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研究方法

3.3 研究設計

3.3 研究設計

3.3.1 教材選擇

本研究以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課程一百學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康 軒版課本四年級上學期之「月亮」單元教材內容為基礎,再輔以網路資源,改編成科學 探究式教學活動設計。

本研究選擇使用之網路資源,即第二章提及之由科學教師票選,有以下幾個:

(1) 科學教育學習網之地球科學/月相變化 (2) 我們一貣去賞月

(3) 台北巿南門國中吳昌任老師及塯公國中林詵怡老師共同創作之「月相變化」動 畫

(4) W.H. Freeman「月相變化」動畫 (5) McGraw-Hill「月相變化」動畫

3.3.2 教學設計

在康軒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第三冊第一單元「月亮」的教學中,強調月亮的 教學不應流於知識的灌輸,務必讓學生實實在在的觀測、記錄,以發現月亮運行的軌跡 和月相變化的規律性。但這是一個多大的挑戰,對學生來說,長期觀測月亮 1~2 個月必 頇要有相當的耐心,加上天候的條件、地域的限制、治安問題、學生的課業壓力、觀察 興趣遞減,以及每日月出月沒時間的影響,學生不易掌握觀察的契機,觀察結果通常是 不完整的,學生當然無法根據不完整的資料來了解這遙不可及的月亮。因此,在月相概 念教學中學生的觀察活動結束之後,教師應選擇與發展適當的教材或媒體等,設計一個 系統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月相概念(王祥朝,民 93;呂惠虹,民 99)。

本研究選擇數個適合國小四年級學生學習之網路教材,以 5E 學習環教學模式,針 對所設計的教案,對「控制組」學生施以一般傳統直接講述教學;對「實驗組」學生施

34

35

36

表 3-3:控制組與實驗組教學時之差異分析

組別

控制組 教材內容、

教學者、

教學時數

1.自然教室(含電腦及單槍投影機設備)進行教學。

2.教師依照課文單元內容進行教學活動。

3.教師介紹與本單元內容相關之網路資源,由教師 操作並說明。

實驗組 教材內容、

教學者、

教學時數

1.自然教室(含電腦及單槍投影機設備)及電腦教室

(一人一機)進行教學。

2.活動一:教師依照課文單元內容進行教學活動。

【自然教室進行】

3.活動二:教師先進行一般實物操作實驗【自然教 室進行】,第二部分介紹與本單元內容相關之網路 資源,根據單元目標,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童在網 路上探索,最後再針對問題作回應。【電腦教室進 行】

4.活動三:教師介紹與本單元內容相關之網路資 源,教學流程以「參與→探索→解釋→精緻化→評 量」來進行,根據單元目標,教師提出問題,請學 童在網路上探索,反覆觀看動態模擬畫面,再針對 問題作回應。【電腦教室進行】。

3.3.3 評量方式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主要包含「月相概念學習成就測驗」、「電腦輔助教學環境態度 調查表」、「科學探究能力評量表」等三種,「月相概念學習成就測驗」了解學童月相 概念的學習情況,「電腦輔助教學環境態度調查表」了解學童對電腦輔助教學環境的態

37

度,「科學探究能力評量表」了解學童科學探究能力的表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