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依「保險法」第 177 條所訂定的「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中,第二 章「資格之取得及登錄」第 5 條之規定:

保險業務員資格之取得……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參加各有關公會舉辦之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

二、曾依本規則辦理登錄……。

目前國內的壽險業務資格證照共有三張,包括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

人身保險業務員銷售外幣收付非投資型保險商品資格(以下簡稱外幣商 品)、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以下簡稱投資型商品)。前兩張證照 資格測驗的主辦單位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壽險 公會),而第三張則是由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主辦(以下簡稱保 發中心)。

三種證照彼此之間的關係,以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最為關鍵,因為

若沒有通過「壽險資格測驗」是無法在壽險公會完成登錄作業,更無法

表 1-2 壽險資格測驗資訊一覽表(續)

測驗科目 共同科目 專業科目

題數 100 題 50 題 100 題

總分 100 分 100 分 100 分

合格標準 70 分含以上 合計高於 140 分含以上,且任一單元 不得低於 60 分。

資料來源:整理自壽險公會壽險資格測驗簡章。

至於專業科目,裡面又分為「保險實務」及「保險法規」兩個單元,

均採用單選題,分別在 60 分鐘及 80 分鐘內完成 50 題及 100 題的選擇 題,兩單元總分各都是 100 分,應試者於該次測驗中,專業科目的兩個 單元分數合計,要高於 140 分含以上,同時任何一單元不得低於 60 分,

才算是合格通過。

目前各家壽險公司提供準業務員的壽險資格測驗訓練課程,都是針 對通過專業科目來設計,也是本研究所探討的訓練課程。

三、近三年壽險資格測驗及格率逐年下降及業務人力問題

圖 1-1 是根據壽險公會近三年的壽險資格測驗及格率(通過資格測 驗人數/實際到考人數)所繪出,從圖中不難發現,不論是整體壽險業界 或前六大的壽險公司(依 2016 年第一季國內資產排名),除南山人壽於 2016 年微幅上升以外,整體均呈現逐年下降的狀況。

圖 1-1 壽險資格測驗年度及格率

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在國家資料開放平台上提供的統 計資料顯示,近十年的「業務員第 13 個月定著率」(當年度登錄保險業 務員迄第十三個月仍在職,且舉績一件以上人數與當年度登錄保險業務 員人數之比率)一直無法突破 50%,這表示壽險新進業務員在一年內,有 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會離職(徐璧君,2006)。

因此,壽險公司每年若要維持相同的業務人員人力,除了靠吸引同 業轉入,便只能依賴由本身的訓練單位不斷培育出來的新進業務人員。

以目前壽險資格測驗及格率持續連年下滑,再加上新進業務員高離職率 的狀況下,各家壽險公司若要維持和前一年等量的新進業務人員數量,

就要不斷擴大在壽險資格測驗訓練課程方面所投入的資源。

四、業界執行壽險資格測驗訓練課程之類型及成效

根據研究者於 2016 年 6 月期間以電話訪查包括新光、中國人壽兩 家壽險公司,執行壽險資格測驗訓練課程之講師與行政人員,以及國泰、

富邦、南山及台灣人壽等四家壽險公司,專門負責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單 位,規劃壽險資格測驗訓練課程之企劃人員與主管為訪談對象。根據前 述六家壽險公司當時針對專業科目執行壽險資格測驗訓練課程的課程 類型,整理如六家壽險公司均未提供正式的混成課程,但在同時提供教 室和數位課程的三家壽險公司當中,有兩家是允許準業務員可以前後或 同時參與教室及數位課程,由準業務員自行混合進行。這種參與內容相 同的課程,但各自針對其課程類型進行獨立教學設計的學習方式,固然 不可稱為混成學習,但此種進行學習的模式卻類似於 Staker 和 Horn

(2012)對於混成課程模式分類中兩種模式的定義:自我混合模式

(Self-Blend model)和豐富虛擬模式(Enriched-Virtual model)。

表 1-3所示,各家均由準業務員自行選擇參加的課程類型,其中提供 教室課程有五家,在數位學習平台上提供非同步數位課程的有四家。

六家壽險公司均未提供正式的混成課程,但在同時提供教室和數位 課程的三家壽險公司當中,有兩家是允許準業務員可以前後或同時參與 教室及數位課程,由準業務員自行混合進行。這種參與內容相同的課程,

但各自針對其課程類型進行獨立教學設計的學習方式,固然不可稱為混 成學習,但此種進行學習的模式卻類似於 Staker 和 Horn(2012)對於混 成課程模式分類中兩種模式的定義:自我混合模式(Self-Blend model)

和豐富虛擬模式(Enriched-Virtual model)。

表 1-3 六家壽險公司提供的課程類型

楊淑儀(2005)曾經針對壽險業的數位學習研究中,以人口背景變 項中的性別、年齡、年資、教育程度、婚姻進行探討。在壽險業採混成 課程方面,則在賴冠蓉(2013)研究中出現,加入性別、年齡、教育程 度相關科系等人口背景變項,探討經其學習目標達成度的差異。

因此,本研究經文獻探討後,欲採用人口背景中的性別、年齡和教 育程度,用來分析出何種人口背景的學習者適用何種課程類型,盼可提 供訓練單位或準業務員,作為選擇適合課程類型的學術研究參考,提升 其通過壽險資格測驗的機會,幫助準業務員在壽險事業快速起步,也有 助於訓練單位建立其專業形象。

六、何種課程類型運用在壽險證照課程的訓練成效最好

自從 1990 年代初期,電腦及網路科技發展迅速,數位學習一詞出 現後,後續大約十年左右,許多國內外研究結果陸續在證明,數位課程 相較傳統教室課程更具有訓練成效(楊玉麟,2006;陳泰維,2013)。

隨著時間推演,研究逐漸轉向探討混合教室與數位兩種課程型態的 混成課程之其訓練成效,也有不少企業實務案例證明混成課程在同時運 用教室、數位兩種課程類型的教學優勢,使得訓練成效更勝於數位課程

(資策會講師群,2003)。

本研究藉由探討不同類型的壽險資格測驗訓練課程,試著找出運用 何種課程類型,最有助於準業務員通過壽險資格測驗。畢竟要能夠有效 率的幫助準業務員轉為真正具有銷售資格的業務員,才有機會能為壽險 公司創造更多的經營績效(徐璧君,2006)。

以本研究而言,若準業務員參加數位課程,或自行混合教室與數位 課程之訓練成效,優於或等於教室課程,則會建議訓練單位鼓勵更多人 參與透過網路進行的數位或混成課程,減低於教室執行的成本,進而達 到降低營運成本的效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