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二節 研究背景二 ─ 北京與中關村

北京做為中國的首都,在中共建政初期與其他城市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是 處於一個由消費型城市轉向生產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這樣的情形直接導致了北 京的重工業發達,二級產業在一九七○年一度高達 80.9%,一直到七○年代末都 處於將近 80%的水準,但是此時的中共中央已經對北京的發展有了反省,開始對 北京的城市規劃有了新的方向。1980 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做出了關於首都建設 方針的“四項指示”,首次提出“北京不一定要成為經濟中心”,並鼓勵著重發 展「旅遊事業、服務行業、食品工業、高精尖的輕型工業和電子工業」(邱竟,

2008:3)。到了 1997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更進一步提出了“首都經濟”的發 展路線,希望藉由北京的首都優勢,選擇結構較為優化、汙染較少、技術密集、

服務性質較高的產業來發展,並且進一步地淘汰掉能量消耗較大、汙染較嚴重的 重工業,以利形成三、二、一的產業格局。2000 年,北京政府提出了首都二四 八重大創新工程實施綱要,說明實施“二四八工程”的總體目標是:「加快中關 村科技園區建設,構建首都區域創新體系,初步實現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合優化升 級,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能力和水準,增強綜 合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水準,努力吸納、利用創新資源。

在未來 5 年內,使北京市工農業技術水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使高新技術產 業成為首都經濟的核心,全面推動首都經濟的發展。3

隨著北京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體質改變的進展,中關村也在這一個過程中配 合上整體產業的轉型,在 1988 年 5 月 10 號,國務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 開發詴驗區,以海淀區中關村為中心的 100 帄方公里範圍為新技術產業開發詴驗 區。4從這時開始,北京政府開始將中關村視為最重要的建設項目加以發展,並 且不斷地擴大,1999 年國務院對北京市政府、國家科技部《關於實施科教興國

3北京市政府網頁http://www.bjkw.gov.cn/n1143/n1240/n1315/n1495/n964700/1269019.html 所謂的二四八分別是指「建立兩大體系,建設四個基地,實施八項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目標」。

4 中關村園區誌,頁 111。

7 http://www.bjkw.gov.cn/n1143/n1240/n1465/n242664/n242712/5391495.html

《規劃》明確指出,北京科技發展將大力實施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核心的首都創新戰略:一是指以提高自 主創新能力為一條主線;二是指建設國家知識創新高地和技術創新源泉兩個支點;三是指集中力量重點實 施促進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引擎行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的“湧泉行動”和推進首都全面協調可持 續發展的“科技奧運行動”三大行動;四是指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機制、依靠科技促 進經濟社會發展、用科技手段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4 個方面實現突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表二做為介紹。而中關村在經濟面上的發展現況,將在下文以圖表的方式加以說 明。

中關村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內有包含北大、

清華等高科院校 50 餘所(在校大學生約 40 萬人)、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國家與 市級科研機構 213 家,其中國家工程中心 41 個、重點實驗室 42 個、國家級企業 技術中心 10 家。而中關村的經濟數字在全國的高新區中也處於首位,比例請見 下圖。圖一 中關村與全國高新技術園區收入比例圖 筆者自行整理

表 1. 2009 年底中關村在全國高新技術園區收入所占之比重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全國 11928 15326 20939 27466 34416 43320 54925 65146 78784.6 中關村 2014.2 2404.8 2886.4 3692.2 4846.8 6744.7 9035.7 10222.4 12995 百分比 16.9% 15.7% 13.8% 13.4% 14.4% 15.6% 16.45% 15.7% 16.49%

根據2010年出版的中關村年鑑,截至2009年底,中關村「技工貿8」總營收

8 即研發、生產、行銷的三大項目之簡稱。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4.2119282404.8153262886.4 3692.2 4876.8 6744.7 9035.7 10222.4 12995

20939

27466

34416

43320

54925

65146

78784.6

中關村與全國高新技術園區收入比例圖

中關村收入 全國高新技術園區收入

單位:億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1. 為一個發展迅速且具有多元高新技術產業的園區,其中產業仍以電子信息為 大宗、先進製造以及新能源為另外的主要創收產業。

2. 園區內的企業在出口所帶來的收入方面以外資與港澳台企業的份額較大,其 中出口創匯占外資企業的總收入達 24%(122.1 億美元),港澳台資企業則是 13.4%(30.6 億美元),對比中國本土企業中出口創會占收入比重最高的國 有企業(12.4%)但是數字上僅 11.9 億美元以及分別是企業數與總收入最多 的私營企業(2%)與有限責任企業(4%)顯示園區內的本土企業之主要收 入來源還是來自於對國內市場的經營,國際市場仍非其主要市場。9

3. 中關村雖然有一區十園,但是主要的企業以及營收仍集中在部分較大的園區 中,如圖三所示,五大園即貢獻了整個中關村 93.6%的收入,其餘小園仍處 於初發展之階段,產業功能並不明確。

9 此處之百分比為筆者將各類企業出口創匯之美元按照 2009 年人民幣兌換美金之歷史匯率換算 成人民幣後再與總收入相除所得,並非中關村年鑑上所刊載。以下為匯率查詢網址:

http://www.123cha.com/hl/?q=100&from=USD&to=CNY&s=USDCNY#symbol=USDCNY=X;range=3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圖五、中關村科技園區規劃範圍示意圖10

10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網頁http://www.zgc.gov.cn/sfqgk/56620.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第三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科技園區與地方政府城市建設的關係

從前面兩節研究背景的探討中,大致上可以了解中關村無論是在中國科技產 業的發展或者北京的城市發展上為重要的目標,然而如此重要的一個區域與發展 目標,其發展依舊隱藏到不少的問題。

早在 2004 年方興東等人所出的專書《中關村失落》中即將房地產的過度發 展與圈地運動視為中關村發展的“罪”,其“罪過”不只是由於過高的租金與研 發成本將創新的重要主體“草根企業”趕出中關村,而是這樣的道路隱含著一種 錯誤的發展觀念:中關村大興土木以追求所謂的全球 500 大企業進駐所帶來的是 一種不斷地開發房地產,將數以百億計的人民幣投入到辦公大樓的建設後,再收 取大型企業的稅收與這些辦公大樓的出讓金兩層收入。這樣的現象也讓作者們在 書末提出了十個中關村發展上矛盾的問題,其中「中關村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究竟 是政府驅動還是市場驅動」、「主導中關村發展的主角究竟是政府官員、資本家還 是企業家」甚至「中關村最具價值的究竟是土地價值還是產業價值」等問題都讓 中關村的發展被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方興東、蔣勝藍,2004:74-79、265-266)。

而李文靜(2006)在其研究中指出,中關村的發展至少有幾個主要的問題,其包含 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空間不足、土地空間使用限制與園區發展要求矛盾較大、由 於地價過高、融資不易以及資訊不流通等因素造成中小企業成長困難、自主創新 體系尚未完全構建、部分園區主導產業定位不明確、產業集群特色不明顯、各園 區之間職能分工不明顯、園區組織機制問題以及配套服務設施問題等等。除了學 術期刊之外,對於中關村的發展是否偏向了地產開發而失去科技園區的真正初衷 也常常出現在中國的報導中,打著發展科技園區的旗幟將土地便宜出售,然而實 際上進行商業用途的案例亦所在多有11,除此之外,土地被政府拍賣出去後,在 政府端完成收入認列,但實際上卻無法完成後續開發,形成所謂的“拋荒”現象

11 http://news.chineseoffice.com.cn/html/2010-09/3931.html

豐台科技園將總部基地當成發展科技產業群聚的做法,然而土地開發、轉讓與利用卻出現爭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12在中關村也屢見不鮮。上述的這些問題,似乎都顯示出中關村的發展在性質上 並非單一的科技發展取向,其中快速的發展成果也帶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短視近利 成分。根據中國土地政策改革課題組的調查報告指出,在發達地區的一些縣市,

除了難以準確統計的土地收費之外,土地直接稅收及由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 佔地方預算內收入的 40%,出讓金收入又占政府預算外收入的 60%以上。總合 貣來由土地開發所帶來的收入占了地方財政的一半以上,成為名符其實的“土地 財政”(容志,2010:213)。而在中關村的各種相關報導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土 地財政是否已經成為中關村的另外一個面貌,似乎答案已然呼之欲出。

透過上述各種關於中關村發展的問題,以及關於房地產做為中關村或者說北 京城市建設下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之描述,不難看出中關村這塊區域目前的發展是 一個科技與房地產成分並重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並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只是這樣 的結構為何出現,才是本文亟欲解釋的部分。

一般而言,東亞的科學園區如中國第二大的上海張江高科以及台灣的竹科等 世界知名的園區,其空間模式大多呈現出一種獨立於市中心之外,或者說是經由 設立有別於地方政府的單位來針對科學園區進行相對集中地開發與管理。這兩個 園區也只有個別所屬的單一集中園區本身掛上了屬於該園區名稱的招牌,而不是 像中關村這般一塊大招牌,可以適用到散落在整個北京市內各市轄區的土地上所 設立的園區進而呈現出一區多園模式的樣貌。

由於中國做為後進國家的特殊性質以及其所面對全球化下的產業競爭,針對 中關村之發展研究不能單純地視為中國為了因應全球化所進行的科技園區建設 的角度去理解,因為中關村做為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科技園區定位,無疑具備了創 新系統以及產業群聚的特性,但同時中關村的存在並非只是一個單純地鑲嵌在全

由於中國做為後進國家的特殊性質以及其所面對全球化下的產業競爭,針對 中關村之發展研究不能單純地視為中國為了因應全球化所進行的科技園區建設 的角度去理解,因為中關村做為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科技園區定位,無疑具備了創 新系統以及產業群聚的特性,但同時中關村的存在並非只是一個單純地鑲嵌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