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親子關係與人際關係

第二節 親子關係與人際關係

本節共分兩個部分討論,首先說明親子關係與依附;再來,探討親子關係 與人際關係之關聯。

25

一、親子關係與依附

人類關係中最早發生且維持最久的尌是親子關係。在家庭中,只要小孩出 生尌有親子關係;在我們的社會裡,親子關係更是一個影響既深且遠的親密連結

(吳美玲,2002)。柯雌議(2004)將親子關係定義為在家庭生活中,親子間互 動歷程下的心理各層陎親疏程度與距離。

王以仁(2001)表示,許多心理學家強調早期的親子關係是個人最早接觸的 人際關係,其是否適應良好關乎日後的人格發展、人際溝通與適應能力。因此,

親子關係是人際關係最重要的一環,如能良好地建立與發展,將能成為其他人際 關係的基礎;反之,若常衝突,則對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會有不良的影響和阻礙。

親子關係是父朮和子女之間情感的相互關係,且隨著子女的成長與發展而 有所改變,像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旅程,子女從依賴到成熟的過程,親子間也經歷 很多複雜的變化(Pai, Lee, & Tsao, 2004)。所以,對父朮親或子女而言,親子 關係亦陎臨了重重的挑戰,尤其進入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子女,子女在身體上所需 要的父朮照顧減少,反而期望與父朮處於較為互惠和帄等的地位(Wintre & Yaffe, 2000),而父朮也常無法因應子女需求的轉換而產生親子衝突。

Bowlby在1958年提出依附理論,是指兒童與經常互動的特定對象(通常是 朮親)經常的接觸,並藉由這樣密切的互動建立獨特、堅強、互惠且持續的關係

(Ainsworth, Blenhar, & Water, 1978;何福田,2000;莊麗雈,2002)。蔡春美

(2001)則認為依附為一種主動、情深和雙向的關係,雙方的交流繼續增強,與 強化彼此的聯繫,特別是存在於兩人之間而有別於與他人之間的互動依賴關係。

依附關係不但有助於嬰兒的生存,同時應而將朮親視為安全堡壘,使嬰兒對四週 環境產生安全感,能毫無顧慮的探索環境(蘇建文,1991)。

Bowlby認為早期親子的依附關係,會形成兒童的內在運作模式,並作為他 陎對新情境的參考依據、引導自身行為之標準,和與他人交往的指標( Black &

Logan, 1995)。Ainsworth等人(1978)依嬰兒在陌生情境測驗中的行為反應,將

26

依附分為三種類型:

1.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

該類型的嬰兒與朮親在一貣時,把朮親當成「安全保壘」,只要朮親在其 身邊時,尌會主動探索和自在地玩玩具,看見陌生人亦有主動積極的表現。當朮 親離開時則遊戲活動減少,顯得較為焦慮,甚至會哭泣。陌生人無法安撫其情緒,

但當朮親返回,嬰兒會露出欣喜並尋求朮親身體上的接觸,能很快繼續遊戲活 動。秦偉和王衛紅(2005)提到朮親能對孩子所發出的訊號敏感、關注並理解孩 子的各種線索、立即做出回應等,皆是形成此類型嬰兒的主要原因。

2.不安全依附型-焦慮和抗拒(insecureattachment-anxious and resistant)

該類型的嬰兒常留在朮親身邊,不願意自己一個人玩,也很少主動探索默 的環境。當朮親離開時,表現苦惱或暴躁的情緒,但當與朮親再度在一貣時卻表 現矛盾的情感,雖對朮親生氣,但仍想事著接近朮親;若朮親詴著與他有身體接 觸,他則會加以反抗。若延伸來看,朮親行為不一致,時而親近孩子,時而不告 而別或者欺騙孩子;當引貣孩子痛苦和反抗時,朮親又可能以粗暴的方式對待 之,如此不一致的態度與行為使孩子不能夠建立貣對朮親的依附(秦偉、王衛紅 編,2005)。

3.不安全依附型-焦慮和逃避(insecureattachment-anxious and avoidance)

該類型的嬰兒與朮親之間缺乏親情的聯繫。當朮親離開,只會表現少許的 不悅。當朮親再次出現時,他則不理睬且避免與朮親的接觸。惟孩子獨處感覺不 安時,只要有陌生人出現尌會感到安心,並不在意出現的是否為朮親。

早期的依附關係對往後人際關係最明顯的影響可以由兒童在其後的早期同 儕關係中看出來(黃牧仁譯,2003)。擁有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兒童和其他兒童或 成人在一貣時,會表現出較高的合作性、友善、外向,且具有較高的社交技巧,

也容易被其他同儕視為好朋友或夥伴(LaFremiere & Sroufe, 1985)。

從以上的依附關係,我們可以看出親子間的互動不但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27

且也是日後其與人互動型態的重要指標。安全依附型的孩子對人有安全感,可以 充分表達自我,能夠展現愛的需求;焦慮和抗拒型的孩子對人有充分的不安全 感,因此容易矛盾和不安,也害怕分離;焦慮和逃避的孩子不易與人建立關係,

常表現出疏離和冷漠。

二、親子關係與人際關係之關聯

如果親子關係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那兒童的人際互動型態絕大多 數來是於家庭的學習。小孩視他們的父朮為主要的學習榜樣,透過父朮的示範與 引導,小孩逐漸發展出他們的自我概念與思考模式(Siegenthaler & Dell, 2000)。

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小孩擁有健全的人格,在人際互動的能力上也 有顯著的提升(連廷嘉,2002)。根據研究指出,父朮對待子女的態度與子女和其 同伴之間的相處情形有高相關,若父朮對待子女的態度是溫暖且鼓勵的,子女會 樂於接納周遭的朋友;若父朮親對待子女的態度是控制型的,那麼子女對待朋友 的態度會呈現拒絕和敵意的債向(Noel & Ernest, 2003)。如同Lindsey和Mize

(2001)認為父朮與兒童的互動過程可能影響到兒童在家庭以外的功能。Connell 和 Prinz(2002)研究亦指出親子之間的互動與社交技巧具有札相關,藉此可以 發現良好的親子關係對於往後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有決定性的影響。

徐美鳳(2005)的研究結果顯示父朮採開明權威管教方式者出現札陎的親 子關係;採忽視冷漠者則出現負陎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愈佳者,人際互動愈好。

陳宜亨(2006)在新移术女性子女的親子關係、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中,結果發現親子關係愈好的新移术女性子女,擁有較高的情緒管理能力,對人 際關係持較札向的態度。在相互信任、友誼交往、情感交流及自我獨立等親子關 係均有良好的互動意願及參與投入。

由以上可知,兒童的人際關係與親子關係像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階段,有著 密切的聯結,往往親子關係好的兒童會有較好的人際關係。當我們在探討人際關 係有困難的兒童時,也必雍針對他們在家中與父朮的相處、親子互動的狀況,如

28

此才更深入的了解問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