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視覺動作統整

視覺動作統整能力與學生之日常生活及學校活動表現息息相關,本

節中將就視覺動作統整的定義與發展、視覺動作統整評量、及認知功能 輕微缺損學生視覺動作統整問題等三部分,依序進行相關文獻探討。

一、視覺動作統整的定義與發展

視覺動作統整是視知覺到動作輸出的傳送的能力,這項能力伴隨著 視 覺 感 知 、 心 理 動 作 速 度 以 及 手 眼 協 調 的 技 能 (Weil & Amundson,

25

1994)。另外,Beery(2004)指出視覺動作統整建立在視知覺與身體動作 間的協調上,特別是在上肢動作表現上。Sanghavi 與 Kelkar(2005)認為 視覺動作統整是一項眼睛與手部間協調互動的能力,涉及到視知覺和手 眼協調等方面,也代表視覺與動作功能間傳送的能力。手眼協調能力係 指視覺神經傳導的生理反射,快速地反應在手部的一種能力(陳全壽,

2001)。當個體透看見目標物後,視覺訊息透過視神經傳入大腦,接著 由大腦運動區發出命令到執行動作的身體部位。於動作操作進行過程 中,不斷地藉由視覺的回饋而修正動作執行上的準確度及流暢性。

Vereeken(1961)的研究報告指出,學童用鉛筆抄畫圖形過程中,首先會 用眼睛觀察並知覺圖形的位置和方向(眼球對既定的方位作自由的運 轉),然後以手部運動協調眼部運動以確認此位置。此項解釋可以說明 何以學童先會塗鴉直線、橫線、圓形,其次摹畫,最後抄畫圖形。因為 塗鴉很少或完全不需要手眼的協調,但摹畫和抄畫卻需要較佳的手眼協 調的能力。由此可知,動作協調須透過知覺和動作間相互配合,而視覺 和動作表現間具有極高的關聯性(Parush, Yochman, Cohen, & Gershon, 1998),尤其在學童的動作控制上,視覺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視覺在 環顧周遭環境後,將訊息通知到大腦並審視即將進行的事情或動作,進 而能有計劃性地傳達命令使身體產生動作與反應。因此可知,視覺動作 統合能力在學習活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能力對於人們活動在

26

某物體或目標的採取行動如:投擲、書寫、繪畫和剪裁等是十分必要 的。每當學童要學習新的技能,幾乎都需要透過視覺做第一次的訊息接 收,再加上手部協調的動作技巧的配合,例如:積木組合、拋接球、操 作剪刀技巧、及將國字書寫於固定範圍內等,均需要足夠之手眼協調能 力才能成功地完成相關工作。

視覺動作統整發展為兒童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Beery(2004) 指出,於個體的感覺-反應統整上,視覺-動作的發展可能是最早的,並 強調視覺-動作統整的重要性。Warren(2001)曾提出視知覺技巧發展的階 層金字塔(Hierarchy of visual perceptual skill development)的概念(圖 2-3),其將視知覺分成視覺接收及視覺認知兩部分,兩者整合後形成有 用的功能性視覺。由視知覺技巧發展的階層金字塔可知,最底層的視覺 接收要素是主要說明選取、整合外在環境視覺資訊的歷程,其中包括眼 球 運 動 控 制 (Oculomotor Control) 、 視 野 (Visual Fields) 與 視 覺 敏 銳 度 (Visual Acuity)等三部分;另外視覺認知要素,包含掃描(Scanning)、視 覺注意力(Visual Attention)、視覺記憶力(Visual Memory)與視覺區辨 (Visual Discrimination)等四部分。針對視覺區辨可分為視覺型態再認 (Pattern Recognition)和視覺認知(Visuocognition),其中視覺區辨指辨識 物體或事件的細節特徵,視覺認知則指將物體或事件相關資訊加以運 用,進而產生最頂層的視覺調適(Adaptation Through Vision)(蔡佩倫,

27

2007;王方伶、孟令夫、杜婉茹,2009)。由上述內容可知,視知覺是 將視覺資訊接收後正確整合的能力,且其發展具有階層性。孩童需有良 好的視知覺能力做為基礎,個體才能表現出適當動作反應。

圖 2-3 視知覺技巧發展的階層金字塔。資料來源︰取自以眼球追蹤儀 評估中風病患之視覺注意力(頁 2),蔡佩倫,2007。國立成功大學醫 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成果報告。

二、視覺動作統整評量

由於視覺動作統合問題可能影響日常生活作息與動作表現,因此藉 由適當評量工具以提供相關功能性指標、並找出其視覺動作統整問題所 在以適時地介入協助十分重要。以下就常用之視覺動作統整能力評量工 具,進行相關討論及說明。

(一)拜瑞-布坦尼卡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VMI)

28

此測驗屬於標準化測驗,最早於 1967 年由 Beery 所編著發展,適 用對象從學齡前幼兒到成人階段;測驗的特色是強調視覺與動作的統整 性、有一定的發展順序性,且不受文化限制;測驗主要功能為鑑定在統 整或協調視知覺與動作能力有明顯困難的個案。施測內容包含視覺動作 統 整 主 測 驗 、 視 知 覺 (Visual Perception) 補 充 測 驗 及 動 作 協 調 (Motor Coordination)補充測驗。主測驗含簡式題本(適用於三歲至六歲)及全 式題本(適用於三歲至成人),施測方式可為團體施測或個別施測,施 測時間約為 10-20 分鐘。施測主測驗時,受測者須使用慣用手執行紙筆 抄畫 27 個依發展順序排列的幾何圖形。視知覺測驗與動作協調測驗也 採用相同順序之幾何圖形,其目的是為了儘量減少測驗本質上的差異,

以利後續分析比較。其中,視知覺測驗要求受測者在幾個相同的圖形中 指出或說出與題目完全相同之圖案;動作協調測驗中,受測者必須用鉛 筆描繪幾何圖形而不超出圖形框線,由黑點至灰點畫出其路徑。完成上 述測驗內容後,分別計算出原始分數,再依個別受測者的年齡與性別,

對照指導手冊查出原始分數對應之標準分數及百分等級。因此,可測出 受測者視覺與動作統整能力,輔助鑑定在協調視覺與動作能力上有明顯 困難的學童。臺灣學者劉鴻香及陸莉於 1997 年將第四版修訂成為中文 版,並已建有臺灣常模(劉鴻香、陸莉,1997),其折半信度、評分者 間信度以及重測信度介於 0.48-0.99 間,相關均顯著;以「兒童班達測

29

驗」為效標所得之同時效度為-0.65;以「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為效標,

此測驗與非語文智商之相關係數 0.35-0.47,並達顯著水準。

(二)兒童動作評量測驗(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簡稱Movement ABC)

兒童動作評量測驗(Henderson & Sugden, 1992)為評估 4-12 歲學童 的動作協調能力之標準化測驗。此測驗主要包含兩個部份:1.學童動作 評估測驗組合檢核表和 2.動作測驗。前者為篩選量表,由教師進行填 寫,主要目的了解學童在動作協調上和其他同儕間的差異,結果可提 供是否須進一步進行學童動作測驗的參考。動作測驗施測可分為四個 年齡層(4-6 歲、7-8 歲、9-10 歲、11-12 歲),依年齡增加逐漸加深 測驗難度。各年齡層的測驗均包含手部操作靈活度(Manual Dexterity)、

球類技巧(Ball Skill)與平衡能力(Static and Dynamic Balance)等三大類,

共 8 個測驗項目,每位受測者約需 20-30 分鐘完成測驗。此測驗具有 中等到良好程度的效度與信度(Chow & Hederson, 2003; Van Waelvelde, Peersman, Lenoir, & Smits-Engelsman, 2007),針對每一項目的信度而 言 , 不 同 評 分 間 的 同 意 百 分 比 為 62%-100%(Henderson & Sugden, 1992) , Kappa 值 達 .95-1.00(Smits-Engelsman, Fiers, Henderson, &

Henderson, 2008)。

30

(三)視覺動作技巧測驗-修正版(Test of Visual-Motor Skills,簡稱 TVMS-R)

此測驗主要目的在評估 2-13 歲學童如何在不經任何提示下,由看 到的 15 種不同的圖形,反應出不同的動作技巧。其內容包括不正確閉 合 (Incorrect Closures) 、 不 正 確 角 度 (Incorrect Angles) 、 直 線 量 (Line Quality)、直線長度(Line Lengths)、直線連接(Line Connections)、增加或 修 改 部 分 (Addition or Deletion of a Part) 、 旋 轉 或 反 轉 (Rotation or Reversal)及形狀重疊錯誤(Shape Overlap Error),此測驗具有一定之信 效度,如跨年齡信度係數為.86 及同時效度為.23-.48(Gardner, 1986)。

(四)皮巴迪動作發展測驗(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簡 稱 PDMS)

Palisano、Lydic(1984)和 Hinderer、Richardson 與 Atwater (1989)指 出,皮巴迪動作發展量表為目前最常被使用的幼兒動作發展量表之一,

常被用來作為發展診斷工具以區別幼兒動作之正常與異常發展的表現。

近年來重新建立常模並根據專家意見修訂之皮巴迪動作發展測驗第二 版,為 0-6 歲幼兒動作發展之標準化、常模參照的個別施測量表測驗內 容包含反射(Reflex)、靜態控制(Stationary Control)、移位(Locomotion)、

球類操控(Object Manipulation)等粗動作之次領域,與抓握(Grasping)、

31

視動協調(Visual-Motor Integration)之精細動作次領域。此測驗具有良好 的內容效度、建構效度與效標預測效度(Folio & Fewell, 2000)。表 2-1 將 常用視覺動作統整能力之相關評量工具,予以整理列表加以整理之。

32

作及抓握投擲能力上。林桓立(2001)研究指出,智能障礙學童由於 手、眼與身體協調不佳,又加上動作不佳與姿勢不正確,影響了投擲動 作表現。視覺動作技能在配對圖形、判別顏色以及執行具體的工作(如 閱讀和書寫)上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智能障礙學童能力卻常有明顯落後 同 儕 表 現 的 趨 勢 (Bezrukikh, Morozova, & Terebova, 2009) 。 陳 俊 湰

(2006)發現,智能障礙兒童的視動發展明顯落後於正常兒童,走路跌 倒的頻率也較高於一般正常兒童。再者,智能障礙生由於其視動統整能 力發展較一般同儕遲緩,且有學習動機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及常持害怕 失敗心態,因而導致智能障礙生無法融入同儕生活(侯堂盛,2008)。

在生活自理上,智能障礙學生常見視覺動作統整有穿脫衣物、穿拖鞋 襪、刷牙梳理及吃飯時使用餐具等;於遊戲操作使用上則有玩拼圖、推 疊積木和玩電腦遊戲上的問題(Bara & Gentaz, 2011;Lust & Donica, 2011;王文科,2013)。

以學習障礙學童而言, O'Brien、Cerma 與 Murray (1988)於其研究 中指出,學習障礙學童在視覺動作統整及動作能力表現成績明顯低於一 般學童,也發現學習障礙學童動作表現不佳與視覺動作統整能力具有高 相關性。因此,學習障礙學童的動作協調問題嚴重程度與視覺動作統整 具有某種程度上的關連性,由於訊息處理速度及精準性較差,往往需要 較長的反應時間以及動作執行時間。王湉妮、徐永玟與黃璨珣(2009)

33

研究發現,學習障礙學童在視知覺能力表現尚可,但是在大動作協調能 力與視覺動作統整發展能力都較差。在抓取、放置、投擲、剪裁和繪畫 等技巧的發展上,視知覺發展和手部動作的合作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

研究發現,學習障礙學童在視知覺能力表現尚可,但是在大動作協調能 力與視覺動作統整發展能力都較差。在抓取、放置、投擲、剪裁和繪畫 等技巧的發展上,視知覺發展和手部動作的合作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