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本章共分為 四節,首先述說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接著第二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 問題;第三節便針對本研究所提到的變項做名詞釋義;最後則提出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 限制,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生如白紙」是經驗主義大師約翰.洛克(John Locke)所提出來的觀點,他認為每 個人一出生就像是白紙般地空白、潔淨,而知識的起源來自於後天的經驗,是經由感覺 和反思來獲取的,而感覺來源則是藉由外在的訊息傳遞,透過自我吸收及學習產生(林 佩蓉、陳淑琦,2003)。學前階段的幼兒也如同一張未添加顏料的白紙般純淨、自然,

正等著成人在這張白紙上賦予更多的生命意義。幼兒一出生便會接觸到重要的成人為父 親、母親,其次是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師-幼兒教師。由此可知,幼教老師所帶來的影響 力自然不可小覷,除了兼任教導與保護的責任外,同時也是孩子們在形塑自我人格時重 要的模仿對象。

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資訊蓬勃發展的社會形態中,幼兒教育更不容忽視,在這階 段的學習,是奠定個人未來發展的基礎,王麗蘋(2006)指出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重要性,

是因應著時代的快速變遷及科技的日新月異所致。因此,身為重要第一線的幼教老師如 何運用技巧來引導幼兒學習,並發揮自我的專業能力是很重要的。還記得幼教之父福祿 貝爾(Friederich Froebel)曾比喻學校、幼兒與教師間的關係,他曾提到學校就如同一座花 園,要讓幼兒在這花園裡自由的學習;而幼兒便像是花園裡的花草,需要被細心的呵護

與照顧;而教師就是照顧這些花草的園丁,負責給予最好的保護與照顧(引自朱敬先,

1996),此即說明了幼兒教育的重要。然而,要有良好的教育支援,教師的專業能力及 素養就更顯為重要了,不但能夠將所學教導給孩子外,更可以運用專業的能力來判斷幼 兒的成長與發展。此外,研究者認為具備良好的教學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倘若教師能 再不斷的追求自身的成長、獲取新知、了解當下的教學環境,以適應孩子的發展與學習,

才是更可貴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身為第一線的教育人員,當然 也不能讓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所停止不前,不要讓學校教育的培養,成為只活在書本中的 死知識,而不能實際運用於教學上,因為這樣影響最大的終究是幼兒們的學習。於是,

如何成為一位時常保有最新資訊、隨著時代改變而因應社會教育的優良教育人員,是值 得我們省思與探討的。

猶記得研究者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實務現場實習時,因研究者實習的園所是自己國 小的母校附幼,難免多了份熟悉感,而帶領研究者的實習輔導老師(化名小俐老師)的專 業教學及指導,讓研究者不禁好奇地想了解小俐老師的求學成長背景。除了老師平時在 實習場域上常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來協助家長解惑及發現幼兒有特殊的問題外,也在一 次的課後聊天過程中得知小俐老師進修研究所的原因。雖然小俐老師有穩定的教職工 作,但她卻仍以繼續進修為提升自我的主要目標,不僅每天下班後會到 K 書中心去研讀 考試的科目,無論工作有多麼地忙碌,每天仍是週而復始的進行著。這也讓研究者在聽 完小俐老師對自我的生涯追求與期許後,便下定決心要向她看齊,所以研究者也在實習 階段一邊準備教師檢定,一邊準備研究所考試科目,並於實習結束後順進考取研究所就 讀。研一時,更曾因課程所需進而有機會進入離校不遠的一所教會幼稚園去訪問園長的 教育觀,而園長親切的臉龐及深刻的回答,至今仍令研究者印象深刻,在訪談的過程中,

園長提到她自身的教育理念,因為是教會幼稚園,於是園長的理念即是依循聖經中的教 導,聖經中提到應教導並養育孩童,使他們能走在要走而且是正確的道路上,以至於到 幼兒長大成年時,都能不走偏離這樣正確的道路,可見教育人員在這之中所扮演的角色

對幼兒是十分重要的。

在研究者班級中也有幾位是來自於私立幼稚園的實務工作者,看著她們在忙碌之 餘,還願意撥出時間來學習,這樣的求新、求知態度,真讓研究者深感佩服。另一方面,

也讓研究者思考這些回到學校進修的職場教師們,其主要的動機為何?然而,引發研究 者想做此議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研究者在就讀研究所的同時,常被問到當個幼稚園 老師,是否有必要讀到研究所。多麼大的震撼,因為這是研究者沒想過的問題,只是每 當研究者被詢問到這個問題時,總會反問自己:「不需要嗎?」就研究者的觀點,總認為 幼稚園老師是個專業的工作,既然專業,當然需要不斷的進修、吸收新知,才能夠反思 自己,在教學上有好的表現。不過這僅僅是研究者自身的看法,為了想了解其他幼兒教 師是否也認同研究者的觀點,並對學前階段之幼兒教師學歷的看法為何,於是研究者再 度對此研究議題產生莫大的興趣,想更進一步對此議題加以探討。

教育部(2005)之師資培育法第 19 條也明定,教育主管機關須提供幼兒教師有進修、

研習之管道,並於 2004 年增設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鼓勵幼兒教師們能有更多的進 修機會。近年來,教育部(2008)推行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主要推行的準則中亦包含

「確保幼兒教育及照顧品質」、「維持專業人員薪資水平」等,為的是保障專業人員在教 育服務上應有的權利與待遇。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所(簡稱幼改會)也於 2010 年幼 托整合政策法律之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草案第三章「幼兒園組織與人員資格及權益」中,

明訂教保服務人員每年至少需參加教保專業知能研習達 18 小時以上,可以發現教育當 局對於教師的研習進修活動是相當重視的。若單以學士後在職進修即參與研究所就讀之 進修方式而言,根據教育部 2009 年之學群系所列表顯示,最早成立幼兒教育研究所的 是新竹師範學院(即現今的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於 1998 年成立至今,爾後超過 10 所大 專院校,也陸續成立了幼兒教育研究所,此無非是提供幼教人員有更多的進修選擇。王 麗蘋(2006)也提出在職進修的政策是否落實及有效地規劃,也會影響教師在專業領域上 的發展。但參與研究所進修之後是否確實助於增進教師實務現場之教學應用,這也是研

究者欲探究的問題之一,因此更需進一步地加以探討。

此外,多數學者在探討幼兒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內容中,皆以廣泛性的研習面向來 作為研究的重點,雖然研究中不乏詢問到參與的動機、需求或無法參與研習的阻礙等題 目,但對於只針對參與研究所進修的相關研究與探討仍是少數,有探到到此議題的研究 篇幅仍為少數,僅有五篇(吳函儒,2009;柯筱榕,2008;曾曉苓,2005;陳美齡,2004;

陳淑美,2004)。目前針對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即研究所進修)之相關議題之研究對 象仍是以國小教師佔的人數較多,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對於教師在職進修的議題也逐 漸增多,可見在職進修對於教育人員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欲 更多地探討身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們,是否也會想繼續朝向研究所進修的路途前 進,而延續補足自己目前或在職場上所缺乏的知識與困難,進而帶給孩子在學習的過程 中,能有更多元的獲得與學習。

綜上所述,引發研究者想探討幼兒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 係,實際了解幼兒教師對於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的動機是否強烈,是否有意願繼續參與 研究所進修;在專業能力課程上有哪些需求,以及無法參與的阻礙因素,作為日後提供 幼教相關單位對此問題之重視,也讓未來規劃幼兒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的行政單 位,能有良好的決策參考與推展方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