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企業資源績效與創新績效之關聯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小企業資源績效與創新績效之關聯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中小企業資源績效與創新績效之關聯研究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吳思華 博士 研究生:. 林家弘. 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2) 致謝. 這本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吳思華博士在過程 中給予的細心指導,吳老師的溫文儒雅,讓學生在論文撰. 政 治 大 寫期間如沐春風獲益良多。也要特別感謝口試委員蔡明宏 立. ‧ 國. 學. 老師以及黃秉德老師對拙作的指正。. ‧. 另外,論文寫作期間互相鼓勵的同學們,是讓這段學. sit. y. Nat. 習的旅程顯得回味無窮的重要功臣。永遠能夠從大家身上. al. er. io. 找到學習的榜樣,也或許正是如此才能找到彼此督促砥礪. n. v i n Ch 的動力。也要特別謝謝慧琦助教在過程中的熱心協助,讓 engchi U 一切能夠順利進行。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因為你們的支持與包容才能讓 我完成論文,僅將此喜悅分享給你們。 家弘.

(3) 論文摘要. 根據 2005 年台灣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 2004 年台灣中小企業數約有 1,164,009 家。其中 80.7%集中在服務業,18.39%為工業以及 0.91%的農業。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靈活的運作和實力的累積也造就許多日益茁壯的大型企 業。然而其中約有 42%的中小企業是經營十年以上,也就是說尚有 58%的中 小企業尚在蓄積實力的階段。這些未滿十年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所面對的是. 政 治 大 業作為學習典範和參考,或許就只能臨摹資源充沛的大型企業創新模式,但 立 恐怕是隔靴搔癢沒能點出要害。 對岸的急起直追,以及各國大型企業的資源消耗戰。若無成功創新的中小企. ‧ 國. 學. 本研究從「創新」 「資源」兩個構面探討台灣中小企業,目的在了解台灣 的中小企業倚賴何種創新方式成長;台灣的中小企業如何累積資源;以及台. ‧. 灣中小企業的各類創新中,以何種創新對企業成長與績效提升最有幫助。本 研究的發現如下所述。. y. Nat. sit. 1. 台灣的中小企業中,能夠連續至少五年以上成長與獲利者,以採用「技術 新」同時發生。. v i n Ch 台灣維持至少五年以上成長與獲利的中小企業,會先專注利基市場,再不 engchi U 斷透過「產品創新」擴張市場突破營收瓶頸。 n. 2.. al. er. io. 系統創新」者為多,而「技術系統創新」中往往「技術創新」與「產品創. 3. 台灣的中小企業透過各類型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組織 創新、策略創新),都可以建構與蓄積資源;其中採用策略創新的中小企 業,總資產的累積最為迅速。.

(4) 【本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流程 ...................................................................................................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2.1 中小企業 ................................................................................................... 5 2.2 創新 ........................................................................................................ 19. 政 治 大. 2.3 資源 ........................................................................................................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9. 立. 3.1 研究架構 ................................................................................................. 39. ‧ 國. 學. 3.2 研究變項 ................................................................................................. 40 3.3 研究設計資料蒐集 ................................................................................. 41 3.4 研究限制 ................................................................................................. 45. ‧. 第四章 研究個案彙總 ....................................................................... 47 4.1 研華科技 ................................................................................................. 47. Nat. sit. y. 4.2 美律實業 ................................................................................................. 61 4.3 圓剛科技 ................................................................................................. 68. io. al. er. 4.4 茂順 ......................................................................................................... 77. n. v i n Ch 4.6 科風 ....................................................................................................... 100 engchi U 4.7 精技電腦 ............................................................................................... 109 4.5 杏輝藥品 ................................................................................................. 87. 4.8 麗臺科技 ............................................................................................... 118 4.9 奇菱科技 ............................................................................................... 132. 第五章 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 ......................................................... 143 5.1 中小企業的創新 ................................................................................... 143 5.2 中小企業的資源累積 ........................................................................... 149 5.3 其他發現 ............................................................................................... 153.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 155 6.1 研究結論 ............................................................................................... 155 6.2 研究限制 ............................................................................................... 157.

(5) 6.3 研究建議 ............................................................................................... 158. 參考文獻 ........................................................................................... 161 中文部份 ..................................................................................................... 161 英文部份 ..................................................................................................... 164 網站部份 ..................................................................................................... 16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表目錄. 【表目錄】 【表 2-1-1】世界各國中小企業定義 ............................................................................................. 6 【表 2-1-2】我國歷年中小企業定義演變 ..................................................................................... 8 【表 2-1-3】台灣中小企業特質整理 ........................................................................................... 10 【表 2-1-4】企業規模大小與創新能力優勢彙總 ....................................................................... 14 【表 2-1-5】製造業歷年研究發展經費-按規摸別 ................................................................... 16 【表 2-1-6】大型、中型、小型企業之生產技術的主要來源表 ............................................... 17 【表 2-1-7】從事研究開發所面臨的困難 ................................................................................... 18. 政 治 大 【表 2-2-3】學者對創新類型的彙整 立 ........................................................................................... 28 【表 2-2-1】創新的定義............................................................................................................... 20 【表 2-2-2】創新定義分類彙整 ................................................................................................... 23. 【表 2-3-1】資源基礎理論核心觀念之彙總 ............................................................................... 33. ‧ 國. 學. 【表 2-3-2】「資源」相關與相似用辭彙整 ................................................................................. 37 【表 3-2-1】本研究各項變數之說明 ........................................................................................... 40. ‧. 【表 3-3-1】研究個案彙總 ........................................................................................................... 43 【表 3-3-2】本研究訪談個案 ....................................................................................................... 44. Nat. sit. y. 【表 3-3-2】受訪者與訪談時間、地點 ....................................................................................... 44 【表 4-1-1】研華科技主要產品比重 ........................................................................................... 47. io. al. er. 【表 4-1-2】研華科技近五年每年投入之研發費用 ................................................................... 50. n. v i n C h ........................................................................... 【表 4-1-4】研華科技嵌入式系統之創新技術 51 engchi U 【表 4-1-5】研華科技其他重大技術成果 ................................................................................... 52 【表 4-1-3】研華科技研發人員數與學歷(單位:人) ................................................................ 50. 【表 4-1-6】研華科技產品榮獲獎項 ........................................................................................... 53 【表 4-1-7】研華科技近五年成功開發產品 ............................................................................... 54 【表 4-1-8】研華科技三大創新產品線 ....................................................................................... 55 【表 4-1-9】研華科技資源累積 ................................................................................................... 58 【表 4-2-1】美律實業營業比重 ................................................................................................... 61 【表 4-2-2】美律實業研發支出 ................................................................................................... 63 【表 4-2-3】美律實業資源累積 ................................................................................................... 67 【表 4-3-1】圓剛科技產品比重 ................................................................................................... 68 【表 4-3-2】圓剛科技開發成功產品列表 ................................................................................... 70. VI.

(7) 表目錄. 【表 4-3-3】圓剛科技研發人員學歷(91.09.30)* ........................................................................ 71 【表 4-3-4】圓剛科技每年研發經費投入 ................................................................................... 71 【表 4-3-5】圓剛科技資源累積 ................................................................................................... 73 【表 4-4-1】茂順營業比重(94 年度) ........................................................................................... 77 【表 4-4-2】茂順產品運用範疇 ................................................................................................... 78 【表 4-4-3】茂順研發人員與其學經歷(92.12.31) ................................................................. 79 【表 4-4-4】茂順投入之研發費用 ............................................................................................... 80 【表 4-4-5】茂順近年之研發成果 ............................................................................................... 80 【表 4-4-1】茂順資產累積 ........................................................................................................... 85. 治 政 大 【表 4-5-2】茂順藥品近年度投入之研發費用 ........................................................................... 89 立 ....................................................................................... 90 【表 4-5-3】杏輝藥品研發人員學經歷. 【表 4-5-1】杏輝藥品 93 年度之營業比重 ................................................................................. 87. ‧ 國. 學. 【表 4-5-4】杏輝藥品各產品別執照數量 ................................................................................... 95 【表 4-5-4】杏輝藥品資源累積 ................................................................................................... 97 【表 4-6-1】科風主要產品營業比重(93 年) ............................................................................. 100. ‧. 【表 4-6-2】科風之研發人員學歷 (94.09.30)........................................................................... 102. y. Nat. 【表 4-6-3】科風近年投入之研發費用 ..................................................................................... 102. sit. 【表 4-6-4】科風已登記及取得之專利權及已註冊之商標權 ................................................. 103. er. io. 【表 4-6-5】科風產品創新成果 ................................................................................................. 104 【表 4-6-6】科風資源累積 ......................................................................................................... 107. n. al. Ch. i n U. v. 【表 4-7-1】精技電腦主要產品之重要用途 ............................................................................. 109. engchi. 【表 4-7-2】精技電腦主要產品線之營業比重 ......................................................................... 110 【表 4-7-3】精技電腦研發人員學歷分佈 ................................................................................. 114 【表 4-7-4】精技電腦近五年研發費用 ..................................................................................... 114 【表 4-7-5】精技電腦資源累積 ................................................................................................. 116 【表 4-8-1】麗臺科技產品營業比重 ......................................................................................... 118 【表 4-8-2】麗臺科技近年之研發費用投入 ............................................................................. 119 【表 4-8-3】麗臺科技之專利權 ................................................................................................. 120 【表 4-8-4】麗臺科技之著作權 ................................................................................................. 122 【表 4-8-5】麗臺科技研發人員學歷(93.05.31) ........................................................................ 123 【表 4-8-6】麗臺科技研發幹部學經歷 ..................................................................................... 123 【表 4-8-7】麗臺科技近年度產品創新成果 ............................................................................. 124. VII.

(8) 表目錄. 【表 4-8-8】麗臺科技的商標權 ................................................................................................. 127 【表 4-8-9】麗臺科技資源累積 ................................................................................................. 129 【表 4-9-1】奇菱科技之營業比重 ............................................................................................. 132 【表 4-9-2】奇菱科技「策略創新」後掌握的關鍵材料與零組件 ......................................... 136 【表 4-9-3】奇菱科技研發人員學經歷 ..................................................................................... 137 【表 4-9-4】奇菱科技近年度投入之研發費用 ......................................................................... 138 【表 4-9-5】奇菱科技的技術合作 ............................................................................................. 138 【表 4-9-6】奇菱科技之創新技術與產品 ................................................................................. 139 【表 4-9-1】奇菱科技資源累積 ................................................................................................. 141. 治 政 【表 5-2-1】個案企業總資產複合成長率與創新類型對照表大 ................................................. 152 立 【表 5-3-1】國家磐石獎歷屆得獎企業數 ................................................................................. 153 【表 5-1-1】個案公司創新種類彙整 ......................................................................................... 144.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III.

(9) 圖目錄. 【圖目錄】 【圖 1-3-1】研究流程圖................................................................................................................. 3 【圖 2-3-1】競爭優勢來源 ........................................................................................................... 35 【圖 3-1-1】研究架構................................................................................................................... 39 【圖 3-3-1】研究個案篩選流程 ................................................................................................... 42 【圖 4-1-1】研華科技營收與淨利 ............................................................................................... 49 【圖 4-1-2】研華科技資產累積 ................................................................................................... 57 【圖 4-2-1】美律實業營收與淨利 ............................................................................................... 62. 政 治 大 【圖 4-3-2】圓剛科技資產 ........................................................................................................... 72 立 【圖 4-2-2】美律實業資產 ........................................................................................................... 66 【圖 4-3-1】圓剛科技營收與淨利 ............................................................................................... 69. 【圖 4-4-1】茂順營收與淨利 ....................................................................................................... 78. ‧ 國. 學. 【圖 4-4-2】茂順知識管理流程圖 ............................................................................................... 81 【圖 4-4-3】茂順知識管理系統之知識地圖 ............................................................................... 82. ‧. 【圖 4-4-4】茂順知識管理系統之虛擬社群 ............................................................................... 83 【圖 4-4-5】茂順資產................................................................................................................... 84. Nat. sit. y. 【圖 4-5-1】杏輝藥品營收與淨利 ............................................................................................... 88 【圖 4-5-2】杏輝藥品資產 ........................................................................................................... 93. io. al. er. 【圖 4-6-1】科風之營收與淨利 ................................................................................................. 101. n. v i n C h .......................................................................... 【圖 4-7-1】精技電腦資訊產品之上下游關聯 111 engchi U 【圖 4-7-2】精技電腦資料收集產品之上下游關聯 .................................................................. 111 【圖 4-6-2】科風資產................................................................................................................. 106. 【圖 4-7-3】精技電腦營收與淨利 ............................................................................................. 112 【圖 4-7-4】精技電腦資產 ......................................................................................................... 115 【圖 4-8-1】麗臺科技營收與淨利 ............................................................................................. 119 【圖 4-8-2】麗臺科技資產 ......................................................................................................... 127 【圖 4-9-1】奇菱科技營收與淨利 ............................................................................................. 133 【圖 4-9-2】背光模組上中下游關聯圖 ..................................................................................... 134 【圖 4-9-2】奇菱科技資產 ......................................................................................................... 140. IX.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能力,使資源成為真正的資源,就是創新 (Peter Drucker,1984)。Peter Drucker 在二十幾年前便提出「資源」與「創新」之間 的交互關係,之後「創新」更是成為廣受討論的議題。若我們把焦點縮小到 台灣面臨的競爭環境,根據 2004 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 「世界. 治 政 大 球第一。不可否認,台灣過去的經濟成長仰賴勤勉不懈的勞動力和改善生活 立 的企圖心。然而面對全球的競爭,中國大陸擁有更勤勉更具企圖心的大量勞. 競爭力年報」調查,台灣人平均一年的工作時數高達 2282 小時,排名全. ‧ 國. 學. 動力,已經明顯構成威脅。如何使台灣企業的資源發揮創造財富的能力,培 養好的創意、好的創新、好的創業,似乎是未來台灣尋找全球競爭的新定位 下所應該思索的路徑。. ‧. 根據 2005 年台灣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 2004 年台灣中小企業數約有. y. Nat. 1,164,009 家。其中 80.7%集中在服務業,18.39%為工業以及 0.91%的農業。. sit.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靈活的運作和實力的累積也造就許多日益茁壯的大型企. al. er. io. 業。然而其中約有 42%的中小企業是經營十年以上,也就是說尚有 58%的中. v i n Ch 對岸的急起直追,以及各國大型企業的資源消耗戰。若無成功創新的中小企 U i e h n c g 業作為學習典範和參考,或許就只能臨摹資源充沛的大型企業創新模式,但 n. 小企業尚在蓄積實力的階段。這些未滿十年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所面對的是. 恐怕是隔靴搔癢沒能點出要害。 引發研究動機最直接的因素,在於 2005 年筆者到上海參與暑期實習之 際,曾與學長討論台灣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與威脅。談及坊間書籍雜誌等 平面媒體對於「創新」的個案探討,大多為國外案例或是台灣知名大型企業 居多,若能夠整理出台灣中小型企業巧妙運用資源並且成功創新的模式,對 台灣其他中小企業應有微薄之參考價值。. 1.

(11) 第一章 緒論.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下列問題: (1) 台灣的中小企業倚賴何種創新方式,來達成不斷成長的績效? (2) 台彎的中小企業如何累積資源,來醞釀創新的能量而能夠持續成長? (3) 台灣中小企業的各類創新,以何種創新對企業成長與績效提升最有效?. 1.3 研究流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台灣中小企業的資源績效、創新績效,以及其彼此的 關聯。全文共分六章,以下闡述各章內容。. ‧. 第一章 緒論:闡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第一節整理中小企業定義與特性等相關研究。第二節整理. Nat. sit. y. 創新理論的研究,包含策略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 io. er. 織創新和流程創新。第三節則是針對資源觀點做相關研究之 蒐整。. n. al. Ch. i n U. v. 第三章 研究設計:說明本研究觀念架構、研究方法、及資料蒐集及分析方法。. engchi. 第四章 研究個案彙總:根據研究架構及研究變項對研究對象做訪談與蒐整。 第五章 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依據蒐集到的個案及分析結果,探討不同變項 間的關係和因果,並發展相關命題。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根據研究所得發現,提出對中小企業經營上的建議。. 2.

(12) 第一章 緒論. 【圖 1-3-1】研究流程圖. 研 究 流 程 圖. 研究動機、背景、目的. 第一章. 與研究流程. 立. 企業資源的 文獻整理. 第二章. 學. 「創新」理論的 文獻整理. 台灣中小企業 文獻探討. 第三章. 政 治 大. 研究設計與資料整、研 究限制. ‧ y. 第四章. io. sit. Nat. 研究個案彙總. n. al. er. ‧ 國. 研究架構、研究變項、. Ch. 個案分析與發現. engchi. 結論與建議. i n U. v. 第五章. 第六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13) 第一章 緒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中小企業 2.1.1 中小企業定義 Broom(1975)指出,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可以「經營規模」來加 以區別,所謂的「中小企業」即是指經營規模相對於大企業為小之企業。企. 政 治 大. 業之經營規模可透過總產出、銷售總值、總資產、總資本投入及雇用員工人 數等不同的經濟指標來衡量企業規模之大小,但由於各國的國情、政府政策、. 立. 產業特色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業的定義並非絕對的。管理學者 Peter Drucker (1967)亦曾以員工人數、銷售額、附加價值、技術複雜性、生產範圍複雜. ‧ 國. 學. 性及多角化程度、目前依存的行業結構、本身的市場佔有率…等,來作為衡 量企業大小的標準。. ‧. 中小企業之定義可以分為「定量」與「定性」兩類。 「定性」的觀點主要. y. Nat. 以相對於大型企業作為區分標準。例如美國經濟發展委員會(Committee for. al. er. io. (1)經營管理是獨立的,通常業主即是經理人。. sit. Economic Development) 根據下列條件來定義中小型企業:. n. v i n Ch (3)經營範圍多限於地方性,員工與所有者居於同一區,但市場不限同區域。 engchi U (2)由個人或某一個小團體提供資金來源,且資金提供者掌握公司所有權。. 然而「定性」的分類相對主觀,因此世界各國在定義中小企業,通常採. 用「定量」的標準。國內學者胡名雯(民 85)檢視中小企業相關文獻中發現, 大多數文獻對中小企業的定義採用「統計定義」為主,但各國依其國情及經 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分別針對員工數、固定資產、獲益率、總銷售額、所有 權資本等方面訂定符合該國國情的定義。各國對於中小企業的定量標準如【表 2-1-1】所示:. 5.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1-1】世界各國中小企業定義 國家. 定義 製造業:每年營業額在 350 萬美元以下者,經常雇用員工數在 500 人以上,1,000 人以下者。 礦業:每年營業額在 350 萬美元至 1,250 萬美元以下者,經常雇用員工數在 500 人以下者。 運輸業:每年營業額 350 萬美元以上,1,250 萬美元以下,經常雇用員工數在 500. 美國. 人以上,1,500 人以下者。. 政 治 大 雇用員工數在 500 人以下者。 立 服務業:每年營業額在 350 萬美元以上,1,450 萬美元以下。. 建設業:每年營業額在 700 萬美元以下者。. 零售業:每年營業額在 350 萬美元以上,1,350 萬美元以下者。 批發業:經常. ‧ 國. 學. 工業、礦業、運輸業及其他業資本額(出資總額)在一億日圓以下,而其經常 雇用員工數在 300 人以下者。 零售業、服務業資本額(出資總額)在 1,000 萬日圓以下而其經常雇用員工數在. ‧. 日本. sit. Nat. 100 人以下者。. y. 50 人以下者。 批發業資本額(出資總額)在 3,000 萬日圓以下,雇用員工數在. 通常以雇用員工數不滿 25 人或資產淨額為 2 萬 5 千英磅至 10 萬英磅者為小型. io. 企業。雇用員工數在 100 人以上,或資產淨值在 50 萬英磅以上者為大企業。兩. al. er. 英國. n. v i n Ch 工業及其他製造業、礦業、運輸業其經常雇用員工數,小企業為 20 人以下,中 U i e h n c g 企業為 21 人以上,300 人以下者。資產總額無限制,但作為中小企業者,超過. 者之間則為中型企業。. 韓國. 其行業資產總額的規模基準者除外。 建設業:小企業為 20 人以下,中企業為 21 人以上,200 人以下者。 商業及服 務業:小企業為 5 人以下,中企業為 6 人以上,20 人以下者。. 義大利 荷蘭 奧地利 德國. 中小企業係資本性投資不超過 15 億里拉(Lira),其雇用員工數在 10 人以下者為 小企業,不超過 500 人者為中企業。 對中小企業無固定定義,一般而言,雇用員工數在 10 人以下者為小企業,100 人以下者為中企業。 雇用員工數 50 人以下者為中小企業。 雇用員工數 1 至 2 人,營業額在 10 萬馬克以下者為微型企業;雇用員工數 3 至. 6.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9 人,營業額在 10 萬至 500 萬馬克者為小型企業; 雇用員工數在 50 至 499 人,營業額在 500 萬至 1 億馬克以上者為中型企業; 雇用員工數在 500 人以上, 營業額超過 1 億馬克以上者為大型企業。. 法國 比利時 盧森堡. 雇用員工數 50 人以下者為小企業,51 至 100 人為中型企業,其餘皆大型企業。 雇用員工數 10 人以下者為小工業,50 人以下者為中型企業。 商業以雇用員工數 20 人以下者為小企業,工業以 50 人以下為小企業。 雇用員工數 50 人以下者為小企業,50 至 200 人為中型企業,200 人以上者為大 型企業。 雇用員工數 100 人以下者為小企業,101 至 249 人為中型企業,250 人以上者為. 瑞典. 政 治 大 以雇用員工數不及 20 人者為中小企業。 立 雇用員工數 50 人以下者為中小企業。. 挪威. 雇用員工數不及 20 人為中小企業。. 丹麥. 學. 芬蘭. 大型企業。. ‧ 國. 西班牙. 雇用員工數 100 人以下者為小企業,101 至 249 人為中型企業,250 人以上者為. ‧. 大型企業。.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型、小型、細小型企業分級輔導之研究』. sit. y. Nat. n. al. er. io. 針對我國而言,根據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修正發布之中小企業發展條例,. v. 「中小企業」指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並合於下列標準之事業:. Ch. engchi. i n U. 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者。 農林漁牧業、水電燃氣業、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運輸倉儲及通 信業、金融及保險業、不動產及租賃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教育服 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服務業、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其他服務業 前一年營業額在新臺幣一億元以下者。 各機關基於輔導業務之性質,就該特定業務事項得以下列經常僱用員工 數為中小企業認定標準,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 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者。 農林漁牧業、水電燃氣業、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運輸倉儲及通. 7.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信業、金融及保險業、不動產及租賃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教育服 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服務業、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其他服務業 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五十人者。 我國歷年來對於中小企業的定義演變如【表 2-1-2】所示:. 【表 2-1-2】我國歷年中小企業定義演變 62 年 3 月. 66 年 8 月. 資本額在. 登記資本. 實收資本. 新台幣五. 額在新台. 額在新台. 百萬元以. 幣五百萬. 幣二千萬. 幣四千萬. 下。常雇員. 元以下,資. 元以下,資. 元以下,資. 工在一百. 產總值不. 產總值不. 產總值不. 人以下者。. 超過二千. 超過新台. 超過新台. 萬元。或登. 幣六千萬. 員工不超. 五百萬元. io. 以下,常雇. 者。. 合於下列 礦業及 土石採 取業. 標準者:(1) 製 衣 製 鞋、電子業 在三百人 以下者。(2). 94 年 7 月. 製造業、營. 製造業、營. 製造業、營. 造業、礦業. 造業、礦業. 造業、礦業. 及土石採. 及土石採. 及土石採. 取業。實收. 取業。實收. 取業。實收. 資本額六. 資本額八. 資本額八. 千萬元以. 千萬元以. 千萬元以. 幣一億二. 下者。或經. 下者。或經. 下者。或經. 千萬元者。. 常雇用員. 常雇用員. 常雇用員. 工數未滿. 工數未滿. 工數未滿. 二百人者。. 二百人者。. 二百人者。. 實收資本 額在新台. 同左. 但行業別 改為製造 業及營造 業。. al. er. 過三百人. n. 員工人數. 89 年 5 月. sit. 在新台幣. 84 年 9 月. y. ‧ 國. 元者。常雇. 80 年 11 月. 政 治 大. 同左. Nat. 記資本額. 71 年 7 月. 學. 製造業. 56 年 9 月. 立. 68 年 2 月. ‧. 行業別. 實收資本. Ch. engchi. 實收資本. 額在新台. 額在新台. 幣二千萬. 幣四千萬. 元以下。常. 元以下者。. 同左. i n U. v. 同左. 雇員工在 五百人以 下者。. 8.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全年營業 額在新台 幣五百萬 元以下。常 雇員工在 五十人以. 食品業在. 每年營業. 二百人以 下 者 。 (3) 其他各業 在一百人 以下者。. 下。. 農林漁牧. 農林漁牧. 額在新台. 業、水電燃. 業、水電燃. 業、水電燃. 幣二千萬. 幣四千萬. 氣業、商. 氣業、商. 氣業、批發. 元以下。常. 元以下者。. 業、服務. 業、服務. 及 零 售. 雇員工在. 業。前一年. 業。前一年. 業、住宿及. 五十人以. 營業額在. 營業額在. 餐飲業、運. 下者。. 新台幣八. 新台幣一. 輸倉儲及. 千萬元以. 億元以下. 通信業、金. 下者,或經. 者,或經常. 融及保險. 常雇用員. 僱用員工. 業、不動產. 工數未滿. 數未滿五. 及 租 賃. 五十人者。. 十人者。. 業、專業科. 政 治 大. ‧ 國. 學及技術 服務業、教. n. al. er. io. sit. y. Nat. 服務業. 農林漁牧. ‧. 及其他. 同左. 學. 運輸業. 每年營業. 額在新台. 立 商業、. 同左. Ch. engchi U. v ni. 育 服 務 業、醫療保 健及社會 福利服務 業、文化運 動及休閒 服務業、其 他服務業 前一年營 業額在新 臺幣一億 元 以 下 者。經常僱 用員工數 未滿五十 人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補充整理;中小企業白皮書(91 年)。. 9.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2 中小企業之特質 整理學者對於台灣中小企業特質的研究發現如【表 2-1-3】: 【表 2-1-3】台灣中小企業特質整理 中小企業特質. 學者. 洪金火 (2001). . 旺盛企業家精神。. . 高度的出口導向。. . 高度應變能力。. . 分散風險較易、進出障礙較小。.  . 治 政 成本控制較易且資金分配效率較高。 大 立 市場區隔明確、資訊溝通迅速、管理較易、專業經營、生產. ‧ 國. 人力及財力資源較少。. . 強烈企圖心的企業家精神. . 靈活的經營彈性. . 綿密的產業網絡. (1996). y. sit. . 權擁有方式:家族、獨資與合資是中小企業基本之架構。. . 彈性經營作為. . 家族企業. . 企業家特性:較充分的自主權與旺盛的企圖心及開拓精神。. al. n. 蔣渭水. 產品轉換的能力及彈性非常強. io. . 高度的學習熱忱. er. . Nat. (2001). . ‧. 黃鎮台. 學. 導向、OEM 業務居多。. Ch. engchi. i n U. v. 不利特質:. 郭崑謨 (1994). . 人力薄弱. . 因應環境的能力薄弱. . 資金缺乏問題. 有利特質: . 原料來源分散. . 地區性的產品市場. . 服務性產業. . 可分割的製造過程. 10.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手工製品. . 簡單的裝配、混合、或潤飾製程. . 異質產品且不具規模經濟. . 產品市場小. . 網路式的合作生產策略,力求彈性和快速反應。. . 針對特定區隔,以滿足其特殊需求。. . 經營者通常身兼採購和銷售業務,可立即判斷,作權宜處置, 免除授權不足的僵固性。. 司徒達賢. . 多利用正式金融機構以外的管道取得資金。. . 人事包袱輕,員工在工時和心力方面的付出較大。. . (1994). 企業主本身是資訊蒐集處理、交換的中樞,他們.他們必須隨. ‧ 國. 學. . 政 治 大 充份運用人際網路以開展事業、蒐集資訊、融通資金、良好 立 關係的建立與維持,是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時保持消息靈通,以片段資訊作為決策依據。. . 決策過程極為直接,全憑經營者親自分析、研判,取決於一. ‧. 念之間成分居多。. 對組織設計與制度建立的問題較不關心,全憑經營者本身的. y. Nat. . 企業輔導工 作會議 (1993). 于宗先 (1991). 高孔廉. er. al. . 家族式經營,不注重管理,生產力偏低。. . 資金不足,財物不健全,不易獲得銀行融資。. . 組織單薄,羅致人才不易。. . 無力從事研究發展與產品開發工作及自創品牌。. . 注重短期利益,未具長期發展計畫。. . 規模小,難獲成本優勢。. . 高度出口導向. . 高度自給能力. . 旺盛的企業家精神. . 經營對象的可變性. . 分散風險較易. . 大部分為家族企業,約佔 70%,具兩個特點:. n. 經濟部中小. 經營富彈性與應變能力。. io. . sit. 管理能力為之。. . Ch. engchi. i n U. v. 所有人及經營者,家族成員總攬各企業功能,對家族外人. 11.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83). 士具有相當排斥感,很難打入其高階管理核心。 . 自有資金不足,家族企業多寧願借債而排斥外來資本,怕 因此沖淡器所有權和控制權,財務結構甚為薄弱。. . 大部分未達到經濟規模階段。. . 大部分廠商皆直接或間接從事國際貿易的活動,因規模太小 而無法從事產品創新或市場情報之收集等活動,只有以價格 競爭為手段爭取市場,導致惡性循環。. . 若以其所扮演之產業角色而言,中小企業大部分為以加工為 主之中下游企業或中心工廠隻衛星工廠或協力廠商,以技術. . 政 治 大 組織不健全、缺乏專業管理。 立 經營權與所有權合一。. . 自有資金不足、借貸成本高。. . 會記制度不健全、財務報表不實。. . 規模小、市場窄. . 普遍缺乏關連產業的健全配合。. . 無法與大企業在價格上競爭。. 單純之加工為主要生產功能。. ‧ y. Nat. . 設備較差、技術落後。. 資源較少、無法像大企業般有計畫地進行研發。. sit. (1980). 學. 周嘉明. ‧ 國. . 企業主必須身兼數職,常會顧此失彼。. (1979). . 提供給員工的福利無法與大企業相比。. . 資金來源較困難,融資貸款不易。. . 企業主必須負責所有企業功能,但能力有限。. n. al. er. . io. 鄧東斌等.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本研究補充整理;劉家潾(1995) 、2001『台灣中小企業何去何從』座談會、 郭崑謨(1994)。. 2.1.3 中小企業的研發與創新 學術上對於企業的規模與創新兩者之間的關係之探討可追溯到 Schumpeter(1942)的研究。在 Schumpeter 的研究中,首先他認為創新與獨 佔之間存在正向的關係,其次則是大型企業相對地比中小企業更有創新能 力。Kamien 及 Schartz(1982)亦注意到 Galbrith(1956)所做的研究完全支 持 Schumpeter 的研究中第二個假設。大多數認為大型企業因為能雇用較多的. 12.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技術研發人員,較中小企業更具有研發創新的規模經濟,因此支持第二個假 設。Kamien 及 Schartz(1982)認為其理由有三: . 科學家及工程師能在一個擁有眾多技術知識工作者的環境下,更有效果 地互動而激發創新。. . 由於擁有大量的研發人員在研發部門,因而更能達到研發創新的規模經 濟。. . 在規模優勢的情況下,較大的研發團隊更有可能找到前所未有的發現。. Sanchez(1994)的研究發現,中小企業對於新科技的採用通常比大型企. 政 治 大. 業來得緩慢。Damanpour(1992)指出,擁有較大的研發規模,使得一家企 業能夠大量地累積技術知識與能力。大型企業較中小企業有更佳的機會去利. 立. 用創新,因為它們通常可以較輕易地進入新的市場,並且由於不同的產品組. ‧ 國. 發創新達到更高的績效(Kamien & Schartz,1982)。. 學. 合擁有不同的研發專案,使得技術知識更為多樣,因此大型企業能夠透過研. ‧. 儘管如此,仍然有不少文獻支持中小企業較有創新的優勢。Damanpour (1992)在其研究中亦曾提到,由於具有「彈性」的特質以及能夠「接受且. y. Nat. 影響改變」 ,使得中小企業也有可能較大型企業具有創新能力。Gilder(1998). sit. 也認為中小企業具有輕薄短小的特質,沒有龐雜的組織層級,能夠迅速地適. al. er. io. 應市場變化,因此較大型企業更有創新能力。而且大型企業即使擁有較大的. n. 研發能力,但是有可能因為核心僵固,而無法找到前所未有的發現。另一個. Ch. i n U. v. 考量則是在中小企業的研發人員的創新與研發動機於大型企業,因為在這些. engchi. 企業中,研發人員的報酬緊密地與企業績效連結;再者,在中小企業中,個 別研發人員的貢獻對企業整體績效的影響更顯而易見,因而研發人員有更高 的創新與研發動機(Kamien & Schartz,1982)。 針對企業規模大小與創新研發間關係的爭論,Gregory、Noel 以及 William (2001)等三位學者在針對美國數據機產業的「企業規模與動態創新」的研 究中顯示,在高科技產業平均而言,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有較高的產品創新 績效,亦即說明中小企業有較高的技術創新。然而長期而言,Schumpeter 的 論點是合理的,即大型企業的「規模經濟」能夠使其在製程創新中有較高的 效率及生產力,進而取得技術優勢。 蔡美慧(1996)整理國內外對規模與創新能力文獻後,整理如【表 2-1-4】 :. 13.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1-4】企業規模大小與創新能力優勢彙總 贊成大企業. 贊成中小企業.  大企業面對高風險及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之.  大型企業由於組織過於龐大,在內部溝通及訊. 下,相較中小企業有較強的動機從事創新。這. 息傳遞上就變得遲緩。因此在面對外界市場和. 乃因其預期從事 R&D 投資時,未來可獲得獨. 技術改變的因應上就顯得較無彈性。. 佔利潤。.  當用新方法生產所能節省的成本大過採用新.  大企業擁有更多的金融資源,而這些資源便足. 技術所需投資的設備支出的成本時,舊式方法. 夠支持其從事 R&D 的活動。且足以排除中小. 將被新的技術所取代。而此時對中小企業而言. 是有力的。因為大企業對舊有技術已投入較大 政 治 大 的經費,較不能輕易轉移。. 企業從事創新。即所謂高的門檻成本。. 立.  大公司較小企業能在 R&D 上產生規模經濟. ‧ 國. &D 上,將來所能獲得成果可能性也較大。  大企業因為較有能力從事多角化而藉此分散.  中小企業對在創新上有貢獻的人在獎勵可能. 學. 的現象。這是由於其因能投入較多的資源在 R. 較具優勢。這是由於當公司因創新有利益時, 大企業可能因是公開上市公司,利潤最終分散. ‧. 給投資大眾,而在小型企業,R&D 人員可以. 掉在 R&D 的風險。. 受到更多的鼓勵。. y. Nat. sit. (資料來源:蔡美慧(1996)). n. al. er. io. 劉家潾(1995)對於中小企業資訊成本低與表現出的機動性及產品改進 間的關係之主要發現包括:. Ch. engchi. i n U. v.  中小企業主親自從事促銷工作,平日並親自管轄內部各單位的運作,可有 效降低中小企業的內部及外部資訊成本。.  中小企業主的集權作風,對於中小企業的機動性有正面貢獻。因為中小企 業主透過自己的社會關係或親自促銷,是組織內掌握最及時、完整資訊的 人,因此有能力做出品質佳、速度快的決策。  中小企業因為資源有限,不足以自給自足,所以十分看重對外關係的建立 與維繫,中小企業所組成的網路關係,因為彼此分工精細,存在某種共生 關係,所以大家在資訊、交易、感情上都互信互賴。  中小企業因為層級少、部門間目標統一、上下溝通順暢,所以在非書面化 的口語資訊上,有處理速度較快、成本低的優勢。. 14.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中小企業因為在本國市場上面臨生存壓力,所以在拓展外銷上全力以赴, 表現較佳。  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所以會盡可能針對現有產品做改進,以求取生存利 基之穩固。 徐健銘(2002)指出中小企業創新的重要因素可能有三個方面:企業主參 與程度、組織的正式化程度、團隊成員自主性程度。  企業主參與程度:因為中小企業主高度參與於各項企業活動中,對於企業 在進行創新時能夠有效整合組織內的各項資源,減少部門間在協調上可能. 政 治 大 促銷工作,平日並親自管轄內部各單位的運作,可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的內 立 部及外部資訊成本;此外中小企業主的集權作風,對於中小企業的機動性 出現的障礙與失調現象的發生。劉家潾(1995)指出中小企業主親自從事. ‧ 國. 的發展。. 學. 有正面貢獻。溫慕垚(1996)指出業主能力的介入程度,會影響中小企業. ‧.  組織正式化程度:Scherer(1980、1988)針對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的管理 結構、競爭壓力、研究方向提出中小企業創新優勢: 『相對於大型企業組織、. Nat. sit. y. 行政上的官僚、中小企業呈現出較快速且效率的運作;其中以決策的形成 最為顯著,由於中小企業多半由少數人形成決策中心,使得決策過程得以. io. al. er. 有效、快速的進行,進而易於推動研究發展的投入』 中小企業因為層級少、. n. v i n Ch 率,有助於縮短彼此溝通所耗費的時間。Peters(1992)指出中小企業資訊 engchi U 處理的優勢為:能處理更多的資訊、較少的資訊扭曲、更多的平行處理、 部門間目標統一、上下溝通順暢,所以組織在處理內外部資訊時比較有效. 更多的面對面接觸、回饋時間短。鄒允中(1994)指出:相較於大企業, 中小企業在處理資訊時平行程度高、對於非書面資訊處理能力強以及成本 較低。Davenport & Short(1990)指出:結構較扁平的組織,因減少溝通 的層級,可增加資訊分享的能力,整合工作流程,並可結合分散的資源, 使組織績效發揮。所以台灣中小企業具有靈活與資訊流暢的競爭優勢,乃 奠基於以上所指出的中小企業所特有的資訊處理能力與資源上。  團隊成員自主性程度:Nonaka and Takeuchi(1995)提出五種促進『組織 知識創造』的情境,其中自主權是其中一項,他指出: 『在情況許可時,所 有組織的個別成員均應被賦予自主行動的權力,讓員工享有自主權,組織. 15.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往往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機會。自主權也可以增加員工自動創造新知的動 機,富原創性的觀念將可自具有自主性的個人身上釋放出來,擴散到小組 之間,並為組織的觀念。』李仁芳、黃文輝(2000)對於光電產業進行研 究發現:研發環境具較高之自主性,能激勵研發人員主動創造新知識的動 機及成就感。故團隊成員的自主性程度也是一項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的重要 因素。. 2.1.4 台灣中小企業的研發創新. 政 治 大 大企業或是中小企業,從民國 80 至 89 年的研發經費都呈增加趨勢。然而從 立 研究發展經費規模別趨勢看來,中小型企業研發經費占全體製造業研發經費. 我國經濟部就中小型製造業的研究發展經費支出進行調查,發現不論是. ‧ 國. 學. 的比率,則呈現下降趨勢。其調查結果如【表 2-1-5】:. 研發經費. 比率. 23,022,589. (88.09). 3,113,796. (11.91). 25,084,854. (56.69). 19,165,716. (43.31). 32,350,093. (61.21). 20,497,000. (38.79). (64.83). 20,632,661. (35.17). al. sit. io. 82 年. 比率. er. 81 年. Nat. 80 年. 研發經費. 中小企業. y. 大企業. 規模別. 年別. ‧. 【表 2-1-5】製造業歷年研究發展經費-按規摸別. 87 年. 73,431,721. (70.22). 31,141,547. (29.78). 88 年. 84,516,288. (69.94). 36,324,279. (30.06). 89 年. 94,832,998. (71.80). 37,241,119. (28.20). 84 年 85 年. n. 86 年. v i 42,813,002 (64.74) 23,322,563 n C 53,070,221h e n (90.85) h i U 5,344,854 c g 60,256,226 (68.51) 27,696,082. 83 年. 38,031,483. (35.26) (9.15) (31.49). (資料來源:中小企業白皮書(民 91)). 于宗先(民 83)在研究台灣的中小企業時,認為多數的中小企業本身並 無研究與開發的設備,它們的技術主要有三種來源:購置較新的機器設備、 新聘技術人員、熟練生巧的結果。吳惠林與周添城(民 81)亦指出,中小企 業獲技術的方法,最常見的是藉由新機器的購入,來突破生產瓶頸。中小企 業,特別是勞力密集的製造業,技術層次低落,產品線窄,在面臨外異競爭. 16.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下,由於技術不夠、人才不足、研究發展經費少,難以投入研究發展(中華 民國管理科學會,民 83)。謝長宏(民 85)在觀察台灣中小型企業研發能力 時,認為許多機械業、電子業、資訊業的小型廠商之間常進行交叉合作的研 發。他們不是發展尖端的高科技,而是保留傳統技術,僅以新科技改良原產 品的一小部份功能,發展出獨特的中低技術。其與研究機構和大型企業研發 活動不同之處在於: 1.中小企業大多沒有獨立的研發部門,亦沒有專任的研發人員,其研發功能 常是由身負產銷、財務之責的業主及少數助手兼辦。. 政 治 大. 2.中小企業沒有制度化的研發程序,其研發活動通常不定期地在工作之餘進 行構想、試造。. 立. 3.中小企業很少有研發的專用預算,常運用客戶提供的小額合作性研發資金. ‧ 國. 學. 進行研發。. 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亦針對台灣中小型製造業的研發狀況進行調查,. ‧. 研究發現:. y. Nat. 1.中小企業經驗累積是最主要的生產技術來源。其比率(84.54%) ,明顯高於. sit. 大型企業的比率(69.78%),顯示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仍是中小企. er. io. 業尋求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 al. n. v i n Ch 作,所以較大型企業注重參考國外產品改良創新;而大型企業則相對著重 U i e h n c g 與國外廠商技術合作。【表 2-1-5】為不同規模企業之技術來源比較表:. 2.因為中小企業礙於資金、技術、人力的限制,較無能力與國外廠商技術合. 【表 2-1-6】大型、中型、小型企業之生產技術的主要來源表 全 體 製造業. 大型 企業. 中型 企業. 小型 企業. 由經驗累積而來. 81.03. 69.78. 75.32. 84.54. 自設研究部門自行研發. 49.84. 72.56. 62.13. 42.61. 參考國外產品改良創新. 27.32. 25.05. 28.30. 27.61. 國外客戶提供技術資料. 15.84. 21.07. 20.64. 13.78. 與國外廠商技術合作. 13.27. 29.82. 18.30. 8.78. 與國內廠商技術合作. 12.02. 9.15. 10.00. 13.03. 與國內研究單位技術合作. 9.81. 22.86. 12.77. 6.47. 規模別 問. 項. 17.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購買國外技術經驗. 6.05. 12.52. 9.15. 4.08. 聘請外籍技術顧問. 5.61. 13.92. 10.21. 2.94. 接受國內研究單位技術轉移. 5.34. 11.73. 4.89. 4.08. 聘請國內技術顧問. 3.94. 4.57. 6.38. 3.32. 購買國內專利發明. 1.49. 2.19. 1.49. 1.34. 其他. 2.18. 3.18. 2.13. 1.97. (註:大型企業係指員工人數達 200 人以上、中型企業之員工人數介於 100 人與未滿 200 人之間,小型企業之員工人數未滿 100 人。 (資料來源:中小企業白皮書(民 91)。). 3.中小企業遭遇研發困難的比率逐年下降。不少廠商自設研究部門、自行研 發,且在民國九十年的調查中顯示,只有 85.65%的受訪廠商表示在從事研. 政 治 大. 發產品中遭遇困難,這是自民國八十五年以來最低的比率。. 立. 4.中小企業遭遇研發困難主要是規模太小、無開發能力。大型企業的最大困. ‧ 國. 學. 難是國內技術人才不足(37.97%),其次是產業技術變化太快、自行研發 易過時(29.82%) ;中型企業自行研發的主要困難是國內技術人才(34.26%) 與資金的不足(21.49%);而小型企業自行研發得最大困難則是規模太小. ‧. 以及無開發能力(32.94%)。. Nat. al. n. 沒有困難 規模太小,無開發能力 國內技術人才不足. 體 製造業. sit. 規模別 全. 大型 企業. er. io. 問項. y. 【表 2-1-7】從事研究開發所面臨的困難. v i 13.72 n Ch U 8.75 e n g c h i27.44 26.25 37.97 14.35. 單位:%. 中型 企業. 小型 企業. 12.98. 14.75. 19.57. 32.94. 34.26. 22.18. 資金不足. 24.25. 14.12. 21.49. 26.93. 國內外市場有限,新產品無市場. 19.77. 14.71. 18.30. 21.13. 產業技術變化太快,自行研發易過時. 18.22. 29.82. 20.64. 15.29. 研發人員流動率高,使得研發工作延續不易. 12.71. 21.27. 16.81. 10.08. 相關原料物料、設備取得不易. 10.02. 9.54. 9.79. 10.17. 國內在基礎及應用等研究不夠. 8.98. 18.09. 11.70. 6.51. 國內相關研究機構無法配合. 5.10. 6.96. 5.96. 4.54. 經營者與研究者理念不同. 3.49. 2.58. 2.98. 3.78. 其他. 4.53. 5.17. 4.47. 4.41. 註:表中之比率為複選。 (資料來源:中小企業白皮書(民 91)). 18.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創新 2.2.1 創新的定義 「創新」源自於拉丁文 Innovare,其意為「改變」(Tidd, Bessant & Pavitt, 1997)。若在韋伯字典 (Webster Dictionary) 中查詢「Innovate」可以得到以下 解釋: 1. To bring in as new; to introduce as a novelty; to innovate a word or an act.. 政 治 大 提到「創新」,首先必須先釐清創意、創新與創業之間模糊的想像。吳 立. 2. To change or alter by introducing something new; to remodel; to revolutionize.. 思華(2004)解釋這三者的差別,「創意」泛指個人所衍生之所有獨特、新穎、. ‧ 國. 學. 適當、有用的觀念、想法或作品;而當創意可形成具體的成果或產品,為顧 客帶來新價值,並發揮實質影響力,即可稱之為「創新」;「創業」則進一步 持續存在。. ‧. 形成新的產品標準或經營模式,同時匯聚足夠資源,使得「創新」成果能夠. y. Nat. sit. 追溯「創新」這個概念,最早來自古典學派的熊彼得(Schumpeter,1932). er. io. 提出「創新」與「發明」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並強調創新在經濟體所扮演的 角色後,陸續有許多學者提出創新的各種定義與看法。彼得杜拉客(Peter. n. al. i n U. v. Drucker,1985)在「企業與創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表示創新不需. Ch. engchi. 要是技術性的,而技術性的創新很少像社會性的創新,如報紙、保險等對人 類生活影響大。他定義創新為提升固量物質的回報率,而其目的在轉變消費 者的價值觀。即以需求的立足點取代供給的觀點,並不斷強調目的性、系統 性的創新由分析機會開始。 彼得杜拉客舉例說明系統性與目的性對創新的重要:醫師在治療病人的 時候,有時是靠心理治療的幫助、有的靠食物飲食的調整、有時靠改變生活 習慣或是倚賴生理學、藥學。但是世上也聽聞許多無法解釋的神奇療癒,不 過它們從來不會被寫入醫學教科書。因為他們無法被模仿、被學習,靈光乍 現和無法預期的行為算不上創新。本研究將相關學者對創新的定義整理如【表 2-2-1】所示:. 19.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2-1】創新的定義 學者. 定義. Schumpeter(1932). 所謂「破壞性創新」是運用與從前完全不同的科學技術與 經營模式,以創新的產品、生產方式以及競爭型態,對市 場與產業做出翻天覆地的改造。 企業生產一個新產品或新服務、或是使用新方法、新投. Marquis (1972). 入,所造成的科技轉變。 許士軍(1975). 政 治 大. 創新是將某些新發明、新觀念或新事物付諸實際採用的過 程。. 立. 對於發起組織(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而言是一個新穎 高度潛在獲利性或是其他有利的商業影響力。 創新是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使資源變成真正的資. ‧. Drucker(1985). 的、具高風險的創意,而該發起組織也相信該創意將具有. 學. Peter. ‧ 國. Soulder (1984). 源。他一方面強調系統化創新的必要,並提出創新機會的. Nat. sit. y. 七大來源為:1.意料之外的事件;2.不一致的狀況;3.基 於程序的需要;4.產業或市場結構突然的改變;5.人口結. io. n. al. 包括科學的與非科學的。 Rothwell(1986) Tushman &Nadler(1986) Van de Ven(1986). Ch. engchi. er. 構的變動;6.認知、情緒和以及意義上的改變;7.新知識—. i n U. v. 由發明到商業化的整個所經歷的過程。 創新是事業單位從事新的產品、服務或製程的製造。 從管理的角度定義創新,認為「創新走出人員發展和執行 新的創意,以持續在機構環境下與其他人進行交易」。此 定義說明了創新的幾個重要構面,就是人員、創意、交易 和環境。. Souder (1987). 創新是指一個高風險的點子,且對擁有者而言是新穎的, 同時擁有者也相信該點子有高報酬的潛力或是有利的商 業利益。. 20.

(3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創新是修正或發明一項新的概念,以使其符合現有或未來. Betz(1987). 潛在的需求,並藉由改進與發展使其原有的功能達到商業. Frankle(1990). 化的目的。 創新包括新概念的發生和推行,到成為新產品、新製程或. Urabe (1988). 新服務,藉此使國家經濟成長、就業增加,並使創新的企 業主體獲得利潤。 創新是一種運用新的、有用的相關知識或關鍵資訊,而創. Holt (1988). 造或導引出有用東西的過程。 &. (1989). 立. 構和策略發展等。. 學. Cohen&. 政 治 大. Jones 創新是公司內部任何生產或製造新產品的新方法,包含了 公司內產品樣式的增加以及生產過程的管理系統、組織結. ‧ 國. Hill. 吸收能量即是組織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在於組織能否 善用外來知識。. Gattiker(1990). 創新活動乃是經由個人、群體以及組織努力及活動所形成. ‧. Levihal(1990). Nat. sit. y. 的商品或程式,該過程包含了用以創造和採用新的、有用. io. 創新是一種源自於技術基礎發明的新市場概念或新服務. al. n. OECD (1991). er. 事物之知識及相關資訊。. i n U. v. 機會,企業並致力將此發明應用於發展、製造和行銷等任. Ch. engchi. 務上而取得在商業上成功的反覆程序。 Damanpour(1991). 創新能夠是一個新的產品或服務、新的生產流程技術、新 的結構或管理系統、新的計劃或程序。. Freeman (1991). 創新不僅只是表現在生產發展階段,同時也表現在將產品 持續改善和更新的擴散階段。. Brown (1992). 創造一個全然不同優勢的唯一方法,就是進行創新。創新 是一個新產品、方法或一套系統,具有潛力,能創造一個 全新的市場,或者能夠改變競爭者或顧客的行為模式。. Methe(1992). 將創新定義為新產品發展上技術的改變。. 21.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Betz (1993). 將新的產品、程序或服務介紹給市場。. Higgins(1995). 創新是發明新事物的過程,會對個人、團體、組織、產業 或社會產生極大的價值。. Nonaka. 從組織創造知識理論的觀點,提出他們對創新的新看法。. &Takeuchi(1995). 他們認為創新是透過「知識螺旋」的運作,也就是說當組 織的「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發生互動時,所獲致的 結果。. 、. McGourt Trashis&. 政 治 大. 創新即是新概念、製程、產品或勞務之創造、接受與執行。. 立. Dominick(1996). 體、產出與結構等因素之總體知識更新的能力。 創新的型態分有遞增型(Incremental) 、差異型(Distinctive) 與突破型(Breakthrough)等三種。. Nat. y. ‧. Chan(1998). ‧ 國. 黃佑安. 學. 賴士葆、王秉鈞和 創新能力是組織在更新知識的過程中,表現於個人、團. io. al. v i n Ch 司內產品樣式的增加,生產過程管理系統,組織結構或策 U i e h n c g 略的發展 n. Hill. and. Jones. (1998). er. 亦可稱之為創新。. (1998). sit. Smith 、 Barfield 由實驗室轉移至實際生產並進而增加企業的經濟價值者. 創新是公司內部任何生產或製造新產品的新方法,包含公. Yamin, Gunasekaran. & 一般來說創新是藉由管理、程序和技術方面所構成。. Mavondo(1999) Afuah(2000). 使用新的技術及市場知識,提供顧客新的服務與產品,它 包括了發明(Invention)及商業化 (Commercialization )。. Dauphinais, Means Price(2000). 創新的意義包括「改變已建立的事物」(Altering something & established)和「引介新的事物」(Introducing something new) 等兩者。. 22.

(3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創 新 的 意 義 簡 單 來 說 , 即 等 於 發 明 (Invention) + 利 用. Ettlie(2000). (Exploitation)。 Bore&During. 創新是結合新的產品-市場-技術-組織所產生的創作物. (2001). (New PMTO creation)。. Hamel(2001). 創新應為產業革命者,是以整個事業觀念為革命的開始, 而不是個別產品或服務。事業觀念創新是一種能力,能想 像出非常不同的事業觀念,或從全新的角度,思考現有的 事業觀念。. Tid,. 政 治 大. & 創新是企業將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及方法予以重新設計 或改良。. Bessant. 立. Pavitt(2001). ‧ 國. 度(degree)。. ‧. (2002). 學. McDermott & 創新是一種應用新的技術或對技術間的組合以提供有價 O ’ Conner 的利益,而不僅只是在形容與既有技術或實務間偏離的程. & 創新是由對新市場或新服務機會啟動的技術為基礎的發 Calamtone(2002) 明,導致發展、生產與行銷,使得該發明能成功商品化的 Carter. sit. y. Nat. io. n. al. er. 遞迴。. iv.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n U engchi 一種為「程序觀點」:強調產品、服務與製程方式之改善與創新,對企業而. Ch. 創新的定義眾多,賴秋燕(2003)歸納文獻後以下列三種觀點來探討:第. 言是項嶄新的刺激;第二種為「利潤觀點」:強調產品、服務或是製程的改 變能對創新企業帶來獲利,而第三種為「市場觀點」:由消費者觀點來界定 創新的效益(參考【表 2-2-2】) 【表 2-2-2】創新定義分類彙整. 程序 觀點. Drucker. 認為創新是創業家的特定工具,能夠將改變當做機. (1985). 會,進而開發成為不同的事業或提供不同的服務。 因此,只要使現存資源創造價值的方式改變,都可 以稱之為創新。. 23.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Frankel. 認為創新是修正或發明一項新的概念,以使符合現. (1990). 在或未來潛在的需求,並可以藉由改進與發展使其 原有之功能達到商業化的目的。. Hill and Jones 認為,創新是公司內部任何生產或製造新產品的新 方法,包含公司內產品樣式的增加,生產過程、管 (1998) 理系統、組織結構或策略的發展。 Marquis. 對創新的定義為企業生產一個新產品或新服務、或. (1972). 是使用新方法、新投入,所造成的科技轉變。. 政 治 大. Souder (1987) 創新是指一個高風險的點子,且對擁有者而言是新 穎的,同時擁有者也相信該點子有高報酬的潛力或. 立. ‧ 國. 提出創新應包括新概念的發生和推行,到成為新產. Urabe (1988). ‧. 品、新製程或新服務,藉此使國家經濟成長、就業 增加,並使創新的企業主體獲得利潤。. Nat. 認為,創造一個全然不同優勢的唯一方法,就是進. io. sit. y. Brown (1992). 行創新。創新是一個新產品、方法或一套系統,具 有潛力,能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或者能夠改變競. er. 觀點. 是有利的商業利益。. a l爭者或顧客的行為模式。 i v n Ch U 簡言創新的定義為將新的產品 、程序或服務介紹給 engchi. n. 市場 觀點. 學. 利潤. Betz (1993). 市場。. Hussey. 其文獻中提到 Webster 這位學者將創新定義為:以. (1997). 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增進企業達成其目標的能力,並 且有持續的影響力。. (資料來源:賴秋燕(2003),組織內外在因素、事業網路互動強度與阻止創新績效之關聯 性研究。). 綜合上述觀點,可以了解到創新是一種新的構想、技術、產品、服務, 或是對既有的技術、產品、服務間進行新的組合。縱然創新雖然可以多種面 貌呈現,但創造產品的新概念、程序或方法只能被視為「研究發展」,因為. 24.

(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創新」還必須將新產品、程序或服務帶到市場上,進而產生利益。Peter Drucker (1985)也認為,一項創新的考驗並不在於他的新奇性、科學內涵,或 是他的小聰明,而是在於推出市場後為顧客接受的程度,也就是能否為市場 顧客創造出新的價值。 本研究綜合前述學者的觀點,將「創新」定義為:「將新的構想、新的 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流程、新的服務方式,或是對既有的技術、產品、流 程、服務間進行新的組合,並且有效實現到市場中為顧客創造新價值,提高 企業之利潤」。. 立. 2.2.2 創新的類型. 政 治 大. ‧ 國. 學. 各學者衡量創新的構面相異,其創新的分群亦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本研 究依學者分類方式的不同,將創新類型文獻整理如下:. ‧. 1.依性質:. Abernathy and Utterback (1978)認為創新類型依產品的成熟度會由先驅. Nat. sit. y. 者與量產者之變化,可分為「產品創新」與「製程創新」,在產品創新初期 由於技術不確定、設計原型尚未完成,因此創新類型著重在產品本身的系統. io. n. al. i n U. 此時期的創新著重在製程上降低成本與提高產能。. Ch. engchi. er. 性創新;進入量產時期,市場不確定因素降低,價格為競爭決定因素,因此. v. Damanpour & Evan(1984)認為組織水準的創新可能包含「新技術概念」 或「新管理概念」的完成。「技術創新」可能包含新的程序、新的服務,或 在組織的生產程序與服務作業系統中,引進新的元素;而「管理創新」則是 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來完成特定目標或任務的創新活動。 Henderson and Clarks(1990) 將 產 品 區 分 為 成 分 (component) 與 建 構 (architecture)兩部份。他們利用創新影響建構連結的程度以及創新改變成分的 程度,作為區分的兩構面。其將創新區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模組式創新 (modular innovation):產品建構與成分間的連結並沒有改變,但是針對現有 產品的一些成分或核心設計做摧毀式的創新。(2)漸進式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將現有的產品設計功能加以擴充,並對現有產品的成分作為微 小的改變。而產品建構與成分間的相關連結沒有改變。(3)激進式創新(radical. 25.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innovation):不僅創造出新的核心設計,同時為因應新的核心設計,則必須 要有新的成分,以及新的建構加以連結。一般此類型的創新會有新的具支配 力量的設計產生。(4)建構式創新(architectural innovation):產品的成分和核心 設計沒有改變,但是產品的結構被重新建構了。為了要配合新的產品結構, 有時必須要改變現有產品的大小和功能。然而事實上,瞭解每種成分如何設 計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學發明仍是沒有改變。 Damanpour (1991) 將 創 新 分 為 兩 大 類 型 : 「 技 術 創 新 」 (Technical innovation)和「管理創新」(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技術創新是與產品、 服務和生產過程的技術有關,直接關係到基本的工作活動;管理創新則是與. 政 治 大. 組織結構和管理過程有關,對基本的工作活動有間接的影響。. 立. Betz (1993)認為技術創新為創新的一部份,依照其應用內容不同將創新. ‧ 國. 學. 分為三種: (1)產品創新:導入新型態之技術產品進入市場。(2)程序創新: 將新技術的生產程序導入公司或市場。(3)服務創新:將以技術為基礎的服務 導入市場。. ‧. Yamin,Mavondo,Gunasekaran & Sarros(1997)提出創新的理念已經概念. io. y. sit. 序創新」。. Nat. 化,他們將創新分成三個構面,分別為「管理創新」、「產品創新」以及「程. n. al. er. .Bore & During (2001)認為創新的類型可以區分為「產品的創新」:包括. i n U. v. 新產品、新科技和新市場,以及「技術創新」:包括新技術和新組織,並不. Ch. 需要新產品和新市場的存在。. engchi. 2.依程度分類: Robertson (1967)將創新依照不同的創新程度將創新分為連續、不連續與 動態不連續創新。Ettlie,Bridges,O’keefe (1984)的創新類型為漸進式創新 (Incremental Innovation)與突破式創新(Radical Innovation)。 Marquis(1972)將創新分為三類:(1)漸進式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 將產品、服務或是製程作微小改善的創新。(2)系統創新(systems innovation): 必須利用較多的時間與昂貴的成本來作改善如此才能有具體的成果。(3)突破 式創新(radical innovation):可以對整個產業造成影響,甚至可以創造整個產. 26.

(3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業的創新。 Abernathy and Clark (1985)將企業的能力分成兩種,分別是製造或技術以 及市場或顧客而其依照這兩個構面將創新區分為四種類行:(1)規律性創新 (regular innovation):創新是針對現有的製造或技術,也針對現有的市場或顧 客。(2)利基創造創新(niche creation innovation):創新是利用現有的製造或技 術,但是區隔現有的市場或顧客。(3)建構式創新(architectural innovation):創 新不是利用現有的製造或技術,但針對現有的市場或顧客。(4)革命性創新 (revolution innovation):創新不是利用現有的製造或技術,也不是針對現有的 顧客或市場。. 治 政 Frankel(1990)認為,創新根據其技術的更新程度及對消費者型態的影響 大 立 程度,可以分成三類:(1.)連續性創新(Continuous Innovation):對現有產品做 ‧ 國. 學. 形式上的變更,而非在製造出一個全然不同的產品,對消費型態的影響甚小。 例如:即溶奶粉、氟化牙膏等。(2.)動態的連續性創新(Dynamic Continuous Innovation):運用較大幅度的技術創新於產品的製造和設計上,或使產品具. ‧. 備有新的功能,對消費型態的影響較連續性創新大。例如:行動電話、有線 電視、電動牙刷等。(3).非連續性創新(Discontinuous Innovation):這一類型的. y. Nat. io. al. er. 費型態。例如:電腦的推出與作業平臺的改變等。. sit. 創新往往都是人群所前所未見、未聞的,同時這一類的創新將會建立新的消. v i n Ch Ansoff and Stewart (1967)依廠商進入市場的先後順序,將技術創新類型 engchi U 分成四類:(1)領先進入市場策略(First to Market):具優異之研發專案、追求 n. 3.依廠商進入市場順序. 技術領導地位,且具高度冒險傾向。(2)追隨領導者策略(Follow the Leader): 在產品進入成長階段,具強勢發展能力、迅速反應能力。(3)應用工程策略 (Application Engineering):在市場成熟階段,致力於特定顧客之需求與製造 效率的提升。(4)模仿策略(Me-too):不從事發展工作,而致力於製造效率、 成本控制與價格競爭。. 4.依期別 Abernathy and Utterback (1978)認為技術創新包含了產品及製程創新兩. 27.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部份,並提出了一個三階段創新動態模式,來說明產業中的技術創新過程。 這個模式又被稱為產品週期模式:(1)流動階段(Fluid phase):各式不同的新產 品不斷出現,而以彈性,卻缺乏效率的方式進行生產,此時產業中的競爭以 產品創新活動為主。(2)轉換階段(Transitional phase):不同產品間浮現出一種 主導性設計,由於產品間的變異逐漸減少,需求增加,企業開始尋求較固定 的製造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此時創新活動以製程創新為主。(3)特定階段 (Specific phase):產品及製程都較固定而缺乏重大創新,以產品少數功能的修 改以及累積的生產力與品質提升為主。 本研究將學者對創新類型的文獻彙整如【表 2-2-3】. 政 治 大 【表 2-2-3】學者對創新類型的彙整 立 創新類型 1.產品創新;2.製程創新. and Utterback (1978). Evan(1984). y. 組織水準的創新可能包含「新技術概念」或「新管理概念」 的完成。「技術創新」可能包含新的程序、新的服務,或. io. sit. Nat. Damanpour&. 在組織的生產程序與服務作業系統中,引進新的元素;而. a「管理創新」則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來完成特 iv l C n 定目標或任務的創新活動。 hengchi U 1.模組式創新;2.漸進式創新;3.激進式創新;4.建構式創. n Henderson and Clark. er. Abernathy. ‧. 依性質. ‧ 國. 學者. 學. 分類. 新. (1990) Grossr(1990), Johne(1999) Damanpour (1991). 皆指出創新的形式分為「產品」(新物料、新產品)、「市 場」(新市場、新應用)及「流程」(產業流程、管理流 程、行政流程)。 將創新分為兩大類型:「技術創新」(Technical innovation) 和「管理創新」(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技術創新是與 產品﹑服務和生產過程的技術有關,直接關係到基本的工 作活動;管理創新則是與組織結構和管理過程有關,對基.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五) 永續成長:研發創新與環境(R&D + i)。此領域相關政府 部門資源整合及參與,以提高 R&D + i

12 日本政府認為 IoT、Big Data 以及人工智慧等破壞式創新技術的出現,目前世界正處於「第四 次工業革命」之重大變革,而究竟 IoT、Big

分別持有同一職類級別之學科及術科測驗及格成績單欲申請發給技術士證者,可親

【5+2產業】亞洲矽谷 電腦資訊技術類 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設計班. 【5+2產業】亞洲矽谷

➢ 第49屆全國賽試題方向與規範,將依據國際技能競賽 (WSC)汽車技術(Automobile Technology)之技術規範 (Technical Descriptions)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一、成績計算:以術科實作及面試之原始分數計算,術科實作成績佔 70%,面試成績佔 30% (術 科實作原始分數*70%+面試原始分數*30%,分數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 2

z 香港政府對 RFID 的發展亦大力支持,創新科技署 06 年資助 1400 萬元 予香港貨品編碼協會推出「蹤橫網」,這系統利用 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