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是在一個長程的歷史脈絡中,歷經閱歷,生活與經驗息息相關,人的 生活由一連串故事組成。其實在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所組 成。

小時候,從聽故事開始,帶著我們進入這個世界,透過故事蒐集訊息、累 積經驗,建構出許多學習與理解,故事是讓我們進入這世界的康莊大道。

長大之後,我們開始說故事,說自己所想、所感受、所要表達的,迎接別 人進入我的世界中。因此,我認知到,故事是大家學習、表達與人互動的方式 與途徑。在敘說自己生命故事的過程中,不但可領悟出自己過去生命的動向,

也可建構出自己生命未來的方向和力量(張昭慧,2001)。

本研究將研究者本身的故事與另一位受訪者越南籍的媽媽生命經驗互為敘 事主體,並在認同自我發展歷程生活型態與適應的關係中做本文的敘事與研 究。因此在本研究探究過程中,建立這樣的基礎,使每個讀者在這篇論文中被 感動、被激勵、有所回應,也透過閱讀這生命故事,看見不同的人生,也從中 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我也將從越南籍媽媽對其生命的企盼及展望,希望這些 故事及記憶不只對我有所意義,也對其閱讀此生命故事的人們有更大的感動及 回應。

一、為什麼我想做這個研究

「泰國」這第二個家的記憶是從照片而得的。

這是一個離家又回家的故事、一個返回自身尋找認同的旅程,身體與距離 的移動,表面上離家,其實離家的是「心」。

但是從現在開始,我要開始返家,雖然心的距離還很遙遠,但是我相信在

2

自己與信仰和其它因素的帶領之下我是可以回家的。

從小,父親就曾帶過我們五位小孩一起回到母親的家鄉泰國。曾經在泰國 住過一段時光,但是這些生活點滴是我長大後看到照片後才知道,原來,我去 過我第二個家鄉生活過。後來家裡面發生了一些事,我的母親就從此沒有再出 現過在我們兄弟姊妹的生活當中,所以我的記憶裡也就沒有所謂的母親是外國 人,是台灣的新移民,甚至是新移民第二代小孩的深刻印象了。

大學畢業後,順利考上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這是我第一次要離開家鄉,

獨自去到外地生活及讀書。心裡就在想,我應該可以獨自生活吧,因為在我小 的時候沒有母親,父親也長期在外工作,從小也就只有爺奶在身旁照顧,還有 一位兄長和三位姊妹的陪伴,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去外地生活這麼長時間的經 驗,但我卻要離開家鄉去到外地生活和讀書,我真的有把握可以自己一個人在 外地生活嗎?所以,我心想應該可以很快就適應這樣的生活吧!一踏上台東,

熟悉台東後,令我意外的是,我居然漸漸愛上台東這裡的一切,感謝上帝也讓 我有機會去到太麻里教會服事兒童並參與教會事工,甚至也有機會在太麻里的 台灣基督長老總會附設八八風災重建站工作。

在台東時,研究生和太麻里教會的生活,甚至在工作的場所之中有很多新 移民女性的媽媽,與她們認識,也與她們相處,慢慢地跟她們的互動中,漸漸 產生了濃厚的情感,讓我對這種感受特別的深入、激動、溫暖,也很享受在這 種特別的情感環境相處當中,因為有了這樣的感受後才讓我意識到,也才慢慢 地回憶起我的小時候,甚至也回憶起我的母親,其實我的母親就是一位新移民 女性,是我長時間的去遺忘甚至不願承認的說:其實我的母親是早期台灣的新 移民女性,而我確確實實是新移民第二代的小孩。

因為在我小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事情,據說是我父親長期在外經商,家庭因 素原因,爺爺奶奶對待母親不好,家中五位小孩也導致無法照顧,也有另一個 說法是,父親當時有外遇的情況,所以我的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我們而

3

去,長大懂事之後才知道母親早早就回去了她的原生國:泰國,在那之後家中 的長輩也就不願再提起我的母親,從國小一年級以來就完完全全對我的母親沒 有任何印象了,就像是我的記憶當中從來沒有她一樣,都是空白的記憶。所 以,自從我在台東生活時,碰到了這群新移民女性也與她們相處過後,我就是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想要更深入新移民的探討,甚至去尋找我的母親,了解 她,了解這個族群,甚至了解我是否還愛著這位母親,或者我的母親還記得我 們、還愛著我們嗎?透過下面幾點更能清楚敘說在我的生命當中的精彩及遺 憾:

(一)因為我是新移民「模糊」的第二代

對一個主題有興趣,多多少少和自身的經驗有關。就因為有這樣的興趣引 發,才可以持續恆久,才會做出感覺與感動來。

大家一定非常疑惑,為什麼標題一下就說是模糊的新移民第二代呢!因為 我的母親就是泰國籍的外籍新娘,而爸爸是台灣人,所以理所當然我是新移民 的第二代小孩。

但是怎麼說模糊呢,因為我的母親在我小的時候,印象中是國小一年級或 者二年級的時候,家中發生了很多事,但是這些事我也無從查證,就只知道我 的母親,頭也不回地把所有家中財產全帶走,而回到她的家鄉泰國去了。從 此,音訊全無。家中長輩也不許我們過問母親去哪裡了,漸漸長大後,五位兄 姊妹都以為母親不在台灣甚至已經去世了,所以心裡面的思念和記憶漸漸的也 就沒有這位母親的角色存在著。

長大後,有了自己安穩自在的生活,家中的大哥和姊妹們也在社會上也有 一份立足的工作,才發現心中的那份遺憾及沒有母親的缺憾也就慢慢的消失不 見了。

但是我真正在思考的是,自己確實是新移民第二代,但因母親的拋棄,卻 不想承認說我是新移民第二代小孩,然而選擇遺忘它,但是歷經在台東太麻里

4

工作時與新移民女性相處過後,漸漸了解新移民女性的難處,所以我想要對新 移民女性做進一步的探究,以往,新移民這個形容詞只是我身上的血液流竄 著,沒有任何的意義,也並不會去正視它,從前對我的意義是,我只知道我的 母親是泰國人,是早期移民時的新住民,相對於我來說泰國是很陌生的,連泰 文怎麼說都不知道,當然也聽不懂,或許會想要回到泰國去尋找她。也只知道 小的時候父親有帶著我們回到泰國生活,但是年紀實在太小了,什麼也記不 得,有時候看到照片,還會問自己姊妹說:我們有去過泰國喔,為什麼都沒有 印象了呢。所以這是我非常模糊且不記得的記憶,我也不去想說我確實是新移 民的第二代。

但現在不同了,我要去正視這個問題,我要大聲說:是的,我就是新移民 第二代的小孩,我以我們母親為榮,因為她從她的原生國來到異鄉台灣,努力 扎根,努力學習,產下台南府城第一對四胞胎,加上我上面有一位哥哥,所以 總共兩胎,我要為我的母親這種辛勞、震撼、勇氣所佩服。

我不再說自己是模糊的新移民第二代,我要是信誓旦旦的說:我,就是新 移民女性的第二代小孩。

(二)因為,我想和泰國有一份美的連結

「如果現在不試,什麼時候才敢踏出那一步呢?」

為什麼說想和泰國有一份美的連結,記得大學要升二年級的暑假,家中寄來 了一封信,信封的感覺就是從國外寄來的,信封上寫的是泰文,所以那時收到 信的時候也沒直覺說是母親寄信回來的,直到打開信看了內容後,才真正意識 到,我的母親還在,甚至寄了這封信讓我們知道他還在這個世界上,內容當然 是很多理由而導致離開我們,信裡的內容是說很想我們五位孩子,想回台灣找 我們一起團聚生活等等之類的話,甚至還留了她在泰國的電話。因為在我小的 時候,母親選擇離開我們後,然後把家裡面的所有財產全帶走,這件事確實有 經過我的小姑姑證實過,所以我們就認定母親寄信回來是來要錢的,所以我們

5

就把信擱一旁,也沒去理她,這一放就是六、七年之久,直到我們都研究所畢 業了出社會工作了,有一次我妹有機會去到泰國遊玩時,想起了這封信,抄了 母親在泰國的電話,到了泰國順利連絡上母親,還見到了面,這才恍然大悟地 知道原來我們的母親還在,也知道了她沒有忘記我們五位孩子。去年 2015 年我 們四姊妹特意安排了泰國旅遊,也順道見到了母親,回國後,心裡感覺總是有 一份思念之情,我想,泰國永遠是我第二個家。

但與母親見過面之後,心中總有一份圓不起來的答案,後來想想,原來是 一份溫暖且美麗的思念家人的情感,所以我再次把我的研究方向專注於此。或 許,經過這趟的泰國旅程,讓我原本封閉的心,因此為我的母親而敞開,讓我 體會到其實在泰國有一份母親想念兒女的心情,正在持續地醞釀增強當中。當 我在回憶在尋根的時候就會想到時間是最美的距離,在李澤厚<<華夏美學>>一 書中提到對時間的描述,覺得好美。

時間在這裡通過人的歷史而具有積澱了情感、感受、意義。孔子說:「逝者如 斯夫,不捨晝夜」。在這裡,時間不是主觀理知的概念,也不是對客觀事物的性 質,時間在這裡是情感性的,它的綿延或頓挫,它的存在或消亡,是與情感連

時間在這裡通過人的歷史而具有積澱了情感、感受、意義。孔子說:「逝者如 斯夫,不捨晝夜」。在這裡,時間不是主觀理知的概念,也不是對客觀事物的性 質,時間在這裡是情感性的,它的綿延或頓挫,它的存在或消亡,是與情感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