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生於學習的歷程中,若運用以探究式教學法設計之 雲端自然科學平台,學生自我預期的學習成效與教師給予的回饋之間的差 距所產生的學習校正變化趨勢、學生面對未知答案的問題運用雲端自然科 學平台之探究式教學法訓練產生的自然科學學習校正,以及過度自信特質 與學生其他特質的關聯性。本章將針對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範圍與限制進行說明,以及界定本研究之重要名詞。本章共分為四節:

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研究 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解釋,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教育部於 2003 啟動了教育改革的工程,在其頒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中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作了如 下的說明:「學習科學,讓我們學會如何去進行探究活動:學會觀察、詢問、

規劃、實驗、歸納、研判,也培養出批判、創造等各種能力。特別是以實 驗或實地觀察的方式去進行學習,使我們獲得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的能力。

瞭解到探究過程中細心、耐心與切實的重要性。」(p.335);在該文件中也 提出與基本理念相對應的教學方法「應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引導學生做科 學探究,並依解決問題流程進行設計與製作專題。而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 解決問題策略為中心,並依循確立問題、蒐集有關資訊、擬訂解決方案、

選定及執行解決方案、及進行方案評鑑與改進等程序實施教學」。國民中小 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也提到中小學生應培養的十項基本能力,其中也包

括「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與「培 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基本能力。因此,如何培養下一代在變 化瞬息快速的環境中,學會如何批判思考並解決問題,同時具備科學態度 與人文關懷,已為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首要標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2011)。

由於資訊時代的來臨,使將來人類的社會活動範圍快速地擴張。因此,

「科技」與「科學」的發展終將重新回歸到以人為主角的「社會」之中。

美國科學教育(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STS)的教育理念認為,科學進步 的動力始於追求更完美生活以及解決問題的需求,科學教育在培養學生利 用科學知能來改進人類生活、解決社會議題或者作為未來職業選擇與學術 研究的準備。科學與科技的不斷進步將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福祉,也讓人 類福祉的追求與生活問題的解決,更進一步帶動了後續科學的發展。從上 述文件來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改革方向,均強調高層次思考 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而自然科學能力的培養,皆必須利用問題 解決的情境作為切入。

若單純針對問題解決的情境進行探討,Dewey(1933)認為在解決問題提 出創新想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檢視成果,並在反思中進行評估並選擇出 解決問題最佳的方案,整個過程皆需要運用創造思考與思辨能力。換言之,

科學是一種思考的模式,思考的產生起於有待解決的問題,在問題解決的 歷程當中,解決問題者運用創造思考衍生出新穎想法與事物,運用思辨能 力分析現況與理想差距關係、分析事物因果關係,辨別訊息可信度、判斷 法子適切性,評估想法可行性,作為解決策略的價值判斷。因此,提升個 人的思辨能力是增進問題解決能力的必要途徑。

許多研究也明確指出,探究式教學法確實能用以培養學生高層次思考 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科學概念理解並同時增進學生的科學

課程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基礎科學能力,其中包括提問、批判性及系統性的 思考、下決策、問題解決等能力,進而得到能夠在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轉 移的基礎概念 (Leou, Abder, Riordan & Zoller, 2006) 。而自然科學探究活 動所追求的思辨能力是希望學生將已知、新知的科學知識透過觀察、推論、

實驗等過程結合,接著運用自我的科學推理與批判思考做出對科學知識的 判斷,並運用分析工具找出證據導出科學主張,以評估科學主張的可靠性 與泛用程度,最終對其發展的科學主張進行驗證、修正(Hurd, 1998);因此,

透過不斷的蒐集資料、主題式探究課程以及自身思維的學習校正歷程都將 對於自然科學思辨能力有所提升,進而促進自然科學的學習。

總而言之,近年在政策上的推動,針對探究式教學法所給予的科學訓 練格外強調學生面對情境的問題解決探究歷程,同時也重視學生是否能夠 培養出自我校正學習的能力;透過科學探究與討論分享的過程能夠整合已 知的知識,且在遭遇問題的過程也能夠調整思考的邏輯以及研究的方法,

以此為目標進行訓練,定能達到活化國民自然科學能力之最終目的。

貳、 研究動機

根據《親子天下》2012 年針對國中生所做的學習力調查顯示,自然與 生活科技領域是國中生最不喜歡的科目之一,超過五成的國中生學習動機 低落,國中教育階段的教學沒有辦法激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學生的 學習態度只能被考試驅動(何琦瑜、張瀞文、賓靜蓀,2012),如何提升學 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成就,是當前自然領域教師應當正視的課題。

為了讓學生重新找回學習自然科學的動機與熱情,達成有效教學的目 的,張添雄(2010)認為要促進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有效教學的主要活動 應包括:實驗實際操作、延伸教材增加深度和廣度、實施創意科學教學與 多元性評量、以及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探究教學;林惠真(2010)也 認為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融入資訊多媒體學習後,學生對多媒體具有良

好的評價,且持有正向積極的看法,可見資訊科技導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 域確實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

配合資訊科技不斷的演進,加速了教學與學習型態的改變,雲端教學 儼然成為資訊教學的趨勢,使用者只要擁有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 型手機等可以相容的載具,利用網路使用遠端電腦的資源及服務。雲端運 算平台也為教育與學習帶來許多的便利及效益,透過雲端平台整合教學上 所需要的服務,對學校行政端而言運用虛擬伺服器可以依照需求擴充所需 功能,將所需要的服務或是軟體放置在網路上也不需要擔心資料遺失或伺 服器損壞,對師生教學端而言教學將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無所不在的學 習,提升整體便利性以及效率。事實上雲端科技與教育早已緊密結合,對 於雲端資料的存取服務與雲端平台的使用服務將會日趨頻繁(許惠美,

2011)。

而過去在紀錄學生的學習歷程時,常會發現學生對於自身的學習狀況 會有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的現象。學習過度自信現象常出現在低學習 成就學生身上,其乃肇因於學生自身專業知識或專業技能之不足(Miller &

Geraci, 2011),過度自信的人對事情的考量都很不充分(Hill et. al., 2005) , 而過度自信並不全然只會造成負面的效應,當其認定某種專業知識有相當 價 值 或 值 得 學 習 , 就 會 產 生 旺 盛 的 學 習 動 機 進 而 積 極 學 習 (Daniel, Hirshleifer & Sabrahmanyam, 1998) 。過度自信的人常會因其對於自身知識 或能力的過度信任,導致表現不佳(Barber & Odean, 2000)。而在預測事物 發展時,通常由於不會全面地蒐集想法及資訊,常導致推論出現謬誤或錯 誤(Haran, Ritov & Mellers, 2013)。過度自信甚至會影響其後設認知學習成 效(Miller & Geraci, 2014),當學習者對於自身先備知識的評估錯誤便直接 影響其後設認知及學習校正作用之正確發揮(van Loon et. al., 2013) ,但也 有實證研究提出學習者可以藉由自我評估 (self-judgments) 的方式訓練改

而 Hong, Hwang, Tai & Chen (2014) 則以英文單字記憶 App 數位學習遊戲 為研究工具,發現使用此種校正記憶方式學習英文單字的過程能夠增進學 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將嘗試延伸此研究成果將其校正學習方式應用 到自然科學學習領域中。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運用將探究式教學法融入雲端 之自然科學平台,用以探討學習歷程中學生自我預期的學習成效與教師給 予的回饋之間的差距所產生的學習校正變化趨勢、學生在面對未知答案的 問題產生的自然科學學習校正,以及過度自信特質與學生科學學習之後設 認知、雲端學習學習態度,甚至到後續自然科學學習成效之間的關聯性。

最終能獲得研究結論作為未來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