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6.1 研究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6.1 研究結論

本研究從「創新」「資源」兩個構面探討台灣中小企業,目的在了解台灣 的中小企業倚賴何種創新方式成長;台灣的中小企業如何累積資源;以及台 灣中小企業的各類創新中,以何種創新對企業成長與績效提升最有幫助。本 研究的發現如下所述。

1.台灣的中小企業中,能夠連續至少五年以上成長與獲利者,以採用「技術 系統創新」者為多,而「技術系統創新」中往往「技術創新」與「產品創 新」同時發生。

本研究從 152 家國家磐石獎得主中,追蹤營收與淨利維持成長的企業,

為求財務資料的觀察,剔除後四屆的得獎者以及未公開財務的企業後剩餘 68 家,能夠維持成長的有 27 家。在 27 家企業中再挑選出的 9 家企業中,以採 用技術創新者為多,產品創新者居次。針對目前普遍以製造與出口為重心的 中小企業,技術可說是製造的來源,而產品是與顧客接觸的媒介。因此技術 的創新往往成為產品創新的後盾,新產品創新可以是結構、材料或介面上的 創新,最終目的在迎合客戶或消費者的「需求改變」。相對於產品創新從需求 面出發,技術創新是從供給製造出發,供給和需求間密切配合的情形亦呼應 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間的相互作用。

2.台灣維持至少五年以上成長與獲利的中小企業,會先專注利基市場,再不 斷透過「產品創新」擴張市場突破營收瓶頸。

從外部網絡來看,中小企業的資源有限不足以自給自足,所以十分看重 對外關係的建立與維繫,其網路關係存在某種共生關係,所以大家在資訊、

交易、感情上都互信互賴。專注於長期以來所堅持的利基市場,然後長期深 耕一方面累積實力一方面也不致互相牽絆。從內部資源來看,中小企業規模 小,會盡可能針對現有產品做改進,以求取生存利基之穩固。

1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彼得杜拉克(1985)在企業創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ㄧ書中提 到「可行的創新」為了有效果,必須簡單集中在某一範圍,並且在開始的時 候都是小規模的。班恩企管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從其累積兩百多個案 研究中也發現「聚焦帶來成長;縮小範圍反而帶來擴張」。本研究所觀察的個 案,也指出「從核心擴張」廣為成功中小企業所運用,先穩固利基以為核心 而後在用產品擴張勢力。也就是專注於原本所擅長,待紮根穩固後再透過產 品創新或其它創新尋求突破,並藉以切入到新的次領域。

3.台灣的中小企業透過各類型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組織創 新、策略創新),都可以建構與蓄積資源;其中採用策略創新的中小企業,

總資產的累積最為迅速。

本研究所觀察曾經績效優異,且能歷久不衰維持營收獲利持續成長(至少 五年)的上市櫃中小企業,僅有 24.32%。這些成功的中小企業所利用的各種 創新方式(包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組織創新、策略創新)雖然 並無明顯的證據顯示,何種特定創新對於營收成長率、淨利成長率貢獻最大,

但是卻明白顯示「策略創新」所帶來的有形資產複合成長率最高。

15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6.2 研究限制

實証研究方法的限制

衡量企業創新類型、創新績效的因素眾多,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個案 訪談,選擇有限的項目作為評估的基礎以及探討的主軸,無法涵蓋所有的影 響因素,因此對於現實的解釋可能存在變異。

個案訪談限制

由於本研究流程是蒐整國家磐石獎歷屆得主,並且鎖定後續表現優異的 得獎企業進行接觸,然而在時間與人力的限制下,並無法完整訪談完所有的 目標企業。此外,受訪者的認知、二手資料的判斷、受訪者願意透露資訊的 程度以及訪談雙方的認知落差,皆有可能對結果造成影響。

個案選擇限制

本研究所選擇的個案為國家磐石獎的得主,其主要目的在於希望透過一 國家評核的機制,先從為數眾多 116 萬家中小企業中篩選出績優企業,再追 蹤這些績優企業的創新行為。由於研究對象涵蓋許多產業,並未特別鎖定某 種產業,因此對於各產業的參考性有異。

1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