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面對國內社會及經濟的變遷,家庭結構大幅改變,致使家人缺乏接觸的機 會,於是日漸形成隔閡與疏離,重重問題油然而生,為了促進代間良好的發展與 溝通,提供讓兩代能有相互接觸與了解的機會,因此代間活動漸漸發展並受到重 視(Larkin & Newman, 1997),藉著代間活動得以讓環境教育能夠在廣大的年齡 層中順利進行。本章首先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其次說明研究目的,以及對重要 名詞加以釋義,最後說明本研究的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全球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高齡人力資源的運用受到各國關切,1994 年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老人年會議中開始關注代間教育議題的探 討,其間通過關懷老人原則,提出高齡者應能積極與年輕世代分享他們的知識與 經驗(吳明烈,1999),藉由良好的代間關係,共同創造與合作,促進社會的發 展。

近年來,在促進高齡者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健康理念推動下,許多社區 與學校相繼推動強調成人與兒童雙向學習的教學活動方式的代間活動,並善用高 齡者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知識的傳承,並讓這些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產,發揮 服務社區及家庭的功能(李百麟,2007;高淑貴,2003;曾進勤,2004)。

Kaplan 和 Chadha(2004)指出代間活動所能涉及的影響層次可涵蓋到個人、組 織、甚至到整個社區和社會脈絡,而這三個層次分別所涵蓋的意思為(一)個人層 次:指小孩和高齡者個別的影響情形和兩者間的互動影響關係;(二)組織層次:

包括對家庭、學校和機構組織的影響;(三)社區層次:則是涵蓋整個社區範圍,

包括人、事、時、地、物等的影響,圖 1-1。在過去的代間活動相關研究中可看 出,國內、外多數的研究範圍是在個人和組織層次。

圖 1-1 代間活動層次

其中,「個人層次」的研究大多以小孩和高齡者為主題的探討居多,換句話 說就是看代間活動對於小孩與高齡者的影響(林歐貴英,2004;黃津文,2002;曾 菁宜,2007;吳宜蓉,2007;陳美如,2005;陳澤寶,2004;Barnette , 1989;Hatton-Yeo , 2000)。在臺中市何厝國小已有多篇相關研究,陳筱苓(2008)運用質性研究歸納 出國小運用社區高齡者進行鄉土活動的六步驟:準備、討論、建立共識、訂定行 動計畫、實施行動計畫與持續追蹤與努力,並與高齡者與教師進行個別訪談,探 討教師、高齡者與學生的互動情形,以及對教師的影響;歐家妤(2007)則採準 實驗研究設計對四年級學生做為研究對象,並進行高齡者帶領的代間活動,採質 量並重的方式探討學生的興趣、鄉土認同感以及對高齡者態度的影響,蔡玉如

(2011)以質量並重的方式探討代間活動對社區居民的影響,瞭解他們社區意 識、社區參與以及對老人態度的改變。

另外從「組織層次」來看,其中關係最為緊密的就是「家庭」。家庭是社會 的基本組成單位,亦是最初影響成員身心發展的場所,其應有的存在發揮與否對

家庭

Interaction

組織 社區

個人 個人 組織

成員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林姿君、郭鐘隆、黃久美、龍芝寧、李子奇,2009),

對高齡者而言也具有相互支持與依靠的性質(Brubaker, 1985)。Carter 與

McGoldrick(1989)注意到在老年後的家庭漸漸呈現出子女離家的空巢期與後期生 活的家庭時面對生理的衰退、開始探討新的家庭與社會關係的轉變,其中會重視 夫妻角色調適與彼此間的分工,而在退休後家庭中相處、互動的機會增加,找尋 彼此的生活規劃,共同生活滿意的平衡點顯得相當重要。譬如位於東京的一個專 為退休老人組成的樂齡俱樂部在長期開辦烹飪課程後,決定加入不同的課程,與 當地的孩子分享烹飪技巧與訣竅,歷經數次開辦後發現,藉著代間活動的進行,

他們對家務產生更多的責任感,增進了成員彼此間的團結,也漸漸改善在家庭中 的關係(Naito, 1994)。由此可見,在參加代間活動後,他們在家庭中的關係產生 了改變,而對國內而言,是否亦會產生什麼影響,本研究認為這一部分需要深入 探討。

從組織層次中的對學校的影響方面來看,學校的教學若是與當地社區的力量 結合,運用社區豐富的資源來輔助學校中有限的教材,則可以提升教學品質,並 協助學校達成學習目標以及促進學校的發展(邱婉麗,2004;黃淑馨,2005)。

在學校中,校長為活動的主要領導者,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來發揮影響力,以導引 教師方向,使他們同心協力齊赴目標(謝文全,2005),例如為拓展學校與社區 關係,校長領導教師在平時在社區中能與社區建立共同合作的關係,相互各取所 需;教師將社區中的資源經分析處理與規劃後,作為適合教學使用的材料,並可 激發教師的專業成長(黃義良,2002;徐薇,1999)。譬如臺北縣所推動的「社區 小學『玩具工坊』推動計畫」,將校園閒置空間改設成活動教室,結合社區具各 種專長之退休高齡者,成立為學童修復、創造玩具的玩具診所,不僅讓高齡者增 進人際互動,傳承高齡者擁有的技能經驗,以及藉由修復玩具以增進學童愛惜資 源、資源再生、問題解決之能力及創造力,更使學校結合社區,讓教材生活化、

教學活潑化,進而發展為學校特色(劉盈蘭,2010)。學校與社區資源結合能產生

多元的教學課程,而學校辦理代間活動對學校這個組織而言有何影響亦是本研究 探討重點之一。

就對「社區組織」的影響而言,林振春(1997)認為社區與學校之間建立良好 的互動機制,可以充實學生學習的內涵豐富學習領域,有助校務發展,同時校方 也應予以適度回饋,如提供設備與師資給與社區使用,辦理社區教育,協助社區 整理與支援性工作,二者在不過度介入校務的形況下得以密切互惠進行,得以促 進社區發展。例如國內的新光人壽基金會與果陀劇場合作,以活化歷史為教學主 題內容,長期培訓一群高齡者和學校共同合作,透過活動設計,讓學生可以拓展 視野,高齡者從中獲得認同與服務的價值,亦讓學校師生主動關心社區中高齡者 的事物,使學校與社區保持良好的互動(賴震宇,2008),大多是對高齡者或是學 生做為研究對象,對社區組織的影響的相關研究較少,故探討對社區組織有何影 響是本研究探討的另一重點。

在社會的開放及多元發展下,高齡者參與社區活動的人口比例增加(羅千 琦,2005),以及結合高齡者與年輕人的代間活動日趨多元,在國外不論是組織 層次中的家庭、學校及組織機構,均有研究顯示藉由代間活動,高齡者與他們的 接觸互動後,對彼此的價值觀與風氣產生相當的影響性(Kaplan, 1998)。在國內,

家庭對高齡者參與代間活動的影響,高齡者扮演重要關係,且為了有助於高齡者 與年輕人代間關係的發展良好,學校與社區間所提供的代間活動與交流互動是密 不可分的(周家華,2000)。對於前述三個層次中,單就個人層次的分析是看與 環境教育結合代間活動的探究(陳筱笭,2008),但國內對於組織層次中的家庭、

學校與社區組織的相關訊息甚少,基於上述原因,本研究欲探討學校運用社區高 齡者辦理代間活動後,對家庭、學校與社區組織的影響,並以運用高齡者進行代 間活動多年經驗的臺中市何厝國小及其社區做為研究場域,何厝社區已有多年的 代間活動舉辦並有許多相關研究,故本研究利用質性資料搜集的方式,再深入繼 續探討對高齡者家庭、學校與社區組織之影響,提供將來欲引進社區高齡者的學

校作為參考依據,讓在臺灣人口與家庭結構的變遷下已如火如荼展開的代間議 題,藉由本研究以期能提供讓高齡者與其他世代互相學習與相處的機會,並藉著 代間活動讓環境教育能順利推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