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資源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資源

2.3.1 資源基礎觀點

策略管理在 80 年代的分析重心在產業結構與競爭結構,偏重企業外部的 環境分析,偵測機會與威脅,然後分析企業本身的優、劣勢後擬定策略。90 年代開始,學者開始將策略分析重心轉向企業內部。首先將企業的資源視為 影響企業行為模式之學者為 Penrose(1959),其認為影響企業成長障礙的外部 因素包含資金、人才、好的投資機會、專利權、競爭對手及進入成本等,至 於企業內部資源如生產製造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及主要零組件供應等 優劣,亦是造成企業成長的機會或障礙。因此,企業內部誘因(創業家精神)、

外部誘因(高成長與高獲利的新市場)與生產資源能力的組合,經由內部組織 的有效運用,將影響企業成長的方向與所選擇的成長策略。

隨後 Wernerfelt(1984)於其「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一 文中提出「資源基礎觀點」一詞,認為企業的資源基礎觀點,是視企業為一 有形與無形資源的獨特組合,而不是以產品市場的活動來看一個企業。企業 策略的思考角度轉變為以「資源」來替代傳統的「產品」觀點,將策略制定 之基礎由外部的「產業競爭分析」,逐步移轉到內在能力的「資源基礎觀點」。

Barney(1986)認為廠商可藉由本身資源能力的累積與培養,形成長期持續 性的競爭優勢,並且應發展與創造要素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使企業能在產品 市 場 以 不 完 全 市 場 資 源 執 行 策 略 , 建 立 持 久 性 競 爭 優 勢 (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至於資源是否具有持久競爭優勢,應具備下列特 性:具有價值、稀少性、無法完全模仿及不可替代性。

Aaker(1989)亦認為企業的資產與能力是維持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基本要 素,有助於維持競爭優勢的策略性資產具有以下幾點特徵:1.優於競爭者、

2.與市場相關、3.具成本優勢、4.具特久性優勢、5.與未來相關等。Hamel &

Prahalad(1990)認為資源基礎的策略邏輯觀點,即是將核心能力的應用與現 有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作為開發新事業的動力,企業的策略思想架構是以 核心能力為基礎加以重新設計,廠商應細心灌溉與開發核心能力,而核心能 力愈應用與分享之後,愈增強其使用價值。Grant (1991)主張產生競爭優勢的 資源應具「持久能力」與「專屬能力」兩大特性,並認為資源基礎理論的策

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略形成,最重要的是先釐清資源、能力、競爭優勢及企業獲利間之關係,找 出企業獨特的資源能力及維持持久性競爭優勢之機制,再擬訂能充分利用企 業資源能力的策略,並辨識資源缺口協調平衡新舊資源,同時發展未來策略 所需的資源與能力,即所謂動態資源調適。

Peteraf(1993)則認為「資源基礎理論」關心廠商內部擁有哪些異質性 資源,這些異質性資源應如何運用與結合,如何形成可維持競爭優勢的資源 特性,以及資源的異質性來源為何。Collis & Montgomery(1995)對於資源 基礎理論的觀點是將企業視為有形與無形資產的集合體,這些資源的配置得 當與否,決定一家企業的經營效率與獲利能力。此外,國內學者吳思華(1996)

認為以資源為基礎的策略分析架構,應確認、評估現有資源並檢測資源的策 略價值,制定企業未來的發展策略,配合未來發展需求,確認資源差距,強 化核心資源。本研究彙整過去學者對於資源基礎理論的核心觀念如表【2-3-1】

所示:

【表 2-3-1】資源基礎理論核心觀念之彙總

學者 核心概念

Penrose(1959) 企業內部資源如生產製造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及主 要零組件供應等優劣,亦是造成企業成長的機會或障礙。

Wernerfelt (1984)

企業為一有形與無形資源的獨特組合。 建立資源位置障 礙可獲得高利潤。 動態資源管理

Porter (1985) 持久性競爭優勢是優勢具有難以模仿的障礙,且能抗拒競 爭者的侵蝕。

Barney (1986) 要素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使企業能在產品市場建立持久競 爭優勢。

Aaker(1989)

企業的策略重點應是如何凝聚企業焦點,使其發展與維護 具有意義的資產與能力,並將其導引在適切的策略行為 上。

Hamel & 核心競爭力愈應用、愈分享而愈得以強化。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Prahalad (1990)

Collis (1991)

企業會選擇在具天生吸引力的市場中競爭,而不是結構吸 引力的產品市場中;如果其核心能力所根基的資源,在服 務這些市場時是有價值的。

Grant (1991)

資源及能力為公司長期策略的基礎。

內部資源及能力提供公司策略的基本方向。

資源為公司獲利能力的根本。

Hamel &

Prahalad (1993)

以製造的觀點定義核心能力,認為核心能力是一群科技與 技術的綜合體,透過組織不同產品技能與整合不同技術方 面知識的學習、累積,創造了獨樹一格的競爭優勢。資源 槓桿運用的五種方式:集中、累積、補充、節約、回收。

Hamel &

Prahalad (1994)

擁有「稀少、有價值、不易模仿」之資源及運用資源能力 的差異性,決定企業體質強弱的關鍵。

Collis &

Montgomery (1995)

資源配置的得當與否,決定一家企業的經營效率及獲利能 力。企業的競爭力是在公司整體策略下,發展出一套具有 競爭優勢的資源。

吳思華(1996) 以資源為基礎的策略分析架構,應確認、評估現有資源並 檢測資源的策略價值,制定企業未來的發展策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3.2 資源的定義

企業的資源不同會有不同的經營表現,因為每家公司各擁有其獨特的有 形資產、無形資產以及組織能力。由於公司的資產和能力往往無法短期間累 積,一家公司選擇策略必須受其目前所有資源存量以及其所獲得或累積新資 源的速度所限制。

Collis & Montgomery (1997)認為公司資源可分為以下三種主要的類別:

1.有形資產:此為最容易被評價且是唯一顯示在企業資產負債表的資源,包 括不動產、生產設備及原料等。雖然有形資產可能是公司策略所必要的,然

34

Hamel & Prahalad (1990)提出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 的概念,認為 核心能力是透過資源的結合與運用,在不同的運用情境下建立企業特有的組

(Distinctive)、不易模仿,優於競爭者的資源運用與技能(Skills)」。

【圖 2-3-1】競爭優勢來源

(資料來源:Hill,C.W.L,.& Jones,GR.2004,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6th Ed) P.111) Resource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Capabilities

Profit Superior

Efficiency

Quality

Innovation

Customer Responsiveness

Differentiation

Low Cost

Value Creation

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Deleo(1994)認為競爭優勢是公司擁有什麼資產及公司如何使用這些資 產。以往的策略思維並未評估資產的品質,及如何將其聯繫形成優勢資源,

也不重視其如何累積及未來預期的變化。因此,強調具競爭優勢的資源並不 受產業結構所影響,它是獨特的天賦,是可以持續的資源或能力。Tampoe

(1994)將「核心能力」定義為:「能夠多方面整合科技、流程以及發展具 有持久、獨特之競爭優勢並創造組織附加價值的技術或管理子系統」,並強 調核心能力是隱藏在產品背後的一種能力,它是公司技術子系統與管理子系 統的一部份,隱藏在公司的生產與管理程序之內,它能整合公司內分散的技 術、資源來提供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或服務。Hamel(1994)則認為「核 心能力」是組織內多種技術的整合,不是實體的資產(Asset),而是一種可 以「創造顧客核心價值」、「與競爭者差異性」、及「進入新市場的能力」。

資源基礎理論學者對於資源內涵的看法不盡相同,根據四位學者的分析 (Wernerfelt, 1989;Barney, 1991;Collis, 1991;吳思華, 1994),主要的資源內 涵如下:

(1)有形資產:有形資產包括有固定產能特徵的實體資產,以及可以自由 流通的實體資產。此種資產之長期產能是固定的,包括一些機器設備、廠房、

公司的辦公設備、公司所用的技術、地理位置、原料的取得途徑等。

(2)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包括各種類型的智慧財產(專利、商標等)、商業 機密、資料庫、商譽等。這些資產在傳統的財務報表上雖然沒有記載,但所 有權仍然清楚的歸業主所有,在企業買賣的過程中亦會被清楚的算計,是企 業擁有的重要資產。此種資源之產能不受限制,適用範圍很廣,在策略的運 用上極為重要。

(3)組織能力:組織能力是一種運用管理能力持續改善公司效率與效能的 能力( Collis, 1991)。這項能力從屬於組織,不會隨著人事的更迭而有太大的 變動,是一項特別珍惜與建構的核心資源。企業正式的報告結構、正式與非 正式的規劃、內部成員與外部環境的關係、控制與協調的系統以及表現在鼓 勵創新、資訊和技術移轉的能力等。

(4)個人能力:一個企業能取得較佳的競爭優勢,往往是其擁有某些關鍵 能力。公司內部員工的訓練、判斷力、經驗、人際關係、智能以及公司人員 與管理者個人的見識與洞察力等,這些人和其所擁有的能力都是公司重要的

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資產。

(5)文化:此種資源之產能在短期內會受到限制,但長期不會受到影響。

此種資源稱為團隊效果,是在一個群體中所發展出來的非正式規範,使得公 司內部溝通速率和經驗傳承的速度加快。

(6)管理傳統 ( administrative heritage ):一個企業的管理傳統,是其在運 用策略選擇上的一個限制,包括一些無形資產(組織文化、管理人領導風格等) 和有形資產(設備、廠房等)。

本研究在資源的定義上採行上述前四項: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組織能 力與個人能力。不同的學者對於不同的資源內涵所使用的名詞不盡相同。「資 源」雖然是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是在文獻上的相似用詞卻是非常的多,例如

「能力」、「關鍵性資產」等,最後將資源相關用詞彙整如【表 2-3-2】。

【表 2-3-2】「資源」相關與相似用辭彙整

資源之相關或相似用詞 代表學者

資源(resources) Barney (1986, 1991) 無形資產(invisible or tangible

assets)

Itami & Roehl (1987)、Hall (1992, 1993)

能力(capability) Grant(1991)、Stalk(1992)、Lado etal(1992) 獨 特 能 力 (distinctive

competence)

Selznick(1957) 、 Andrews(1971) 、 Snoqw & Hrebiniak

Selznick(1957) 、 Andrews(1971) 、 Snoqw & Hrebiniak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