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比較教學時是否因使用「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教學,對高 中職學生學習成就有所影響。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已先在實驗組與控制組班級施 以「數學學習成就測驗」前測。正式實驗開始,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為期四週的 實驗處理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均接受「數學學習成就測驗」後測,而實驗組再另 行教學意見調查表、以及訪談開放式問題。希望藉此來瞭解學習者起始點行為,

並分析學習者對個人知覺的差異情形。

最後,選取數學學習成就測驗中,後測分數比前測分數進步前三名與後三名之學 生,進行深入訪談,以瞭解進步幅度最大與最小之實驗組學生,在使用「數位互 動教學評量系統」後,對此教學工具的看法與接受程度。再根據實驗組與控制組 施測結果、訪談內容,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中「對抗平衡設計」,以台東縣某高中之三個班學生 為實驗對象,一組為實驗組,另兩組為控制組。該設計中的各個組,均接受相同 的處理,只是分三次以不同的順序進行。實驗組與控制組皆接受「數學學習成就 測驗」前測,並開始進行教學,實驗組學生進行實驗處理,運用「數位互動教學 評量系統」從事教學活動;控制組則不施以任何實驗處理,採用傳統教學法進行 教學活動。

第一次實驗研究進行四週後,再由其中一組控制組擔任實驗組,原本實驗組

(2011年12月)

C 班 O 3 C O 6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在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 成就之實驗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變項及研究架構如下圖:

圖 15 研究架構 控制變項

自變項 數位互動教學

評量系統

學生程度 學習內容 評量工具 教師特質 教學時間 實驗統計

依變項 數學學習成就 對抗平衡實驗設計

(一)控制變項

1.學生程度

本研究之學生皆為常態分班,為避免實驗因學生程度造成影響,將前測分 數進行 t 檢定,以控制實驗誤差。分析後無顯著差異,表示學生程度差異不大。

2.教師特質

本研究之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師皆由研究者擔任,在每一組上課方式一致,

並無差異。

3.學習內容

本研究之學習內容為龍騰出版社第一冊直線方程式、第二冊數列與級數、

式的運算,學習內容並無差異。

4.教學時間

本研究實施教學時間共為期 12 週,分三次每次四週,每週五節,每節 40 分鐘。故教學時間並無差異。

5.評量工具

前測及三次後測所採用之「數學學習成就測驗」皆由研究者命題,故評量 工具並無差異。

6.實驗統計

採用 SPSS for Windows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

(二)自變項

實驗組採用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融入教學,輔以電子白板、數位繪圖 板、GSP 等軟體進行教學;控制組則採用傳統教學法。

(三)依變項

學業成就是以實驗組及控制組之前一學期數學學期平均成績當做前測成 績,再以數學學習成就測驗成績當做後測成績並進行分析比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