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是社會階層化過程的關鍵因素,也是個人有機會能夠擺脫貧窮、向上流 動的重要途徑。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學習成就除了影響個人未來職業的選擇 與獲取外,也是個人在社會中具有地位與聲望的決定因素。換言之,學習成就不 僅是一個攸關學習發展的個人議題,也更帶有鉅觀的色彩。影響學習成就相關因 素的掌握與歷程機制的探究,不僅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議題,更影響整體社會 的發展。

從一般的理解中,我們可以瞭解學生學習成就的差異除了基於個人的能力與 努力的不同之外,也受到學生的背景因素,如居住地、種族、家庭社經背景等等 的影響。然而當個人成就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而非取決於個人先天才能與後天 努力之時,在相當程度上是反映了一種教育上的不平等現象。Bourdieu(1977)

在提出文化資本論時即明指,家庭資源的豐富與否決定了子女的學習方式與未來 成就。也即由於父母所提供的文化資本,對於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成就有顯著的正 向影響,而這些影響更會隨著世代而累積,成為一種階級的優勢。

過去許多國內外文獻都證明了家庭所傳遞的文化資本與學生學習成就的緊 密關係。基本上,子女所享有的文化資本雖然是傳承自父母所提供的文化資本,

是一種世代間的傳遞與累積,但是文化資本是否對於個人學習成就產生作用,其 作用的機制並不明確,也存在一些矛盾的結果。例如 Katsillis 和 Rubinson(1990)

一項針對希臘高中生的研究發現,文化資本對於教育成就並無顯著的影響,且家 庭社經地位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是透過學生的能力與努力,而非文化資本(如看 歌劇、聽演講、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的效果。

Bourdieu 的論述觀點雖然對於文化資本的作用提供了一個概念性的框架,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是從教育心理學的認知觀點來看,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歷程,需要學習 者憑藉自己的力量與自我決定來完成學習目標。因此,在論述文化資本對於學習 成就的影響的同時,對於學習動機在學習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於學習者 學習成就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因為個人可以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與 努力,依著對於學習的正向動力,而獲得社會流動的機會,而非完全依據出身背 景來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成就與地位。亦即透過教育過程,個人能夠依據才能與努 力,創造以功績(meritocracy)為原則的社會,透過社會公平的機制,產生社會 流動的機會,就能打破世代間繼承的階級地位,亦即從「天賦地位」轉為「成就 地位」。

延續前述的論述,教育階層化如果符合機會均等原則,那麼個人不論出身背 景為何,只要能力強、肯努力,就能在成就上嶄露頭角、出人頭地,這就是所謂 的教育機會均等。但是文化資本對於教育成就的影響可能是一項機會不均等的來 源,先天擁有高文化資本的學生首先贏在起跑點上。本研究的一個基本質疑即是,

隨時間的遞演,個人努力的正向力量是否有可能緩和或促進家庭文化資本對於學 習成就的影響力?

基本上,對於教育議題的理解,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抱持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例如法國社會學家 Bourdieu 認為文化資本是決定學生學習成就的主要因素,而 教育心理學家則認為個人的動機、態度、信念等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關鍵因素。

在探討學習成就乃至於教育機會均等議題時,究竟是社會學的框架較能提供較佳 的解釋,還是心理學個人層次的觀點較能解釋背後的影響機制,是一個值得探究 的議題。雖然同時將兩個學門的觀點放入單一的研究架構中,以此來檢驗有其難 度,但卻不失為研究學習成就可以嘗試的挑戰,此即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Bourdieu 認為文化資本在教育場域中的作用,與階級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文 化資本是否真的能夠順利地傳遞給下一代?進而發揮影響力,Bourdieu 的理論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無法解釋。例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缺乏文化資本的家庭,其後代在學校中 表現優異獲得非凡成就,但擁有豐富文化資本的家庭後代卻在學校中表現平平。

甚至於來自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他們雖然繼承了相同的文化資本,卻有不同 的教育成就。因此,對於文化資本的傳遞是否能夠以 Boudieu 的觀點來作為一種 因果論述,是一個值得挑戰的議題。

倘若文化資本是一種「天賦」,出生在上層階級的學生自然能夠繼承家庭所 傳遞下來的美好禮物,因而在學校教育中容易獲得成功,甚至於在社會職場中能 夠順利取得好的職業與職位,繼而一代又一代地進行社會再製。然而,在社會中 仍出現很多缺乏豐厚家庭背景的人,在學校的學業成就與社會的晉升表現上極為 成功的案例。他們所依靠的是一種個人的特質與力量,以此獲得與維持競爭的可 能性。為了在社會中生存,除了靠自身努力而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外,更需要一 種正向的心理動力,此種心理動力即是個體本身的成就動機信念。 Bandura

(1977,1986,1997)在其自我效能理論中,指出個體對於學習有多少能力的自我 信念,是影響其成就的主要動力來源。因為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受會影響個體對任 務活動的選擇、是否繼續努力、動機的強弱、以及行為的表現。過去曾有學者(Hau

& Salili, 1996)認為華人社會所強調的努力(effort)、持久力(endurance)與勤 勉性(hard work)就是一種自我效能的主要元素。因此,本研究認為納入學習動 機可能是個體在環境結構不可鬆動下,可能出頭的機會。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此外,過去對於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在學習成就上的影響,多數研究將之區 分為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心理學兩大議題,分別探討文化資本對於學習成就的影響 以及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成就的影響效果,即使有同時探討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對 於學習成就的影響的相關研究,可說是寥寥無幾(如張芳全,2006,2009)。由 此可知,同時從家庭因素的文化資本與個人因素的學習動機來探討學生學習成就 的研究,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本研究即是希望能夠釐清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對 學習成就的影響機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有鑑於此,過去有關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成就影響的實徵研究,仍 停留在橫斷面研究,無法看出隨時間變動對學習成就所產生的影響情形。吳齊殷、

張明宜、陳怡蒨(2008)指出,長期追蹤資料的蒐集與建立,是當代社會科學的 基本工具,用以重新思索量化研究與探討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具有時間向度的 資料與分析技術,將有助於研究者釐清社會現象的時間順序,重新建構事件的先 後以及因果關係的連結。也就是說,只進行一次調查的橫斷面資料,無法提供時 間因素的影響效應。有鑑於此,本研究也剛好搭上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四波追蹤資料的完成與釋出,因此得以 在排除蒐集資料的時間與成本考量下,獲得大量追蹤的資料樣本,以此進行學生 學習成就跨越長時間觀測的變化趨勢,並且同時提出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因素,

來探究這兩個影響因子造成學習成就隨時間如何改變。簡言之,如何突破過去橫 斷面研究的不足,以大量且長期的資料樣本來探討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對於學習 成就成長軌跡的影響機制,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