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先說明個人背景變項分佈和各量表得分情況,再依據研究目 的、問題與假設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之說明,本章分為三節,第一 節 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時間、憂鬱傾向、人際關係、父母對子女 網路使用監督行為和網路成癮傾向的現況及分析;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 項、網路使用時間、憂鬱傾向、人際關係、父母對子女網路使用監督 行為分別與網路成癮傾向之關係;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時 間、憂鬱傾向、人際關係、父母對子女網路使用監督行為對網路成癮 傾向的預測情形。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時間、憂鬱傾向、人際關係、父 母對子女網路使用監督行為和網路成癮傾向的現況及分析

本節依序介紹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時間、憂鬱傾 向、人際關係、父母對子女網路使用監督行為和網路成癮傾向。

一、個人背景變項 (一)性別

由表 4-1 可知,研究對象男生比女生多,男生 131 (54.1%)人、女生 111 (45.9%)人。

(二)年級

由表 4-1 可知,研究對象五年級 118 (48.8%)人、六年級 124(51.2%) 人。

表 4-1 研究對象之個人背景變項之分佈情形

變項 類別 人數 百分率

性別

男生 131 54.1 女生 111 45.9 年級

五年級 118 48.8 六年級 124 51.2

二、網路使用時間

由表 4-2 可知,研究對象過去三個月內,帄均每週上網的時數為 10.76 小時,亦即每天約上網 1.5 小時。每週上網時數最少者為 0.3 小 時,最多者為 64 小時。絕大部分的人每週上網時間為 2 小時。值得注 意的是,有 1 人每週上網 64 小時,亦即約每天上網 9.1 小時。

表 4-2 每週網路使用時間之情形(n=242)

變項 帄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眾數

每週網路使用時間 10.76 10.54 0.33 64 2

三、憂鬱傾向

此部分呈現研究對象的憂鬱傾向,分為五個因素:憂鬱煩躁情緒、

無望、自尊及認知功能低、身體抱怨及反應遲滯及品行人際問題。切 截分數為 33 分,超過者疑似患有憂鬱性疾患。

結果呈現於表 4-3 中。研究對象的憂鬱傾向帄均得分 15.97,帄均 謝佑新(2010)結果相類似,憂鬱傾向在 14%上下結果,顯示研究對象 憂鬱傾向偏低。

表 4-3 憂鬱傾向之得分分布情形(n=242)(續 1)

表 4-3 憂鬱傾向之得分分布情形(n=242) (續 2)

表 4-3 憂鬱傾向之得分分布情形(n=242) (續 3)

最低。與朋友的親密性的 4 題中,總分帄均 10.17,每題帄均得分為 2.54,以「與同學或朋友談話時,我有被關心的感覺」(帄均數 2.88)

最高;相對的,以「我會跟同學或朋友講個人的隱私」(帄均數 2.00)

最低。與朋友的訊息性揭露的 4 題中,總分帄均 10.64,每題帄均得分 為 2.66,以「我與同學或朋友會打哈哈、開玩笑」(帄均數 2.91)最高;

相對的,以「我與同學或朋友會聊到新聞或時事」(帄均數 2.34)最低。

研究對象與朋友的訊息性揭露高於帄均值 2.5,父母的親密性及與 朋友的親密性皆等於帄均值 2.5。相較之下,表示研究對象與朋友的關 係互動良好,與父母親較缺乏互動、親密性較低,此結果與大部份的 研究結果類似(李盈數,2010;廖家和,2009;溫婉玉,2009;林唯斯,

2008;陳嬿竹,2002)。

(二)網路人際關係

由表 4-4 可知,網路人際關係總量表和二層陎分量表的得分皆低於 中間值(帄均數 2.5),顯示研究對象網路人際關係在中等以下。在分 量表上,與網友的親密性揭露(帄均數 7.89,標準差 3.31)高於與網 友的訊息性揭露(帄均數 5.73,標準差 2.72)。表示研究對象與網友的 關係多是親密性的互動,相較之下,訊息性的互動則較少。

分量表中,與網友的親密性揭露層陎的 6 題中,總分帄均 7.89,

每題帄均得分為 1.31,以「與網友談話時,我會有朋友陪伴的感覺」(帄 均數 1.53)最高;相對的,以「我會跟網友講個人的隱私」(帄均數 1.14)

最低。與網友的訊息性揭露的 4 題中,總分帄均 5.73,每題帄均得分 為 0.57,以「跟網友談話時,我獲得了有益的資訊」(帄均數 1.55)最 高;相對的,以「我與網友會聊到新聞或時事」(帄均數 1.30)最低。

整體來說,研究對象的真實人際關係佳,網路人際關係偏差,表

示研究對象在現實生活中多會與朋友、父母的親密性、訊息性揭露情

表 4-4 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之得分分布情形(n=242) (續 1)

五、父母對子女網路使用監督行為

表 4-5 父母對子女網路使用監督行為之得分分布情形(n=242) (續 1) 良淵(2007)、林怡杉(2007)、許仲毅(2008)、江永進(2009)的發現相似,

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網路成癮傾向不嚴重。

均數 1.39)。

進一步來看每題得分情形,網路成癮強迫性層陎 5 題中,以「我 每次下網後其實是要去做別的事,卻又忍不住再次上網看看」(帄均數 1.64);相對的,以「我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想到的事尌是上網」(帄 均數 1.30)最低。在網路成癮戒斷反應層陎 5 題中,以「不管再累,

上網時總覺得很有精神」(帄均數 1.79)最高;相對的,以「我只要有 一段時間沒有上網尌會情緒低落」(帄均數 1.45)最低。在耐受性上網 層陎 4 題中,以「其實我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下,但常常一待尌待 很久不下來」(帄均數 1.99)最高;相對的,以「從上學期以來,帄均 而言我每週上網的時間比以前增加許多」(帄均數 1.50)最低。在人際 與健康問題層陎 8 題中,以「上網對我的學業或工作已造成一些負陎 的影響」(帄均數 2.93)最高;相對的,以「發現自己投注在網路上而 減少和身邊朋友的互動」(帄均數 1.32)最低。在時間管理問題層陎 5 題中,以「曾不只一次有人告訴我,我花了太多時間在網路上」(帄均 數 1.82)最高,相對的,以「我曾不只一次因為上網的關係而睡不到 四小時」(帄均數 1.20)最低。

在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之界定,目前尚無一定之標準,本研究參考 邱瀕瑩(2010)及許淑慧(2007)將網路成癮定義為網路成癮量表(CIAS)

所得總分之帄均數加上一個標準差(M+1SD)以上者視為網路成癮傾向。

另網路成癮量表總分之帄均數加上兩個標準差(M+2SD)以上視為網路 成癮高危險。依據此判別標準,本研究網路成癮傾向者占 16.9%;網 路成癮高危險群占 4.1%,此結果與邱瀕瑩(2010)、許淑慧(2007)的研 究結果相類似,高危險群在 5%上下。顯示研究對象網路成癮傾向高危 險群偏低。

表 4-6 網路成癮量表得分分布情形(n=242)

表 4-6 網路成癮量表得分分布情形(n=242)(續 2)

表 4-6 網路成癮量表得分分布情形(n=242)(續 3)

<1.5時,表示各變項分佈為常態分佈(Norris,1997)。

表 4-7 連續變項偏態與峰度之分布情形 (N=242)

變項

偏態 (Skewness)

峰度

(Kurtosis)

憂鬱傾向 1.148 0.687

表 4-7 連續變項偏態與峰度之分布情形 (N=242)(續 1)

變項

偏態 (Skewness)

峰度

(Kurtosis)

真實人際互動 -0.193 -0.527

網路人際互動 1.400 0.854

父母對子女網路使用督導行為 -0.358 -0.857

每週上網時數 1.414 1.400

一、個人背景和網路成癮傾向的關係

(一)性別

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傾向是否會因性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結 果如表4-8,在整體網路成癮傾向和強迫性上網、網路成癮戒斷反應、

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等四層陎各分量表上,男生都顯著高 於女生(F= 7.310,P < .01;F=10.731,P < .001;F=9.020,P < .01;

F= 4.198,P < .05;F= 4.609,P < .05)。但是在網路成癮耐受性上,

男生和女生並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對象的整體網路成癮傾向、強迫性上網、網路成 癮戒斷反應、人際與健康問題及時間管理問題會因性別而有不同,且 男生皆高於女生。由此結果可知,研究假設「國小學童性別與網路成 癮傾向有顯著的關係」部分得到支持。此結果與很多學者針對不同教 育階段學生的研究相一致,包括國小、國中、高中職到大學(劉漢政,

2011;沉福財,2011;李盈數,2010;陳昭佑,2010;溫婉玉,2009;

林唯斯,2008;吳慧菁,2008;何振珮,2006;許淑惠,2007;謝明 達,2004;戴秀津、楊美賞、顏正芳,2004;陳冠名,2004;戴秀津,

2003;黃雅慧,2003;董潔如,2002),可能與男生比女生較偏向休閒 娛樂的行為有關,如為了打發時間而玩網路遊戲、下載免費軟體來使 用等,男生較容易比女生有上網時間加長或上網時間失控的問題。

表 4-8 不同性別的網路成癮傾向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242)

組別 性別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F 值

網路成癮傾向 男生 131 42.29 15.74 7.310**

女生 111 37.35 12.66

強迫性上網 男生 131 8.19 3.76 10.731***

女生 111 8.71 4.26

網路成癮戒斷反應 男生 131 7.30 3.02 9.020a

**

女生 111 12.99 2.73

網路成癮耐受性 男生 131 7.03 3.03 1.328

女生 111 6.56 3.20

人際與健康問題 男生 131 11.6 4.29 4.198 女生 111 10.01 3.62

時間管理問題 男生 131 7.28 2.65 4.609 女生 111 6.58 2.34

*P<0.05 ** P<0.01 *** P<0.001

(二)年級

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傾傾向是否會因年級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結 果如表 4-9,整體網路成癮傾向及強迫性上網、網路成癮戒斷反應、網 路成癮耐受性、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會因年級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F=27.72,P < .001;F=25.62,P < .001,F=30.57,P < .001,

F= 16.11,P < .001,F= 12.91,P < .001,F=19.86,P < .001)。在整體 網路成癮傾向及強迫性上網、網路成癮戒斷反應、網路成癮耐受性、

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等五層陎上,六年級網路成癮傾向高 於五年級。

由此結果可知,研究假設『國小學童年級與網路成癮傾向有顯著 的關係』得到支持。此結果與吳慧菁(2008)、許仲毅(2008)、江永進(2009) 研究結果相同,可能是五年級較易受成人的約束,網路使用較易被控 制;而六年級即將升國中,可能因學習挫折或同儕相處問題而逃避網 路世界,又正值叛逆期容易與長輩產生衝突(劉漢政,2011),家長較無 力管束,因此六年級有較高的網路成癮傾向。

表 4-9 不同年級的網路成癮傾向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242)

組別 年級 n S F 值

網路成癮傾向 五年級 118 35.22 12.5 27.72***

六年級 124 44.59 15.0

強迫性上網 五年級 118 6.54 2.46 25.62***

六年級 124 8.58 3.67

網路成癮戒斷反應 五年級 118 6.76 2.94 30.57***

六年級 124 9.31 4.10

網路成癮耐受性 五年級 118 6.01 3.15 16.11 a

***

六年級 124 7.58 2.88

人際與健康問題 五年級 118 9.65 3.86 12.91 a

***

六年級 124 11.46 3.99

時間管理問題 五年級 118 6.24 2.21 19.86***

六年級 124 7.64 2.63

* P<0.05 ** P<0.01 *** P<0.001 a:因組間變異數不同質,經Welch修正之F值

二、網路使用時間與網路成癮傾向的關係

結果如 4-10,顯示網路使用時間皆與網路成癮傾向總量表(r= .454, p<.001)和強迫性上網(r= .393, p<.001)、網路成癮戒斷反應(r= .346,

X

p<.001)、網路成癮耐受性(r= .406, p<.001)、人際與健康問題

(r= .432,p<.001)、時間管理問題(r=.402,p<.001)各分量表,皆 呈現正相關,且達統計上顯著水準,意即網路使用時間越久者,強迫 性上網、網路成癮戒斷反應、網路成癮耐受性、人際與健康問題、時 間管理問題和整體網路成癮傾向越高。

由此結果可知,研究假設『國小學童網路使用時間與網路成癮傾 向有顯著的關係』得到支持。此結果與大部分研究結果類似(孟繁中,

由此結果可知,研究假設『國小學童網路使用時間與網路成癮傾 向有顯著的關係』得到支持。此結果與大部分研究結果類似(孟繁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