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 研究資料的蒐集 研究資料的蒐集 研究資料的蒐集

研究資料的蒐集有許多的來源,Yin 認為最重要的來源,分別為文件、檔案 紀錄、人工製品(artifact)、訪談、直接觀察與參與觀察(尚榮安譯,2001)。Miller

& Crabtree(1992)則將質性研究資料的蒐集分為訪談、觀察與文本三種方式(引自 潘淑滿,2003)。由於本研究欲了解一所企業附設幼兒園的組織文化特色以及與 所處的企業之互動,故研究者透過訪談幼兒園成員(包含園長、老師、幼兒園主 管與家長等)、觀察幼兒園物質環境、平日作息與活動和蒐集相關文件的方式,

蒐集、整理、分類、歸納及分析研究資料。以下就本研究蒐集資料的來源:訪談、

觀察與相關文件蒐集,逐一說明之。

一 一

一 一、 、 、 、 訪談 訪談 訪談 訪談

Kaufman 認為藉由面對面的訪談,可以蒐集豐富、詳盡與對受訪者有意義 的資訊(引自范麗娟,2004)。Schein 認為透過訪談的過程,研究者能與長期沉浸 在組織文化中的成員產生互動關係,以獲得組織中深層的基本假定 (陳千玉譯,

2005)。在進行訪談之前,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所得之資料與觀察過程中所發現 之特殊現象或事件,針對受訪者身份(如園長、老師、幼兒園主管或家長等)擬定 訪談問題,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深入了解本研究個案幼兒園中園長、老師與家 長所認知的學校組織文化。

2007 年 4 月研究者先以電話方式與竹心企業附幼園長連絡,希望透過園長 的引薦,研究者能認識欲訪談之對象並先排定訪談的時間。在園長的提醒下,研 究者得知 5、6 月為園所中最繁忙的時節,由於老師忙於準備幼教系學生實習、

母親節活動、幼小銜接座談與畢業系列等活動,較無心思與時間接受研究者的訪

談。與園長的協商之後,將老師們的訪談定於 8 月的暑假活動時候,與幼兒園主 管、家長的訪談時間訂於 5、10、11 三個月份。

黃瑞琴(1991)指出理想的訪談對象的主要特質為了解研究的現場文化、以及 有意願接受訪談。本研究中根據此二項特質所選取的主要訪談人選為園長與資深 老師,其餘的訪談對象分別為新進老師、家長、竹心公司派任協助幼兒園的幼兒 園主管、在竹心企業附幼見習一個月的實習老師、台南科學園區竹心公司新設幼 兒園園長以及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與幼兒園有互動的人員等,共 26 位人 士。訪談人員與時間如表 3-5-1,在表中研究者僅列出與訪談對象正式訪談的時 間,其後研究者以電話和在觀察中隨時詢問訪談對象的時間不列入此表中。

表 3-5-1 訪談人員與時間表

稱謂 代號 時間

園長 P 060404, 060501, 071231,080505 幼兒園主管 D 070509 公司員工 071108,080404 與園所有互動之

幼兒園主管,研究者能進一步了解竹心企業對個案幼兒園的的期許以及與幼兒園 的互動模式,有助研究者解讀幼兒園成員的價值觀與信念。此外,每個人進入幼 兒園時,總會帶著自己以往的經驗與價值觀。因此,當新進老師或與幼兒園有互 動的人員遇見幼兒園的組織文化時,容易產生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透過了解 新成員的文化震撼,將有助於研究者對幼兒園基本假定的解讀。由於幼兒園家長 均為竹心企業員工,因此透過家長會會長與數位家長的訪談,也可得知家長們對 幼兒園的期許以及該企業是否與幼兒園有特殊的互動關係。

基於對研究對象的尊重,研究者在訪談前一週先將訪談說明函(附錄 A)與訪 談大綱(附錄 B)以電子郵件方式傳給受訪者過目。並透過明明園長的介紹,對受 訪者有初步的了解以促進訪談時的互動。在進行訪談前,研究者先以開放、非正 式與較為輕鬆的方式與受訪者互動,就訪談之目的、倫理問題與進行方式與受訪 者溝通,以建立友善、信任的關係,消弭受訪者對於面對面訪談的陌生與防衛。

此外,研究者徵求訪談對象的同意,以錄音為協助資料記錄與補強研究者筆記之 誤的工具,並於訪談後盡快將錄音紀錄轉為文字稿,以清楚呈現訪談資料,並從 其中整理出研究者的的疑惑,藉由電話或再次當面向受訪者求證以釐清疑惑。

此外,在 2006 年 4 月 4 日第一次與明明園長的訪談中,研究者發現竹心公 司極為重視資訊安全,錄音筆與筆記型電腦等錄音工具皆無法帶入園所內,訪談 時研究者僅能以紙、筆紀錄。又因訪談地點在竹心企業附幼內辦公室,訪談過程 常被電話打斷。因此,在往後的訪談中,研究者都先與受訪者協商,將訪談地點 改為園所外的咖啡廳,以求順利進行訪談。

二 二

二 二、 、 、 、 觀察 觀察 觀察 觀察

Bodgewic 曾提及真實生活情境與語言表達之間常會有差距,因而訪談並不 容易了解現象的真實面(引自潘淑滿,2003)。透過觀察,研究者可以紀錄和描述 各種複雜的行為與互動(李政賢譯,2006)。研究者透過完全觀察、紀錄竹心企業

附幼的活動與成員平日在園所內的作息,從中得知成員們的行為模式,進而瞭解 其價值觀與基本假定。在觀察中所得之資料作為研究者之後訪談內容的參考,也 可與訪談所得的資料作一比對。

研究者進入竹心企業附幼觀察的日期始於 2007 年 3 月 24 日,止於 2008 年 2 月 2 日,觀察的日期與內容如表 3-5-2。根據研究者的實務經驗,幼兒園老師 或家長對於初入園的陌生訪客會有抗拒的心理,因此研究者初進入園所的觀察以 竹心企業附幼的學期活動為主,觀察內容以園所活動進行,竹心公司主管、家長、

老師與園所間的人際互動為主。待與成員們熟識並徵得同意後,研究者觀察的範 圍擴及至園所的園務會議,了解園所制度制定或活動設計的流程。研究者於 2007 年 9 月、11 月與 2008 年 1 月分別進入恩愛家與快樂家兩周,時間為早上 9 點至 下午 3 點。除了協助老師保育事項外,研究者也針對班級教學活動、老師或師生 間的互動進行觀察。

在觀察紀錄部份,研究者於每次觀察後,立即撰寫觀察札記,以文字描述現 場中所有的人、事、物。觀察札記的內容主要為觀察現象、研究者心得與省思、

研究方法、資料編碼,並記錄觀察中所發覺的疑問,以進一步訪談向相關成員釐 清。

表 3-5-2 觀察時間表

聖誕節 071219,071220,071221,071225 活動

年貨大街 080202

恩愛家 070903-070914 恩愛家 071105-071113 日常作息

快樂家 080107-080109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