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節將就研究對象及受訪對象做說明。

壹、研究對象的描述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某國小三年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男童小文,經醫師確診 為 ADHD病患且曾經服用藥物治療。小文是家中獨子,與父母親同住,由於家中 只有一個小孩,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並沒有發現小文的異狀。直到小文去讀幼稚 園後,才被老師建議去做ADHD篩檢,診斷結果為輕微過動症兼自閉症兒童,於是 開始服用利他能,但成效有限且父母擔心藥物的後遺症,後來就停用。除了服用 藥物之外,小文的父母也帶他去參加各種小團體輔導。

小文一開始是在學區外的私立國小就讀,上午在一般教室上課,放學後到特 教班級接受特教課程,平時導師、輔導老師及主任有定期開會檢討教學情況。但 由於課業壓力過大且適應狀況不佳,後來才轉學到學區內的公立國小就讀。父母 皆非常關心小文之學習狀況,每日都會檢查所有作業並教導完成之,並積極參與 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對小文相當用心。

小文在課堂中常出現之行為問題如下:

1.上課不專心,發呆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2.時常使用挑釁的言語及動作威嚇老師及同學 3.不當碰觸他人如拉扯同學頭髮

4.上課時發出怪聲或大叫 5.不聽從老師的指示

6.上課時玩弄器具並揮舞(如剪刀、尺)

7.常會自言自語

表3-1 個案資料表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節將對研究者、訪談大剛、觀察記錄及省思札記做介紹。

壹、研究者

研究者目前就讀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曾修讀教育心理學、兒 童心理發展、教育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多重障礙及資優教育、智能障礙專題研 究、行為改變技術等特殊教育相關課程。教學年資十年,擔任班級導師年資五年。

研究者本身為個案之三年級導師,在本研究中扮演了觀察者、訪談者、資料分析 者等角色。研究者在教學現場實地觀察並蒐集資料,將實際的情況記錄下來,再 與訪談資料及文件資料加以分析比對,以客觀及謹慎之態度將最真實的研究結果 呈現出來。

貳、訪談大綱

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和待答問題,針對個案家長、任課老師之不同設定研究 大綱,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訪談大綱內容,並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如下表 3-3,以提高量表專家內容效度。

表 3-3 提供訪談大綱修正意見之相關專家學者名單(按姓氏筆劃排列)

學者專家 現職

黃光明 國立南台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劉明松 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系副教授 魏俊華 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參、觀察紀錄

研究者將自己及科任老師在教學中發生的情形,以及個案在下課時間發生的 事件一一記錄下來,做為分析及佐證之依據。

肆、省思札記

研究者在教學後將教學過程、處理事件之經過作思考並自省,並將其作成記 錄保存,以便對照資料進行分析。

第四節 研究方法

鈕文英(2005)認為質化研究法主要是以研究者本身作為收集資料與分析資 料的工具,且研究者本身是開放的、不預設立場的,也不使用任何標準化、閉鎖 性或高結構性的研究工具。本研究為質性的個案研究,本節將就研究方法說明。

本研究以參與觀察、深度訪談作為主要研究方法,輔以文件分析法,分述如 下:

壹、參與觀察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既為觀察者又為參與者,當研究者在教學中或科任教師 於教室授課時即能處於該情境,將資訊完整的記錄下來。為避免有遺漏,輔以錄 影方式為另一觀察工具,以便將細節確實呈現。

貳、深度訪談

本研究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為主,事先擬定訪談大綱,再進行正式訪談並錄 音,最後將訪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將逐字稿做歸納整 理。

參、文件分析

蒐集與本研究有關之個案所有資料包含正式與非正式的所有文件,如個人檔 案、學習資料、親師聯繫資料、輔導記錄卡等,將文件整理並編碼,整理歸納後 與其他資料進行比對。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對象是一位ADHD學生,研究者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參與觀察,並蒐 集資料,在比對文獻後整理並分析資料,研究流程如圖3-2。

文獻探討

↓ 確認研究主題

↓ 擬定研究計畫

↓ 進入研究場域

資料蒐集與分析

↓ 撰寫研究結果 圖3-2 研究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