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質性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本身就是一個研究工具,研究者所具備 的知識、技能與經驗都影響研究的方向與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更影響受 訪者生命故事的呈現。因此,本節將說明研究者的家庭經驗、對繼母角色 的看法以及研究者所受的訓練與工作。

一、家庭經驗與對繼母的看法

從我出生到念幼稚園前,我們一家人和爺爺奶奶住在海邊的小房子,

那裡的夏天有爬滿絲瓜藤的屋頂,有雞叫的聲音,還有風吹來鹹鹹的海水 味,一個平凡簡陋的房子,卻有著溫暖的燈光。從小爺爺奶奶對我們很 好,總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們,在我心裡他們是最好的祖父母。

大約在我國小之後,我們就搬出來自己住,與爺爺奶奶的連繫還是很 頻繁,但卻慢慢察覺到一些奇怪的事,為什麼爸爸的兄弟和姊姊都叫奶奶 為嬸仔,而爸爸和小姑姑卻叫奶奶為媽媽,直到年紀大一些,我才懂得原 來奶奶是後母。在我的記憶裡,沒有太多其他伯父們與奶奶互動的印象,

36

倒是爸爸很依賴與聽奶奶的話,一切看來是那麼理所當然與習以為常,直 到爺爺過世,奶奶生病。

奶奶在爺爺過世後一年發病,診斷為大腸癌末期,經過開刀與化療,

病情由穩定到惡化,在這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奶奶的無助與無奈,她常 會說自己拖累了我們,總是麻煩我們照顧她,但我知道她是心疼我們的辛 苦。在奶奶生病到過世這段時間,因為念書的關係,我成了家裡最空閒的 人,也因為之前工作的關係成了照顧奶奶的首要人選,在這一段不算長的 照顧時間裡,我重新認識了我的奶奶,也聽她分享她的人生故事,從嫁進 來被排擠、辛苦的持家以及拉拔孩子長大,這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

我對「繼母」或「後母」這名詞有著深深的感觸,其實我很討厭它,

因為它為奶奶帶來生命中許多的傷害與痛苦,或許在這個研究中,研究者 難免會有自我的情感投射,無法做到完全的中立,所以研究者在訪談前,

事先對自我做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釐清自我經驗與價值觀對研究的影 響,透過與研究參與者的澄清與互動,減少偏頗的詮釋,藉著與老師、同 學的討論,重新察覺自我,以減少不必要的情感投射,藉此讓自己有所成 長與學習。

二、研究者的訓練與工作

研究者畢業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研究者在大三那年接受 了諮商理論、諮商技巧的訓練,使自己學習到同理與傾聽的技巧,使自己 在面對研究參與者時,能更加同理對方的感受。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財團法人雙福基金會」工作,在那裡我必須面 對案主、照顧服務員、志工及同事,應因不同的人與不同的溝通方式,成 就我與人溝通的技巧與敏感的觀察力,特別在面對案主方面,我嘗試將學 校所學的諮商技巧運用在實務上,一再的磨練自己、不斷的學習,在歷經 六年的實務工作學習後,對於此次研究的訪談進行應該會有所幫助。

37

在研究方法訓練方面,除了以往的社會統計、社會工作研究法等量化 研究課程,研究者也研修了質性研究的課程,對於敘事研究中相關的知識 有所收穫,期許透過與指導教授的討論來增進自己在研究上的經驗並藉由 閱讀相關敘事研究的文章,充實自我能力。

從過去的工作實務上,透過服務接觸傾聽了許多個案不同的生命故 事,也因自己的生命經驗的緣故,研究者對於繼母在家庭中可能出現或面 臨的挑戰有深刻的感觸,希望藉著文獻資料的蒐集與不斷的思考,增進自 己對故事的敏感度與洞察力。

每一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與價值觀,因經驗的不同對事 情的詮釋也就有所不同,在敘事的研究中,主要強調研究者必須進入敘說 者的生命故事中,以他的角度去看,藉著敘說者陳述的過程,試圖理解他 的世界,研究者透過一再的反思與每次訪談後的訪談手札檢視,從中釐清 自己是否有過多的引導與訪問的差異,所導致資料偏誤,以確實呈現事實 的原貌。

38

第四章

蒲公英的生命故事~憶起那些年

研究訪談了三位有過繼親經驗的女性,每一個故事都是她們的親身經 歷,不論故事是喜悅或是悲傷,它是如此真實的存在著,當我們與她們一 同進入時空回憶裡,她們的故事將為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與感動,在這裡 研究者將為每一個故事給予一個名稱,也為每個故事主人取一個小名,方 便分辯與稱呼。

本章節共分為三小節,每一小節代表著一位研究者參與者的故事,內 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介紹,第二部份是研究者 對研究者參與者的印象與訪談過程的感受,第三部分是研究者參與者的生 命歷程與經驗敘事。

【蒲公英隨著風的吹拂,帶著希望前往那未知的旅途~花語「勇敢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