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認知風格與科技創作表現之關係,本章將 依序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及 重要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科技創作表現

人類的產業演進在歷經農業時代、工業時代、資訊時代之後,現 在正進入「創意時代」(郭芳吟,2010)。創意產業從 90 年代由澳洲、

英國首先提出概念後,各國就陸續提出政策來發展創意產業。這樣的 時代趨勢,促使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發表了第一份「2008 年創意經濟報 告書」(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08),這是聯合國首次針對創意經 濟提出的報告,因為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全世界近幾年來快速發展的經 濟型態(United Nations, 2008)。

由於教育的普及和電腦、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知識、資訊的取 得變得非常容易,處於現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要能與眾不同 關鍵在於「創意」。我國為了跟上「創意時代」的腳步,行政院經濟建 設委員會(2003)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納入「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 計畫」,正式開始推動創意產業。行政院院會也在 2009 年通過「創意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要將臺灣打造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 業匯流中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

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關鍵在於人力素質,而人才的培養必需要靠 教育。創意暨教育國家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Creativity and Education, NACCE)認為教育單位應該培育所有的人民成

為創意人才(NACCE, 1999)。為了打造台灣成為「創造力國度」

(Republic of Creativity, ROC),教育部(2002)公布了「創造力教育 白皮書」,以創造力教育作為教育改革重點,讓學校成為創意發芽、滋 長的地方,使創意教育在各級校園中深厚扎根,為創造力教育的推動 奠定良好的基礎(蔡玫君,2009)。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第八 項能力指標-「設計與製作」,要能夠運用創意來製作科技的產品(教 育部,2008),因此,生活科技課程應該要鼓勵學生運用合適的材料、

使用正確的工具、操作適當的機器並發揮各種創意來進行科技創作,

以培養未來的創意人才,迎接創意時代的挑戰。

二、認知風格與科技創作表現的關連

在研究者十幾年的生活科技教學生涯中發現,課堂上教師傳達給 所有學生的知識、技能完全一樣,但是學生最後的科技創作表現卻有 相當大的差異。對於這樣的個別差異,以往的研究多著重在「智力因 素」,但近年來學者越來越重視性別、性格、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張 春興,2004)。Biggs(1978)認為影響個人學習的因素有四個:認知風 格、性格、智力和家庭背景。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就是個人在接 收、處理資訊時的一種習慣性偏好(Messick, 1976)。Riding 和 Cheema

(1991)指出認知風格是影響學習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國內外許多研究顯示,不同的認知風格會影響個人思維、處事的 態度,進而影響個人學習成效、才智能力的發揮(林佳宏,1999;劉信 雄,1992;Billington, Baron-Cohen, & Wheelwright, 2007; Graf, Liu, Chen, & Yang, 2009; Hodges & Kenneth, 2008; Keefe, 1979; Saracho, 1998;

Witkin, 1976)。

為了探究學生認知風格與學習表現之間的關聯性,國內陸續進行

雯,2011;陳淑美,1985;劉炳輝,2000;賴倍玉,2010)、數學學科

(丁春蘭,2003;康雅芳,2007;黃美盼,2005;羅舒心,2010;蘇 楣雅,1999)、自然學科(丁穗中,2004;陳宏漳,2007;陳耀豐,

2001;黃美琪,2009;鄭錦宗,2004;謝富榮,2006)與電腦學科(王 裕德,2001;朱永方,2006;林秀珍,2003;翁榮源、江鴻仁、李孔 文,2004;張雅萍,2000;謝茗寬,2009;Chen, 2010; Lee, 2007)。在 科技教育領域的研究只有三篇(洪暐銘,2011;莊孟蓉,2010;許麗 玲,2000),因此針對科技教育領域,探討認知風格與科技創作表現之 關係有其必要。

Smith、Gerkens、Shah 及 Vargas-Hernandez(2005)提出的創意認 知模式(Creative Cognition in Idea Generation)中指出,眼、耳等感覺器 官注意、接收外界訊息後,經由記憶、思考、理解等程序,最後產生 創意、提出構想、形成決策。生活科技課程中的學習模式也是如此,

學生先透過眼、耳等感覺器官接收到教師傳達的知識、技能,然後經 由記憶、思考、理解之後,運用創意來進行科技創作。在這個模式 中,注意、接收訊息、記憶、思考、理解等程序,就是「認知」的過 程。不同的認知風格,展現出不同程度的創造力(Miller, 2007),在創 意的過程中,認知風格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Martinsen, Kaufmann, &

Furnham, 2011),在教育上的實際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Chabris et al., 2006)。

在生活科技課程中,教師傳達給所有學生的知識、技能完全一樣,

也就是「輸入」的內容完全一樣,但是學生記憶、思考、理解的「認知」

過程,也就是「處理」過程存在著差異,這樣的「認知風格」差異與學 生「輸出」科技創作表現之間的關係,值得本研究加以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