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 待答問題,第三節為重要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視覺動作統整(Visual-Motor Integration, VMI)指視覺與動作技巧間的 結合協調,特別是視覺與手部動作間的協調(Beery, 2004)。視覺動作統 整能力的好壞影響了學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表現,如生活自理相關的 衣物穿著、整理儀容等,並可能影響其學習行為表現,如書寫文字、繪 畫、器材工具操作使用等,即視覺動作統整能力對學生學校生活的相關 功能表現具有一定的影響程度,個體需要良好的視覺動作功能表現整合 (Dankert, Davies, & Gavin, 2003; Exner, 2005),才能有效地操作工具,獲 得適性化的學習效果與生活適應。研究者於資源班教學實務過程中發 現,接受資源班教學服務的學童除了課業表現較為不理想外,一些手工 藝的美勞剪裁、扣鈕扣、拉拉鍊、使用彩色筆塗鴉、文字書寫等精細動 作表現上常見較不協調的樣態。依 2008 年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特殊 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總綱」(簡稱新課綱)中所述,認知 功能輕微缺損學生包含某一或某些領域認知或學習功能有輕微缺損之智

2

能障礙學生、學習障礙學生、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及中高功能之自閉症學 生。其中智能障礙是指輕微的智能缺損,造成基本認知能力較一般學生 弱、學科學習較落後,且生活適應表現亦較一般人差的學生;情緒行為 障礙、學習障礙與自閉症則指輕微腦功能損傷所造成之結果,如學習速 度較慢,缺乏有效學習策略,學習優勢管道受限,以及學習動機、情緒 或人際適應方面有困難等的學生。以目前安置狀況而言,上述學習障礙 與智能障礙學生,主要是以資源班的型態接受教學(許天威、徐享良、

張勝成,2005)。在研究者過往的資源班教學經驗中,接觸比例較高的 則為學習障礙與智能障礙學童。由 102 學年度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之 統計資料顯示,於國小階段各縣市身心障礙學生特教類別中,學習障礙 學童數 11,943 人,約佔所有身心障礙學生之 29%;智能障礙學童數 11,229 人,約佔所有身心障礙學生之 27%。由此可知,於國小階段中,

智能障礙與學習障礙學童占了大部分之比例,為不可忽視的重要族群。

相關研究結果指出,學習障礙與智能障礙學童之視覺動作統整能力 表現常不如於同齡之一般學童(張世彗,2006;鈕文英,2008;Bender, 2006)。以學習障礙而言,常見有動作較緩慢、易跌倒、手部動作發展 不好、動作協調不良以及在身體動作統整能力表現較差等問題;對智能 障礙而言,某些視動技能則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如視動控制、平衡感、

上肢協調速度與靈巧(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5);且當智能障

3

礙程度愈重時,其身體協調以及整體視動整合表現各方面更受到影響

(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其他研究結果也顯示,學 習障礙及智能障礙學童在許多動作參數表現上明顯不如同齡之一般學 童,例如,掃視時間、凝視時間、整體時間、錯誤次數、接球反應、視 覺追蹤能力等(Van Waelvelde, De Weerdt, De Cock, & Smits, 2004; Tsai &

Wu, 2008)。

由上述可知,學習障礙與智能障礙學童之視覺動作統整能力相關表 現,常見有落後於一般同儕之現象,而此項能力可能影響到學童的學業 表現、行為問題,甚至於整體全面生活品質。由於此類型學童佔國小階 段身障學童中的比例較高,統整性了解其各方面特質表現確有其必要 性。資源班服務主要目的之一為協助特殊學生在普通班的學習與適應 為,應針對特殊學生的整體需要提供統整服務,意即需考量學生在學科 表現以外的個別需要進行特殊需求相關課程規劃,如社會技巧、動作機 能、生活管理等。因此,研究者期望透過標準化視覺動作統整測驗及上 肢精細動作測驗,進一步了解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生之學習障礙及輕度 智能障礙學童的視覺動作統整能力表現,相關結果將有助於教師於學生 個別化教育計畫擬定、教學活動設計、並能讓特殊教育教師及專業團隊 成員更了解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生之相關特質,以能進一步對提供更具 實用性、功能性、生活化且能有效增進生活適應能力之教學內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