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依據研究目的與相關文獻探討的結果,本研究將各變項之間的關係,以研究 架構圖方式呈現(如圖3-1),並以圖 3-2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納入大量的合作學習相關研究報告進行後設分析,分析合作學習對學 生的學習成效之影響與影響程度。經由文獻歸納整理,本研究依教學目標將合作 學習的學習成效分為:一、認知學習成效-即學習成就測驗,二、技能學習成效

-即實作測驗,三、情意學習成效-包含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與學習 焦慮等,四、社會行為成效-包含合作技巧、人際關係、班級氣氛等,五、創造 力成效-包含創造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等,透過五個研究主題分析說明合作 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與影響程度(如圖3-1 所示)。

除了探究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之影響與影響程度外,也嘗試著探討是 否有其他可能調節變項會影響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效。透過調節變項的檢定分析,

若檢定顯示變項是具調節效果的,則一一揭露其顯著差異的情形,並說明其調節 程度之大小。可能的調節變項主要透過影響合作學習成效之因素歸納整理而來

(第二章第四節),此外再加上「研究發表類型」被列入可能變項之一,主要是 因為期刊所刊載之文章,通常為達到顯著水準之結果的文章,故本研究進一步比 較碩士論文與期刊之效果為何?以檢驗此變項是否為影響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 的調節變項。

如圖 3-1 所示,本研究將可能影響學習成效的調節變項共分為三大類 14 項:

第一類研究樣本屬性-包含研究發表類型、學習階段、樣本所屬地理位置、學習 領域、樣本總人數等5 項;第二類教學實驗與設計-包含合作學習的模式、教學 實驗期間、每一小組人數、控制組的教學方法、實驗組的教學情境、實驗組融入 議題等6 項;第三類學習成效評量之工具-評量工具產生的方式、評量工具之信

度、評量工具之效度等3 項,將逐一做調節變項之檢定,檢定其是否為對各學習 成效具有調節作用及影響之程度大小。

總而言之,本研究係將所納入的研究報告進行後設分析,主要的統計計算包 含兩個部份,首先是計算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的效果量,且將學習成效細分成五 個研究主題來說明,接著進一步檢驗可能影響學習成效之調節變項及調節影響的 程度。

圖3- 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合作學習 

學習成效  1. 認知學習成效  2. 技能學習成效  3. 情意學習成效  4. 社會行為成效  5. 創造力成效 

研究樣本屬性

1. 研究發表類型 2. 學習階段

3. 樣本所屬地理位置 4. 學習領域

5. 樣本總人數 教學實驗設計

1. 合作學習的模式 2. 教學實驗期間 3. 每一小組人數 4. 控制組的教學方法 5. 實驗組的教學情境 6. 實驗組融入議題 學習成效之評量工具

1. 評量工具產生的方式  2. 評量工具之信度  3. 評量工具之效度 

貳、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運用後設分析法來探究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之影響,

因此本研究流程係根據陳瑋婷(2011)的研究步驟修改而成。

一、蒐集資料

本研究主要透過電子資料庫搜尋國內 2005 年至 2012 年,有關合作學習的學 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報告。除了電子資料庫之外,同時也使用溯洄法,將所列之參 考文獻再次審查,以彌補電子資料庫在收錄上可能遺失之研究報告。

二、摘錄資料

本研究編製「編碼登錄表」,目的是將每一篇研究報告的基本資料、研究變 項與統計資料等一一詳細摘錄其內容,其中研究變項的部份則按編碼登錄表的編 碼代號登錄。此外本研究也搭配Microsoft Excel 2010 軟體,將每一篇研究報告 的編碼資料彙整建檔。

三、進行統計資料的檢定

首先將摘錄的每一篇研究報告之統計數據資料輸入 MetaWin2.1 軟體,以計 算出加權平均效果量;除此之外,也進一步進行同質性考驗,最後再將針對已經 編碼完成的研究變項進行逐一的檢定其可能的調節效果。

四、歸納總結

依據統計數據所得到之結果,列表回答每項研究問題,並進行學習成效與各 調節變項差異性的討論。

五、撰寫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包括兩部份,一是描述性統計之結果,呈現學習成效之加權平均 效果量、總體同質性考驗、95%之信賴區間與出版偏誤之檢視等等。關於學習成 效的加權平均效果量之判定標準,本研究採用Cohen 於1988年所列的判斷標準,

若效果量為正數時,表示實驗組的學習成效高於控制組,效果量為負數時,表示 控制組的學習成效高於實驗組;若效果量小於或等於0.2,表示有低效果量存在,

0.5 左右具有中度效果量,大於或等於0.8 則顯示為高度效果量。二是推論性統 計的結果,即各研究變項可能對學習成效所造成之調節作用,針對調節變項有達 顯著差異者加以詮釋與說明,同時檢視組內同質性考驗是否達顯著差異。最後期 望能提供結論予實務工作者與未來之研究者參考。

圖3- 2 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