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半結構訪談之分析

訪談問卷內容是由四題開放性問題所組成,內容包括自己的感受、課程的幫 助程度、想法的改變與否和建議事項等,期望能更真切的了解學生的想法及學習 情形。

一、為什麼使用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教學後成績比之前進步這麼多/少?

(一)進步前三名的學生回答為什麼進步這麼多?

1.因為之前上課都會不小心睡著,用這樣上課比較不會想睡。

2.本來對數學有點排斥,可是這樣上課很好玩,所以就開始有在聽。

3.因為我平常學得比較慢,這樣上課可以一直重覆練習就比較有印象。

(二)進步後三名的學生回答為什麼進步這麼少?

1.上課時關燈會讓我更想睡覺。

2.雖然上課很好玩,可是我還是聽不懂。

3.上課節奏比板書快,因為一下子就跳下一張投影片,我跟不上。

分析:從上述資料得知,部份學生對於使用互動系統上課速度覺得過快,是需要 改進的地方,另外使用互動系統教學時睡覺的人數比起傳統教學少了許 多,該生是從入學以來就一直睡覺的個案。

二、兩種教學法對你的幫助分別為何?

(一)進步前三名的學生回答:

1.之前數學很爛所以都不敢回答也懶得想,可是這樣上課答錯也沒人知道,答對 還有獎勵,所以就比較有動腦袋學得比較好。

2.以前上課還沒抄完或是還沒聽懂就擦掉了,現在如果聽不懂還可以再重看一次 重覆練習,所以比較好。

3.老師上課會配合比較多的圖形,比以前容易有印象。

(二)進步後三名的學生回答:

1.差不多,上課都一樣聽不懂。

2.亂猜對還有糖果可以吃,加減猜一下。

3.上課比較可以跟同學互動。

分析:大部份學生都有幫助,除了極少數從小就放棄數學的。另外就算不會的學 生也願意一起玩,還是有助於上課氣氛提昇。

三、兩種教學法對你的困擾分別為何?

(一)進步前三名的學生回答:

1.搶答都搶不到==。

2.同學都會一直問我答案多少。

3.平常上課回答都會被罵臭屁,現在不會了。

(二)進步後三名的學生回答:

1.沒什麼感覺,因為都聽不懂。

2.平常上課比較想睡覺,去專業教室上課又很遠,懶得走路。

3.搖控器常常故障,有一次電池沒電就整節都不用玩了。

分析:真正困擾的是類似作弊問題,因為傳統上課被老師點名提問時無法問其他 同學答案,但因為使用互動系統上課學生過 high,比較難以掌控狀態。另 外電池沒電或是故障等硬體問題也是需要克服的。

四、你對兩種教學法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一)進步前三名的學生回答:

1.除了按答案之外,希望也可以讓我們上去操作。

2.雖然上課很好玩,但是進度感覺比較慢,之前都還有時間複習,現在都上到 段考前才教完。

3.老師上課會配合比較多的圖形,比以前容易有印象。

(二)進步後三名的學生回答:

1.差不多,上課都一樣聽不懂,可是比較好玩,同學都很喜歡。

2.去專業教室很遠很麻煩。

3.用搖控器沒有用紙筆算很沒有真實感。

分析:學生對互動系統上課相當感興趣,皆希望實驗教學結束後能繼續使用。

第四節為綜合討論

黃心瑩(2008)提到,WebQuest 教學法對低學習成就者之學習成效較佳,不同資 訊融入教學法對於高能力學習者之學習成效沒有顯著差異;黃英傑(2009)則提

推測其差異原因為:台灣目前為九年一貫國民基本教育,因此在國小、國一 等較低年級之啟蒙階段,數學學習成就低的學生普遍有可能為對數學未開竅,因 此使用資訊融入教學、即時反饋系統或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能有效提昇其學習 興趣及學習態度,進而提昇其學習成就。而高分組則因為有升學壓力比較認真念 書,因此在實驗上可能出現天花板效應(註:在測驗中,當受測驗者到理論上的 上限時所獲得分數的實際限度),亦即高分組所可能增加的分數達顯著,但是因為 有其上限所以造成不顯著。

研究者所任教學校隸屬偏遠地區,學生從國小、國中就沒有所謂升學壓力,

幾乎所有學生都不太需要念書就能就讀理想之高中,也因此導致學生程度普遍較 差,再加上高中之課程較難,即使是高能力組學生所得成績亦不容易超過 80 分,

故未有天花板效應產生,也因為學生程度差,所以分數皆有明顯增加,因此高、

中、低能力組之學習成就皆達顯著。另外則是因為敝校為偏遠地區高職,許多學 生來自弱勢家庭,除了課業難度較國中、小難之外,部份學生從小在課餘就需要 幫忙工作補貼家計,因此未能接受到完整良好之教育,所以造成低能力組學生增 加之分數不若高、中能力組明顯。

三、實驗組學生在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融入高中職數學教學後,「個人自我知覺」

的差異情形

從表 16、17 可以看出,學生在傳統教學時比較不敢表達自己意見也不敢舉手 回答問題,經過數位教學後則有改善此情形。研究者認為這可以讓台灣學生目前 常見的兩極化現象取得平衡,膽小畏縮和愛出鋒頭的都能各有進退的空間,預期 可以得到整體的提昇。老師上課時通常總是為了進度而忽略程度較差的學生,特 別是升上高中難度增加,學生更容易感受到挫折而自我放棄,並不是不會與不想 用心去學習。這點也回應了研究者一開始在英國 BBC2 上所看到的實驗研究,並 且得到近似的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使用兩種不同教學法之後,比較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 與個人自我知覺上的改變,並瞭解學生對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教學之看法。

本章將研究結果整理分析後的做成結論,並將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感想及看 法提出教學上的建議。本章共分兩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實驗教學前,經前測分析發現三個班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上並無顯 著差異,經實驗後發現:

一、實驗組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後,後測成績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後,後測成績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且在對抗 平衡設計中可以發現到,無論是哪一個班擔任實驗組,成績也都優於其他兩班。

因此使用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可以提昇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成就。

二、實驗組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後,個人自我知覺有顯著差異。

從實驗組學生在實驗教學後所填寫教學意見調查表的個人自我知覺部份及訪 談資料可以看出,使用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進行教學,確實可以提昇學生個人 自我知覺,使他們對數學更有興趣也更有意願學習,而不再只是放棄。學生上課 情況改善,班級氣氛增加,甚至在實驗結束後學生還一直苦苦要求要再繼續使用 該系統上課,因此可以肯定其效果。

三、實驗組之高、中、低能力三組學生在學習成就上皆達顯著差異。

本研究與其他文獻略為不同的地方在於探討實驗組之高、中、低能力三組學 生實驗前後在學習成就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其他研究者一般皆是討論實驗組與控 制組之學習成就是否有顯著差異。一開始研究者認為,高能力組學生本身比中;

低能力組學生用功,因此進步幅度可能有限,甚至未達顯著;而低能力組學生則 因為進步空間較大,可能相對於高、中能力組學生顯著。但實驗結果不如預期,

可能是由於研究者任教學校隸屬偏遠地區之高職,學生大多來自弱勢家庭所致,

有待其他研究者進一步研究討論。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教師可善用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進行教學,以增加高 中職學生數學學習成就及提升個人自我知覺。

但,賴保禎(1986)指出:「數學學習態度乃是個體對於數學學習所持有的一 種具持久性和一致性的行為傾向。」黃英傑(2009)指出:研究者亦認為時間是 培養態度的必需要件。研究者也認為,在分別為期一個月的教學實驗下,學生有 可能因為新奇好玩而對數位互動教學評量系統產生興趣,進而對數學產生好感,

不再排斥學習,如果能像倫敦大學研究一樣實驗一個學期,應更能看出實際成效。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根據實驗過程時所碰到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教學硬體方面

(一)教學時需要到專業教室使用設備,故經常拖延上課時間,效果難免打折。

建議將設備裝設在一般教室或與學生約法三章,遲到者酌量扣分等。

(二)教學中,學生在使用搖控器時往往操作不當,例如碰上搶答題時,學生不 管會或不會都瘋狂的按搶答鈕,除了達不到預期效果外,也容易造成器具 損壞。建議實驗前再多加宣導。

(三)高中班級人數較中小學多,各廠商一套 40 人用的設備要價 5~10 萬元,一 般教師根本負擔不起,即使以電話聯絡廠商告知此為教學實驗以期推廣,

廠商依舊無意降價,只能冀望學校有經費購買,也因此在推廣的路上有現 實問題考量。

(四)教學時需要到專業教室上課,必須先向學校登記,常常碰到其他老師也要 使用的困境,因此建議將設備裝設在一般教室或寫簽呈專案登記使用。

二、在教學內容方面

(一)進行教學時學生容易過 high,因此需要花比平常多的時間和力氣管理班級 秩序,不建議音量太小或缺乏威嚴的老師使用。

(二)教學前需準備大量的 PPT 檔配合教學;教學中可能電腦或操作出現問題容

(二)教學前需準備大量的 PPT 檔配合教學;教學中可能電腦或操作出現問題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