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年來,以觀賞動物為主的觀光活動越來越受歡迎(黃鐘慶、李宗鴻,2009),

平日不易看見的動物和瀕臨絕種的動物對遊客而言更有吸引力(Dawson, Stewart, Lemelin, & Scott, 2010)。台灣的旅遊市場也追上此一潮流,發展出許多類型的野 生動物觀光活動,如賞鯨豚、賞螢、賞鳥等。台灣許多保育類野生動物,如櫻花 鉤吻鮭、鯨豚、綠蠵龜、黑面琵鷺等,更是台灣野生動物觀光中的明星。其中,

黑面琵鷺無論是在國際間的名聲、棲息地的可及性、遊憩設施和物種特色上都較 其他動物略勝一籌。然而黑面琵鷺棲息地從事野生動物觀光的遊客數量增加,對 管理單位而言是個危機也是轉機。危機如遊客對黑面琵鷺帶來的傷害,轉機則是 遊客透過觀光,可能為黑面琵鷺保育帶來相當的支持。但轉機前提是須了解遊客 如何看待這項野生動物觀光資源的價值。進而興利去弊,因此,本研究將使用選 擇實驗法評估遊客對黑面便鷺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觀光資源之願付價值,進 而探討該保護區環境資源與各項經營管理措施對野生動物觀光效益之影響,以期 促進黑面琵鷺觀光遊憩之品質,並兼顧保育成效。

黑面琵鷺 P l a t a l e a m i n o r (Black-faced Spoonbill)為國際一級瀕危物種,

目前全球族群數約 2700 隻。此外黑面琵鷺亦是所謂的護傘物種(Umbrella species),

意指黑面琵鷺的環境棲地受到良好的保護時,也可同時保護這個棲地內其他所有 已知或未知的鳥類物種(台灣國家公園,2010)。黑面琵鷺的存在也間接維護了七 股地區的傳統養殖業和維持環境清潔,免於遭受工業區開發之破壞。此外,台灣 改善黑面琵鷺的保育,能提升國際間的環保形象(楊 駿 北 ,2009)。由此可見,黑 面琵鷺保育可同時促進我國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利益。

為保育黑面琵鷺,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於 2002 年會成立黑面琵鷺保育區。

於 2009 年併入新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並改名為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此

區擁有多樣性的河口生態體系,吸引大量的候鳥停留覓食。每年 9-10 月,全球的 黑面琵鷺有過半數會從北方陸續飛到曾文溪口過冬,3 月後再陸續北返。黑面琵 鷺為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認定的第一類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近 20 年 來吸引國內外保育人士與媒體的關注,使得黑面琵鷺聲名大噪,吸引大批遊客在 黑面琵鷺來台過冬之際前往保護區從事野生動物觀光活動。為因應大量的遊憩需 求,政府在保護區內設立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賞鳥亭和黑面琵鷺影像即時轉播 攝影器材,現場還有多支高倍數望遠鏡及解說志工駐站為遊客服務。這些設施的 目的是吸引遊客來到保護區了解黑面琵鷺、了解保育的重要性。希望藉由發展黑 面琵鷺野生動物觀光,將黑面琵鷺的訊息傳達給社會大眾。

野生動物觀光(Wildlife Tourism)的發展目的大致可歸為兩大項:首先,藉由 野生動物觀光讓遊客了解動物、滿足想與動物互動的心情並支持保育。藉由觀賞 或觸摸等經驗與野生動物有近距離的接觸,配合解說、文宣品、影音動畫等軟硬 體設施,讓遊客了解該動物以及保育的重要性;其次,藉由遊客的造訪獲得有形 無形的收穫,使野生動物保護區能永續經營。在某些地區,遊客需支付費用以維 持野生動物保護區營運管理,此費用即是有形的收穫。遊客在該地區消費,帶動 保護區周邊發展,使居民也支持保護區的營運讓保護區得以永續經營,即是無形 的收穫(Ballantyne & Packer, 2005; Ballantyne, Packer, & Falk, 2011; Russell &

Hodson, 2002)。然而,若要在執行上有效率的達到上述目的,保護區管理單位必 須了解遊客對野生動物觀光資源之價值看法或偏好(Reynolds & Braithwaite, 2001)。

Reynolds and Braithwaite (2001)的研究指出若要有效管理野生動物,唯一的辦 法是了解牠們與大眾的關係,然而目前野生動物觀光卻缺乏大眾的看法和需求資 訊等相關研究,建議可從野生動物對人類的福利和確定我們使用這些野生動物資 源對社會上和經濟上的利益著手探討。遊客福利(Welfare)在經濟學上指的是消費 者剩餘,是消費者滿足程度與機會成本的差額(Mankiw, 2009),也可以說是消費

者賺到的部分。遊客花費時間和金錢來到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此即是成本;

最後獲得黑面琵鷺相關資訊和滿足他們想觀賞黑面琵鷺的心情為消費者的滿足,

兩者之差額即是黑面琵鷺對人類的福利。了解野生動物對人類的福利除了可以估 算野生動物觀光之效益,當設法提升福利的同時,也提高人類支持野生動物保育 之程度,同時兼顧人類和野生動物的福利,朝永續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