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反思

第三節 研究限制

其一,為了讓四大報的資料可比,本研究的時間起點定在了《蘋果日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創刊的 2003 年 5 月 2 日,錯過了台灣民族建構的高峰期九十年代末至兩千年初,

那段時間也是陸配來台的初期,移民者、移出國、移入國都處在彼此摸索的階段,

陌生人的出現提碰上了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創生期,這一階段的媒體論述想必非常 有趣,但本研究沒能探討,實在可惜;

其二,《自由時報》網站(www.ltn.com.tw)上公佈的新聞和紙本新聞有出 入,我比對了 2008 年 3 月 11 日(隨便挑的一天)紙本新聞與網站新聞的差異,

發現有至少 30 則新聞是紙本報紙有而網站上沒有的,說明《自由》的網路資料 庫裡的資料是有所短缺的;

其三,我深知以新聞為本體是非常危險的,因而加倍努力地想在討論中納 入外部機會結構進行更加脈絡化的討論,然而仍然受到背景知識和研究能力的限 制,在複雜多樣的外部機會結構中,只考慮了政黨政治與總統大選對新聞論述的 影響,而沒有考慮民間團體的遊走、中國在全球資本分工中佔據的位置的改變、

少子化、縣市長及民代選舉等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研究限制是,我必須承認,和媒體一樣,我也從來 都不是旁觀者,我也有我的位置,我從我的位置觀察著台灣當下這個新的民族共 同體的萌生過程,遇到了困惑,想要答案,所以才有了這篇文章。換句話說,是 我本身的認知有局限,窮則思變且「思辨」,我好奇我為什麼會難過、為什麼會 羞愧、為什麼會想辯解,我好奇這些情緒的出處、好奇我的民族認同是如何被建 構起來的。因而我也常常會陷入郭佳佳和石之瑜(2009)所說的離散華人的困境 之中——「離散華人的身份使他們格外關注中國『被看』的角色,對於西方中國 威脅論的抗拒構成他們寫作中引以為賴的反動重心」。我的位置多多少少地決定 了我的認知邊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人工分類類目表(按筆畫排)

1. 人口問題:人口、人數、人士、統計、生育、出生、懷孕、育有、

寶寶、生下、生子、優生

2. 人情趣味:歡迎、幸福、故事、努力、感情、感謝、快樂、堅持、

關心、感動、感覺、辛苦、情緒、開心、心情、喜歡、放棄、獨居、感受、

感到、興趣、高興、認真、熱心、熱鬧、個性、自信、喝酒、坦承、氣氛 3. 人權:人權、人道、權益、權利

4. 工作就業問題:工作、就業、勞工、失業、打工、求職、經營、職 業、上班、外勞、員工、勞動、工作證、僱主、職場、面試、採認、助理、

非法打工、應徵、工人、工會

5. 下一代問題:子女、孩子、女兒、兒子、小孩、兒童、親子、台灣 之子、小朋友、新台灣之子、家長、幼兒、兒女、家庭教育、女童、新生兒、

扶養、收養、青少年、長大

6. 大陸政府:張志軍、公安、中共、國台

7. 支持:提出、支持、鼓勵、強調、推動、表揚、成功、建議、主動、

呼籲、承認、相信

8. 弱勢族群:榮民、弱勢、家暴、老榮民、低收、老人、族群、低收 入、保護、單親、原住民、幫助、低收入戶、婦幼、家扶、老翁、專線、客 家、家庭暴力、安置、救助、訪視、求助、扶助、老先生、障礙者、中低收 入、老兵、少數

9. 反對:擔心、懷疑、抗議、質疑、反對、不滿、拒絕、否認、駁回、

批評、抱怨

10. 公平:歧視、保障、平等、公平、不公 11. 公共衛生:衛生、醫院、醫師、醫療

12. 立法機構與立法流程:立委、立法院、修法、草案、議員、法案、

院長、立院、議會、表決、會期、院會、修正案、決議

13. 司法機構與司法流程:法院、法官、判決、起訴、律師、司法、法 辦、地院、地方法院

14. 民眾民意:民眾、人民、民間、市民、共識、鄉親、居民、意見、

民意、鄉民、外界、公民

15. 民間團體:協會、基金、志工、基金會、團體、社工、促進會、社 團、聯盟、慈濟、中華兩岸婚姻促進會

16. 死亡:過世、死亡、死者、自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年紀:年齡、年輕、高齡、年紀、年滿

有限、規範、額滿

偽造、偷渡、傷害、侵害、殺人、當事人、受暴、賭場、性交、不法、撤銷、

應召、妨害、指控、全案、嫌犯、徒刑

43. 媒體科技:電腦、網路、科技、電視、打電話、媒體、網站、傳真、

手機、上網、電子

44. 結果與影響:影響、造成、成果、結果、預計、導致、引起、引發、

事後

45. 農業:農業、農會、農藥 46. 節假日:春節、母親節、過年 47. 資源:資源、人才、人力

48. 群體活動:活動、舉辦、參加、舉行、比賽、表演、會議、座談、

園遊會、講座、到場、演出、典禮、主講、節目、座談會、參觀、展出、演 講、主持、出席、會場、召開、遊戲

49. 經濟/商業:經濟、發展、收入、公司、集團、消費、業者、台商、

市場、費用、生意、財力、設計、企業、老闆、創業、需求、財力證明、投 資、家計、賺錢、繼承、動產、百萬元、經費、廠商、價值、待遇、財產、

工廠、預算、人民幣、台幣、銀行、遺產、所得、不動產、交易、存款、十 萬元、事業、景氣、億元、五百萬、學費、收費、購買、養家、優惠、工資、

家用、金額、生活費、家境

50. 檢警調機關與調查過程:警方、調查、分局、員警、警察、檢查、

查獲、訪查、派出所、警局、報案、逮捕、移送、專勤、警分、勤隊、專勤 隊、檢察、檢署、檢察官、檢警、報警、檢方、接獲、警員、警政、篩檢、

查出、偵辦、警察局、市警、查察、清查、追查 51. 歸因:責任、原因、理由、分析

52. 證據:證明、平均、比率、作證、照片、事實、文件

53. 權威/負責人:代表、研究、負責、理事、教授、理事長、主管、主 辦、幹事、承辦、台大、秘書、主席、會長、董事、董事長

54. 變化趨勢:維持、持續、增肌、超過、穩定、比例、加強、擴大、

改善、百分之、陸續、減少、面臨、改變、提升、愈來愈、愈來、高達、變 成、逐漸、衍生、趨勢、因應、首度、提高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方孝謙(2001)。《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台北:巨流出版。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

《臺灣社會研究》,41:99-127。

王甫昌(2002)。《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台大出版。

尹者江(2003)。《冷戰前後台灣地緣政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畢 業論文。

王俐容、王維菁、朱淑娟(2008)。〈跨國性社群電視媒體初探: 以《 台灣媳 婦》爲例〉,《中華傳播學刊》,14: 267-313。

王泰俐(2004)。〈電視新聞節目「感官主義」之初探研究〉,《新聞學研究》,

81:1-41。

王曾才(2004)。《世界現代史(上)》。台北:三民書局。

江宜樺(2001)。〈新國家運動下的臺灣認同〉,《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 哈佛 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頁 181-216, 臺北:新自然主義。

李金梅譯(2000)。《民族與民族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書:Hobsbawm, E. J. (1991).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

Lond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李坤城(1999)。《舊民族主義,或新公民社會?--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批判》,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朱靖波、張琍(2002),《自然語言理解 》,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廣均(2004)。《文化適應與象徵鬥爭——名字命名的社會學分析》, 臺北:

學富文化。

行政院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13)。《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結果摘 要分析》,取自: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public/Data/512817134071.doc。(上網日期:

2016 年 1 月 16 日)

行政院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10 年 1 月)。《移民署月刊》,1:1。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行政院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9)。《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報告摘 要》,取自: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public/Data/512817122571.doc

(上 網日期:2016 年 1 月 16 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4 年 1 月 16 日),《大陸工作簡報》。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 年 6 月 16 日),《現階段外籍與大陸籍配偶移入 因 應 方 案 》 , 行 政 院 第 二 八 九 四 次 會 議 。 取 自 :

http://www.rclaw.com.tw/images/lawknowimage/mainlander.pdf

李翰林(2008)。〈民間聯盟參與 1,410 億治水預算審查—政治機會結構的觀 點〉,《台灣民主季刊》,5(4): 87-128。

余光弘(1979)。〈東賽德克泰雅人的兩性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集刊》,48: 31-53。

汪宏倫(2012)。〈淺談兩岸國族問題中的情感結構〉,徐斯儉、曾國祥(編),

《文明的呼喚——尋找兩岸和平之路》,頁 182-231。新北:左岸文化。

邱宜儀、蘇蘅(2009)。〈政治名人與媒體: 馬英九報導的新聞框架初探〉,《新 聞學研究》,99: 1-45。

吳介民(1997)。〈經貿躍進,政治僵持?後冷戰時代初期兩岸關係的基調與變 奏〉,《台灣政治學刊》,1: 211-255。

吳介民(2010)。〈第三種中國想像〉,吳介民、范雲、顧爾德(編),《秩序 繽紛的年代:1990-2010》,頁 353-383,台北:左岸。

吳叡人(2015 年 12 月 15 日)。〈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菜 市場政治學》。取自:http://whogovernstw.org/2015/12/15/rweirenwu3/(上網 時間:2016 年 1 月 3 日)

吳叡人(2012)。〈賤民宣言──或者,臺灣悲劇的道德意義〉,徐斯儉、曾國 祥(編),《文明的呼喚——尋找兩岸和平之路》,頁 165-180。新北:左 岸文化。

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台北:時報文化。(原 書:Benedict, A. [2007]. Imagined community: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UK: Verso.)

金天明、王慶仁(1981),〈「民族」一詞在我國的出現及其使用問題〉,《社 會科學輯刊》,4:87-92。

林怡瑩(2003)。《環境風險、環境運動與媒體:以台灣焚化爐政策爭議的媒體 再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林嘉源(2005)。〈「外籍新娘」媒體形象再現-以《中時》、《聯合》與《蘋 果》為例〉,《中華傳播學會 2005 年年會論文》。上網日期:2015 年 10 月 5 日,取自 http://ccs.nccu.edu.tw/word/HISTORY_PAPER_FILES/133_1.pdf 周昭濤(2005)。《文本聚類分析效果評價及文本表示研究》。中國科學院研究

生院碩士論文。

范明獻(2011)。〈對境外災難報導的新聞框架分析——以《中國青年報》海地、

智利地震報導為例〉,《當代傳播》,2: 67-71。

郇建立、李靜韜譯(2002)。《後現代性及其缺憾》。上海:學林出版社。(原 書:Bauman, Z. [1997]. Postmodernity and Its Discontents. Cambridge, UK : Polity Press &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施正鋒(2005)。〈多元文化主義、共和主義、到憲正主義的思辨-建構多元族 群的民族國家〉,《國家政策季刊》,4(2) : 5-28。

郭佳佳、石之瑜(2009)。〈鄭永年的中國新民族主義敘事-華裔作家的一種身 分策略〉,《中國大陸研究》, 51 (3): 63-84。

柯裕棻(2008)。〈電視的政治與論述: 一九六○ 年代台灣的電視設置過程〉,

《臺灣社會研究》,69: 107-138。

郝時遠(2005)。〈中文「民族」一詞源流考辨〉,《民族研究》,6: 60-69。

胡台麗(1990)。〈芋仔與蕃薯-台灣 [榮民] 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 107-131。

洪漢鼎譯(2010)。《詮釋學:真理與方法》。上海:商務印刷館。(原書:

Gadamer, H. G. [1960]. Hermeneutik: Wahrheit und Methode. Tübingen, Deutsche: J.C.B. Mohr [Paul Siebeck].)

姜寧、宮秀軍、史忠植(2002)。〈高維特徵空間中文本聚類研究〉,《計算機 工程與應用》,10:63-67。

莊舒仲(2015 年 12 月 11 日)。〈陸配行動爭取權益 選臺不分區立委〉,《中 時電子報》,取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11000967-260302 (上網時間:

2015 年 12 月 30 日)

翁秀琪(1997)。《批判語言學, 在地權力觀和新聞文本分析: 宋楚瑜辭官事件 中李宋會的新聞分析》,台北: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陳小紅(主持)(2004)。《我國現行人口政策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

陳小紅(主持)(2004)。《我國現行人口政策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