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上述得知,國內關於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的研究日益增加,我們樂見轉銜 服務受到更多的關注。研究的對象除了學前階段發展遲緩兒童、高中職身心障礙 學生之外,以國中小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為主題的研究較以往多見,亦有探討 學生家長及特教老師在轉銜服務中的角色。在研究的議題上,多以就業、就學、

需求、生活及期望等為目標進行相關分析,亦有探究在不同學習階段轉銜服務的 實施現況與困難。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現況,了解轉銜服務的實施情形 及實施效益,及其主辦人員的背景。本研究以陳麗如(2004)所編製之「國民中 小學轉銜服務實施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量化實徵性研究。本章旨在說明本研 究的設計,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第二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第三 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第四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程序,第五節說明本研究之 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者根據前述之文獻探討,綜合有關的理論與研究資料,並參酌本研究之 研究目的,將整個研究區分為自變項-受試者個人背景、依變項-轉銜服務實施 情形與實施效益等三個變項加以探討。

在受試者個人背景變項部分,分為七項即:1.學校所在地、2.性別、3.主要擔 任職務、4.任教班級、5.教學年資、6.特教年資、及 7.特教學分修習情況等。

在轉銜服務實施情形變項部分,分為八項即:1.轉銜進路思考的時機、2.召開 ITP 會議的次數、3.每生每次 ITP 會議的時間、4.轉銜服務的相關人員、5.轉移學 生資料的態度、6.撰寫 ITP 的勝任度、7.對 ITP 的實施成效、及 8.現有 ITP 格式的 應用等。

在轉銜服務實施效益變項部分,分為五個向度即:1.評估系統、2.ITP 製定、

3.相關機構人員之協調統整、4.資料建立與轉移、及 5.教育與輔導等。

研究者研擬出研究架構圖(見圖 1),藉以了解自變項與依變項的內涵。

七、特教學分修習情況:1.特教系所畢業、2.非特教系所畢業,但取得特教學分 20 學分以上、3.無特教學分,只含一般教育學分 20 學分以上、4.其他。

貳、轉銜服務實施情形變項

一、轉銜進路思考的時機:1.學生畢業前二個月內、2.學生畢業前一學期至前二個 月時、3.學生畢業前一年至前一學期時、4.學生畢業前一年以前、5.學生一進 到本班不久時、6.其他。

二、召開 ITP 會議的次數:1. 0 次、2.一次、3.二次、4.三次或以上。

三、每生每次 ITP 會議的時間:1.未召開、2.10 分鐘以內、3.11-30 分鐘、4.31-60 分鐘、5.1-2 小時、6.2 小時以上。

四、轉銜服務的相關人員:1.導師、2.任課老師、3.家長、4.學生、5.行政人員、6.

治療師、7.醫師、8.社工員、9.就業輔導員、10.未來安置單位人員、11 其他。

五、轉移學生資料的態度:1.很主動(只要知道學生的就學單位,便主動將資料轉 移過去)、2.會配合(只要學生的就學單位行文或電話要求,即會轉移過去)、

3.較被動(覺得沒意義,所以不一定會將資料轉移過去)。 六、撰寫 ITP 的勝任度:1.非常好、2.不錯、3.不理想、4.很差。

七、對 ITP 的實施成效:1.非常好、2.不錯、3.不理想、4.很差。

八、現有 ITP 格式的應用:1.非常適當、2.不錯、3.不理想、4.很差。

參、轉銜服務實施效益變項

一、評估系統:1.評估學生適合的轉銜目標、2.評估學生內在條件、3.評估學生各 方面的轉銜需求、4.評估學生家人之期望、5.評估學生轉銜所需的學習內容、

6.評估學生轉銜所需的相關服務、7.評估學生所需的輔具、8.評估外在環境條 件或問題、9.評估學生轉銜至下一階段可能應用的資源、10.定期評估轉銜工 作執行的進度或狀況。

二、ITP 製定:1.撰寫符合學生條件的 ITP 內容、2.ITP 中具體呈現介入方案、3.ITP

內容涵蓋學生全面性的生涯轉銜內容、4.學生參與 ITP 的擬定、5.家長參與 ITP 的擬定、6.其他相關人員視需要參與 ITP 的擬定、7.切實召開 ITP 會議、8.依 需要或執行情況調整 ITP 內容。

三、相關機構人員之協調統整:1.成立健全的轉銜服務小組、2.學生需求、學習、

活動的決定是基於相關人員共同做的決定、3.轉銜服務內容有經過相關人員確 定認可、教師、4.專業人員與家長了解彼此之工作權責、5.各機構間能適當的 協調統整、6.學制間能適當的協調統整、7.學生離校前有/會邀請未來安置單位 人員召開轉銜輔導會議、8.未來安置單位有/會邀請貴校人員召開轉銜輔導會 議、9.貴校會邀請相關專業人員參與轉銜服務工作、10.您覺得所擬定之轉銜 服務內容具有整體性。

四、資料建立與轉移:1.充分搜集學生相關資料以建立 ITP 檔案、2.建立各類專業 服務資料、3.搜集未來安置單位之相關資訊以便做適當選擇、4.將學生相關資 料轉移未來安置單位、5.對未來安置單位提供學生輔導建議方案以使學生及早 適應、6.於學生安置後六個月內追蹤學生轉銜適應之狀況。

五、教育與輔導:1.依據 ITP 內容進行轉銜服務、2.將轉銜目標放入學生 IEP 中與 現行課程結合、3.安排學生至未來可能安置單位參觀、4.為學生轉銜所進行的 課程內容具有功能性、5.將相關專業人員的建議融入教育或輔導中、6.運用社 區資源,以社區本位對學生進行教學、7.學生的教育與輔導內容具個別性、8.

培養學生自我決策能力的表現、9.訓練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10.相關單位有 對貴校執行監督輔導措施、11.規劃學生家庭輔導方案。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東縣內所有 91 所國小(含國立台東大學附小)為調查研究的對象。 資料來源:臺東縣政府教育處,http://210.240.125.213,檢索日期:2007 年 11 月 10 日。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之「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問卷」(請參閱附錄一),係由陳麗 如(2004)所編製之「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實施問卷」,經獲得編製者同意後使用

(請參閱附錄二)。

陳麗如所編製之「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實施問卷」係以文獻探討為發展問卷 題項之主要來源,訪談為次要來源。再則,經由專家學者(包括特教學者及國民 中小學具有充分轉銜服務工作經驗之人員共7位)修正問卷之形式及內涵:1.將初 編擬之問卷,附隨本研究之目的、編擬依據,寄發專家學者進行問卷形式及敘述 之審查。2.將審查者之意見進行整理,並列表,以修正問卷。實施預試:抽取本研 究母群之十位受試者進行問卷之預試,以檢視本問卷之可行性,及能掌握之目的 功能。信效度建立:本問卷編製過程以內容效度為主要關切點,乃透過文獻查證 及訪談建立問卷,並經由專家審查及預試後進行問卷分析,問卷之信效度應當不 錯。(陳麗如,2004)

研究者根據研究對象,修改問卷中第一部分填答者基本資料之內容,刪除項 目有:姓名、年齡、任教學校、任教學校所在地市、任教學部、主要接觸對象、

任教畢業班、聯絡電話、填寫日期及通訊地址等等;另外,加列學校所在地、性 別等項目,修改主要職務及任教班級二項內容文字。

第二部分轉銜服務情形之內容,亦即本研究問卷之主要內容幾乎全部保留,

僅因國小為國民義務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童通常直接升學至國中階段,故刪除 第一項基本問題之中的第六點「如果學生選擇非升學,則您在資料轉移工作上如 何?」,以及第六項教育與輔導之中第十一點「於學生畢業前將未升學名冊通報當 地社政單位,依其就業意願通報勞政單位提供職業重建服務」。

問卷的內容共包括三個部分:基本資料六題、轉銜服務情形八題及轉銜服務 實施效益四十五題。轉銜服務實施效益包括五個向度如下:

一、評估系統:係指在進行轉銜教育與服務時,為學生所進行評估事件之內容與

評估行為之表現。

二、ITP 製定:係指在為學生製定 ITP 時,對於個別化轉銜計畫製定之過程與形式。

三、相關機構人員之協調統整:係指在計畫或執行轉銜服務時,與相關機構人員 之間的協調統整情形。

四、資料建立與轉移:係指轉銜相關資料的建立與轉移情形。

五.教育與輔導:係指為使學生順利轉銜,所進行的各項教育與輔導措施及內容。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及實施效益,及其主辦人 員之背景。研究程序如下:

一、決定研究方向: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擬定論文研究主題。

二、選定調查工具: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結果,經與指導教授討論決定採用 陳麗如(2004)所編製之「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實施問卷」進行施測。

三、寄發問卷:本研究以台東縣內所有國小為調查對象,共寄發 91 份問卷。

四、回收問卷:問卷寄發後,為能有效掌握回收率,以電話聯繫部分學校人員。

問卷收回 83 份,皆為有效問卷,回收率 91%。

五、整理與建檔:回收之問卷予以編碼,並檢視填答內容是否疏漏。以 SPSS12.0 版套裝程式建立資料,將回收問卷之填答內容逐一輸入。

六、統計與分析:以 SPSS12.0 版套裝程式進行資料的統計及分析。

七、撰寫論文:依據問卷資料的統計分析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一、決定研究方向

二、選定調查工具

三、寄發問卷

四、回收問卷

五、整理與建檔

六、統計與分析

七、撰寫論文 圖 2 研究流程圖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 SPSS12.0 版套裝程式進行各項統計分析。

一、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描述樣本基本資料的分布情形,並了解受試者之背景。

二、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描述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的實施情形,並回答下列之待 答問題:

(一)台東縣國小在轉銜進路思考時機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二)台東縣國小在召開 ITP 會議次數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三)台東縣國小在每生每次 ITP 會議時間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三)台東縣國小在每生每次 ITP 會議時間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