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以下簡稱國科會)為 將尖端科技知識自學術機構、學校、專業領域向下紮根普及於中等 學校教育,讓高中職教師有機會接受尖端科技知識,經由實驗、實 作並參與相關研究,使高中職教師可以有接觸尖端科技研究之經 驗,因此規劃由尖端科技之教育研究機構,來發展高中職教師研習 活動,培育教師尖端科技知能。然而培育高中職教師尖端科技研習 活動的實施的成效為何?需要透過課程評鑑的實施,進而能回饋、

修正研習活動的發展方向。本章緒論共五小節,包括:第一節研究 背景與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研究方法與 步驟;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本節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共分兩部份,包括:壹、研究背景;

貳、研究動機。分述如下:

壹、研究背景

一、教育是提昇學生素質與競爭能力的主要途徑

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承方式,文明不是靠遺傳而來的,

每一代都必須從頭學得,如果傳遞工作衰敗或中斷,文明將 會退化或滅亡,人們將再度成為野蠻人(賴世雄,1998)。教 育的功能不僅在於文化傳遞,更應發揮積極功能以進行文化 創新、心靈淨化、文明發展,促進人類文明不斷繁衍進化,

永續生存(陳金進,2001)。雷國鼎(1990)指出教育乃人類 行為繼續改變的歷程,此歷程包括發展自我與適應環境,以 滿足人生最高的需求。教育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經 濟、政治、文化等多種功能。教育可幫助個人認識自我,以 達成自我實現、社會化與文化涵濡的目標。就經濟的意義言,

教育可協助個人成為就業市場所需人力,或提高勞動生產 力,促進經濟的成長。換言之,教育訓練是一種人力資源的 發展,具有經濟效益的事業。因此,欲提高人力素質,就必 須對人作適當之教育訓練之投資,發揮個人潛能,方可充分 運用人力資源(康自立,1988)。因此,教育與訓練是提昇國 民素質、國家生產力與競爭能力的主要途徑,世界各國莫不 透過教育與訓練的投資,提供高品質的教育,只要肯努力不 斷學習的人,皆可提升其知識水準,快樂有尊嚴的生活。而 個人透過有效率的工作,生活才有意義與保障,家庭經濟得 以改善,社會得以繁榮,國家得以強盛。

二、培養學生科技素養成為當前教育最重要課題之一

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時代中,我們隨處可見科技的身 影,科技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對人類的社會、經 濟、文化等層面產生重大的影響。處在目前這個瞬息萬變的 時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而這種急速變遷的方式早已影響 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層面。尤其當科技設備快速普及,無論是 家庭、學校、生活週遭等,處處可見科技應用的足跡,而科 技的發展程度也已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之一。這股應 用科技的風潮也同樣蔓延到校園之中,教育工作者必須能了 解其重要性與迫切性,將資訊科技、網際網路與教學活動,

相互連結運用,讓學習者快速獲得知識與技能是重要課題。

在「知識經濟」時代中,誰能快速掌握資訊,誰就具有競爭 力,在全球化的潮流當中方能立於「優者生存」,而非「適者 生存」的時代(王國興,2002)。學校是協助個人適應和改造 社會的主要機構之一,為協助學生瞭解科技和科技所衍生的 問題,進而幫助其適應未來的科技社會。因此,以培養學生 科技素養為主旨的科技教育,就成了當前教育最重要的課題 之一(羅文基,1988)。而學生對科技的認知是學習科技的基 礎,若一開始的科技認知不清楚,常使科技學習形成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如同美國全國工程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的科技素養委員會在其新書中說:

「科技已經變的對使用者相當親善但卻大半見不到。美國人 使用科技、可是對科技如何和為何作動、對科技用途的意涵、

甚至對科技來自何處的理解都極其有限。我們駕駛高科技車 輛但大多只懂得轉方向盤、踩油門和踩煞車。我們在購物推 車塞滿了高度加工處理的食品,可是大半忽略了它們的內 容、或它們是如何被培養、栽種包裝或輸送等,已有證據顯 示美國成人和兒童對科技的基本特性、科技如何影響社會、

人們可以如何影響科技發展的瞭解不夠。」(李隆盛,2002)。

研究者認為同樣的趨勢也可適用於我國,許多科技產品儼然 如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地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但什麼是科 技,科技有何特質以及科技有什麼優缺點卻常讓人欲言又 止,說不清楚,如此一來將可能造成我們只會使用科技產品 但卻無法因應場合、時機選擇適用的科技產品;只看到科技 萬能、人定勝天的表象,卻不知對自然環境、人心社會造成 的負面影響,進而讓科技這把雙面刃傷害了自己。

三、培育高中職教師尖端科技知識以正確引導學生對科技之認知

李隆盛(1999)認為,國民教育階段的科技教育目的在 協助學生察覺和試探科技,以便具備科技素養,能善用各種 科技、便利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培養學習科技的興趣;應用 和增強在其他學科所學知能;瞭解和科技有關的職業生涯;

奠定未來進一步研習科技知能的基礎等。在民國84年高中生 活科技課程目標中,第一個目標為理解科技及評估其對個 人、社會、環境及人類文明的影響(教育部,1996)。而在 民國95年實施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中生活科技的 核心課程中第一個主題是科技本質的學習,包含的內容有科 技的意涵、科技的演進與科技的系統(教育部,2005)。因 此,可以知道引導學生對科技有正確的認知是推動科技教育 的首要課題。

貳、研究動機

近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為將尖端科技知識 自學術機構、學校、專業領域向下紮根普及於中等學校教育,讓高 中職尖端科技種子教師有機會接受尖端科技知識,並經由實驗、實 作並參與相關研究,使高中職尖端科技種子教師可以有接觸尖端科 技研究之經驗。因此國科會推動「高中職尖端科技(奈米科技)種 子教師研習」計畫,希望藉由一系列的研習活動,培育高中職尖端 科技種子教師,將所學之科技知識融入一般專業領域教學課程中,

以增進中等教育階段學生之科技研究發展興趣,進而奠定科學研究 之基礎,以提昇我國之國家競爭力。然而對一個研習活動而言,滿 意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滿意度得以反思整個研習活動目 標、舉辦計畫,以及執行過程等步驟,對於「高中職尖端科技(奈

米科技)種子教師研習」而言,確實也需要藉由滿意度來對研習活 動作診斷,進一步瞭解參與教師對研習課程之滿意度,以提供國科 會改善與未來繼續發展相關研習活動之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