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過程當中儘量力求嚴謹,但難免存在以下研究限制;

(1)本研究並未採取統計方式而使用描述性研究,其研究分析與個人職 場經驗,有可能造成較個人主觀的判斷,而影響其研究結果。

(2)由於本研究主要以個案研究法與深度訪談的方式得到本研究結 論,儘管在訪談過程中力求公正客觀,但是訪談法一般被認為可能 趨於主觀,或許比較缺乏客觀的研究之可信度,此乃為本研究之限 制之一。

(3)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但受制於時間與各家公司投資策略機密,

僅能針對台灣貨櫃運輸業個案進行研究,雖然對三個不同個案進行 訪談,以釐清個案公司在投資策略上的考量,但研究結果僅能代表 個案公司之投資上的考量,難以推論到整個貨櫃運輸業,此為本研 究上另一個研究限制。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初版,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譯 自Michael E. Porter (1980)。

方至民(2003),企業競爭優勢,初版,台北,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吳青松(2002),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初版,台北,智勝出版社。

林宜新(2004),『多國籍企業母子公司整合程度之研究-以台商母子公司為 例』,私立長榮大學碩士論文。

林武郎、張承傑(2000),『中國大陸與越南投資環境之比較』,中國商銀月刊,

第19卷第12期,2000年12月。

林清河、桂楚華(1998),服務管理,初版,台北,華泰書局出版。

姚美慧(2000),『臺商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模式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大陸及東 南亞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秦宗春(1999),『越南投資環境之現況與挑』,經貿情勢暨評論季刊,第4卷第 4期,1999年12月。

梁晉嘉(2007),『循續漸進的海外投資策略:以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對大陸投資 為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梅(2001),『影響越南外資投入的內因分析』,東南亞研究,第四期,2001 年12月。

郭旭光(1994),『蘇比克灣與越南投資環境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郭育源(2004),『台商赴越南投資進入模式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私立 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黃兆仁(1999),『新南向政策下投資區位與策略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 員會。

黃賀(1996),『越南之經濟改革與投資環境評析』,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1期,

1996年1月。

蔡孟潔(2003),『集團內部網絡、廠商寡佔反應與對外直接投資之研究』,東 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世輝(2000),『越南投資環境評估及台商投資模式分析』,東南亞投資雙月 刊,第11期,2000年11月。

蘇孫賢(2000),『台商在東南亞投資現況分析-以台商在泰、馬、越、菲為例』,

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瑩華(1998),『台商在東南亞投資的概況及策略-兼論金融風暴對台商投資 的影響』,東南亞經貿投資季刊,第2期,1998年4月。

二、 英文部份

Agarwal.S. & Ramaswami .S. (1992), “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Impact of Ownership, Lo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Facto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23, No.1, pp.1-27。

Dunning J.H.(1980), “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11, pp. 9-31.

Dunning J.H.(1993),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the U.K.” Lloyds Band Review, Vol. 158, pp.1-19

Dyker, David A. (1999),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Former Communist World: A Key Vehicle for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Innovation Vol.12.

No.3, pp.345-352。

Erramilli, M.K. & C.P. Rao (1991), “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s by Service Firms: Role of Market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30, No.2, pp.135-150。

Hill, Hwang & Kim, (1990)“An Eclectic Theory of the choice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1。

Johanson, J. & L.G. Mattson, (1987),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s-A Network Approach, In N. Hood and J-E. Vahlne eds. Strategies

in Global Competition, London: Croom Helm。

Kogut, B. and H. Singh (1988a), “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19(3), pp.411-432。

Kim, W. C. & P. Hwang (1992), “Global Strategy and Multinationals’ Entry Mode Choi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23, No.1, pp.29-53。

Knickerbocker, F. T. (1980), “Oligopolistic Reaction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Cambridge: MIT Press.

Kojima, K. (1978),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New York: Praeger Press.

Root, F.B. (1987), 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 Washington:

D.C, Health and Company。

Vernon, R., (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pp.190-207。

三、 相關網站

台灣駐越南代表處,2008 09 01 搜尋 http://www.teco.org.vn/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貿組駐越南代表處,2008 09 01 搜尋 http://www.teco.org.vn/economy.htm

越南計劃投資部,2008 09 01 搜尋 http://www.mpi.gov.vn/

越南經貿部,2008 09 01 搜尋 http:www.mot.gov.vn/

World Bank, Site visited on 10th October, 2008.

http://www.worldbank.org/

Vietnam Venture Group, Inc. Economic Indicators, Site visited on 11th November, 2008.

http://www.vvg-vietnam.com/economics_cvr.htm#Foreign%20Capital%20Investm ent

Zawya, Site visited on 5th January, 2009. .

http://www.zawya.com/Story.cfm/sidZAWYA20090406045355/UASC%20a mong%20top%2020%20container%20shipping%20firms%20in%20the%20 world/

附錄

不同興業模式航商在海外投資策略之調查

各位航運產業界的專家,您好:

首先感謝您能撥冗填寫這份專家問卷,本研究為探討不同興業模式的航商,在海外 投資時的策略差異。

傳統製造業在新興市場進行價值鏈創造時的整體支援活動(Support Activities),由 下而上依序分別為:「1.採購/2.技術發展革新用/3.人力資源管理/4.產業基礎設施應用 含財務、營運規劃」等。根據林清河、桂楚華(1998)所述:支援性服務 (Support Activities:人事、會計、採購及抱怨處理等等)的類別,包括在所有產業的部門內,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支持公司的主要機能與活動 (Primary Activities),所以不論哪一種 產業,其係『無所不在』的。該書並引用諸多文獻說明,但亦仍無法具體的解釋貨櫃 運輸此一服務產業與其他的服務產業;在支援性服務上的差異。有鑑於此,以筆者多 年的實務經驗,再加上另行透過專家訪談的方式,選取三位在國際物流產業任職或研 究超過二十年以上的產、學界專家,進行『國際貨櫃物流產業之支援性服務』之內容 認定,統合後並以『1.新興市場擴展方式 2.物流協作體係的建立 3.外派員工與在地 員工的制度建立 4.航商在地營運模式(自有碼頭、拖車機具、場棧設施、內陸複合運 送)』來做為製造業與服務業之基礎差異性。

本研究嘗試利用「獨資、合資、代理」三種不同興業模式的國際航商為訪問對象,

就其進入新的海外市場後(以越南為例子)的投資策略,做為研究方向,以了解不同的 個案公司進入越南後,在整理支援活動上,所產生的差異性。

本文所收集的資料僅作學術之用,絕不對外公開,敬請放心填答!在此感謝您的熱 心協助,使得這份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敬祝 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國立高雄大學 IEMBA 指導教授:李亭林 博士

研 究 生:謝昇宏 聯絡電話:0908-033-011 E-Mail: hsieh588@ms15.hinet.net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資料

A2 貴公司可能先與「當地船務代理業者(Shipping

Agency)」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 □ □ □ □

A3 貴公司可能先與「當地碼頭經營業者(Terminal

Operator)」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 □ □ □ □

B2 貴公司可能先與「本國船務代理業者(Shipping

Agency)」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 □ □ □ □

B3 貴公司可能先與「本國碼頭經營業者(Terminal

Operator)」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 □ □ □ □

C2 貴公司可能先與「第三國船務代理業者(Shipping

Agency)」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 □ □ □ □

C3 貴公司可能先與「第三國碼頭經營業者(Terminal

Operator)」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 □ □ □ □

3.貴公司對於外派至越南當地的員工,大約多久會輪調回國服務?

□ 1 年以內 □ 1~2 年內 □ 3~4 年內 □ 5~6 年內

□ 6 年以上

4. 貴公司外派員工之年齡大約為?

□ 30 歲以下 □ 31 歲~40 歲 □ 41 歲~50 歲 □ 51 歲~60 歲

□ 61 歲以上

5.貴公司外派員工的平均薪資,比起在國內同級員工的薪資水準?

□略低(約低於 10%以內) □較低(約低於 20%以內) □更低(約低於 30%以內)

□略高(約高於 10%以上) □較高(約高於 20%以上) □更高(約高於 30%以上) □ 相當 6.貴公司當地員工的薪資,與其他國際物流業者相比之薪資水準?

□略低(約低於 10%以內) □較低(約低於 20%以內) □更低(約低於 30%以內)

□略高(約高於 10%以上) □較高(約高於 20%以上) □更高(約高於 30%以上) □ 相當

第五部分:航商在地營運模式

1.貴公司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在越南市場擁有自有的裝卸碼頭?

□ 不可能 □ 1 年以內 □ 1~2 年內 □ 2~3 年內

□ 3 年以上 □ 現在已有此設施 □ 其他

2.貴公司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在越南市場擁有自有的場棧設施,例如:棧埠、倉儲等 ?

□ 不可能 □ 1 年以內 □ 1~2 年內 □ 2~3 年內

□ 3 年以上 □ 現在已有此設施 □ 其他 3.貴公司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在越南市場擁有自有的拖車機具?

□ 不可能 □ 1 年以內 □ 1~2 年內 □ 2~3 年內

□ 3 年以上 □ 現在已有此設施 □ 其他 4.貴公司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在越南市場提供相關的內陸複合運送服務?

□ 不可能 □ 1 年以內 □ 1~2 年內 □ 2~3 年內

□ 3 年以上 □ 現在已有此服務 □ 其他

問卷到此填答完畢,萬分感謝您的大力協助!

全文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