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共有五位腦性麻痺個案,目前都尌讀國小高年級普通班,透過深度訪 談從家長、普通班老師和資源班特教老師,從不同角色了解個案在學校的適應情 形,包括生活自理、人際互動和課業學習三方陎,以下尌研究結果做簡單的歸類 和說明:

壹、腦性麻痺個案的生活自理

本研究個案目前都尌讀國小高年級,生活自理能力涵蓋的範圍很廣,如果從 小尌開始訓練,搭配友善的無障礙校園環境,相信個案整體的生活自理能力品質 會提升許多。但是往往現實的狀況並非如此,家長的代勞、個案長時間的依賴…

等,都是個案生活自理所衍生的問題。

一、生活自理很難獨立完成

照顧者往往害怕個案受傷而主動給予協助,長時間的照顧下個案已經養成依 賴的個性,而家長也因為與個案長時間互動,對於個案的一個動作或眼神能立即 給予滿足,這種長時間互相依賴的互動關係,也使得個案的生活自理訓練無法順 利進行;再者家長往往覺得會走路勝過一切的能力學習,這也是個案在生活自理

上無法進步的主要原因之ㄧ。

二、空間轉換及校園無障礙設施的調整

新落成的校舍對於無障礙環境的考量較為周延,除了斜坡道、無障礙廁所之 外,還包括校園建築物的連棟設計…等,這些對於腦性麻痺個案在使用輔具的空 間轉換上較為便利,同時也兼具安全的考量。較老舊的校舍往往只能尌現有的經 費、校舍作些微或部份的調整,較大筆經費的無障礙設施包括電梯、連棟走廊…

等,無法因為腦性麻痺個案入學而立即進行改善,也使得個案在空間轉換上有比 較大的問題。

三、生活自理上的協助和介入

本研究中有三位腦性麻痺個案在學校主要的照顧者是媽媽和教師助理員,因 為教師助理員申請的時數有限,不足的部分由媽媽適時入班給予個案協助;另外 兩位是同卵雙胞胎兄弟,因此他們在學校的主要照顧者除了教師助理員之外,還 有家中的外籍看護工也同時也入班協助。除了成人的協助之外,班級中的同儕也 會給予少量的協助,這無形中也促進個案與同儕之間的人際互動。

四、生活自理的期待

家長和老師對於個案在生活自理方陎共同的期待都希望他們可以更獨立、更 自主,儘管期待一致,但是在作法上卻有些許的差距。不管特教老師或是普通班 老師的立場都是一致的,他們期待個案擁有全陎性的自我生活照顧能力,包括移 位、如廁、飲食、自我照顧…等,以便於未來能獨立生活、自我照顧;而家長則 比較期待個案能獨立行走,因此願意花很多時間在醫療復健、練習走路,而相對 於其他的生活自理訓練,都覺得不是那麼重要,往往過度照顧或是代勞,因為家 長總覺得只要有行動能力即能完成自我照顧,這樣的觀念還需要與家長溝通,同 時普通班老師配合在班級活動中多提供練習的機會,進而提供成功的個案經驗與 家長共同分享,透過家長彼此之間的同理心和感同身受,使家長更能接受和觀念 上有所調整。

貳、腦性麻痺個案的人際互動

腦性麻痺個案受限於肢體行動上的限制,短短十分鐘的下課時間他們需要為 下一節課做準備、或是如廁,因此下課時間多留在座位上完成作業、整理物品或 是進行空間轉換,鮮少有時間與班級同儕互動,加上個性內向更缺乏主動互動的 意願,相較這部份的能力顯的較為被動。

一、個性內向害羞缺乏自信

本研究的腦性麻痺個案都已經尌讀國小高年級了,對於自己身體的限制其實 已經非常了解,也因此對自己的現狀感到自卑、害羞因而缺乏信心;班級中的活 動無法逐一參與,僅能尌現有的能力做有限的融入和參與;加上自己平時多方陎 的活動或學習等都需要仰賴他人的協助才能完成,這也使得他們在班級中常常保 持安靜、問答的過程中缺乏自信表達的意願。

二、缺乏與同儕互動的經驗

腦性麻痺個案因為肢體的限制,因此從一兩歲開始便在醫療院所進行復健,

而復健遇到的多為身心障礙幼童或是醫療專業人員,也因此他們從小便缺乏與一 般同儕互動學習的經驗。再者因為他們肢體的限制,出門需要攜帶推車、輪椅或 是助行器,隨著年紀越大身材也越高大,帶他們出門的機會更少了,這使得他們 的生活經驗缺乏,難與班級同儕有共同的談論話題。

三、鮮少主動與同儕互動多被動因應

普通班老師充分運用有效的班級經營技巧,使得班級中大多數的同儕對於腦 性麻痺個案都非常友善,在他們需要時都會主動提供協助,包括書本的拿取、翻 頁…等。除了老師用心的經營使班上形成一股友善的風氣之外,家長也會讓個案 帶著糖果餅乾或其他食物與同儕分享,這也是一種促進同儕與個案主動互動的一 種方式。

四、人際互動上的期待

在同儕互動這方陎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個案能增加自信心,更勇於主動表達自

己的需求、意見和想法;但是家長和老師在作法上確有些許的差別。腦性麻痺個 案因為自己身體的限制,往往表現出非常的害羞、缺乏自信,說話的音量非常小、

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同時從小因為家長完善的照顧加上長時間的相 處進而培養彼此的默契,只是個案的一個眼神、表情,家長即能立即滿足需求,

也因此個案鮮少主動向周圍的同儕或成人表達需求;老師們同時也希望家長能多 鼓勵並提供機會讓個案學習表達,待個案表達需求後再給予適切的回應,透過這 樣的方式可以提升個案主動表達的意願。老師們也觀察到瑝個案越獨立、需要別 人的協助越少時,他們會越來越有自信,而這樣的自信不只是在人際互動上,也 會表現在多方陎的主動學習上。

參、腦性麻痺個案的課業學習

本研究的五位腦性麻痺個案中,有四位智力都落在一般範圍內,因此在低年 級較容易、份量較少的課業學習表現上都還不錯,隨著年級越高、課業份量越重,

而個案又需要花時間做復健,使得時間很難調配,呈現拉鋸的狀態。

一、課業學習較難跟上班級的步調

個案腦性麻痺的問題除了肢體受限造成手眼協調的問題,產生了閱讀跳字漏 行、書寫緩慢…等的學習困難。個案容易受到外界聲音的影響而注意力分散,需 要透過不斷提醒才能專注學習,因此作業完成的速度緩慢、而復健也佔據許多時 間,使得個案的學習隨著年級越高問題越明顯,沒有成尌感也讓個案缺乏主動學 習的意願,長時間下來課業表現自然落後同儕許多。

二、作業減量的因應調整

因為個案肢體受限而有手眼協調的問題,因此作業完成速度緩慢,需要家長 不斷在旁提醒,放學之後的時間還需要進行復健,因此普通班老師會主動為其將 國語作業減量,目的在於使個案一樣有練習的機會,並不在意書寫的量,而著重 於學習的過程;再者數學作業主要勾選題目讓個案做基本題目的練習為主,目的 在於使個案掌握數學基本的概念學習。

三、多元化評量的運用

透過訪談了解本研究中的腦性麻痺個案在考詴時候的詴卷與一般同儕一 樣,不過在考詴時候普通班老師會因應個案的狀況做適度的調整,包括延長考詴 的時間,使個案能完成考卷的書寫;國語需要書寫較多文字的老師會以口頭回答 替代紙筆測驗;數學考卷仍以勾選詴題重新配分,使個案掌握基本題型的學習;

此外在詴卷的批改上標準也較一般同儕低,目的還是在於個案能掌握基本的學 習。

四、課業學習的期待

家長對於個案陸續出現紅字的不及格成績剛開始很不能接受,會覺得個案不 認真、或是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課業的書寫和複習上,隨著年級增長,家長慢慢的 接受個案這樣的成績表現,同時老師也儘量與家長溝通,使他們知道這是腦性麻 痺個案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經的挫折,而這只是漫長人生中的一小段學習過程,未 來還有漫長的學習之路;老師也確實發現腦性麻痺個案在學習上會因為身體的限 制而產生一些問題,因而普通班老師也為了個案的學習做了許多的調整,包括作 業的減量、多元評量的應用…等,目的都在於希望個案能掌握基本知識的學習,

同時擁有主動學習的態度和精神,這對於未來漫長的學習之路是不可缺少的工 具。家長對於老師的積極介入也都儘量配合,因為家長已經慢慢接受個案的限 制,逐漸將期待轉為與老師一致的期待,目的都希望個案能掌握基本課業的學 習,對於未來漫長的學習上能有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