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理論基礎

為了探討如何設計教學,如何完成有效的教學任務,解決這些問題所欲採取 的選擇方案或方法,因此有了教學設計模式來協助處理這些需求(徐南號,1996)。 系統化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將系統性的理念應用到教育中,並解決學習的問題。

而系統化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便是一套能因地制宜,且使教師 可以確實瞭解與掌握教學歷程中所有相關要素的架構與流程,以期能達到教學目 標與有效的提昇學習效果(沈中偉,2005)。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模式主要有:Dick

& Carey(2005)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ASSURE 模式、ADDIE 模式與 ARCS 模 式。Dick & Carey 的模式則提供完整明確的設計過程,並可隨時修正,因此適用的 範圍最廣、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李明芬,1999)。ASSURE 模式主要著重於實 際教學情境,規模較小適用於傳統教室教學(李宗薇,2000)。在數位學習領域中,

ADDIE 模式也常應用於資訊教育上;ARCS 的動機模式是由 John.M.Keller (1983)

檢討當前系統化教學模式,而將心理學有關動機理論的研究結果與教學設計模式 整合起來,提出學習動機、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關係(引自林思伶,1993a)以 下就 Dick & Carey(2005)模式、ASSURE 模式、ADDIE 模式以及 ARCS 的動機 模式進行探討。

(一)Dick & Carey 模式

其步驟包括九個階段步驟,分別為「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分析、確定起 點行為特質、撰寫行為目標、發展標準參照測驗題、發展教學策略、發展及選擇 教材、設計並進行形成性評鑑、設計並進行總結性評鑑」(陳正昌譯,1996),步 驟流程如圖 1:

圖 1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

資料來源:Dick. W. & Carey. L. (2005).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6th, ed. ).

New York: Happer Collins Publishers.

這九個階段的目標及任務如下:

階段一: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標

第一個步驟是決定你希望學習者學到些什麼?當整體性的教學目標確定之 後,接著才能夠設計系統的教學以達成這些目標,教學目標是對想要得到的學習 結果的概括性的描述,用來明學習者透過某些的課程之後,最終所能夠獲得的知 識與技能(謝芳紋,2000)。教學目標可以從一系列的目標,如:學生在教室內的 學習困難經驗、對新教學的其他需求…等方面來做決定。

階段二:進行教學分析

在決定了教學目標之後,接著要決定一步一步的做法去達到目標。也就是要 進行教學的分析,因為教材是整體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因此進行教學分 析的目的在於決定與目標有關的學科內容,以便能夠符合實際的教學需要,達到 預定的教學目標。

階段三:分析學習者和環境

除了進行教學分析之外,同時也要分析學習者和環境。所謂學習者分析是指 教學設計前的一項分析工作,目的主要在於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以及學習 風格,為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學策略方法的運用等提 供依據(張祖忻、朱純、胡頌華,1993)。而除了分析學習者之外,同時也要進行 教學環境的分析,了解所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後,才能夠設計出最適當的課 程設計模式。

階段四:撰寫表現目標

在以教學分析及學習者先備知識經驗為基礎之後,接著要撰寫表現目標。也 就是將前述三項蒐集的資料,化為明確具體的目標,目標的撰寫不以抽象或內容 大綱的方式來撰寫,設計重點在於使用可以觀察、可以實際測量出學習者表現的 方式。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僅可以讓學習者了解整個學習內容的焦點以及自行規 劃整體的學習進度;同時更可以讓教師有更為明確的教學設計基礎,進一步更可 作為教學評量的準則(謝芳紋,2000)。

階段五:發展評量工具

以表現目標為基礎,發展出適當的評量工具,常見的評量工具有非常多種,

會因為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時間、對象等不同而有所選擇。但一般來說,主要 使用測驗、問卷以及觀察表這三種工具來進行評量(張祖忻、朱純、胡頌華,1993)。 階段六:發展教學策略

經由前五個步驟獲得資訊之後,接著要確定你在教學中用來達到目標的策 略。教學策略包含了所有幫助學習者達成表現目標的計劃或行動,也因此可謂是 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影響教學整體的成效以及學生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參考各 項資料,選擇最適當的教學策略。

階段七:發展和選擇教學資料

在此階段要運用之前所設定的教學策略去發展出教學資料,內容包括教學資 料、教學指引、評量..等。由於教學資料的選擇與發展是整個設計過程中的重要部 分,也因此著重於與學習者的知識、經驗,學習目標相配合。

階段八:發展並進行形成性評量

完成初步的教學草稿之後,要有一系列的評量作為指引,讓教學者了解應如 何改進教學以及如何修改教學資料,由於修正是從整個教學設計開始到結束都需 要不斷反覆去檢驗的,也因此在教學系統設計模式中,出現一個回饋的循環線,

便是要利用形成性的評量來重頭檢視整個課程的設計,進一步作為修正的依據。

階段九:發展並進行總結性評量

總結性的評量目的在於檢視整個教學系統的效能,教學者所發展的教學系統 是否有效、具有重要的教育成果,並藉以決定該系統是否適合於廣泛地推廣(謝 芳紋,2000)。

Dick & Carey 此模式採系統回饋來校正系統,利用形成評量持續對每一個教學 步驟進行修正,反覆修正是為了使該教學能適用於最多的學生,該模式有四特色

(李宗薇,2000):

1.教學前進行教學分析及學習者分析,可反映現實的需求。

2.在分析與教學歷程間不斷進行修正,以期達到最好的成果。

3.重視評量,透過評量來發現學習者是否達成前一步驟的目標,可隨時修正。

4.教學目標的設定是透過客觀需求分析後考量現實所設立,並非由主組織機構之主 管自行研擬。

李宗薇(2000)在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的研究中,認為每一種 模式都有其優點及其限制,因此沒有一種所謂「最好的」模式,不同的模式適用 不同的學習內容及不同特質的學習者,Dick&Carey 系統教學設計模式的九個階段 非常的完整且詳盡,不僅重視教學前的分析工作與教學後的評量,同時在分析與 教學的歷程中,仍持續不斷的進行教學修正的工作,因此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可 以產生最好的學習結果(李宗薇,2000)。張芳綺(2002)與林佳旺(2003)都分 別利用 Dick&Carey 的系統教學設計模式來進行網路素養課程設計,經過實際教學 後,不論在內容豐富性、組織性都獲得學生普遍的肯定。

Dick & Carey 模式可視為一個明確的教學設計流程,設計者在大規模設計或 教室內的課程規劃都可加以利用(梁雅琇,2007)。

(二)ASSURE 模式

為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授 R.Heinich 與 M.Molenda 以及普渡大學教授

J.D.Russell 於 1982 年提出,專門針對教師在教學上的應用所設計,該模式透過六 階段發展教學設計,分別為「分析學習者特質」、「陳述學習目標」、「選擇媒體或 教材」、「使用媒體或教材」、「要求學習與反應」以及「評量與修正」(李宗薇,

1991),ASSURE 模式自問世以來十餘年間大架構未變,但最新版應用更多的認知 觀點詮釋模式,於學習者特質增加「學習風格」。此模式主要在針對教師在教學上 有效使用媒體做的系統規劃(Heinich, Molenda & Russell,1993,34-35),ASSURE 模 式著重媒體於實際教學情境的運用,並為使用資訊科技教學提供設計可供遵循的 步驟,Gagne'(1985)的研究顯示經過妥善設計的教學設計,是從喚醒學生的興 趣開始,然後呈現新的教材接著讓學生練習並得到回饋,ASSURE 模式把這些教 學步驟全涵概進去(黃薇芬,2006),其內容摘要參考圖 2:

圖 2 ASSURE 內容摘要

資源來源:黃薇芬(2006)。資訊科技情境化在音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 樂教育學系音樂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122。

(三)ADDIE 模式

在數位學習領域中,可以歸納出各個模式不脫離「分析(Analysis)、設計

(Design)、發展(Development)、建置(Implementation)、評鑑(Evaluation)」五 個項目。也就是我們目前在數位學習領域所常聽到的 ADDIE 模式。ADDIE 所列 舉的五大項目是一切教學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考量,這類系統化的教學設計模 式被廣泛地應用在學界及產業的教材開發,其分別代表的意義,即是取其英文第 一個英文字母之簡稱(黃致翔,2009)。

ADDIE 模式於 1980 至 1990 間形成,由 Grafinger 正式提出此縮寫名詞,以分 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評鑑

(Evaluation)五階段為模式的設計流程(徐新逸,2003),如圖 3 所示:

圖 3 ADDIE 教學設計模式

資料來源:梁雅琇(2007)。電腦病毒迷思概念與概念改變教學成效之研究。國 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教學科技碩士班碩士論文,63。

以下就五個階段分別說明:

1.分析

主要分析兩件要項:

(1)誰要完成目標? Audience (Learner) Analysis

(2)距離目標有多遠? Goal Analysis 2.設計

至少要設計三件要項

(1)要完成總目標應該先完成那些階段性目標。Subject Matter Analysis

(2)完成階段性目標應用何種策略、方法。Steps, Strategy

(3)使用何種工具、材料、媒體。Selection of tools, materials, media 3.發展

各策略及方法的細微步驟,完成時間、評估之目標。寫成一計劃(PLAN)。

4.實施

依照上述階段所完成之分析、設計之策略與方法,以及所發展完成之詳細 策略與工具、材料等,實際施行計劃(PLAN)。

5.評鑑

(1)各階段是否完成階段性目標?

(2)如何修正,讓計劃更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整體而言,這整個計劃具有實際的效果嗎?

(四)ARCS 動機模式

ARCS 的動機模式是由 John.M.Keller (1983)檢討當前系統化教學模式,而

ARCS 的動機模式是由 John.M.Keller (1983)檢討當前系統化教學模式,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