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討論

一、 大學生代謝症候群知識的比較與探討

本研究之代謝症候群知識中,「20 歲以上男性的腰圍不要超過多少公分?」、「20 歲以上女性的腰圍不要超過多少公分?」及「知不知道腹部肥胖容易得到糖尿病、高 血壓、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答對率分別為 61.0%、74.2%、87.3%。此與行政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以 30 歲以上民眾為對象的抽樣電訪(共 1,083 人)結果分別為 2.4%、1.8%、58.7%相較,比率皆高出許多;另外,國民健康局(2007)電訪調查發現 15 歲以上國人對於理想腰圍值的認知率約為 40%,本研究結果的比率亦較此研究來得 高。由此可知,本研究對象為大學生(年齡約 20 歲左右)且為醫護學校背景,對於代謝 症候群的知識比 15 歲或 30 歲以上的國人在此方面的認知較為清楚,也較清楚此方面 的訊息。

二、 中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簡式量表與原量表的比較與探討

本研究採用魏米秀、呂昌明(2005)發展中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的簡式量 表(HPLP-S)與原始中文量表(HPLP)相比較,信度略為下降的原因之一為測驗題數減少 的必然影響,但本研究所有分量表的信度仍在 0.6 以上,尚屬可接受的水準。另一可 能原因則與團體變異性大小有關。當團體變異性(異質性)愈大,測驗分數的分佈範圍 愈大,所得的信度係數愈高(郭生玉,1987)。由於本研究對象僅為一所學校的學生,

團體異質性較小,可能因此影響信度係數的高低。

三、 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個面向的比較與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六個分量表中以「人際支持」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自我實現」、

「壓力管理」、「適當營養」、「運動休閒」,而「健康責任」得分為最低。以下分別以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個分量表進行討論:

(一) 人際支持

人際支持於本研究之得分最高。此與鄭淑芬(2003)研究結果以人際間支持行為 的得分最高,以及陳瀅如(2008)對台北市某教學醫院健康檢查中心受檢顧客 138 人 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與多項研究結果較不一致(Pender,1990;黃毓華、邱啟潤,1997;

(二) 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於本研究之得分為第二高分。此研究結果與陳瀅如(2008)對台北市某 教學醫院健康檢查中心受檢顧客 138 人的研究結果有一致性。但與葉琇珠(2000)對 北部某國立大學探討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黃毓華(1995)則對 於 562 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也以「自我實現」得分最高。Walker 等人(1988)針對 438 位成人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研究顯示,無論年輕人、中年人或老年人,均以「自 我實現」得分最高。

(三) 壓力管理

壓力管理居本研究結果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第三名。此結果與馬懿慈(2002)及 張聖如(2002)的研究結果一致。

(四) 適當營養

適當營養在本研究中居第四位。此結果與多項研究不一致,國內學者洪麗玲 (1997)針對 93 位護生的研究,營養排第三;黃毓華、邱啟潤(1997)以 562 位大學生 及葉琇珠(2000)對 492 位大學生所進行的結果,營養排第二;而馬懿慈(2002)對 170 位 65 歲以上老人的研究,營養則排第一。相較之下,本研究結果之營養層面的生 活型態較為差。

(五) 運動休閒

運動休閒在本研究的得分為第五位。此與國內學者洪麗玲(1997)針對 93 護生的 研究與黃毓華、邱啟潤(1997)以 562 位大學生,以及葉琇珠(2000)對 492 位大學生 所進行的結果為一致,運重休閒皆比健康責任佳。另外,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 以 197 位護生、209 位在職護士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調查,運動休閒的得分為最 低。由以上研究得知大學生與醫護人員在運動方面的執行皆明顯不足。

(六) 健康責任

健康責任在本研究之得分為最低。馬懿慈(2002)針對 170 位 65 歲以上老人的研 究、Walker 等人(1988)對 452 位成人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與針對大學生研究(葉 琇珠,2000;黃毓華,1995)之結果皆為健康責任得分最低,與本研究結果相同。

另外,Weitzel,M.H.,& waller, P.R.(1990)探討 179 位勞工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結果 則顯示,運動休閒得分最低、健康責任得分次低,與本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四、 大學生自覺健康的比較與探討

整體而言,研究對象對於目前的健康狀況以普通居多,有 452 人(70.7%),其次為 良好者有 101 人(15.8%),最後為不好者則有 86 人(13.5%)。此結果與林女理(2001)針 對學校護理人員之研究及陳瀅如(2008)以台北市某教學醫院健康檢查中心受檢顧客 138 人的研究結果皆有一致性。

五、 大學生有害健康習慣(抽菸、喝酒)的比較與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害健康習慣中,無抽菸者為 94.4%、有抽菸者為 5.6%,無喝 酒者為 88.1%、有喝酒者為 11.9%。此與蔡崇煌、黃素雲、林高德(2006)對台中市某區 域醫院自費健康檢查 18 歲以上居民 821 人之研究結果一致,皆為無抽菸者明顯高於 有抽菸者、無喝酒者明顯高於有喝酒者。

六、 大學生生理指標是否異常的比較與探討

本研究生理指標之異常情形結果顯示,腰圍異常為 13.10%、高密度膽固醇異常為 22.54%、三酸甘油脂異常為 8.92%、血壓異常為 15.96%、血糖異常為 2.03%;另一研 究為林冠品、解光輝、郭志宏、陳伯中、熊德筠(2009)針對 730 名醫護學院之新生所 進行的結果,分別為 58.36%、28.49%、8.77%、7.67%、12.33%;兩研究結果相較之 下,除了三酸甘油脂異常外,其他生理指標的異常情形並不一致。

七、 大學生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的比較與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共 639 人中有 30 人是屬於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佔 4.7%,也就是每 10 位就有 0.5 名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而男性的 MS 盛行率為 6.6%高於女性 3.7%。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8)「預防代謝症候群 社區民 眾版-教學手冊」中提到,在台灣,20 歲以上的成人,每 10 位就有 1.6 人是代謝症候 群;而男性 MS 盛行率為 25.5%較女性 31.5%為低。兩研究比較過後得知,本研究結 果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較國健局手冊的調查內容為低;另外,男女性盛行率高低方 面,兩者的研究結果則不一致,可能原因是本研究的男性有抽菸、喝酒等有害健康習 慣的比率較高。

八、 大學生體位的比較與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體重「過輕」、「正常」、「過重」及「肥胖」,分別為 16.9%、59.9%、

12.2%及 11.0%;另一研究為林冠品、解光輝、郭志宏、陳伯中、熊德筠(2009)針對 730 名醫護學院之新生所進行的結果,分別為 21.37%、59.45%、10.96%及 8.22%;兩研究 相較之下,體重正常的比率相當一致,本研究過輕者的比率則較少,而體重過重及肥 胖的比率較多,可能原因是與家人同住的研究對象比率最高,用餐方便性也相對較 高。亦可由此得知,本研究與林冠品等人(2009)之研究,兩者體重正常與異常(過輕、

過重、肥胖)的比率無明顯差異、幾乎一致。

九、 大學生體位與自覺體重之相關性探討與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體位與自覺體重存有顯著差異情形(p<0.001)。此與吳至行、盧 豐華、梁忠君、張秦松、沈清良、張智仁(2000)「某大學大一新生體重控制知識、態 度及行為之探討」有一致性。

十、 大學生腰圍與相關因素之相關性探討

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自覺體重與腰圍(p<0.001)之相關達顯著水準,進 一步以逐步迴歸分析,亦達統計學上的意義,顯示它是不可忽視之重要變項之一;其 次依序為性別、吃消夜,皆達統計學上的意義。由研究結果可得知,吃消夜與腰圍呈 負相關,其原因可能受到個人體質及存有減肥念頭的影響。

本研究獨立樣本 t 檢定發現抽菸習慣與腰圍之相關達顯著水準,但進一步以逐步 迴歸分析,卻未達統計學上的意義,表示其重要性不如其他變項。

十一、 大學生是否為代謝症候群與相關因素之相關性探討

本研究以卡方檢定發現自覺體重與是否為代謝症候群(p<0.001)之相關達顯著水 準,進一步以邏輯迴歸分析,亦達統計學上的意義,顯示它是不可忽視之重要變項之 一;其次依序為性別、院別,皆達統計學上的意義。

抽菸習慣在卡方檢定中與是否為代謝症候群相關不顯著。Rana 之研究發現抽菸與 是否為代謝症候群無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 Dallongeville 之研究發現抽菸與是否 為代謝症候群有相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