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研究貢獻與建議

一、研究貢獻

一個好的公益募資專案,並非只是找到一群關心公益的閱聽人,將募資訊息 傳遞出去,拍攝一支感人肺腑的影片,或規劃令人心動的回饋品而已。而是讓這 群閱聽人理解社福組織的目的,知道專案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因而觸發感動與共 鳴,甚至有所行動,這些都是故事所帶來的功能。本研究不但從故事切入,同時 以敘事理論做為基礎,將募資專案視為一個完整的敘事作品,以結構主義敘事學 代表Chatman(1978)的敘事結構做為研究架構,重新探析募資專案文本中的故 事內容(說什麼故事)與形式(如何說故事),提供一套研究社福組織募資敘事 的分析架構與說故事策略。

此敘事架構探討故事深層結構與元素,增補非營利組織募資敘事通則之研究,

為敘事研究增加深度。另外,本架構延伸探討敘事文本的論述,加入敘事者觀點 及聲音,為過去僅分析故事情節、角色的社福組織敘事或募資敘事研究,增加不 同面向的思考。

此外,過去以網路媒介敘事概念,探討社福組織故事或募資計畫的研究相當 匱乏,本研究也納入探討專案。在故事上,網路平台上的募資敘事結構具有因果 邏輯,按照先後順序排列,先提行動方案的形成過程,再談如何實踐行動。專案 中的超連結,雖可能讓文本變得非線性或多向,但僅做為專案的補充資訊,實際 上,專案的主要敘事線仍帶有線性結構,讀者受到內容暗示的閱讀順序引導至點 下贊助連結。另外,專案包含故事與資訊型態文案,資訊在形式上雖然不是故事,

但放入專案卻能呈現故事效果,像募資回饋方案是邀請讀者進入故事的鑰匙或行 動工具。

在論述面向,專案提案人有如社福組織代言人,而社福組織才是真正主導敘 事者。但專案中,社福組織並非總是以公開敘事者現身,而是穿插使用公開與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8

蔽的敘事手法。同樣地,在敘事觀點上,社福組織以零焦點呈現在社福組織裡發 生的事件,使用全知觀點;但當有社福組織提出某些訴求時,如行動呼籲等,會 轉為內焦點。在故事與論述時間關係的探討上,本研究也納入網路媒介特質討論 敘事並發現,為顧及網路閱讀習慣快速帶出重點,專案段落會經過重新挑選、組 織及概述。另外,募資專案的互動性主要發生在平台與專案間,而在專案內容中 比較少見。因此,當專案內容結束後,讀者點下贊助連結,就會形成互動性。透 過上一節的結論,本研究大致描繪社福組織募資專案敘事的樣貌與深層結構,為 學術帶來貢獻。

在實務界貢獻上,本研究藉由敘事研究梳理及歸納,統整出社福組織在企劃、

設計或撰寫募資專案敘事作品的看法,已於上一節繪製故事元素歸納總表,也列 出歸納重點如下:

其一,專案內容為起始、中段與結尾三段結構,「起始」為計畫主題、情境 鋪陳或角色介紹,「中段」主要說明問題及如何解決,「結尾」提出行動呼籲、募 資回饋方案,為半開放式結尾,讓讀者可以參與故事或敘事。角色安排上,社福 組織雖做為專案的行動主體,但不會只有一種角色功能,而是視情節轉換。

其二,個案故事主要為三至五個核心事件,篇幅約150-300 字左右。兩種呈 現脈絡,一種為呈現某個情境片段,像是角色困境或者脫困後的情境。另一種呈 現問題到解決的過程,完整表現行動前和行動後的差別,通常故事在組織介入後,

角色立場態度跟著轉變。侷限於篇幅長度,場景描述要能連結角色心境,或與推 動情節發展有關。而場景設定在個案家裡能突顯角色困境及處境,若設定在社福 組織附設機構能傳達角色在情境上的轉變,提升社福組織的形象,彰顯服務內容。

其三,募資專案背後真正的作者為社福組織,帶有全知觀點且主導敘事,會 交替運用隱蔽敘事者與公開敘事者。而在個案故事中,則由無或最少敘事者、隱 蔽敘事者兩者間轉換,部分故事運用公開敘事者手法。在敘事觀點和聲音上,社 福組織不但是故事角色,也是敘事者,因此在專案內容中以無焦點與內焦點交替 轉換敘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四,在故事時間與論述時間之關係上,專案內容呈現順敘法與預敘法,個 案故事以順敘法為主,故事僅敘說到現在為止,未來的故事則邀請讀者一起參與。

在長度上,受限故事篇幅,多運用概述及省略手法呈現,並強調文章中每個段落 的重點。在頻率上,專案內容多做一次論述,而在個案故事中有反覆論述,是為 了強調事件及角色。

二、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本研究針對群眾募資平台上社福組織的專案計畫,以Chatman(1978)的敘 事結構二分法─故事及論述,進行敘事分析。本研究屬於初探研究,為建構一個 新的敘事分析方法及說故事策略,以及描述社福組織專案計畫的基本樣貌。但本 研究在實際執行分析時仍遇到兩點限制,以下分述討論之。

第一、外在敘事情境影響故事形成,卻無法納入敘事研究。

本研究雖以最終採集的完整文本進行分析,然在分析中發現,一則故事形成 包含內在與外在敘事情境,內在敘事情情境諸如故事或論述元素的運用,事件排 列、角色特質、敘事手法等,而本研究在分析過程僅能觀察到文本的內在敘事情 境,而無法觀察到外在敘事情境,即故事在何種情境或背景下形成。

如以台北家扶中心的專案內容為例,故事設計者為何會置入貧窮資料庫報告,

為何挑選〈小鳳的故事〉來呈現台北弱勢家庭,在故事中強調貧窮刻板印象,而 不選用其他個案故事或有社工介入服務的故事,由於研究者並不在故事情境中,

或觀察其如何發生,僅能針對最後採集的文字進行分析,因而影響對故事的判斷。

同時,從上述例子也發現,故事建構涉及作者(故事設計者)的情境,包含:

社福組織、計畫撰寫者、行銷宣傳人員、社工等。本研究從十一則個案故事中觀 察到,許多個案故事是由社工的觀點敘述。社福組織為了保護服務個案,以及個 案紀錄由社工撰寫等因素,故事原始素材常由社工收集,再交由企劃人員撰寫成 讀者接收到的故事。由於原始素材的撰寫目的是為了個案紀錄,也可能會發生原 始素材敘事上的偏頗,或著重在某些事件、狀況的陳述,而忽略其他部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0

除了就文本與作者觀點來看,故事外在情境也有包含:(1)來自於組織文化 期待,像是社福組織偏好某類故事型態,如可憐或悲情故事;(2)故事設計者/

專案提案者本身對組織瞭解會影響內容的形成;(3)組織資源不足間接影響故事 成形,台灣社福組織的組織規模懸殊,在人力不足的組織中,可能是由社工撰寫 內容及故事,而撰寫能力會影響故事面貌;(4)行銷宣傳策略的考量,譬如:某 些專案目的是為了宣傳而非募資,敘事手法就有所不同;(5)社福組織目標或內 部人事結構等因素都會影響專案內容的表現。由於本研究並無參與故事建構過程 的情境,以致於在文本分析上只能靠自身的社福經驗來臆測或推論故事,是分析 時遇到的最大限制。

第二、關於研究結果類推至其他領域的問題。

社福組織目的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照顧社會少數弱勢,但社會問題同質性 高,即使運用群眾募資平台說故事,仍呈現社福組織某些類型的故事。且多數故 事結構是以悲慘或逆境做為開頭,經歷某些事件而逐漸好轉。雖然社福組織屬於 非營利組織的一環,但故事型態較難類推到藝文類、學術類等其他非營利組織,

也與營利組織或企業品牌的故事截然不同。

另外,關於能否類推至募資平台專案問題,由於平台上專案種類眾多,如設 計、藝術、遊戲或科技類品牌,產品屬性不同,像新創科技產品在說故事上,雖 然也會以使用者遇到的生活難題做為開頭,傳達商品的功能性,但故事中多數仍 強調物品的獨特性及品牌個性,與社福組織故事本質不同。綜上所論,本研究之 結果較適用於以社會福利為基礎的非營利組織或結合公益的社會企業,無法類推 到其他類型的募資專案。

本研究提出三點未來建議,如下:

第一、納入閱聽人分析或贊助者意願之行為效果研究,瞭解敘事交流面向。

援引黃筱茵與王泰利(2013,頁 56)的研究結果,將募資專案看作是一個虛 擬的社會行動場域,本研究推論,當讀者按下贊助,即加入故事行動成為故事角 色,或者接手繼續講述故事,運用網路敘事中的詮釋、探索、建構或參與等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來經驗故事,故事的原始意涵在經過閱聽人解讀後應有所不同。因此,建議未來 研究,可納入閱聽人接收分析研究,進一步探討社福組織專案敘事到閱聽人端,

在閱聽人各自的情境下,如何與文本的互動、解讀、詮釋、或再傳播的經驗。

同時,未來研究也可就此次歸納出的敘事結構及手法,模擬出不同募資專案 版本,實際放上平台上與讀者互動,並瞭解讀者對於敘事文本的接收、詮釋及參 與的想法。

而從行銷溝通層面來看,募資專案內容是一種經由設計後的傳播訊息,因此 未來研究可從群募平台蒐集其他募資專案,具有本次歸納出的敘事結構或特徵,

而從行銷溝通層面來看,募資專案內容是一種經由設計後的傳播訊息,因此 未來研究可從群募平台蒐集其他募資專案,具有本次歸納出的敘事結構或特徵,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