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探討座位安排對自閉症兒童社會互動行為的影響,全章共分為 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 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 美 國 精 神 科 醫 師 Kanner 於 1943 情 感 接 觸 的 自 閉 障 礙 ( 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論文中首次提出「幼兒自閉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一詞,特殊教育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便不斷地研究這類兒童(引自王 大延、曹純瓊,1998)。美國 1990 年的「身心障礙者教育法修正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Amendment of 1990,IDEA)」及我國民國 86 年 修正公告的「特殊教育法」亦增列自閉症為特殊教育對象,可見有其獨特性及 特殊需求(藍瑋琛,2010)。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其異質性很高,通常於二、三歲前便開始 出現明顯的障礙(Volkmar & Pauls, 2003),從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第四版

(DSM-IV-TR)(孔繁鐘,2007)、ICD-10(2007)至國內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 異學生鑑定標準(2006)、身心障礙等級(2008),皆指出自閉症者在社會互動、

溝通、行為及興趣方面都存在質的障礙,亦即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皆能 表現出情緒反應、社會互動及溝通行為等各種行為表現,唯在品質、本質或性 質上與正常兒童相較有明顯的差異(張正芬,1996)。其中社會互動異常的症 狀被視為是自閉症者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且幾乎所有的患者皆無例外(王大 延,2005),連帶也造成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可見社會互動對自 閉症的重要性。

環境影響人的發展是一個古老的教育命題,無論是我國古代教育家或是西 方近代教育家,都曾對人與環境的關係發表過精采的言論。由於環境是一個內 涵豐富的概念,故綜合下列學者的劃分方式,班級環境應包括有形的物質環境 和無形的心理(社會)環境及教育環境,其中物質環境主要指教室的座位安排、

環境布置、教室空間、教材與教學設備等資源(黃光雄,2003;Bull & Solity,

1987)。因此一個專業的教師在其班級經營的具體內容中,除了規劃課程,教 學技巧等外顯課程的能力外,更需洞悉「空間」─潛在課程與行為間的互動關 係,即應包含班級環境管理,亦即教室環境的配置,使之發揮潛移默化的力量,

讓環境中的每個人都能適得其所,不斷學習與成長(李園會,1993;戴文青,

1998)。

座位安排是教學環境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的安排,其 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參與感、課堂行為、心理發展、學習態度及師生、生生間 的人際互動關係都有很大的影響(朱立德,1989;肖正德、肖益燦,2002;李 紅梅,2010;胡鍊輝,1990;陳贇、張新、張娣,2006;鄭鴻根,2005),此 外,教師的教學成效也與座位的安排有密切的關係(黃政傑、李隆盛,1993)。

目前國內為因應融合教育與普通教育接軌之需求而修訂的「國民教育階段課程 綱要總綱」(2008),亦強調需依學生之身心特質及學習需求進行座位安排等學 習環境的調整,再再都充分顯示出「座位安排」的重要性。如何進行座位安排 使其成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實為重要的教育議題。

國內針對普通班座位安排有不少相關研究,如鍾元欽(2002)針對普通班 學生以教師指定或學生選擇兩種座位安排方式進行與班級互動和學業成就的 差異研究;沈維育(2006)研究國中學生座位知覺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鍾 佳穎(2010)研究傳統排排座與馬蹄形座位形式對低成就學童在社會科學習的 態度、注意力及學習成績之影響;袁紫菁(2010)探討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與 其帶給學生的知覺感受及對班級互動的影響。而針對幼兒座位安排的研究有王 美懿(2008)指出教師引導幼兒聆聽故事過程中發生的分心行為,能以調整座 位的方式來改善;戴文青(1998)經由幼兒教室的現場記實發現課桌椅的安排 方式是影響學習行為(注意力、互動、討論情形、教材使用率)的一個重要因 素;陳雅美(1999)比較二個不同教室之幼稚園方案教學,當教師幼兒於團體 討論時私下談話並影響討論的進行時,會視情況以調整幼兒的座位來加以改 善。

而國外針對座位安排所進行的相關研究亦為數不少,如座位安排與發問情 形(Marx, Fuhrer, & Hartig, 2000)、口語互動(Koneya, 1976)、參與度(Sommer,

1967)、專心行為(Hastings & Schwieso, 1995)、專心行為和干擾比率及教師行 為(Wheldall & Lam, 1987)、學習行為(Siang, 1991)、討論情形(Rosenfield, Lambert, & Black, 1985)。從上述國內外文獻可看出,研究對象皆為一般生(國 小、國中、大學生),而探討的內容為座位安排方式對班級(同儕、師生)互 動、學習態度、注意力及學業成績的影響,從中亦可看出座位安排方式對互動 的影響性(袁紫菁,2010;Marx, et al., 2000;Rosenfield et al., 1985;Sommer, 1967)。

在身障兒童社會互動與座位安排之相關研究中,廖美渟(2004)和鄭郁慈

(2007)的研究發現座位安排方式的不同影響課堂參與者的互動。而劉賢如

(2008)則發現座位形式的改變雖能拉近同儕間的視線與互動距離,但兒童本 身的特質因素亦會影響互動成效。陳玫君(2007)、陳麗卿(2008)和吳雅萍

(2007)三位研究者以自閉症兒童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從研究中可窺知鄰座 位置的安排對於自閉症兒童的社會互動是具影響性的,亦顯示座位對其社會互 動之潛在影響值得我們加以探究。

由以上文獻回顧可知,不同座位安排方式對班級同儕互動的影響,在國內 外已有相當多的文獻顯示,但對象多為一般生,探討自閉症者為數者少,只有 幾篇研究(吳雅萍,2007;陳玫君,2007;劉賢如,2008)以座位安排的調整 來做為提升自閉症兒童與同儕的互動。考量自閉症兒童社會互動上的缺陷,我 們該如何進行適切的座位安排以增進其與同儕之間的社會互動,著實是值得深 入探討的議題。因此,本研究以三名國小自閉症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特教 班教學情境中,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對其社會互動的影響,以供特殊教育教師 和特殊學生家長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