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開始模式建構前,本研究先藉由文獻回顧歸納出之欲探討研究課題做一完 整闡述。包含模式建構的決策變數、輸入參數、目標式、限制式及建構之假設條 件。分別敘述如下:

(1) 課題一:如何衡量減碳效益

本研究欲探討之範疇界定於環保署提出之「低碳城市建構計畫」中 低碳運輸之範疇部分。中央決策機關投入預算於各低碳運輸計畫中,雀 屏中選的低碳運輸計畫則產生相對應的減碳效益,而本研究之模式運作 即是將各分配到低碳運輸產生效益總和極大化,做為本模式「減碳效益 目標式」。

(2) 課題二:如何衡量公平性

回顧以往文獻中,大多數資源分配所探討之公平性衡量方法多為分 配到之資源間的差距,本研究即依循此概念,發展公平性目標式。但與 以往追求分配到的預算公平不同,本研究並非只考慮預算金額分配之公 平性,而是同時將投入成本所帶來的效益一併列入公平性參考依據,發 揮能者多勞的概念,中央決策者在分配預算時除了考慮平均地方所得到 之預算,同時也依據其投入後產出之減碳效益多寡做為投入預算前之依 據參考,意即使「每區域投入之一單位預算所帶來之效益」平衡,以避 免真正有效率的預算因為齊頭式的成本公平而被略過,使得預算分配更 有效率。

(3) 課題三:模式目標為何

呈課題一與課題二,本研究即站在中央決策者的觀點,探討如何同 時兼顧減碳效益最大化及分配公平性差距最小之預算分配方式,因此本 研究即建構一同時追求「減碳效益極大化」及「區域分配差異極小化」

之多目標多目標計畫評選及預算分配模式。

(4) 課題四:決策變數為何

本研究欲了解分析在追求目標式與限制條件下,模式執行預算分配 後之配給情形,因此決策變數有以下:

1. 計畫類型配給比例:政府欲重視投資的計畫類型配額比例;

2. 區域預算配給比例:各區域分配到之預算配額比例;

36

3. 非連續型計畫配給單位乘數:「非連續型計畫」類型預算投入 增加幅度須有一固定規模比例,適用於有「不可分割性資產」

的計畫。例如購買低碳運具等計畫,一輛運具相當於一「定量」

投入,此種類型計畫投入須為「倍數」。 連續型計畫預算配給:

4. 連續型子計畫之投入不一定是固定量,

具有可依比例調整性、可依比例變動性。即投入一定量可產出 相對應的量,例如推動宣導等無固定規模資產計畫。

(5) 課題五:限制條件為何

本研究所欲探討之問題為在有限預算下如何極大化減碳效益的分 配政府預算,同時兼顧公平性與考慮最低可執行預算比例等限制。因此 限制式有以下:

1. 總預算限制:限制條件為各區域分配到之預算款項不得超越政 府總預算上限;

2. 各計畫之最低可執行預算比例:現實環境下,計畫之執行成本 需達到一定規模才得以正常執行,即所謂「最低執行成本」。 設此限制條件以確保各低碳運輸計畫之投入達到最低執行成 本以正常執行。

(6) 課題六:分配決策架構與模式假設條件

本研究即依據圖 3-2 環保署「低碳示範城市建構計畫」之現實決策 環境,闡述本研究所提出之區域均衡發展預算分配模式之研究範疇及概 念。

情境中由上而下 (中央到地方) 的分配「架構」是現實中實際的分 配方式,但現實中之分配方法為整數規劃,類似背包問題之應用。而本 研究為改善過去此種較無效率分配方法,因此更新發展一套預算分配模 式以改善過往模式的問題。以本研究為例,是以現在的情境做未來的決 策。

37

38

預算投入 環保署:預算決定權

低碳示範城市建構計畫

《低碳都市規劃》

《低碳生活計畫》

《低碳運輸計畫》目標 1:MAX 減碳效益 限制:預算

各區域地方政府 目標 2:MIN 區域分配差異

投入可調整性

限制:最低可執行預算比例

投入固定比例性 限制:最低可執行預算比例

連續型計畫 非連續型計畫

《其他》

依據投入 比例產出 相對應 減碳效益 投入可調

整之任意 比例(%)

產 出

依據投入 比例產出 相對應 減碳效益 投入固定

比例(%)

產 出

投入固定 比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