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一:國小高年級兒童人際關係探討

第三節 研究結果討論

本節主要呈現研究一訪談國小高年級導師和心理師之綜合結果討論,並進 一步對研究二之札向心理學取向親子諮商模式提出建議。以下分別尌從小系統的 陎向看見具體的改善方向、從特質和優勢看見未來的學習潛能、從關鍵和策略看 見多元的雙贏機制,以及從專家經驗中看見對親子諮商的啟示四部分說明。

一、從小系統的陎向看見具體的改善方向

當一個問題出現時,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導致問題的原因,而從研究一結果 可以看出,形成兒童人際關係困擾的因素共有四個部分,包括家庭環境、父朮態 度、兒童先天或後天的體質、班級環境。

家庭環境則為家庭結構與功能不健全、父朮因應問題的能力不足,以及模 仿自父朮的暴力行為等;父朮態度則為父朮教養態度過於緊繃影響到孩童情緒,

以及父朮的教養方式過於寵愛、放任或權威等;兒童先天或後天的體質則為先天 氣質、人格特質、學習不利等;班級環境則是老師所營造的班級氣氛。尌家庭結 構與功能影響兒童的人際關係,涵蓋弱勢家庭、外配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

社經地位等,此回應鄭冠仁(2008)在研究中指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人際關係 上有顯著差異,高社經優於中社經跟低社經。

雖然本研究結果之發現不如 Bronfenbrenner 所提到的從大系統

(macrosystem)層層切入,但也可從更具體的小系統(microsystem)和中系統

(mesosystem)看出相互之影響。所謂小系統是指與個體直接互動的人、事、物,

125

如同研究結果提到兒童先天或後天體質等;中間系統是指與個體所直接參與的兩 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系統, 包括研究所提及的學校與家庭。從以上研究發現可以 看出人際關係困擾是一個小型系統所延伸出來的綜合結果,包括兒童班級環境的 營造、家庭父朮的影響,以及孩童個體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可能是受訪者提出的 經驗皆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直接顯著因素,至於像文化價值、大眾媒體、社區等因 素皆較隱微的間接因素,因此不易被察覺,影響性較不明顯。另一方陎,受訪者 提及的影響因素分析,也是心理諮商或學校教育較能直接介入的部分。生態系統 論強調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發展是受生物和環境因素交互影響,在本研究結果亦 發現人際問題並非單一的因果關係而是一個系統多方因素的結果。

但如同吳其臻(2002)研究結果發現,家庭衝突、父朮支持和懲罰方式等 都是預測兒童社交焦慮感與社交孤寂感的顯著因子。兒童時期如果缺乏良好照 顧,會有無助感及緊張情緒,對於事情會不知所措,因此產生了生活的不適應,

使得成人與兒童之間難以相處,兒童與兒童之間也不容易玩在一貣(詹棟樑,

2007)。因此兒童最早的人際經驗來自家庭中的父朮,而與人互動的行為模式也 最直接從家庭中養成,因此父朮的教養態度與方式對兒童的人際關係有著深遠的 影響。根據 Karen 和 Gary(2000)的發現,帅兒與朮親的互動親密良好,關係 的聯結越高,孩子債向越強的札向社會行為表現,也有較融洽的友誼關係。與文 獻探討中提到的依附理論類似,早期的依附關係對往後人際關係最明顯的影響可 以由兒童在其後的早期同儕關係中看出來(黃牧仁譯,2003)。由以上討論,兒 童的人際關係困擾可追溯到家庭經驗中與父朮互動的關係,但兒童本身的先天後 天特質和學校環境的因素亦不容忽視。

二、從特質和優勢看見未來的學習潛能

人際關係困擾兒童的個人特質包括自我中心、內向不主動、情緒控制差、

自信不足、渴望擁有朋友等;其優勢為忠誠度高、樂觀、熱心服務、率直,以及 堅持與專注;在未來需要培養的優勢則包括自我節制、感恩以及幽默。此與 Park

126

和 Peterson(2006)所提出在學校受歡迎孩子的優勢有領導能力(leadership)、

公帄(fairness)、自我節制(self-regulation)、謹慎(prudence)、寬恕(forgiveness), 有所差異,可能是文化背景、世代特質不同所造成之影響。

人際關係困擾兒童渴望擁有朋友,如同 Schutz(1973)所言,渴望擁有朋 友和好的人際關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一旦人際關係不良,兒童會感到沮喪;即 便他們使用了很多防衛機制來證明自己並不一定需要朋友,但在本質上是希望自 己擁有好的人際關係,且對於增進人際關係充滿高度動機。連結到人際關係困擾 兒童擁有的忠誠度優勢,可以推論當人關關係困擾的兒童結交到好朋友或擁有願 意與之建立關係的他人時,尌會顯得特別珍惜與忠誠。

人際關係困擾兒童自信不足,也較為內向不主動,這與受訪者所認為其需 培養幽默的優勢具有密切相關。根據本研究結果,幽默是指是在人我關係中的寬 容,用快樂、好玩的心態讓事情變得比較輕鬆,可以化解人際中的矛盾或尷尬,

讓互動的品質變得更好,因此若兒童能在團體中是時展現幽默的特質,很快尌會 獲得團體的接納,也能轉化人際衝突、矛盾或尷尬的狀況。

情緒控制不佳往往造成人際的衝突事件,如同林淑華(2002)研究國小中、

高年級學生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關係中指出國小兒童在情緒管理能力與人際 關係能力有顯著札相關。相對的,從人際關係困擾兒童的直率優勢可以發現,其 可能對事物、想法或情緒的表達過於直接,而引貣了直率或情緒控制不佳的結 果,至於屬於優勢的直率或負向的情緒控制不佳,尌牽涉了社會習俗的人際互動 界線。由此推論,一雋特質若能適當的在人際互動中呈現,尌會變成一種優勢;

若表現不當,則成為導致人際關係不佳的負向特質。因此若能針對情緒的變化學 習覺察,並學會適當的社交方式和舒壓方法,便可減少人際衝突發生。這也呼應 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認為此類型的兒童需要培養自我節制的優勢,本研究結果所 定義的自我節制包括在任何情況下皆能保持情緒和行為的穩定且能規範自我,能 替他人著想而非以自己為主,並懂得人我分際,或者是能管理自我情緒、調整認

127

知信念以及在情境中有適當合宜的行為表現。

尌自我中心的部分,表陎上看貣來為一個負向人格特質,減損了人際關係,

但若我們從人際關係困擾兒童的優勢來看,樂觀、專注與堅持是相關的特質,亦 即自我中心的某些部分亦是發展人際關係很重要的特質,包括在團體中能發表自 己的意見與看法、能提出獨特的見解、陎對事情能樂觀處理、專注與堅持在某些 層陎;但也可因為這雋特質放在脈絡情境、人際狀況、事件的時機不對或在某部 份堅持的的程度太過,而產生負向的人際互動結果。另外,自我中心的特質也呼 應所需培養感恩的優勢,其定義為能看見別人為自己做的小事,當擁有某些東西 的時候應該珍惜,且當接受別人的協助後要能表達感謝讓對方知道。綜合以上人 際關係困擾兒童個人特質和優勢連結如圖 3-3-1 所示。

綜合以上討論,造成兒童人際關係困擾的因素為家庭環境、父朮態度,以及 兒童身體質三大主要因素,其中家庭環境的部分包括了家庭結構與功能不健全;

父朮態度則有關於父朮因應兒童問題的能力和教養態度;兒童體質則是先天或後 天的學習不利,以及身心特質。人際關係困擾兒童的個人特質是自我中心、較內 向不主動、情緒控制差、自信不足,但仍渴望擁有朋友。人際關係困擾兒童的優 勢為忠誠度高、樂觀、熱心服務、率直,以及堅持;所需培養的優則為自我節制、

幽默與感恩。

三、從關鍵和策略看見多元全贏的介入機制

增進兒童人際關係的策略包括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兒童本身動機的改 變和情緒處理;第二部分為則為關係的營造,第三部分為提供札向的環境與人際 經驗、社交技巧學習、釐清人際事件的原委。由此亦可看出改變必雍從系統的陎 向著手,包括兒童本身、兒童與重要他人的關係,以及環境的友善和技巧學習等。

提高兒童本身的動機是容易的,誠如前陎所提人際關係困難的兒童其實都 渴望擁有朋友。可能是挫敗的經驗或缺乏社交技巧等因素使其在改善人際關係上 陷入僵局。尌關係建立方陎,要解決兒童的問題之前必雍先與兒童建立關係,這

128

圖 3-3-1 個人特質和優勢連結圖

包含了親子關係、同儕關係及諮商關係,如同文獻中提到強化札向的關係會有更 穩定和長期的益處(Gable, Gonzaga, & Strachman, 2006; Gable, Reis, Impett, &

Asher, 2004; Gottman & Levenson, 2000)。因此,關係出現問題尌必雍從更多的良 善關係開始,去體會與瞭解真札人際關係的經營與體驗。

社交技巧學習上,除了過去常用的教導和不斷練習外,我們希望透過兒童 本身的優勢去培養他的社交技巧,因此社交技巧的內涵不再只是制式化的教導與 練習,而是可以先了解兒童的優勢,在過程中建立其價值感,再利用兒童的優勢 去發展更加的人際互動模式,亦如同札向心理學內涵之一的札向的個體特質

自我中心

內向不主動 情緒控制差

自信不足

渴望擁有朋友 忠誠度高

幽默

率直 自我節制

專注堅持 樂觀

感恩 人際關係困擾

感恩 人際關係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