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台灣產業不管是傳統業或科技業,皆以單純的加工代工製造業為主,漸 漸產業型態改變,服務業與觀光業進而成為主流。因應近幾年來政府投入大量資 源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有許多傳統產業轉型成為文創產業園區,更有許多產業投 入資金發展文創品牌。隨著全球化浪潮與科技化趨勢下,文化創意產業為地方區 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期望結合當地人才的靈感與創意,配合地方特有的文化資 源,創造帶有人文藝術品味的產品與服務,藉此期望帶來地方發展潛能與就業機 會,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台灣未來發展及轉型的契機。政府於 2008 年第六屆台灣 設計博覽會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已被列為未來台灣服務業的旗艦產業,也宣告建 國百年為台灣設計年。隨著文創品牌的興起,很多傳統產業給與年輕世代很大的 發展舞台,所以要如何讓默默無名沒有知名度的老品牌、新興品牌嶄露頭角,是 一項艱鉅的挑戰。近幾年來全球化的產業競爭激烈,經濟型態與社會文化產生劇 烈的改變,跨國經濟的崛起與文化相互交流,使得臺灣在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下所 受到之衝擊及後起國家如中國大陸等的挑戰,產業環境逐漸惡化。面對如此困境,
台灣在 2002 年即正式將「文化創意產業」這項「文化軟體」列為「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一,期能藉由結合藝術創作和商業機制,創造具本土文化 特色的產品,藉以增強人民的文化認同與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隨後更將文化創 意產業列為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並於 2010 年 2 月 3 日公布施行「文化創 意產業發展法」,期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建構具有豐富文化及創意內涵 的社會環境,運用科技與創新研發,健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育,並積極開發國 內外市場。台灣的優勢在於文化內涵、創新,配合多年來與全球交流的經驗,能 將文化內涵傳遞到世界各地,並且轉化為能行銷全球的創意商品。例如琉園與法 藍瓷的作品,即有效結合中華文化特色,透過文化的詮釋和創意的突破,讓產品
迅速行銷全球。最終目標希望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台灣的文化資產產業化 及生活化提出各項推動策略,期望將台灣打造成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台 灣的美、除了風景、還有文化。近年來台灣以消費娛樂文化蔚為主流,休閒活動 成為國人生活與消費的重心,每逢週末假日,民眾喜愛在華山藝文特區、威秀影 城、小巨蛋、國家戲劇院/音樂廳等這些充滿文化創意氣息之地享受生活時光。
如一克拉的夢想當代美學展、耗資七億的史詩片賽德克巴萊、場場爆滿的五月天 演唱會等等,台灣已興起文創熱潮,文創產業正蓬勃發展中。
品牌化的策略是為重要的經營關鍵,若能透過品牌的創立與營造使台灣地方 特色或特產更具備競爭力,將可創造或發展出適切的特色產業與品牌,進而為地 方塑造良好的形象,其周邊效益可延展至維繫地方的文化資源與在地人的情感。
政府在推廣文化創意產業時,也投入資金從品牌管理的市場區隔、產品定位、行 銷策略與通路運作開始,發展台灣地方的自有品牌,透過品牌化商品的行銷策略 塑造城鄉間之形象,讓地方特色能與生產運作的產業作結合,發展出代表各地方 的特色創意商品。文化創意產業著重於「地緣性」,若能從台灣在地的文化資產 中找出代表台灣的創意產業,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中突顯出台灣產業的差異化;政 府推廣地方文化產業近幾年不斷的推動各城鄉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工作,所以選 擇城鄉中已開的文創品牌商品做為研究目標(林依蓉,2003)。台南十鼓文化園 區、台中宮原眼科、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地方文化特色已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產業,
為了使地方文化產業深耕,邁向更精緻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而經由品牌化的 設計文創商品,商品藉此求新求變,以增進傳統產業的拓展,也是未來地方特色 發展的新契機。
在全球化的產業競爭趨勢下,許多商品容易被大量生產與製造,人們的物質 生活也易被滿足,消費的動機已漸漸從產品本身移轉到產品所帶來的文化意涵及 品牌價值。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大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王韻茹(2003)認 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雖有優良的藝術家創作與特殊地方文化此兩項文化價值,卻
欠缺品牌設計、行銷網絡與管理人才,故如何利用資訊科技之工具-整合行銷發 展品牌,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突破現況的關鍵。文化創意產業的永續發展,須透 過各項計畫方案資訊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來紮根品牌觀念之認知、促進品牌行 銷協同合作,達到全面整合行銷品牌價值。並且利用整合行銷傳播的模式,成為 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知名品牌。
現今的社會是一個龐大的體驗機器,商品本身須擁有體驗的元素,購物的過 程也須讓消費者產生體驗的感受(劉維公,民94)。文化創意產業的體驗消費,
已成為現今消費趨勢。體驗的產生,是因為此一產品打動消費者的品味主張,能 夠充分展現其風格。體驗也是一種風格的表現,體驗消費將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故體驗式行銷是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