學者的看法,才能進一步釐清全貌,如表2-1。

(21)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素養一詞的定義

學 者 專 家 對 素 養 的定 義 整理

黃富順

(1993)

「素養」有兩層涵義: 第一層是傳統的素養

(Conventional Literacy)所謂識字的意思,即個人 具備讀、寫、算的能力; 另一類是功能性的素養

(Functional Literacy)是指個人擁有某此特定的技 能,並能依自己生活需要設定的目標,以順應家 庭、工作、社區等社會生活問題的解決。

對素養提出定 義,並分為兩種 意涵。

倪惠玉

(1994)

素養是一種讀、寫、算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中的 一種

基本能力。

傳統素養

(讀、寫、算)

吳美美

(1996)

「素養」是「理解以及和外界做有意義溝通所需 要的能力」。

溝通能力

張一蕃

(1998)

素養是個人與外界作合理而有效的溝通或互動所 需具備的條件。

溝通能力

何志中

(1999)

個人為了達到自我設定的目標,與外界作合理有 效的溝通與互動,以適應社會生活,所需具備的 基本能力。

溝通能力 適應社會

Luehrman

(1980)

「素養」二字並不能只看成對某領域知識的了解 和辨別,而必須包含運用該領域知識的經驗與技 能。

運用知識及技

Flexner(1987) 1受教養的狀況或品質,特別是指能讀與寫的能 力。

2教育的內涵。

3個人具備某一特定主題或學科的知識。

傳統素養 知識

Lyman(1990) 一個團體為其成員能達到其自我設定的目標而所 需的基本能力。

團體中的基本 能力

Irwin(1991) 個人讀、寫、說的能力,也是個人要執行工作或 生存於社會中,所需要的最基本計算與解決問題 的能力,亦是達成個人目標、發展個人知識與潛 能的能力。

傳統素養 功能性素養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素養包含了一種基本能力,此種基本能力會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該

領域中逐漸更新,並融和新的知識成為新的素養定義。而素養本身又

(22)

不能與生活脫節,因此除了幫助個人解決問題以外,更能夠適應社會,

達成個人在團體或社會中的目標。綜合上述學者之觀點,研究者認為 素養為:

一、是個人在社會溝通之基本能力。

二、是一種隨時間有所變動的社會現象、是當代社會認可之知識、技 能、情意與態度。

三、是對一個事物有其應用、批判與省思的能力,且而對於個人生活 能有所幫助。

貳、網路素養的定義

傳統對於素養的概念指的是讀寫的能力,但隨著電子媒介(主要

指電視)的誕生與資訊時代的來臨,陸續有學者提出媒介素養與資訊 素養的概念以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而從大眾目前對網際網路的熱衷 程度來看,未來網路很有可能繼電視之後成為主導性的媒介,影響下 一代的生活形態以及思考方式,因此有必要針對網路的特性與影響提 出網路素養的概念。

McClure(1994)認為網路素養是資訊素養的一部分,由傳統素養 (traditional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literacy)、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 及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共同組成資訊素養,其間的關係,如圖2-1 所表示:

(23)

圖 2-1 資訊素養的內涵

資料來源:“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raries?”by McClure,C.R.,1994,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3(2),p.118.

由圖2-1可知,其中中央交集的部分,是指最狹義的資訊素養;而

最廣義的資訊素養(能夠解決資訊問題的能力)則是包含整個圖形的 全部。至此「網路素養」(network Iiteracy)一詞正式地被提出。

網路素養根植於傳統素養的概念,但由於全球資訊網與超連結文 件(Hypertext)的出現,顛覆了以往的書寫習慣,傳統的謮、寫、說 無法描述網路素養的全貌。由上述探討發現各學者認為網路素養就是 使用網路應具備的基本認知和能力(McClure,1994;Shearn,1994;

Chengren Hu,1996;李德竹,1997;張一蕃,1998;池增輝、張菀珍,

1999);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網路素養除了基本能力和認知外,還包括 使用網路的一些態度(謝清俊,1992;劉駿州,1996;何志中,1999;

陳炳男,2002)。

(24)

何文斌(2001)將網路素養定義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 資源來學習、與外界做合理而有效溝通和互動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包括了網路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三種層面:分別是網際網路知識 的了解程度(知識)、電腦網路軟硬體、網路操作及應用的能力技能) 及對網路使用所持的看法(態度)。

許怡安(2001)以媒介素養的概念出發,將網路媒體素養的概念區 分為以下幾個面向:(1)網路使用能力;(2)資訊評估能力;(3)網路安全能 力;(4)網路法律能力;(5)網路禮儀能力。

黃玉萍(2001)將網路素養定義為使用者瞭解對資訊的需求之後,

在網際網路的相關規範下,用正向的態度使用電腦網路取得所需資訊,

以解決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知識與能力。

盧怡秀(2001)認為網路素養的內涵可依知識、技能、態度三個

面向說明:

一、知識:包含上網所需的軟硬體設備與基本指令,網路的功 能、網路的特性、網路資源類型、台灣地區的網際網 路發展現況。

二、技能:能架構上網所需的軟硬體與操作網路的各項功能;

能檢索、存取與傳播特定資訊;並能藉以解答個人或 工作上的問題。

(25)

三、態度:在操弄網路資訊與使用網路溝通時能遵守網路倫理、

道德與規範,並能認同網路功能與正確評估網路資訊 的價值。

陳炳男(2001)歸納出網路素養的特徵需要具備該領域的知識、

技能及態度、瞭解網路的價值、覺知資訊需求、善用檢索工具、重組 評估資訊、與人互動溝通及解決問題能力。並據此特徵將網路素養定 義為網路素養係指一個人除了具備一般網路的知識,瞭解網路的意義、

內涵及發展趨勢外,並能在覺知資訊需求後,利用網路技能去檢索相 關知識,進而評估與重組資訊,建立正確運用網路資訊的態度,且願 意與人互動溝通,以解決個人生活週遭問題的能力。

林佳旺(2003)認為「網路素養」即是培養兒童網路資源使用的 能力。

張寶芳(2000)則指出網路素養牽涉到下列幾項重要的核心能力:

(一)判別資訊的能力;(二)檢索資訊的能力;(三)組合知識的 能力;(四)網路公民社交的能力。

由以上相關文獻研讀發現,自1994「網路素養」(networkIiteracy)

一詞正式地被提出至今,各學者對網路素養的界定仍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異中求同,多數的學者,普遍認同的是指個人網路使用知識與 網路資源檢索、應用的能力。但以現今網路使用環境而言,網路素養

(26)

的概念,必得因變遷中的時代環境而有所調整。

國外文獻方面,在美國針對網路素養的概念曾設計出

Cyber-SMART的網路課程(Teicher, 1999),而這SMART 分別代表五 種不同的課程核心:(S)Safety: 網路安全;(M)Manners: 網路禮 儀;(A)Advertising and Privacy Protection:廣告與隱私權;(R)Research:

研究能力;(T)Technology: 科技使用。這套課程除了強調網路的使 用能力與資訊的搜尋技術之外,也加入了網路安全、互動禮儀與法律 的概念,而這幾個部分主要是針對網路這項媒介獨特的一些特性而發 展出來,有別於以往的媒體素養和網路素養概念。

Gurak(2001)對Cyberliteracy的定義為「認識網際網路並具備判 斷力。」,也就是要瞭解網際網路所提供的功能,並且瞭解網路環境 中的可發揮性及危險性。用Cyberliteracy來取代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的主要思維(Stiller & LeBlanc, 2006)是把學習者擺在學習的 中心,而不是冷冰冰的電腦科技。目前國內研究網路素養的英譯大多 使用Internet Literacy(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2007)。McClure認為 在資訊社會中,一般人必須擁有以下六項網路素養。從知識方面來說,

有網路素養的人要能:1.了解並使用全球網路的資訊資源與服務,2.

了解網路資訊在解決問題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並使用之,3. 了解網

(27)

路資訊是如何產生、被管理及取得;在技術方面,有網路素養的人要 能:1. 使用資訊搜尋的工具,並從網路檢索到特定類型的資訊,2.

透過各種處理方法增加網路資訊的價值,3.利用網路資訊分析並解決 與工作或個人決策相關的事宜,以提升生活品質。教師網路素養與認 知網(2007)認為網路素養的意涵會隨著網路科技的進展而有所不同。

由上中外學者對網路素養的定義可知,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產業的興盛,

使得人類的網路素養將隨著網路功能的深入生活各層面而有所擴展。

以往網路素養大多單指認識網路,或使用網路的能力而言,但是漸漸 的網路素養所包含的面向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也應具備有網路倫理的 觀念,包括網路交友、網路禮節、法律常識、能分辨網路內容的好壞,

以及認知到網路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之總結報告中提出的定義,資訊素養係指 個人能體察到對資訊的需求,並且能夠有效地找尋、評估、及使用所 需資訊的能力。而成人資訊素養的能力包含了下列九大項:

一、 認知(recognize):認知資訊的需求。

二、 尋找(locate):能夠從適當的資源取用資訊。

三、 取用(access):發展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四、 評估(evaluate):批判分析並評估資訊。

五、 組織(organize):能組織及取得資訊。

(28)

六、 應用(use):應用資訊以作有效與創造性的決策。

七、 傳達(communicate):產生並有效地傳達資訊與知識。

八、 尊重(respect):能理解並尊重資訊及其科技的倫理、

法律及社會政治觀。

九、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發展終生學習態度。

由以上定義可窺見素養的定義除基本技能外,又加入了法律、學 習及利他等觀念,對本研究有更深的啟發。素養應不只是對基本能力 的要求,在現在資訊爆發的年代,更應該讓學童理解素養應包含某種 規範及道德。(轉引自王秋絨、張雅凰,1999)

綜上,研究者以為,現今網路素養的相關理論已漸趨成熟。許多 理論都有重疊之處,網路素養也漸漸與資訊素養有了區隔。在網路行 為已趨近頻繁的今天,更應該為網路素養作一個明確的定義,研究者 認為網路素養的定義應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資源來學習、

與外界做合理而有效溝通和互動的基本能力。

參、網路素養的內涵

近年來「網路素養」一詞乃伴隨網路科技時代產生,由於網路科 技的進展迅速,它的意涵也不斷地改變。許平福(2005)將網路素養 的內涵放在網際網路的使用、資訊的搜尋,以及判斷資訊的能力。且 除了將網路素養界定為個人察覺資訊的需求或遭遇問題時,利用網際

(29)

網路檢索、評估、選擇、組織整合、並加以利用資訊的能力外,還包 括對網路資訊的評價與態度,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網路認知方面:瞭解網路的特性,瞭解不同的搜尋策略。

二、網路技能方面:網路資訊檢索、處理、利用,及網路工具的 操作使用。

三、網路情意方面:對網路資訊的評價與態度,包括網路對社會 的影響和評價、運用網路與他人互動的態度。

過去網路素養大多單指認識網路、使用網路的能力等,然現今,

單單只是對電腦網路的基本認識與使用已經不足構成「網路素養」這 個詞的意涵,研究者以為,之友單純的技術性操作之事並不足以構成 網路素養,既為「素養」,並應該有所謂的精神道德層面。也就是說,

如果一個極具網路相關技能知識的人,卻將技能用於非法之事,包含 非法下載、竊取及網路犯罪等,我們能說他具有「素養」嗎?我想大 家的答案都應該是否定的,身為教職,研究者更關心學童在從事網路 行為時,除了在技能及知識上的增進外,其論理與道德是否也如真實 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規範一樣,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根據文獻,唯 Teicher(1999)提出網路禮儀及廣告與隱私權等面向,點出道德層面的 重要,因此本研究期望將道德層面置入網路素養的概念。

Cyber-SMART的網路課程(Teicher, 1999),有五種不同的課程核

(30)

心:(S)Safety: 網路安全;(M)Manners: 網路禮儀;(A)Advertising and Privacy Protection:廣告與隱私權;(R)Research: 研究能力;(T)

Technology: 科技使用。這套課程除了強調網路的使用能力與資訊的 搜尋技術之外,也加入了網路安全、互動禮儀與法律的概念,此課程 理論是最早將網路禮儀等道德層面素養置入網路素養的理論。

一、網路安全

賴溪松(2005)認為所謂網路安全係指防止在網路上傳遞之動態 資訊被竊聽、偽造、更改與重送等等。為防止上述攻擊,網路安全技 術必須達到下列功能:

(一)隱私性(Privacy):防止非法者從網路上得知通信內容。

(二)鑑定性(Authentication):接收方可確定資訊來源的合法性;

亦即此訊確實是由發送方所傳送,而非別人偽造或利用以前的訊息來 重送。

(三)完整性(Integrity):接收方可確定接收到的訊息沒有被有 意或無意的更改,及被部份取代、加入或刪除等等。

(四)不可否認性(Nonrepudiation):發送方在傳送一訊息後,

不可否認其傳送的資訊。由於密碼技術的發展,這些網路安全的功能 現均可由密碼技術達成。

上述網路安全的特性,若以小學高年級學童而言,可能太過艱深。

(31)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說網路安全就是不可從網路上非法窺探或透露個 人隱私、或未經他人許可,刪改原創者的資料,以及將個人機密性資 料暴露於網路中。

教師網路與素養認知網中,亦提及現今網際網路成為資訊大量流 通管道,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網路上,由於流通廣泛、

速度迅疾,因此資訊的正確、合宜性、與私密性都是使用者不安的來 源。主要可以分為「網路謠言的散佈」、「垃圾郵件的傳散」,另外,

近日益發熱門的「網路交易」也容易衍生「網路個人隱私」是否有保 障的問題。

因此,研究者認為,在網路行為發達今日,網路素養應包含網路 安全,其內容包含多個議題與面向,包括網路個人隱私、網路謠言、

垃圾郵件的傳散、尊重原創等重要概念。

二、資訊評估

許怡安(2000)即指出,資訊評估為網路素養中的一環,其中資 訊評估為:

(一)能夠利用圖書館或是其他資料庫查詢資料 (二)對於網路資訊能夠做適當的篩選及評估 (三)面對不良內容的適當處理方式

(32)

(四)能夠辨別網路廣告以及其所使用的行銷技巧

由於網路的匿名性以及缺乏社會線索的特徵,可能因為有些人故 意會說一些煽動性或是攻擊性的言語,甚至有些人可能會在網路上揭 發別人隱私、散佈攻擊黑函及誹謗別人等。此外,由於網路傳遞消息 的便利性,使得許多未經證實的消息在網路上得以迅速地散佈,而這 些八卦、謠言及人身攻擊的文字,容易誤導讓涉世未深的兒童與青少 年產生錯誤的認知,換句話說,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的特性為匿名,容 易造成張貼資訊的不負責任性,因此應教育學生分辨資訊來源的真實 性及可靠性,以培養他們批判思考的能力。許怡安(2002)即指出所 有的訊息均是人為建構的,因此在資訊評估的能力上應注意網路資訊 的可信度以及不良內容的篩選。網路資訊的品質在缺乏篩選的情形下 之下經常出現一些誇大不實的資訊,而網路傳播資訊的速度又極快且 無遠弗屆,這些未經查證的資訊一旦在網路上流傳,容易造成很大的 影響。因此應教導學生對資訊抱持懷疑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在未經 證實之前,不應該再將這些資訊傳布出去。此外,網路上充斥著各式 各樣的資訊,其中最為人所擔心的便是色情資訊的氾濫,而除了色情 網站之外,一些網站還有一些充滿暴力血腥的內容,如有屍體照片或 是教人家如何自殺、製作炸彈等網站,學生必需要正確地被教導如何 處理這類的資訊。因此,本研究以為,資訊評估為網路素養其中一環,

(33)

所謂的資訊評估即是指能分辨網路上訊的可用性及正當性並善用網 路資訊,加以整合來提升、擴展資訊的價值;並利用網路的資訊來協 助個人工作或個人決定,以提升生活品質。

三、網路使用

在媒體素養的概念中,使用網路的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不 論其使用媒體的目的為何。而透過網路媒體的使用與學習,學生不但 可以更有效地運用網路媒體,也能夠了解網路媒體的技術概念,進而 成為訊息的產製者與發佈者,此一部分的學習則可包含以下幾個概 念:

(1) 如何上網:學生能了解網路形成的概念與起源,並且懂得 如何連接上網。

(2) 資料搜尋:學生能藉由搜尋引擎或是其他工具進行資料或 是網站的搜尋。

(3) 收發e-mail:學生可以學習如何申請並設立個人的e-mail 帳 號,可以收發、轉寄e-mail,並且可以建立地址簿以及附加檔案。

(4) 其他通訊軟體的使用:除了e-mail 之外,還有一些常被使 用的通訊軟體,如ICQ,透過ICQ 的使用,學生可以與朋友或是親人 在網路上傳遞即時的訊息。

(34)

(5) 管理自身的網路使用行為:學生能夠控制自己上網時間,

除了利用網路進行娛樂功能之外,也能多作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不因 使用網路而影響正常生活與人際關係。

(6) 網站建構:透過對網頁的學習與網站的建構,學生可以更 了解多媒體 的語言與形式特質,有助於他們對於訊息建構的認識,

也可以幫助他們將自己的成品以及意見公布出來,與網路使用者一同 進行意見交流。(許怡安,2001)

四、 網路法律

許怡安(2001)指出在網路上犯罪與真實生活中並沒有不同,並 且讓他們對於網路相關的法律能有所了解。

(一)隱私權:網路使用者除了要小心保護自己的資料之外,也應該 記得不可隨便將別人的資料公布在網路上。

(二)著作權:基本上在網路上所有的資料都是受到著作權保護的,

在未經許可之前是不能夠隨便下載、更改或是移作他用,否則可能會 觸犯著作權法的規定。

(三)攻擊、誹謗言論:言論自由雖然是促使網路興盛發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但這不意味著網路使用者可以肆無忌憚地發表言論進行人身 攻擊或是誹謗,和真實生活一樣,這樣的言論將會觸犯法律。

(35)

(四)濫發病毒:多年前著名的CIH 病毒製造者陳盈豪,因其所創 造的病毒致使全球數千萬台電腦受到感染,而其自身也因這樣”好 玩”

的行為而受到法律制裁。

另外,在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中也提到相同的面向,也就是隱 私權著作權以及誹謗罪。除了明顯的觸法問題外,每個網站的使用介 面都不盡相同,每個網路介面都有其使用規範,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

應先瞭解各介面的使用規範,並加以遵守,尊重網站管理者。

黃玉萍(2002)也認為網路素養是:使用者瞭解對資訊的需求之 後,在網際網路的相關規範之下,用正向的態度使用電腦網路取得所 需資訊,以解決工作即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認為 同時注重使用網路的能力和規範,才算具備基本網路素養。上述理論 都在在指出,網路素養不應只包含技能與知識,法律素養也是重要的 關鍵。因此研究者認為,本研究所為的網路法律能力即為法律上賦予 政府擁有公權力,介入網際網路內容管理,強制規範網路業者進行網 路分級,確保網路的純淨空間,達到阻擋不適合學童瀏覽內容的目 的。

五、 網路禮儀

(36)

雖然網路是一項極其私密的傳播工具,而它的影響卻是無遠弗 屆的,在網路上我們擁有相當多的自由及可行性,然而這樣的自由一 旦被濫用,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之前國內曾發生過幾樁相關的網路 犯罪新聞,如CIH 病毒、軍火教父等,在這些事件之後「網路倫理」

的概念開始被提出並且受到重視,而網路媒體就像是媒體倫理一樣,

屬於公民道德的一部份,也是也是公民社會應具備的條件。那麼網路 倫理應該包含哪些範圍呢?簡而言之,從積極面來看,要教導公眾省 思使用網路對社會和人們的福利應有所貢獻;從消極面來看,要讓公 眾尊重國家的法令,避免傷害別人(蔣安國,1997)。

黃淑珠(2000)認為電腦網路素養是指對電腦網路概念的認識、

軟硬體的瞭解、網路操作能力、利用電腦網路資源來解決日常生活問 題的能力、瞭解網路所造成的影響、認識網路倫理及網路禮儀,並將 網路素養分成三個層面:

(一) 電腦網路的基本知識:包括電腦網路概論、電腦網路的構 成、電腦網路的通訊協定等內容。

(二)電腦網路的操作:查詢引擎的使用、檔案傳輸服務的基本 操作、網路線上溝通等內涵。

(三)電腦網路道德:電腦網路的安全、資訊智慧財產權的意義、

資料的保護等。

(37)

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中指出網路禮儀的內容就像日常生活 裡的禮節一樣繁多而瑣碎,然而基本原則是相同的,便是「尊重」。

在現實生活中,只要懂得尊重,行事為人便不容易失禮。在網路上也 是一樣,不管是在發言、使用、應對互動上,只要秉持著尊重的態度,

便可使使用者個人與互動對方都相當愉快。由於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空 間,而使用者又具有匿名性特質,社會規範首先有一般性的規範,如 文字簡潔清楚、盡量少使用語意難辨的注音文等,這些基本規範看來 簡單,但在網路隔著螢幕互對的溝通環境中,「表達清楚」是非常重 要的。遵守這些基本規範,可以使表達簡單易懂,而不易造成誤會。

另外,網路上的言論有幾個特別需要注意與遵守的規範:如應該要尊 重他人,切忌出現揭露他人隱私的言論;不宜在網路上不經當事人同 意公布他人資料;在網路互動上不要使用過度激烈的言詞,以免造成 謾罵攻擊;不可在網路上散佈謠言,若有謠言傳來,也要要求自己當 一個停止謠言的智者,不轉寄謠言信件。在使用網路的過程,有幾個 特別需要注意的規範,是建立在「不僅讓自己使用網路方便,也使他 人使用網路自在」的互重基礎上。首先是「頻寬」,使用網路時,若 頻寬與他人共享,在使用上要特別注意傳送檔案大小。若多人使用網 路、頻寬擁擠時,不宜傳送或下載大型檔案,而利用網路不繁忙的時 候進行。 再者,在網路上與人互動時,若對方打字動作慢、語法有

(38)

誤,應表現友善的態度,包容網路新手,並可協助對方逐漸熟悉網路 操作。切忌嘲笑對方,甚至將之公諸於網路上,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 為。

綜上,本研究也將網路禮儀是為網路素養的重要一環,並將網路 禮儀歸納為在網路世界中的規範,隨著互動行為的日益頻繁,為了避 免網路討論區淪為叫囂謾罵或互相批評的場所,很多網路上的虛擬社 區紛紛制定使用規範,主要是讓使用者能夠進行理性的互動。

綜上,研究者以為,現今網路素養的相關理論已漸趨成熟。許多 理論都有重疊之處,網路素養也漸漸與資訊素養有了區隔。在網路行 為已趨近頻繁的今天,更應該為網路素養作一個明確的定義,研究者 認為網路素養應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資源來學習、與外 界做合理而有效溝通和互動的基本能力。其內涵分為五個構面-資訊 評估、網路技能、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並分述如下:

一、網路使用:網路技能係指具有操作全球資訊網(WWW)與 電子郵件(E-Mail)的技能以及具有檢索與重組資訊的能力。

二、網路安全:網路安全係指個人在網路上與人互動時合宜的使 用政策以及防護網路上可能遭遇的一網路安全意識( internet

safetyawareness),包括個人網路的隱私安全、電子郵件的使用安全、

網路聊天交友安全等等。

(39)

三、網路禮儀:網路禮儀是指在網路世界中的規範,隨著互動行 為的日益頻繁,為了避免網路討論區淪為叫囂謾罵或互相批評的場所,

很多網路上的虛擬社區紛紛制定使用規範,主要是讓使用者能夠進行 理性的互動。

四、網路法律:網路法律是指法律上賦予政府擁有公權力,介入 網際網路內容管理,強制規範網路業者進行網路分級,確保網路的純 淨空間,達到阻擋不適合學童瀏覽內容的目的。

五、資訊評估:能分辨網路上訊的可用性及正當性並善用網路資 訊,加以整合來提升、擴展資訊的價值;並利用網路的資訊來協助個 人工作或個人決定,以提升生活品質。

第三節 網路行為及網路素養之影響因素探討

黃雅君(2000)綜合整理國內外四十一篇有關圖書館素養、電腦

素養、資訊素養、媒體素養、網路素養之研究,其中探討國小學生電 腦素養的研究有Swadener 和Hannafin(1987)、郭啟瑞和黃惠雀(1989)、 駱月娟(1991)、Heller andMahoud(1992)、唐文儀(1994)與蔣姿 儀(1996)等;探討國小學生資訊素養的研究有林菁(1999)和賴苑 玲(1999),歸納其研究的變項包括性別、學習電腦時間、電腦班別、

家庭因素、年級、家中有無電腦、家中有無電腦書籍、父母使用電腦 經驗、過去使用電腦經驗等。本研究針對性別、是否具原住民身分、

(40)

家中有無上網設備、過去使用電腦經驗及父母是否使用網路及是否會 干涉、如何干涉等因素加以探討。

一、性別

性別是個人與生俱來的,無法受外力改變。因此性別經常是許多 研究探討的因素之一。國內外學者探討性別與電腦網路素養相關的研 究結果非常豐富,雖然有些學者認為性別在電腦素養上並無顯著差

(林曉妮,1997;黃淑珠,2000;許怡安,2001;黃天助,2002),

但大部份的研究均指出不同性別的電腦素養會有顯著差異(蔣姿儀,

1996;潘文福,1997;何志中,1999;黃曉婷,2000;何文斌,2001;

盧怡秀,2001;陳炳男,2002;王正利,2003)。請參閱下表2-1;

(41)

表2-1 網路素養與性別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二、是否具原住民身分

本縣原住民學童佔總學童數36%(97年度台東縣教育統計年報)。

(42)

以比例而言,原住民學童比例甚高,屬於全台灣特有現象。因此本研 究針對本縣特性,期望了解學童是否為原住民是否影響其網路行為與 網路素養。

三、家中能否上網

許多研究指出,家中可連上網路的兒童,其網路素養能力明顯高 於家中無法上網的兒童(蔣姿儀,1996;林曉妮,1997;黃曉婷,2000;

黃淑珠,2000;盧怡秀,2001;許怡安,2001;黃天助,2002;陳炳 男,2002;王正利,2003)。茲將國內以國小學童「家中能否上網」

為變項的網路素養相關研究結果彙整如表2-2。

表2-2 網路素養與家中能否上網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43)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四、網路使用年資

大部份的研究顯示,第一次接觸電腦或網路的時間較早,其電腦 網路素養會有較好的表現(蔣姿儀,1996;潘文福,1997;何志中,

1999;黃曉婷,2000;何文斌,2001;黃天助,2002;陳炳男,2002)。

茲將國內以國小學童「過去使用網路經驗」為變項的網路素養相關研 究結果彙整如表2-3。

表2-3 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年資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44)

五、每週使用網路時間

許多研究指出上網的頻率越頻繁、使用時間越多,其網路素養的 表現會越好(何志中,1999;黃淑珠,2000;盧怡秀,2001;許怡安,

2001;黃天助,2002;陳炳男,2002)。但亦有研究發現每週使用網 路的時間越長,學童的網路素養不會跟著提升,反而有網路沉迷的現 象(王正利,2003)。茲將國內以國小學童「每週使用網路時間」為 變項的網路素養相關研究結果彙整如表2-4。

表2-4 網路素養與每週使用網路時間之研究結果彙整表

資料來源:許平福(2005)

六、 父母是否使用網路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4)之調查報告,目前台灣 地區上網家庭已達462 萬戶,家庭上網普及率達七成二(71.58%),

其中寬頻上網率達五成。除了東部地區家戶可上網之比例偏低(僅

(45)

48.11%),台灣各地區具連上網路設備家戶比例之高,幾乎均達6 成 以上。調查報告中也透露出台灣地區已有五成一的家戶已採用寬頻上 網,即便是尚未架設網路的家庭,也有意願在未來半年內裝設寬頻網 路。這顯示出,台灣的家庭已經快達到家家有網路的狀態,資訊的傳 播和流動也隨寬頻上網的增加而更加迅速。2004年以如此,更罔論日 新月異的今天,因此,相信鮮少家庭的父母不知道何謂網路,值得探 討的是,既然家庭影響子女如此之大,研究者好奇父母是否使用網路 對於學童的網路素養是否會造成差異?

七、 父母是否會干涉學童使用網路以及如何干涉

家庭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及最重要的一種制度,具有經濟的、地 位的、教育的、保護的、宗教的和愛情的多項功能。因此,家庭對學 生學習及態度的影響,早為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肯定(吳清山、王 以仁,1986)。一般而言,影響國小學生網路素養的家庭因素,被學 者探討最多的如: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支持態度及家庭電腦網路設備 等。施香如(1998)研究顯示,父母最擔心子女因過度使用網路而影 響健康,但不完全禁止子女使用,常設立規範,甚至主動為子女做事,

以期子女有規律飲食及睡眠;受訪父母認為子女上網最常找資訊、聊 天或玩遊戲,可見父母會關心孩子上網的情形。因此本研究室圖探索

(46)

父母是否干涉學童上網以及如何干涉是否會影響學童之網路素養。

陳炳男(2002)針對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等三縣市高年級共

1,401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究人口變項、個人因素、家庭因素、

學校因素與網路素養(網路知識、網路操作技能、網路使用態度)之 間的關係,研究中指出國小學生網路素養之網路知識屬中等程度,網 路操作技能、網路使用態度則屬中上程度。且國小學生網路素養與其 人口變項有密切的關連,性別、年級居住地區等變項,對國小學生網 路知識的學習較具重要性。不同個人因素的國小學生,其網路素養具 有明顯的差異。國小學生網路素養植根於家庭因素,亦即家庭社經地 位、父母支持態度、家庭網路設備等變項,與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具有 相當程度的關連。學生網路素養有賴學校的蘊育養成,學生在網路知 識、網路操作技能二個內涵上,會隨著教師網路教學素養與學校網路 管理方式等變項,呈現正相關的成長。

黃玉萍(2003)以台南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調

查,研究結論發現,國小學童網路素養為中上程度,具備了基本的網 路電腦網路之相關知識及操作能力,且多數的國小學童對電腦網路所 持的態度多為正向、積極的。然而性別不是造成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 不同的因素,影響因素包含:年級、網路使用年資、家中有無電腦、

家中是否可以上網、父母是否會使用網路等變項。另一方面國小學童

(47)

的上網時數、上網地點、上網時段與是否使用網路工具等不同網路使 用現況,是使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不同之重要差異因素。

葉淑菁(2003)以高雄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項發現,

在網路倫理態度方面,國小學童在網路著作權、網路隱私權、網路禮 儀的表現是趨於積極正向。但在網路禮儀態度上並不如網路著作權、

網路隱私權,顯示教師有必要加強國小網路禮儀的觀念。在網路倫理 行為方面,國小學童在網路著作權、網路隱私權、網路禮儀的表現是 趨於積極正向。其中網路著作權表現較不如網路隱私權、網路禮儀。

顯示在網路倫理行為上有待加強保護著作權的作為。年級、學校大小、

父母支持的態度、家中電腦工具書的有無不會造成網路倫理態度與行 為之不同。國小網路使用史會影響網路倫理行為,使用史愈低、每週 平均上網次數愈少表現愈優。而網路使用地點及平均每週上網的次數 會影響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研究發現網路經常在家裡或學校上網的 學童態度與行為上較重視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

鄭欽文(2003)以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等三縣市的高年 級學生共869 位為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生的資訊素養屬於中 等程度。而學校因素是造成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因素。

其中學校不同資訊科技設備的學生之間在資訊科技接近使用與資訊 素養上有部分的差異,學校不同資訊師資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

(48)

明顯的差異存在。學校不同重視程度的學生之間在資訊內容使用與資 訊素養上有部分的差異存在。學校不同自由使用時間的學生之間在資 訊科技與資訊內容接近使用上有少部分的差異存在。學校不同都市化 程度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另發現家庭因素是造成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的重要因素,

其中不同家庭收入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不同 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不同父母 支持態度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部分的差異存在。不同家庭資訊 科技設備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蔡志強(2003)以雲林縣小六學童為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個人 與家庭變項若干因素之差異,對小六學童數位素養之高低有顯著影響。

且網路使用頻繁程度及學習情境設備與數位素養有顯著正相關。

劉文尚(2004)以立意抽樣方式對台南市12 班六年級學童進行問 卷調查,結果發現在網路素養方面,以「網路安全能力」的得分最高;

得分最低的是「網路法律能力」。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為探討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現況,本研究採問卷

調查法進行,量表之初稿經專家效度修正之後,進行問卷之預試,復 依預試結果調整題目,再經由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刪除不合宜 之題項後,編製成正式量表。

將量表施測後的結果,做統計分析,以了解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 級學童網路素養現況,再加以討論各不同背景因素與網路素養之相關 情形。本章分就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及資料處 理分析分節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節就「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之研究」之研究

架構做說明,本研究之自變項為個人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

依變項則依據文獻探討將特學童網路素養分為五個層面,包含網 路技能、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及資訊評估層面,本研 究架構整理如架構圖 3-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背景變項

1. 性別

2. 是否為原住民 3. 家中有無電腦 4. 家中是否可以上網 5. 父母是否會使用網路 6. 主要電腦及知識來源 7 父母是否干涉限制學童 網路

8.父母如何干涉

網路行為 1. 每星期上網天數 2. 上網地點

3. 使用電腦及網路有問 題,最常找誰幫忙。

4. 上網主要從事的活動。

5. 是否擔誤其他事項

網路素養 1. 網路使用能力 2. 資訊評估能力 3. 網路安全能力 4. 網路法律能力 5. 網路禮儀能力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依據台東地區將分為台東市、大武區、成功區、關山區、

離島區等五個範圍,每一區選定四所學校高年級學童作為研究母群 體。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係採用許怡安(2000)「兒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媒 體素養問卷」量表,以調查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之現 況。

問卷內容分為學童基本資料、網路技能、網路安全、網路禮儀、

網路法律五個部份,除背景變項加入學童是否具原住民身分外,其餘 皆延用該問卷。

第四節 研究程序

研究過程分為四個階段:(一)準備階段;(二)問卷規劃階段;

(三)正式實施階段;(四)研究完成階段。茲將本研究實施流程之 工作要點:

一、 準備階段

(一)文獻蒐集

依據動機與目的,蒐集與閱讀相關主題之理論與文獻,並加以搜 集整理。

(二) 確定研究架構:

個人擬定研究計畫,加以評估後,與指導教授共同研討確立。

二、 問卷規劃階段

(一) 尋找合適問卷

確定研究主題後,尋找合適問卷。

(二) 取得問卷授權

函請該問卷研發者同意使用問卷。

三、 正式施測階段

(一) 連絡、寄發與回收問卷

預先聯絡符合資格學童徵求協助問卷填答。資料登錄與分析:

整理有效樣本,加以編碼後,輸入電腦,並以電腦統計套裝軟體 SPSS 進行正式研究資料統計分析工作。

四、 研究完成階段

(一)研究發現

(51)

來回

答研究問題。

(二)結論與建議

歸納研究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完成研究報告。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依據問卷調查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共

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基本資料統計描述;第二節為網路行為與網路素 養之關係;第三節為不同網路行為對網路素養之預測力分析。

第一節 基本資料統計描述

一、基本資料部份

本研究的有效問卷為219 份,以下就學童的人口學基本資料,包含性 別、家中有無電腦、本身是否會上網、開始使用網路的時間等,逐一 說明。

(一)性別

在219 份有效問卷中,男生有135 位,佔全部的61.6%;女生有 84 位,佔了38.4%。

(二)是否是原住民

受試學生當中,有71位是原住民,佔32.4%,非原住民佔67.6%。

(三)家中有無電腦

受試學生當中,有157位家中有電腦,比例為71.7%;家中沒有電 腦的學生共有62 人,所佔比例為28.3%。

(四)家裡是否可以上網

(53)

219 位學生當中,有140 位家中電腦可以上網,佔全體學生的63.9

%。

(五)父母是否會使用網路

父母親都不會使用網路的學童佔了9.1%,只有父親會使用網路 的佔了18.7%,只有母親會使用網路的佔了4.6%,雙親都會使用網路 的佔了67.6%。

(六)開始使用網路的時間

在219 位學生當中,使用網路的年資在3 年以上的學童最多,佔 了47.0%;使用網路在一年至兩年間的學童次之,佔了24.2%;而使 用時間在半年至一年及兩年至三年的學童,各佔了16.0%及9.6%;人 數比例最少的是使用網路不到半年的學童,佔了全部的3.2%。

(七)主要電腦知識來源

本題中,主要電腦知識來源是同學朋友為最多,共有172 人;接 著是來自於書籍,有20 人;來自於兄弟姊妹的有8 人;來源是父母 的也有5 人;選擇老師的人數有14 人。

(八)父母是否會干涉或參與我的網路使用行為

219 個樣本中,有78 位學童表示父母會干涉或參與其網路使用,

佔了35.6%;表示父母不會干涉其網路使用的學童則有141 位,佔全 部樣本的64.4%。

(54)

(九)如果父母會干涉我的網路使用行為,他們通常會怎麼做 選擇「限制上網時間」的學童,人數有104人;大多數的父母應 該都會要求學童做完功課再上網,而選擇「規定做完功課才能上網」

的學童也高達102 人;選擇「父母有時會陪我一起上網」的學童有5 人;

選擇「父母會限制我上哪些網站」的人數有5 人;最少的是「父母會 關心我在網路上作什麼」,僅有3 人選擇此項,僅佔了1.4%。背景變 項有效樣本資料分析摘要表如下:

表 4-1 背景變項有效樣本資料分析摘要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135 61.6

84 38.4

原住民身分 71 32.4

148 67.6

家中有無電腦 157 71.7

62 28.3

家中可否上網 140 63.9

79 36.1

父母是否使用網路 父母皆會 148 67.6

父會母不會 41 18.7

母會父不會 10 4.6

父母皆不會 20 9.1

樣本使用網路史(年) 1 年 7 3.2

2 年 32 16

3 年 53 24.2

4 年 21 9.6

5 年 103 47

電腦知識來源 父母親 5 2.3

數據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素養一詞的定義  學  者  專  家  對  素  養  的定  義  整理  黃富順  (1993)  「素養」有兩層涵義:  第一層是傳統的素養  (Conventional Literacy)所謂識字的意思,即個人 具備讀、寫、算的能力;  另一類是功能性的素養  (Functional Literacy)是指個人擁有某此特定的技 能,並能依自己生活需要設定的目標,以順應家 庭、工作、社區等社會生活問題的解決。  對素養提出定 義,並分為兩種意涵。  倪惠玉  (1994)
圖 2-1 資訊素養的內涵
表 4-3  不同性別樣本之網路素養分析摘要表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差異  標準誤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資訊評估  8.248  .004  -.512  217  .609  -.15146  .29583  -.73452  .43161  -.490  151.681  .625  -.15146  .30911  -.76217  .45926  網路使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Many home and small business users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via high-speed broadband Internet service. Discovering Computers 2012: Chapter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and risk behavior of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relevant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Survey duration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As to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on information ethics, students who get high, middle, and low scores on basic computer operation also perform differently 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