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之研究"

Copied!
15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俊華先生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之研究

研究生:涂振源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九月

(2)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專班 碩士論文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之研究

研 究 生:涂振源 撰

指導教授:魏俊華先生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九月

(3)
(4)
(5)

謝 誌

首先,特別感謝指導教授魏俊華博士,對愚生付出無比的耐心,

不厭其煩的指導,從擬訂題目、蒐集資料及撰寫論文的過程中,使我 獲益良多。感謝口試委員洪清一教授與程鈺雄教授,在論文內容與研 究方法等,提示許多精闢的見解與寶貴的建議,使本篇研究論文得以 更臻完善。

其次,感謝碩士班的同學們,在求學的過程中相互切磋勉勵,共 同分享學習的喜樂點滴。感謝陳麗如教授,同意提供其精心編製的問 卷,使本研究能更加深入及完整。感謝遠在美國的好友胡星文博士,

雖然相隔千里,還經常寄上關懷與及時的支援。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感謝賢妻雪萍,勤樸辛勞持家,擔負起 養育孩子的重責大任;在我忙著完成論文時,充分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及實質上的助益。感謝父母和岳父母,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幸福美 滿的小家庭。還要感謝雙胞胎女兒-文文與小丰,常提醒我要趕快完 成論文,她們的貼心與懂事,讓我感覺非常溫馨快樂。

要感謝的人,實在很多,感謝大家為我的付出,以後回憶這段努 力求學及拼論文的過程,呈現出來的將會是愉悅美好的情景。敬請大 家與我一同共享喜悅。

振源 謹誌 2008 年 9 月

(6)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之研究

作者:涂振源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專班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東縣國小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的實施現況,以陳麗 如(2004)所編製之「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實施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台東縣 內所有 91 所國小,了解轉銜服務的實施情形與實施效益。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次 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等統計分析處理。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台東縣國小多在學生畢業前一學期時具體思考轉銜的進路;多在學生畢業前 一年內召開二次 ITP 會議;每位學生每次 ITP 會議時間多在 11 至 30 分鐘。

二、台東縣國小導師皆能參與轉銜服務,學生家長與行政人員參與程度高;大多 很主動轉移學生的資料至國中。

三、台東縣國小在撰寫學生 ITP 工作的勝任度及對學生 ITP 工作的執行成效上大 多覺得不錯;對現有 ITP 格式在應用上大多覺得適當。

四、台東縣國小的主辦人員,絕大多數能以依法處事、認真主動與勝任肯定的態 度來實施轉銜服務。

五、台東縣國小在轉銜服務上有很好的實施效益。

六、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效益佳的項目為:轉銜服務的評估、撰寫 ITP 內容、

切實召開 ITP 會議、資料建立與轉移、依據 ITP 內容進行轉銜服務、教育與 輔導內容具個別性及訓練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等。

七、台東縣國小在轉銜服務上需要改進的項目為:學生參與 ITP 的擬定、成立健 全的轉銜服務小組、追蹤學生轉銜適應的狀況、以社區本位對學生進行教學 及規劃學生家庭輔導方案等。

八、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效益佳的主辦人員,多為特殊教育系所畢業者或是 具有特殊教育 20 學分者。

關鍵詞:轉銜、轉銜服務、個別化轉銜計畫

(7)

The Study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ition Services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Tu, Chen-Yu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es of the transition servi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Taitung County. This study used the “Transition Services of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Questionnaire”

which is designed by Chen, Li-Ju (2004). This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using the research and surveyed all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e situ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ransition services.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rieved are analyz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he main results from the study are listed in summarized aspects:

I. The progress of concrete thinking for transition always happens one semester before students graduate from schools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the majority of schools hold two ITP meetings the year before graduation; most ITP meetings are completed within 30 minutes.

II.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may participate in transition services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students’ documents are automatically transmitted to middle schools.

III. The progress of writing an ITP report is positive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implementation of ITP toward students is satisfactory overall; proper ITP format is used in application.

IV. Most special education staffs have worked for transition services legally, earnestly and definitely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V. The practices of transition services are done very well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VI. The practices of transition services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have shown positive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demonstrated in their evaluations of transition service, contents of ITP reports, holding of ITP meetings, establishing and transmitting students’ documents systematically, furthering transition services based

(8)

on the contents of ITP, individualized content in education and counsel, and rearing students’ ability on living independently.

VII. Some matter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such as: more stabl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ITP; establishing a more complete and functional transition service team; making more observations on students’ adjustments after transition; educating students and designing counsel plans for students’ family based on the community itself.

VIII. Most special education staffs who have worked effectively for transition services with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graduated from departments of special education or have taken twenty credits in special education courses.

keyword:Transition, Transition Service, ITP

(9)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解釋---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轉銜服務之內涵---10

第二節 轉銜服務之規劃與實施---15

第三節 國內轉銜服務實施之現況---19

第四節 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42

第四節 研究程序---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之分析---47

第二節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情形之分析---50

(10)

第三節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認真積極之受試者背景分析---54

第四節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效益之分析---72

第五節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效益優劣之受試者背景分析---76

第六節 綜合討論---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4

第二節 建議---127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129

貳、英文部分---134

附錄 附錄一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問卷---136

附錄二 同意書---143

(11)

表 次

表 1 台東縣內所有國小學校類型一覽表---41

表 2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49

表 3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52

表 4 受試者在轉銜進路思考時機之實施情形---57

表 5 受試者在 ITP 會議召開次數之實施情形---60

表 6 受試者在每生每次 ITP 會議時間之實施情形---63

表 7 受試者在學生資料轉移態度之實施情形---65

表 8 受試者在撰寫 ITP 勝任度之實施情形---67

表 9 受試者在 ITP 工作執行成效之實施情形---69

表 10 受試者在現有 ITP 格式應用之實施情形---71

表 11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效益之平均數及標準差---74

表 12 受試者在評估學生適合轉銜目標之平均數及標準差---78

表 13 受試者在評估學生內在條件之平均數及標準差---80

表 14 受試者在評估學生轉銜需求之平均數及標準差---82

表 15 受試者在評估學生家人期望之平均數及標準差---84

表 16 受試者在評估學生轉銜所需學習內容之平均數及標準差---86

表 17 受試者在評估學生轉銜所需相關服務之平均數及標準差---88

表 18 受試者在評估外在環境條件之平均數及標準差---90

表 19 受試者在撰寫符合學生條件 ITP 內容之平均數及標準差---92

表 20 受試者在相關人員參與 ITP 擬定之平均數及標準差---94

表 21 受試者在切實召開 ITP 會議之平均數及標準差---96

表 22 受試者在搜集資料建立 ITP 檔案之平均數及標準差---98

表 23 受試者在資料轉移未來安置單位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00

表 24 受試者在依據 ITP 進行轉銜服務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02

(12)

表 25 受試者在教育與輔導具個別性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04

表 26 受試者在訓練學生獨立生活能力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06

表 27 受試者在學生參與 ITP 的擬定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08

表 28 受試者在成立健全的轉銜服務小組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10

表 29 受試者在追蹤學生轉銜適應狀況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12

表 30 受試者在以社區本位進行教學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14

表 31 受試者在規劃學生家庭輔導方案之平均數及標準差---116

(13)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38 圖 2 研究流程圖---44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目的在闡釋本研究之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對本研究之相關名詞做明確的界定,並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我國特殊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明確規定對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的相關事 項,其中,《特殊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級學校應對每位身心障礙學生擬 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並應邀請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其擬定與教育安置。」(教 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八條進一步規定:「個別化教育計 畫,指運用專業團隊合作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特性所擬定之特殊教育及 相關服務計畫,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十、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

國中三年級及高中(職)三年級學生之轉銜服務內容。」並明定轉銜服務應依據 各教育階段之需要,包括升學輔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 關專業服務等項目。參與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之人員,應包括學校行政人員、教 師、學生、相關專業人員等,並得邀請學生參與;必要時,學生家長得邀請相關 人員陪同。(教育部,2003)

美國國會於 1990 年通過《障礙者教育法案》(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簡稱 IDEA),規定要為 16 歲以上的每一位障礙青少年研訂轉銜計 畫,要求各州及地方教育行政當局負責推動轉銜服務。學校當局如果認為適當時 亦得提早於每一位障礙學生 14 歲時,即擬定轉銜教育的計畫並融入整體的教學過 程中。「障礙者教育法案」規定轉銜計畫應成為個別化教育方案(IEP)的一部分,

該法案把轉銜服務界定為:「運用成果導向的過程(outcome oriented process),

為個別學生設計的一整套得以促進該生從在學校內轉接到畢業離校的活動;該等 全盤協調的活動包括中等教育階段後的教育、職業訓練、統整性的就業(包含支

(15)

持性就業),繼續教育或成人教育、成人服務、獨立生活或社區參與。這一整套 經過協調的活動應以個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顧及學生的意願與興趣,並應明訂 教學、社區經驗、職業發展,以及其他畢業後成人生活的目標,經認為適切時,

尚應包括習得日常生活技能以及實用的職業生活評鑑等活動。」

美國國會在 1997 年通過之《障礙者教育修正法案》(IDEA Amendments)亦 持續延續 IDEA 所規定並強制執行之兩階段的「轉銜服務」:「早期療育階段轉銜」

(early-intervention transition)與「中學階段轉銜 」(secondary transition),其中 IDEA 施行細則更對於有關轉銜與轉銜服務之有關意見與詮釋作諸多的說明與規 範。美國於 2004 年重新修正通過《障礙者教育促進法案》(IDEA Improvement),

除了保留原來的定義,並擴充轉銜服務的理念及身心障礙學生接受轉銜服務的年 限,同時擴大服務的內容,將「職業教育」及「復健諮商」的理念引進轉銜服務 的概念。從以上國內外法令內容中可以看出,只要是身心障礙學生,不論其身在 特教班(含資源班)或融合教育班,都應有為其「量身訂做」的個別化教育計畫,

其中當然包括轉銜服務的相關項目。

我國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在身心障礙學生之轉銜服務上,不論法令的訂定及實 務的推展都有積極的作為。教育部(2002)在《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 務實施要點》指出在各教育階段間轉銜之重要工作,其中對國小轉銜服務之相關 規定如下:「學生由國小進入國中之轉銜,原單位(國小)應於安置前一個月邀請 安置學校及相關人員召開轉銜會議,並於安置確定後兩周內由教務處(或轉導室)

將轉銜服務資料移送安置學校,各安置學校得視需要邀請各該學生原單位(國小)

之導師(輔導教師)及家長至校召開輔導會議,並視需要邀請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國民教育階段之安置學校應於開學二周後對已安置而未就學學生,安置學校應造 冊通報教育單位及社政單位相互協調配合追蹤輔導六個月。」

周全的轉銜服務計畫是提高成功轉銜成果的機會,因此無論在計劃過程或轉 銜服務過程均應予以謹慎進行。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生涯從小到大可謂相當長 久,在這一大段的縱貫時間上確有幾個轉變學習環境的關鍵時期,可以區分為三

(16)

種類別:一是幼兒的入學轉銜,二是在校生活的轉銜,三是從學校跨入職場的轉 銜。就幼兒的入學轉銜而,發展遲緩或遺傳性身心障礙的幼兒經早期發現之後,

都會被安置於早期療育的計畫中,到了可以上幼稚園的時候就會碰到初次跨入學 校大門的轉銜關卡,接著在幼稚園大班之後也要正式接受國民教育,又是一個值 得關心的轉換學習環境之時刻。

就在校生活的轉銜而言,從國小教育到高中職教育的學校生活長達十二年之 久,身心障礙學生常要面對重大生活的轉變,身心障礙學生要在住家附近的普通 學校就學,或者必須到特殊學校上學;或者在普通學校要被納入特殊班或普通班 上課,這些教育安置方面的決定都將給身心障礙學生及其家長帶來轉銜上的挑 戰。就從學校跨入職場的轉銜而言,這一階段的生活型態變遷乃是高中職畢業生 從學校走入職場的明顯異動,我國目前身心障礙學生的主要教育管道是高級職業 學校特殊班與特殊學校高職部,確實有相當多的畢業生要從這個教育場合轉接到 就業謀生的生活圈裡,此時身心障礙學生所需要的是就業轉銜服務。

從本研究的參考文獻中發現,國內學前、國中小至高中職各教育階段的轉銜 服務仍存在一些難題,導致轉銜服務的實施成效有限。一般個別化轉銜服務計畫 的形成未能符合一定程序,例如,未切實召開轉銜服務計畫會議;學校在生涯轉 銜服務過程中未安排教育之外的相關人員參與,因此常常無法擬定出較適切的轉 銜服務計畫;轉銜服務評估工作的進行未盡完整,適時的評估身心障礙者所擁有 的條件及需求,方可提供個人適當的轉銜服務;學生家長的角色與功能未能充分 發揮,身心障礙學生的父母與專業人員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的想法。為了使孩子的 成長發展更適切,教育人員對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的安排,家長的態度與意見 仍須予以尊重。

以學生為本位的轉銜服務安排才能提供身心障礙者最適切的服務,1990 年代 以來,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的精神已成為在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生涯轉銜服務時的 重點(陳麗如,2002)。為了提供適切的轉銜服務內容,應將身心障礙者主觀的認 知與態度一併納入考量,學生應當是轉銜服務計畫擬定過程中的重要成員。在轉

(17)

銜服務實際運作過程中,各單位人員之間能否協調統整及合作無間往往影響轉銜 服務的成效,若是則身心障礙學生的轉銜服務將能推動得更周全。身心障礙學生 通常從小到大生活在同一個社區之中,社區的環境與資源應該可以轉化為轉銜服 務的內容與資源,社區人士亦可成為轉銜服務團隊伙伴及實施的重要助力。

從近年來有關國民教育階段轉銜服務現況之研究中,可以了解國中小身心障 礙學生轉銜服務的實施情形及家長對轉銜服務的需求。簡貝珊(2003)研究指出:

國中小啟聰班在個別化教育計畫資料的準備是執行程度最高的一項;轉銜服務內 容有部分達成;課程方面有依照學生的程度來設計惟學生參與規劃的程度不高。

陳麗如(2004)對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之執行現況深入探討,發現近年來經過相 關人員的努力與政府的推展,在教育工作上的轉銜運作有相當的成效;在學生畢 業前一年在學期初即召開轉銜會議、資料的銜接與轉移、ITP 評估與製定工作上等 等都有不錯的表現。

李燕萍(2005)研究指出:國小啟智班學生轉銜服務計畫主要是參酌家長意 見及和協同老師共同設計;轉銜服務開始實施最合適時間為小學畢業前一學期。

林素鳳(2006)研究指出:國小特教老師大多數在學生小學畢業前一年內會召開 一次個別化轉銜計畫(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Plan,簡稱 ITP)的會議,且在 ITP 會議上為每位學生花費的時間為 11-30 分鐘;大多數國小特教老師都有為學生撰寫 ITP 且將 ITP 包含於 IEP 內;轉銜工作的執行情形以行政方面執行效果最好、生活 輔導方面執行效果最不理想。

李冠瑩(2007)研究指出:國小啟智班教師與行政人員在進行轉銜評估、召 開轉銜會議及提供轉銜諮詢之執行率皆在八成五以上,九成教師認為轉銜工作是 重要的且教師認為對畢業生最有幫助工作項目是召開轉銜會議、家長參與及轉銜 評估等三項,教師遭遇到的困難有:工作繁重無暇顧及、家長參與意願低、轉銜 工作權責不清、缺乏諮詢管道、缺乏執行人力及缺乏轉銜知能等。

從上述可得知,國內國小階段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主要為:轉銜服務開始 實施最合適時間為小學畢業前一學期;在學生畢業前一年內會召開一次 ITP 的會

(18)

議;在 ITP 會議上為每位學生花費的時間為 11-30 分;絕大多數特教老師都有為學 生撰寫 ITP,且將 ITP 包含於 IEP 內;啟智班學生的 ITP 主要是參酌家長意見及和 協同老師共同設計;啟智班教師與行政人員在進行轉銜評估、召開轉銜會議及提 供轉銜諮詢之執行率皆在八成五以上;九成教師認為轉銜工作是重要的。台東縣 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是否與上述相同?此乃研究動機之一;台東縣國小轉銜 服務之主辦人員是否認真積極,及其背景為何?此乃研究動機之二。

國內國小階段轉銜服務之實施效益,主要為:在個別化教育計畫資料的準備 是執行程度最高的一項;轉銜服務內容有部分達成;課程方面有依照學生的程度 來設計,惟學生參與規劃的程度不高;ITP 評估與製定工作有不錯的表現;學生資 料的銜接與轉移有不錯的表現;轉銜工作的執行情形以行政方面執行效果最好,

生活輔導方面執行效果最不理想。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效益是否與上述相 同?此乃研究動機之三;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主辦人員,其實施效益優劣之項 目與背景為何?此乃研究動機之四。

台東縣內計有 91 所國小,97 年度國小階段身心障礙學生人數計有 578 名,平 均一個年級有 96 名,亦即六年級應屆畢業之身心障礙學生估計有 96 名;國中階 段身心障礙學生人數計有 380 名,平均一個年級有 127 名,亦即近三年來,每年 從國小轉銜至國中之身心障礙學生估計有 127 名(台東縣政府,2008)。對於這些 身心障礙學生,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如何?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認真 積極之主辦人員背景如何?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效益如何?台東縣國小轉 銜服務效益優劣之主辦人員背景如何?本研究即針對上述問題加以探討,期望藉 由本次研究,了解台東縣國小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之實施現況,並期能提供教 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做為轉銜服務之實施參考。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為了解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現況,本研究 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了解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

二、探討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認真積極之主辦人員背景。

三、了解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效益。

四、探討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效益優劣之主辦人員背景。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為何?

1-1 台東縣國小在轉銜進路思考時機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1-2 台東縣國小在召開 ITP 會議次數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1-3 台東縣國小在每生每次 ITP 會議時間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1-4 台東縣國小在轉銜服務相關人員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1-5 台東縣國小在轉移學生資料態度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1-6 台東縣國小在撰寫 ITP 工作勝任度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1-7 台東縣國小在對 ITP 工作的成效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1-8 台東縣國小對 ITP 格式在應用上之實施情形如何?

二、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認真積極之主辦人員背景為何?

2-1 台東縣國小在轉銜服務上認真積極之主辦人員背景如何?

三、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效益為何?

3-1 台東縣國小在評估系統向度上之實施效益與效益佳之項目如何?

3-2 台東縣國小在 ITP 製定向度上之實施效益與效益佳之項目如何?

(20)

3-3 台東縣國小在相關人員協調統整向度上之實施效益與效益佳之項目如 何?

3-4 台東縣國小在資料建立與轉移向度上之實施效益與效益佳之項目如何?

3-5 台東縣國小在教育與輔導向度上之實施效益與效益佳之項目如何?

四、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效益優劣之主辦人員背景為何?

4-1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效益佳之主辦人員背景如何?

4-2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實施效益不佳之主辦人員背景如何?

(21)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台東縣國小

本研究所指之台東縣國小,乃指設立於台東縣內所有之國小,包括 90 所縣立 國小及國立台東大學附屬實驗國小 1 所,96 學年度共計有 91 所國小。

貳、轉銜服務實施現況

轉銜服務乃指在身心障礙學生轉銜階段提供學生相關的服務措施,其目的在 增進身心障礙學生順利轉銜。本研究所指之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乃指台東縣國小 在實施轉銜服務上之現況,包括兩個層面:一為實施情形部分,二為實施效益部 分。並以在陳麗如(2004)之「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實施問卷」上的作答表示之。

其意義如下:

一、實施情形:轉銜服務實施之內容包括八個項目,即:思考學生轉銜進路之時 機、召開 ITP 會議之次數、每生每次 ITP 會議之時間、相關機構參與人員、

資料轉移之態度、撰寫 ITP 之勝任度、對 ITP 執行之成效及現有 ITP 格式之 應用等。本研究所指之實施情形,乃指受試者在上述八個項目中所實施的多 寡程度,依其在問卷中所填答的情況決定之。

二、實施效益:轉銜服務涵蓋之內涵包括五個向度,即:評估系統、ITP 製定、相 關機構人員之協調統整、資料建立與轉移、教育與轉導等。本研究所指之實 施效益,乃指受試者在上述五個向度中所實施的理想程度,依其在問卷中所 填答的情形決定之。分數越高表示實施效益越佳。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台東縣內所有 91 所國小(含國立台東大學附小)為研究對象,以台 東縣國小特教行政主辦人員為受試者。

本研究的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受試者在填寫問卷時因個人的主客觀因素 或是社會對於教師本身的期許,做出不符實際的回答,而導致結果偏差,造 成本研究在資料分析及結果上有所偏誤。

二、本研究係以台東縣國小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的推論當以台東縣國小階段為 限,是否可以推論到其他縣市地區或是不同教育階段,則需要進一步研究及 驗證。

三、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未做質性資料蒐集,以致於無法深入探討及澄 清相關問題。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目的在於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來探討轉銜服務的意義及其相關理論與實 證研究資料。第一節為轉銜服務之內涵,第二節為轉銜服務之規劃與實施,第三 節為國內轉銜服務實施之現況,第四節為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轉銜服務之內涵

壹、轉銜的涵義

轉銜(transition),含有銜接(linkage)、橋(bridge)的意思,指從一個狀態到 另一個狀態、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或從一個職位到另一個職位的轉換階段,

是一個動態且持續改變的過程(Halpern, 1994;Inge, 1992)。魏俊華(1996)認為 轉銜亦謂之「進路」或「過渡」,乃指個體由一個現今的階段,轉換至另一個未來 的階段,其意味目前的結束,以及一個嶄新未來的開展。生長與發展即是個體持 續不斷的轉銜歷程,因此生命亦可視作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轉銜。

在美國國家兒童資料中心(National Information Center for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1993)的報告中,說明轉銜是指一連串有關指導學生學習將來適 應離開學校生活所有的活動,包括升學輔導、職業訓練、就業輔導及成人教育、

社會服務、生活自理和社區參與。這一連串的活動必須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能力 及需要,透過教學、實地操作訓練或社區參與來協助他們自立自強(引自陳素勤,

1998)。

從轉銜的內涵來看,Kagan 和 Nevill(1996)認為轉銜是為了幫助孩子能在下 一個安置環境中能成功的適應,所進行一段時間的活動。Ramey 和 Ramey(1999)

則從概念上定義轉銜為在孩子生命前幾年時間持續發生的過程,這當中包含孩 子、家庭、學校之間相互接紊以去達成孩子在早期小學生活的成功。

Carney(2002)認為轉銜過程包含了學校與家庭的互動,因此,轉銜的定義上

(24)

只是兒童如何調整以適應新的環境與方案,而是學生、家庭、學校與社區在轉銜 過程中相互關連,而轉銜的實務是要去建構上同階段間過渡的橋樑,在轉銜過程 中會因為目標上清楚混淆而有適應的困難,這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新環境。林宏 熾(2005)認為從廣義的觀點來看身心障礙者的轉銜,它是連續的、終身的,同 時需要團隊的協助,以個人、家庭為核心,依身心障礙者個人的能力與需求,設 計合宜良善的課程、服務、活動、方案等,提供身心障礙者適宜、適時的生涯規 劃與安置。

從上述的定義中,可以發現國外的學者趨向於強調轉銜的合作性,這當中包 含了身心障礙兒童本身、前後安置機構人員、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互動;國內學者 的定義趨向於強調轉銜的連續性與延續性,重視兒童、家庭、學校與社區之間相 互連結,以幫助孩子順利適應未來的安置環境。

貳、轉銜的重要性

從成功轉銜目標來看轉銜的重要性,Wolery(1989)認為轉銜的過程必須達 到下列四個目標:1.確定服務的一貫性;2.降低家庭系統分裂;3.在自然情境或是 最少限制環境中提升孩子潛能;4.計畫包含在兩個不同機構與家庭之間去計畫、準 備、實行及評價。Michael、Jane和Susan(1990)提出成功轉銜目標包含:1.提升 身心障礙兒童與家庭在新的教育環境中的適應力;2.增進孩子在新環境的獨立性與 成功參與其中;3.確認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中提供適當服務;4.在轉銜過程中,支持 與提升家庭增能,讓家庭成為轉銜過程中一位有平等地位的參與者;5.在轉銜過程 中,提升所有參與機構的合作性。

Katharine, Susan 與 Lizanne(1997)在整理多位學者論點後,對轉銜的重要 性提出綜合性的觀點:1.從個別計畫的層次來看:1990年IEDA(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法案公布以來,從個別計畫的層次來看,學生與家長在 參與轉銜計畫的過程中,通常有焦慮感與對未來上確定感,或是缺少參與下一環 境機會的相關資訊,也因此學生與家長需要更多積極的參與發展與實現轉銜計畫

(25)

的機會。2.從服務系統的層面來看:從身心障礙學生現階段環境要轉銜至下一階段 的環境,需要在前一階段課程設計、服務系統、與社區環境的改變,過程中也包 含了上同階段間擴展合作計畫、考量服務傳遞方式與社區網絡工作等。

林宏熾(2005)認為轉銜服務的提供對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性有:1.能協助身心 障礙者順利轉換生命階段;2.能協助身心障礙者從某一個單位轉介至另一個單位;

3.能協助身心障礙者進行轉銜前的評估與評量工作;4.能輔導身心障礙者進行生涯 轉銜並提升生活品質;5.能輔導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6.考量學生之需求與家庭的 狀況和期望以訂定出合宜的轉銜目標;7.能協調不同的單位與機構以進行跨單位的 轉銜安置;8持續性的進行追蹤輔導以進行終生性的生涯發展。

王為國(2005)認為藉由轉銜的進行,可讓不同文化、教學風格間作相互的 配合而得運作;透過銜接教育的設計,可讓學習內容保持一貫性;所以,轉銜服 務的積極推動會是良好教育的開端。滿光哲(2007)指出良好且縝密的轉銜服務 對特殊兒童而言有以下幾個目的:1.可延續早期教育經驗;2.增強學習動機與視 野;3.足以提升自我的信心;4.增進與其他同儕;5.教師間的互信感。

從上述的看法可以得知轉銜服務的重要,在於協助身心障礙兒童順利適應下 一學習階段。成功的轉銜服務必須整合教師、家庭與專業人員之間的資源,使身 心障礙兒童得到適切的轉銜服務。一般的兒童從學前開始即有學習環境的轉銜,

從學前階段、小學階段、國中階段、高中職階段,乃至於大學研究所等等。對身 心障礙兒童而言,環境改變的轉銜準備須比一般兒童更多,從家長照護換由別人 的轉銜、學校層級改變的轉銜、普通班與特殊教育方案間的轉銜、以及從學校至 就業的轉銜,每一個階段都是身心障礙兒童是否能適應環境、有效發揮潛能的重 要關鍵。

參、轉銜服務與學校

美國學者 Swisher(1990)指出對身心障礙學生之需求評估應從入初中時開始,

方能滿足生涯轉銜之狀態;又如 Milligan(1993)指出中小學的轉銜服務工作重點

(26)

與高中有部分是不同的,在升學機會充足的情形下,不需要做就業轉導與安置的 考量。但他們仍需要各種評估,例如應該評估學生轉銜到下一學習階段的重要技 能,包括學習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組織技能、適應技能等等。Milligan 針對美國 初級中學轉銜至高級中學的計畫執行提出十個步驟。我國學者亦陸續提出探討,

如周台傑主持一整合型計畫探中等教育階段,包括國民中學階段及高級中學階 段,學生各個層面之轉銜服務模式(何美慧,2002;周台傑,2002;林千惠,2002)。 這些研究對台灣地區轉銜服務工作有相當之貢獻。

Wehman(2003)認為學校在擬定轉銜計畫,最好邀請學生參與並重視他所做 的決定,因為身心障礙者之自我決策是成功轉銜的重要因素。林宏熾(2005)認 為負責的老師宜召集學生、家長、相關專業人員及未來可能之單位等一起擬定計 畫;轉銜計畫須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執行轉銜評量並融合平日觀察的資料,以了 解其轉銜需求;依據學生能力、家庭期望及尊重學生的需要與興趣等,幫助學生 做最佳的選擇及安置。他進一步指出,追蹤轉銜成效乃全方位連續性終身轉銜的 重點,其目的在於了解學生轉銜之後的適應情形、滿意度及參與轉銜機構的合作 成果及缺失。

陳麗如(2004)認為轉銜方案係針對身心障礙者所需要之個別的需求,而發 展之整體的教育措施或服務計畫,此方案並包括一系列活動與服務;最近,身心 障礙者轉銜教育與服務強調生活素質的提升,與全時程的生涯轉銜安排。陳麗如

(2004)進一步指出,所謂全生涯的轉銜教育模式共包含了三個階段:早期療育 階段的轉銜、學習階段間的轉銜及離校階段的轉銜。早期療育階段的轉銜係指三 歲學齡前轉銜至學齡階段的教育與服務,藉由適當的轉銜,緊密結合入學後的個 別化教育計畫(IEP)、並把重要的資訊、資源及服務轉銜進入學習教育階段。每 一個學習階段間的轉銜均為教育與服務轉移的重要階段,因此其個別化轉銜計畫

(ITP)便銜接著各個學習階段間的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例如,幼稚園進入小 學、小學進入中學等,使教育與服務能夠有系統的延續下去。

離校階段的轉銜係銜接學生最後一個學習階段(對身心障礙學生而言通常為

(27)

高中職階段)的轉銜需求,幫助學生順利由學生生活時期轉移到社會生活的階段,

以便身心障礙者順利適應成人的生活。早期單一轉銜形式的職業復建、訓練、安 置、轉業及升遷等,已不再是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規劃中的唯一指標,而單一時 段轉銜工作也不再符合全人生涯教育的目標。依照身心障礙者需求而變動調整的 階段性、整體式及全方位規劃的生涯轉銜服務,方能為身心障礙者謀得轉銜服務 的最佳效益。

綜上所述,學校的轉銜服務內容大致包括:執行轉銜評量、擬定轉銜計畫、

提供轉銜課程、執行畢業安置及追蹤轉銜成效等。轉銜服務應以學生為主體,從 學前、國中小、高中職各個教育階段,乃至於大學與研究所為縱軸,必須環環無 接縫緊密結合;橫軸則為家長、老師、行政人員及相關專業人員大家通力合作。

(28)

第二節 轉銜服務之規劃與實施

轉銜服務是在身心障礙者轉銜階段時提供其相關服務措施,目的在增進身心 障礙者順利轉銜,以便在他進入下一個階段以後,更快具有適應的生活狀態,生 活更為獨立,就業生產力更加提昇,並能融入社區(Brolin, 1995; Clark & Kolstoe, 1995; Halpern, 1994; Inge, 1992; Marlene, 1992)。轉銜服務的實施係以身心 障礙者為主體,以身心障礙者的需求為依據,身心障礙者的轉銜服務內容有其個 別性與複雜性,而其所牽涉到的單位與人員亦相當眾多,因此在轉銜服務的規劃 與實施上必須格外慎重及注意。

壹、轉銜服務之目的與原則

張素貞(2001)指出:為協助身心障礙者,因隨個人的成長進入不同之發展 階段與歷程,在各轉銜階段提供其有關的教育措施、生活就業及福利服務等,使 身心障礙者得以適應每一發展階段並順利轉換銜接下一階段。謝淑珍(2001)則 指出:只要是經過良好規劃的轉銜計畫,將會產生下列重大影響,包括:1.激發孩 子的學習潛能及幫助孩子成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2.家庭成員會更願意並更有能力 持續參與孩子的教育計畫;3.參與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能更具能力及意願,去適應 及配合孩子的特殊需求。

陳錦香(2001)指出:提供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時,需要考量個案的能力與 興趣、家長的期待與意願、教學活動的配合、職業基本態度與技能、社區環境特 質與就業市場等。林惠芳(2001)則認為轉銜服務必須是以全人為考量、是滿足 個別需要的、是具體可行的、是符合個人實際能力的、是配合實際的社會經濟條 件的、是可以被操作執行的、同時也應是、可以被評估成效的。因此,為確保個 別化服務的落實,必須考量人員、工具、家庭及連結性系統(張琴音,1999)。

隨著身心障礙兒童成長之歷程,提供有關之轉銜服務措施,能使身心障礙兒 童得以適應每一發展階段,並順利轉換銜接下一階段。尤其是透過國中小階段計

(29)

畫性的銜接服務,能協助國小身心障礙兒童順利銜接國中教育,達成國民教育九 年一貫的實質目的。綜上所述,身心障礙兒童轉銜服務的考量重點,基本上要以 個體的需求為起點,配合家庭生態上的評估,結合社區的資源,提供符合現實生 活且具體可行的方案,再串聯專業團隊人員,將轉銜方案付諸執行。

貳、轉銜服務之階段與範圍

美國 1990 年 IDEA 法案中,明文要求 IEP 須包含所需之轉銜服務,以及機構 間職責共享與結合運作。轉銜服務的落實,即是在 IEP 中加入 ITP 並實際執行之。

轉銜服務措施通常包含主要服務方案或學習型態的改變,Wehman(1996)認為轉 銜服務的內容有十項,分別為:1.就業方面;2.職業教育與訓練方面;3.中學後教 育方面;4.經濟與收入需求方面;5.獨立生活方面;6.交通與行動方面;7.社交人 際關係方面;8.休閒娛樂方面;9.身心保健與安全方面;10.自我擁護與未來規劃方 面。

林宏熾(1998)將身心障礙者之轉銜服務歸納成四個階段,分別為:1.出生至 三歲嬰幼兒早期療育階段;2.四至六歲學前特殊教育階段;3.六至十六歲特殊教育 階段;4.十六歲離校至進入社會成人階段。張素貞(2001)則將轉銜階段歸納為:

家庭至幼稚園、幼稚園至國小、國小至國中、國中至高中(職)特殊學校、高中

(職)至大專校院、學校至職場以至社區參與、獨立生活等一連串的過程。

我國於九十二年修正發布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教育部,2003)規定,應 對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職)三年級學生提供轉銜服 務,因此,對身心障礙學生與家庭而言,由前一個教育階段邁入下一個階段,即 有轉銜服務的需求。

參、轉銜服務規劃之注意事項

林宏熾(1998)指出:規劃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時宜採取的方法及注意的事 項有 1.專業輔導與轉銜方案的個別化;2.完整化的生涯潛能評估;3.生涯轉銜教育

(30)

與服務內容生活品質化;4.跨機關與多重機關間的協調統整化;5.身心障礙者自我 決定的重視與輔導化;6.社區認同和接受的改善和提昇化;7.休閒娛樂教育的普及 與推廣化;8.終身與生涯教育理念的普及化;9.生涯轉銜社會福利的推廣和落實化。

張素貞(2001)則認為:規劃時應注意的事項有 1.建立完整的生涯評估系統;

2.落實個別化轉銜服務計畫(ITP)之制定;3.明定轉銜服務需移送之資料;4.協調 統整不同機關之權責;5.重視身心障礙者自我的決定;6.規劃完備的就業輔導體 系;7.提升社區的接受與認同;8.定期評估身心障礙者之個別化轉銜計畫(ITP)。

轉銜服務不僅是特殊教育教師的責任,事實上,在轉銜服務的規劃和施行上,

身心障礙兒童周遭的相關人員都有其重要的角色。家長、教師、學校人員和專家 的關係應該是合作者,且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合作無間,共同使身心障礙 兒童順利的進入新的學習情境。擁有周全的轉銜服務計畫,才能提供身心障礙學 生完整的轉銜服務,換言之,要有良好之轉銜服務成效,轉銜服務之規劃與執行 良否乃為其中重要之因素。

肆、轉銜服務之成功要素

張淑燕(1997)指出:在轉銜計畫進行時,專業人員對家人的看法、家人過 去與專業人員之間不愉快的合作經驗、經驗不足、缺少參與轉銜計畫的機會和與 轉銜有關的家庭壓力等因素,會影響父母或家人對轉銜計畫的投入程度。但若能 經適當的溝通,將不利因素排除,即能成功的幫助孩子。轉銜計畫能有效的實施,

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和家庭而言,無非是一大福址,而為了使轉銜成功,所有 相關的行政機構、服務機構、學校、專業人員、家庭都應建立共同的理念,以團 隊合作的方式,從轉銜需求的評估、計畫、實施、再評鑑的過程中,發揮團隊精 神,以促使兒童和家庭能從一個服務場所,順利轉換到另一個服務場所。

人的因素是影響轉銜實施成敗的關鍵。家庭與專業人員之間互動關係的建立 與良好的溝通,是促使轉銜計畫成功的主要因素。轉銜成功的要領,可分為以下 幾個方面:

(31)

一、學校機構方面

參與國小到國中轉銜的行政單位,包括:醫療、社政和教育等公私立機構,

不同行政機構間可能存在著理念、經費、職掌、責任、運作方式、協調溝通等諸 多差異和問題。有效的轉銜計畫應從學校機構之行政體系做起,而建立一套有系 統的轉銜流程,則是刻不容緩的事。學校行政是教師教學的支援系統,學校行政 系統的配合,將使轉銜工作能有效進行。

二、專業人員方面

身心障礙兒童原就讀學校與新就讀學校中的相關人員,應本著服務至上的精 神,在服務觀念、人際互動、參與態度和溝通協調等方面,應具備基本的概念和 技能,以減少轉銜時可能發生的困擾。另外,學校內或機構的特教專業人員應避 免成見與預設立場,對於家庭欲達成的目標、實施的能力和意願,盡其所能的提 供協助。

三、家庭與兒童方面

家庭應有未雨綢繆的觀念,事先必須瞭解孩子未來可能需要的技能及所要面 對的環境,因為兒童準備的程度是轉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家庭主要工作是 做好家庭需要與家庭參與兩部分的工作,並且主動出擊,多方參與有關轉銜的活 動和會議,提出自己的需求,創造機會。父母的參與和支持是轉銜成功的要素,

透過鼓勵父母對子女早期期待;幫助父母瞭解他們對子女轉銜期的重要性;強化 學校支持系統的角色;關懷父母的需求及提供諮詢,則是幫助轉銜階段家庭之策 略。

綜上所述,成功的轉銜是使身心障礙兒童順利適應下一階段生活的利器。需 要家庭、學校、社區及機構的支持與配合,支持系統對轉銜計畫的成功與否,具 有極為關鍵的影響力。綜觀轉銜支持系統,不論是身心障礙者個人、家庭、學校、

社區、機構等,系統間必須發展成為一完整良好的體系,如此,各系統間方能進 行良好的交互運作,進而造福身心障礙兒童。

(32)

第三節 國內轉銜服務實施之現況

林和姻(2003)指出:相關人員在提供轉銜服務前,應了解其概念、法源依 據及實施原則,對轉銜服務有了正確的認知後,在提供各階段轉銜服務時,才有 更清楚的參考方向及依據,進而方能提供身心障礙者更具系統化及全面化的轉銜 服務。陳麗如(2004)研究發現:我國在轉銜資料的轉移上有不錯的表現,可能 是因為訂定「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之規範,並有轉銜資 料網路通報系統全面執行下,較能徹底執行資料轉移之工作。

本節說明國內轉銜服務實施之現況,主要著重在學校階段,亦即學前階段、

國小階段、國中階段至高中(職)階段,包括我國轉銜服務之相關法令、台東縣 轉銜服務之相關規定及國內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之相關問題。

壹、我國轉銜服務之相關法令

我國《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八條規定:「個別化教育計畫,指運用專業 團隊合作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特性所擬定之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

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十、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 中(職)三年級學生之轉銜服務內容。」並明定轉銜服務應依據各教育階段之需 要,包括升學輔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等項 目。參與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之人員,應包括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相關 專業人員等,並得邀請學生參與;必要時,學生家長得邀請相關人員陪同。(教育 部,2003)

教育部(2002)在《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中詳細規 定通報的時程與內容,其中對各教育階段轉銜服務之相關規定如下:

一、學生轉銜服務需移送之資料,應依據各教育階段之需要,包含:學生基本資 料、目前能力分析、學生學習紀錄摘要、評量資料、學生與家庭輔導紀錄、

專業服務紀錄及未來安置與輔導建議方案等項。(實施要點之二)

(33)

二、學生由學前教育單位進入國民小學,國民小學進入國民中學之轉銜,原單位

(幼稚園、機構、國小)應於安置前一個月邀請安置學校及相關人員召開轉 銜會議,並於安置確定後二周內由教務處(輔導室),將轉銜服務資料移送安 置學校,各安置學校得視需要邀請各該學生原單位(幼稚園、機構、國小)

之導師(輔導教師或個案管理人員)及家長至校召開輔導會議,並視需要邀 請相關人員參加會議。(實施要點之四)

三、學前及國民教育階段之安置學校(場所)應於開學二周後對已安置而未就學 學生,安置學校應造冊通報教育單位及社政單位相互協調配合追蹤輔導六個 月。(實施要點之五)

四、學生由國民中學升學高中(職)、五專之轉銜,原國民中學應於安置或錄取確 定後二周內由教務處(輔導室),將學生轉銜服務資料移送就讀之高中(職)、

五專,各高中(職)、五專應視需要邀請各該學生原就讀國中之導師(輔導教 師)及家長至校召開輔導會議,並視需要邀請相關人員參加會議。(實施要點 之六)

五、學生由高中(職)、五專升學大專院校之轉銜,由各大專院校學生輔導相關人 員,於新生報到二周內函請原就讀學校於二周內移送該學生轉銜服務資料,

各大專院校應視需要邀請各該學生原就讀之學校導師(輔導教師)、家長或相 關人員召開輔導會議。(實施要點之七)

六、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畢業未升學者,學校應於學生畢業前一學年邀請家長 及相關人員共同研商該學生進入社區生活之轉銜服務,並訂定於個別化教育 計畫中,中途因故離校者,於離校前得視需要召開轉銜會議,擬訂轉銜服務 計畫,學生離校一個月內應依其實際需要將資料轉銜至社政、勞政或相關單 位,並追蹤輔導六個月。(實施要點之八)

教育部(2002)進一步在《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個案轉銜服務資料通報 注意事項》中明確規定通報的作業事項與細節,其中對各教育階段轉銜服務之相 關規定如下:

(34)

一、本表之通報應於安置確定後二周內完成,其填報之程序:由導師(輔導教師)

於各校召開轉銜會議後,依據個別化教育計畫相關資料,綜合評估個案現況 能力及未來安置與輔導建議方案等,俟安置確定後至各通報網填寫,並將本 表傳送或郵寄至安置學校(新單位)。(注意事項之二)

二、高中(職)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畢業生,未升學者,各校應即將本表函送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同時依學生戶籍所在地造冊,併同本表函送戶籍所在地直 轄市或縣(市)政府社會局,俟各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完成通報窗口電子 化後,再以電子傳送,另於通報網上填寫並傳送。(注意事項之三)

三、本表除學生基本資料採可修改方式外,其餘各項表格均採增長方式,填寫確 認後傳送。新安置學校(單位)如需更詳細之相關資料,請逕洽原學校(單 位)提供。(注意事項之四)

四、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所屬學校,應於各該通報網上填寫本表,經查核無 誤後,再傳送至本部通報網。(注意事項之五)

五、各級學校於開學二周後,對已安置至本校而尚未報到之學生,各校應造冊通 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社政單位及原學校,原學校應協調社政單位相互 配合追蹤輔導六個月。(注意事項之六)

六、本表經各校至各通報網填寫並傳送後,另列印一份並經相關人員簽署,併入 該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留存原學校以供查核。(注意事項之七)

七、未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身心障礙學生,畢業未升學或中途離校者,各校應將 其個案轉銜服務資料檔案留存各通報中心,不再轉銜至各社政、勞政或醫政 單位。(注意事項之八)

綜上所述,我國在身心障礙學生之轉銜服務上,相關法令的訂定可謂周全,

轉銜服務的作業程序亦為井然有序,使得各級學校在實施轉銜服務時有所依循。

陳麗如(2004)對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之執行現況深入探討,發現近年來經過相 關人員的努力與政府的推展,在教育工作上的轉銜運作有相當的成效。

(35)

貳、台東縣轉銜服務之相關規定

台東縣(台東縣政府教育處,2006)為順利銜接身心障礙學生之特殊教育服 務,安置學校應於學前幼稚園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職)三年 級學生時,為身心障礙學生擬定轉銜教育計畫。轉銜服務內容,應依據各教育階 段之需要,包括升學輔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 務等項目。一般由導師(輔導老師)於畢業前的最後一年邀集相關人員(同個別 化教育計畫參與人員)召開轉銜會議,綜合評估個案現況能力並討論未來可能之 安置環境及轉銜所需之輔導教學計畫。

在確認身心障礙學生之安置環境後,原安置學校除需上網填報資料外,應主 動將轉銜計畫寄送新安置學校(新單位),以供新安置學校(新單位)在擬定個案 教學計畫時之參考。

台東縣各教育階段轉銜服務之期程與項目分述如下:

一、台東縣身心障礙幼兒入國小轉銜工作之期程與項目:

(一)九月(開學前後一個月內),擬定轉銜計畫。

(二)一月,提報需就讀國小之身心障礙幼兒名冊至教育處。

(三)二月,辦理轉銜相關活動-家長座談會。

(四)二月,特教轉銜通報系統開放填寫,核對畢業生轉銜表名單是否正確無 誤。

(五)四月至六月(安置前一個月),邀集各相關人員召開轉銜服務會議。

(六)四月至七月,安置申請資料送至教育處特教科。

(七)五月至八月,召開安置會議。(鑑輔會)

(八)五月至八月,通知家長、學校安置果。(教育處)

(九)八月以前,移送相關轉銜資料至新安置單位,並通知新安置單位於特教 學務通報系統新增學生資料。

(十)八月以後,

1、持續追蹤學生動向至少六個月。

(36)

2、確定學生到校就讀且新安置單位接收學生資料。

二、台東縣身心障礙學生入國中轉銜工作之期程與項目:

(一)九月(開學後一個月),擬定轉銜計畫。

(二)一月,提報小六身心障礙畢業生名冊至教育處。

(三)二月,辦理轉銜相關活動-家長座談會。

(四)二月,特教轉銜通報系統開放填寫,核對畢業生轉銜表名單是否正確無 誤。

(五)四月至六月(安置前一個月),邀集各相關人員召開轉銜服務會議。

(六)四月至七月,安置申請資料送至教育處特教科。

(七)五月至八月,召開安置會議。(鑑輔會)

(八)五月至八月,通知家長、學校安置果。(教育處)

(九)八月以前(安置確定後二週內),完成特教轉銜系統更新,將相關轉銜資 料送至新安置單位。

1、填畢特教轉銜通報系統內轉銜表下列各項資料:基本資料、學習紀錄

(學習紀錄摘要、學生現況能力分析)、專業及相關服務(相關紀錄)、

未來安置(未來安置與輔導建議方案、轉銜原因、轉銜服務紀錄、受 理單位)。

2、至特教通報系統填入學生異動資料。

3、通知新安置單位接收輸入學生資料。

4、相關書面資料移送新安置單位。

(十)八月以後,

1、持續追蹤學生動向至少六個月,並作追蹤紀錄(轉銜通報系統-未來 安置-追蹤輔導紀錄摘要)。

2、確定學生到校就讀且新安置單位接收學生資料。

三、台東縣身心障礙學生入高中職暨特殊學校轉銜工作之期程與項目:

(一)九月(開學後一個月),擬定轉銜計畫。

(37)

(二)十一月,提報國三身心障礙畢業生名冊至教育處。

(三)十一月,辦理轉銜相關活動-家長座談會。

(四)二月,特教轉銜通報系統開放填寫,核對畢業生轉銜表名單是否正確無 誤。

(五)二月至三月,十二年就學安置報名。

(六)四月至五月,辦理十二年就學安置相關作業。(教育處)

(七)七月,公告十二年就學安置結果。(教育處)

(八)七月底以前(安置確定後二週內),完成特教轉銜系統更新,將相關轉銜 資料送至新安置單位。

1、填畢特教轉銜通報系統內轉銜表下列各項資料:基本資料、學習紀錄

(學習紀錄摘要、學生現況能力分析)、專業及相關服務(相關紀錄)、

未來安置(未來安置與輔導建議方案、轉銜原因、轉銜服務紀錄、受 理單位)。

2、至特教通報系統填入學生異動資料。

3、通知新安置單位接收輸入學生資料。

4、相關書面資料移送新安置單位。

(九)八月以後,

1、持續追蹤學生動向至少六個月,並作追蹤紀錄(轉銜通報系統-未來 安置-追蹤輔導紀錄摘要)。

2、確定學生到校就讀且新安置單位接收學生資料。

綜上所述,台東縣在各教育階段轉銜服務之期程與項目上,其規定相當清楚 明白,台東縣各級學校可依序確實的實施各項轉銜服務。台東縣身心障礙幼兒由 學前階段進入國小階段,以及身心障礙學生由國小階段進入國中階段,其轉銜服 務依規定應在畢業前一學期初開始實施;身心障礙學生由國中階段進入高中職暨 特殊學校,其轉銜服務在畢業前之一學年初始即應開始實施。

(38)

參、國內轉銜服務實施現況之相關問題

一、轉銜服務概念之問題

陳麗如(2002)指出,國內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是特殊教育轉銜服務的 關鍵人物,如特教組長、教務主任、特殊畢業班導師等,對轉銜的概念不甚清楚,

常認為轉銜是「轉介」或僅是就業安置的服務而已,使得特殊學生離校後社會適 應不良,導致所提供的轉銜服務未達功效。

簡貝珊(2003)研究指出,轉銜團隊中的專業人員對於生涯發展與轉銜服務 之定義與內涵,尚未有足夠的重視或不甚了解,如:將轉銜服務當做職業輔導來 規劃,造成所提供的服務方案缺乏全面性,僅能針對身心障礙兒童當前的問題進 行規劃,使實施方向有所偏差,缺乏整體性的考量。

二、轉銜服務相關人員之問題

陳麗如(2002)指出,美國轉銜服務的專業人員包含許多分類,至少有九種 以上專業人員提供身心障礙者的轉銜服務,顯示美國對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的重 視。此亦表示各專業領域中必須有其專業人才來著手,才有服務品質。

李冠瑩(2007)研究指出,我國目前從事轉銜服務的工作人員偏重特殊教育 老師及就業輔導員,特殊教育老師及就業輔導員無法深入了解各方面的專業能力 及相關事宜,且其工作負荷繁重、角色多重,難以有效執行轉銜相關工作。

三、教師對轉銜服務態度之問題

林宏熾(2005)指出,教師對於轉銜的態度是轉銜服務執行成效之重要因素,

但由於教師在師資養成階段及進入職場後的轉銜相關訓練不足,導致教師轉銜知 能闕如,進而影響其對於轉銜服務報持之態度,嚴重影響轉銜服務的品質。無論 是原學校或未來安置學校負責提供轉銜服務之教師,都應具備執行轉銜服務的基 本概念和技能,以提供完整之轉銜服務。

四、個別化轉銜計畫之問題

林幸台(2004)引用教育部 2001 年教育改革檢討會議中陳述,認為教師未針 對畢業之身心障礙學生擬定個別化轉銜計畫。陳麗如(2004)亦提出目前仍未全

(39)

面有效執行個別化轉銜計畫,計畫內容流於形式,並未經過適當的程序發展出符 合學生需求之轉銜服務計畫,顯示個別化轉銜計畫的觀念並未普及,其執行成效 尚待加強。

五、轉移轉銜資料之問題

簡貝珊(2003)研究指出,由於整個規劃系統中各單位無法有良好的溝通管 道,在資料轉送與傳遞時,主要只傳送書面資料,各服務單位未能有效運用資料 分享。李冠瑩(2007)研究亦指出,目前國內轉銜資料書面移轉工作尚未全面落 實,有待教育主管單位積極規範。

六、轉銜追蹤服務之問題

林宏熾(2005)指出,目前我國轉銜追蹤工作多以半年或一年為其年限,但 因法令並未強制規定應執行轉銜追蹤工作,且制度上缺乏專人負責,導致諸多學 校自學生畢業後從未提供轉銜追蹤之服務,絕大多數身心障礙學生畢業後得不到 後續的追蹤輔導;若無法落實轉銜追蹤的制度,則無法適時提供身心障礙者所需 的協助。

七、轉銜服務團隊合作之問題

簡貝珊(2003)研究指出,專業團隊是目前轉銜服務中較弱的一環,因受限 於專業團隊的服務模式及經費等問題,無法透過專業團隊的服務而在提供給學生 之轉銜服務上得到實際的照顧。專業人員對於資源的整體掌握不清楚,在資源無 法合理分配下,未能有效運用其他單位資源,以致提供服務時許多資料重複蒐集,

形成資源重疊、人力浪費的現象。

八、家長參與轉銜服務之問題

林宏熾(2005)指出,由於家長缺乏正確的轉銜概念,導致家庭功能無法發 揮,家長參與子女個別化教育方案及轉銜計畫之會議與擬訂比率偏低,且參與方 式多及態度並不積極,目前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的情況仍有待加強。另外,家 長對障礙子女若有錯誤期待,無論是高估或低估孩子的能力,往往使他們生涯發 展受到限制。家長的觀念需要溝通與引導,使其了解生涯規劃與轉銜服務理念,

(40)

才能配合相關人員提供學生合適的轉銜服務。

綜上所述,國內轉銜服務之實施現況仍有若干問題有待改進,轉銜服務之相 關單位、學校、教師、家長及專業人員等,應為提供良好的轉銜服務而努力,透 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動轉銜服務計畫,有效整合及善用相關的資源,以期協 助身心障礙學生在各教育階段之間順利的轉銜。

(41)

第四節 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

近年來,有關學前階段、國中小階段與高中職階段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有所 增加。學前階段轉銜服務之研究,較多探討幼小轉銜服務的內涵和需求;在研究 的對象上多為發展遲緩兒童。國中小階段轉銜服務之研究,較多探討轉銜服務的 實施現況。高中職階段轉銜服務之研究,多針對有效轉銜措施來發展轉銜服務與 評估成效,由轉銜需求層面來看離校轉銜服務情形,以及轉銜服務過程中遭遇的 困難;在研究的對象上多為高職特教班身心障礙學生。

壹、國小階段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

黃碧玲(2002)探討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研究指出:國小身心障 礙資源班教師多數並未為小六學生撰寫個別化轉銜計畫(ITP);有編撰 ITP 的教 師,大部分會將 ITP 轉至學生就讀的國中;多數資源班教師均肯定 ITP 的功能,

所以多數資源班教師均認為需要為學生撰寫 ITP。

林亮伯(2003)建構學校本位支援系統以服務國小普通班智能障礙學生,滿 足其在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上之需求,研究結果指出:國小應該積極推動「校內 轉銜」及「畢業轉銜」服務;支援系統大都能滿足個案對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之 需求,但是無法解決普通班教師所有的問題;個案導師及家長均認為「教育安置 與輔導」之效果最好。

李燕萍(2005)探討國小六年級啟智班學生轉銜服務實施情形、需求及面臨 困難,研究指出:啟智班學生轉銜服務計畫主要是參酌家長意見及和協同老師共 同設計;國小召開轉銜會議比率為 72.0%,國中召開轉銜會議比率為 60.0%;國小 最常辦理的轉銜服務內容前五項為:將國小的資料轉移到國中、提供學生個人生 活自理能力的指導、提供與國中升學有關可選擇學校的資訊、提供學生家事能力 的指導、安排參觀國中啟智班與特殊學校等;目前資料轉移比例接近 100%;轉銜 服務開始實施最合適時間為小學畢業前一學期;辦理轉銜服務面臨的困難,前三

(42)

項為:缺乏資源、無專業人員可諮詢及自己的專業能力不足等。

林素鳳(2006)探討彰化縣國小特教教師轉銜服務實施現況與需求,研究指 出:國小大多數特教老師在學生小學畢業前一年會召開一次的 ITP 會議,且在 ITP 會議上為每位學生花費的時間為 11-30 分鐘;絕大多數特教老師都有為學生撰寫 ITP 且將 ITP 包含於 IEP 內;辦理轉銜活動最感困難的是缺乏人力資源;轉銜工作 的執行情形以行政方面執行效果最好、生活輔導方面執行效果最不理想;特教老 師在轉銜工作最高的需求為希望教育單位提供 ITP 範本參考。

紀瓊如(2006)探討台南縣市身心障礙班級學生之家長參加 IEP 會議及 ITP 會議現況,研究發現:57%的家長曾經參加過 IEP 會議,曾出席 ITP 會議的比率只 有 43%;家長參加 IEP、ITP 會議之困難,主要為時間無法配合;家長對召開 IEP、

ITP 會議的期待,以學校能主動提供有關孩子之 IEP 相關資訊佔最多數。

李冠瑩(2007)探討南部地區國小啟智班轉銜工作執行現況、教師對轉銜工 作之看法,研究指出:教師與行政人員在進行轉銜評估、召開轉銜會議及提供轉 銜諮詢之執行率皆在八成五以上;九成教師認為轉銜工作是重要的,且教師認為 對畢業生最有幫助工作項目是召開轉銜會議、家長參與及轉銜評估等三項;教師 遭遇到的困難有工作繁重無暇顧及、家長參與意願低、轉銜工作權責不清、缺乏 諮詢管道、缺乏執行人力及缺乏轉銜知能等;教師在轉銜知能具備程度以「有點 具備」(60.7%)居多,在轉銜知能進修需求程度上則是以「需要」(58.1%)居多。

綜上所述,國小階段轉銜服務的實施情形與實施成效主要如下:

一、就轉銜服務之實施時機而言:國小應該積極推動「校內轉銜」及「畢業轉銜」

服務;轉銜服務開始實施最合適時間為小學畢業前一學期。

二、就召開 ITP 會議而言:在學生畢業前一年會召開一次的 ITP 會議;國小召開 轉銜會議比率為 72.0%,國中召開轉銜會議比率為 60.0%;家長曾經參加 ITP 會議的比率只有 43%,主要為時間無法配合。

三、就 ITP 會議之時間而言:在 ITP 會議上為每位學生花費的時間為 11-30 分。

四、就轉銜服務相關人員而言:缺乏人力資源、無專業人員可諮詢、轉銜工作權

(43)

責不清及教師缺乏轉銜知能等。

五、就轉移學生資料而言:資料轉移比例接近 100%。

六、就撰寫 ITP 之勝任度而言:多數資源班教師肯定 ITP 的功能,且認為需要為 學生撰寫 ITP;絕大多數特教老師都有為學生撰寫 ITP,且將 ITP 包含於 IEP 內。

七、就對 ITP 執行之成效而言:九成教師認為轉銜工作是重要的,且認為對畢業 生最有幫助工作項目是召開轉銜會議、家長參與及轉銜評估等三項。

八、就現有 ITP 格式之應用而言:啟智班學生轉銜服務計畫主要是參酌家長意見 及和協同老師共同設計;特教老師希望教育單位提供 ITP 範本參考。

九、就實施成效而言:以行政方面執行效果最好、生活輔導方面執行效果最不理 想;教師與行政人員在進行轉銜評估、召開轉銜會議及提供轉銜諮詢之執行 率皆在八成五以上;導師及家長均認為「教育安置與輔導」之效果最好。

貳、其他階段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

一、國中階段轉銜服務之相關研究

簡貝珊(2003)探討花蓮台東地區國中小啟聰班轉銜服務之現況,及家長對 轉銜服務之需求,並以家長對轉銜服務的認識來檢視其現況之落實,研究指出:

個別化教育計畫資料的準備是執行程度最高的一項:轉銜服務內容有部分達成;

跨機構協調的執行度最低;課程方面有依照學生的程度來設計惟學生參與規劃的 程度不高;家長甚少參與相關會議且對子女的轉銜服務規劃了解不多;家長的需 求以醫療補助申請管道和設置交通車為主。

陳麗如(2004)探討台灣地區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之執行情形,

研究指出:國中在學生畢業前一年學期初即召開轉銜會議;多會在學生畢業前一 年召開二次的 ITP 會議;在 ITP 會議上為每位學生使用的時間以 11-30 分鐘居多;

大多很主動轉移學生的資料;在 ITP 評估與製定工作上有不錯的表現;但是仍有 部分應該改進之處,包括:學生仍見被排除在轉銜服務之擬定工作之外、轉銜服

數據

圖  次
表 2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一般地區  25 30.1 偏遠地區  39 47.0學校所在地  特殊偏遠地區  19 22.9 受試者性別  男  39 47.0 女  44 53.0 主要擔任職務  主任  31 37.3 組長  22 26.5 承辦人  30 36.1 其他  0 0 任教班級  自足式特教班  4 4.8 資源班  13 15.7 普通班  66 79.5 其他  0 0 教學年資  5 年以下  30 36.2 6~10 年  25 30
表 3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  變  項  次數 百分比(%) 1.何時開始具體地思考學生的轉銜進路問題  ⑴學生畢業前二個月  21 25.3 ⑵學生畢業前一學期至前二個月時  29 34.9 ⑶學生畢業前一年至前一學期時  18 21.7 ⑷學生畢業前一年以前  8 9.6 ⑸學生一進到本班不久時  7 8.4 2.學生畢業前一年內,共召開幾次 ITP 會議  ⑴0 次  8 9.6 ⑵一次  27 32.5 ⑶二次  31 37.3 ⑷三次或以上  17 20.5 3.召開個別化轉銜計畫 I
表 3  台東縣國小轉銜服務之實施情形(續)  5.將學生資料轉移至下一個就學單位之態度  ⑴很主動  58 69.9 ⑵會配合  25 30.1 ⑶較被動  0 0 6.撰寫學生 ITP 工作的勝任度  ⑴非常好  8 9.6 ⑵不錯  58 69.9 ⑶不理想  16 19.3 ⑷很差  0 0 ⑸未填答  1 1.2 7.對學生 ITP 工作的執行成效  ⑴非常好  6 7.2 ⑵不錯  64 77.1 ⑶不理想  12 14.5 ⑷很差  0 0 ⑸未填答  1 1.2 8.覺得現有 ITP 格式在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Schools may strategical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teachers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through participating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Let T ⇤ be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GWs are produced from the cosm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reheating, this temperature can be approximated by the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For R-K 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function) evaluations per step and the order of LTE is shown in the follo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