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網路與學生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社會網路與學生相關研究

社會網路在學校的相關研究多為研究教師之工作滿意度,學校教職員工間的 相處與學校文化,或針對特定教師功能(如資訊組長),對於學生的部份偏重於學 生的偏差行為觀察,學生的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其背景變項之間的相關影響,

少有研究是針對學生本身表現出來之社會網路指標特性進行研究,學生的社會網 路指標就代表學生在當時的狀態,如果能夠對於學生社會網路進行分析,找出網 路中需要支援的學生,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的校園生活以及學習上能更加順利。以 下針對社會網路與學生相關研究加以描述,著重在其使用的分析方法以及資料的 蒐集方式。

謝亞恆與林俊瑩(民 96)研究社會網路、學校教學品質與學校滿意度之關 聯性,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大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現狀,並發展一個解 釋學生對學校滿意度的因果模式,研究方法以因素分析、多元迴歸,和路徑分析 等方法,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釋出的資料庫,該資料庫於

別、家庭社經地位、學校類型、學院別),問卷中亦包含關於學校教學品質的問 題,研究的結果發現,台灣地區大學生對學校滿意度(包括學校、科系、師資與 課程)普遍有正面評價;社會網路、學校教學品質等兩類中介變項對於學生的學 校滿意度解釋上都有顯著影響。其中學校教學品質愈佳,學生對學校愈滿意;不 過社會網路對各層面學校滿意度的影響未必是正面,即社會網路愈佳,學生未必 對學校的滿意度愈高;因果關係的檢證發現,不同性別、父親職業與家庭收入的 學生,會因為社會網路關係的好壞,或對學校教學品質的感受不同,而進一步使 其對學校的滿意度有所差異。

羅梅香(民95)針對國中生英語補習、家庭英語學習資源與英語學業成就之 間的關係。資料蒐集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南縣公私立國三學生,樣本人 數共509 人,問卷內容包含了學生基本資料、校外英文補習狀況量表、家庭英文 學習量表,在文化資本的問卷中問了學生平常參與的文化活動以及用在家中使用 英語的情況,在社會資本中則是問平時家長對於學生在英語方面的關切程度如 何,研究方法利用採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 定、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與社會資本相關的為 國中生家庭英語學習資源中的「財務資本」和「家庭內社會資本」愈豐富,其參 加英語補習年數就愈長與國中女學生的家庭英語學習資源「文化資本」方面明顯 高於男學生。

李文益與黃毅志(民 93)的研究中以「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概念,

來解釋學生的教育成就,研究根據台東師範學院,於 2001 年 12 月進行的「台 東師院學生的昨日、今日與明日問卷調查(二)」資料做分析,問卷資料中文化 資本的問卷在調查學生在這學期以來從事了哪些休閒活動,做為文化資本的依 據,而社會資本則是調查學生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情況(與家長、同儕、師長的 人際互動)分析方法則是用了所運用的分析方法則包括了平均數比較分析、多元

迴歸分析、因素分析與路徑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文化資本方面,學生所擁有之 精緻文化越高,有助於提昇其學業成績;負面文化越高,學生之學業成績則越低;

在社會資本方面,則發現學生與師長互動越佳,其學業成績越高。

郭玉辰(民 93)研究國中班級運作脈絡,探討國中生的社會關係與生活,

目的在於協助新任導師得以迅速掌握一個班級內部之基本社會架構並得加以反 思學生班級社會所顯示之教育意義,最後讓一般讀者得以共同觀察一個國中班級 之運作及班級學生之生活,研究中資料蒐集採用俗民誌(ethnography)的方式,

像是田野調查一般,深入到被研究的對象身旁。研究中一開始也使用了社會網路 問卷,問卷有兩份,一份是為了建構出小朋友初步的友誼網路情況,問卷名稱為

「我的好朋友」調查問卷,要同學寫出自己的朋友,還有他認為誰與誰是朋友等 等;而另一份問卷則是為了得到同學與老師之間關係的問卷,問卷名稱為「麻辣 鮮師」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則是要同學寫出老師的綽號、至理名言、搞笑指數等 等,之後再由實地觀察去比對學生問卷內容,也觀察其變化,研究結果為對該班 級情況整體之質性描述,研究過程當中也找出了班上的分群、重要核心人物以及 被孤立的同學等等。

葉家富(民 92)對於台東大學師範生的社會網路資源是否影響師範生之教 師職業取得與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研究中資料蒐集採用問卷方式,其中針對社會 網路資源的問卷內容為詢問師範生是否有人協助你找到目前教職?如提供訊 息、寫介紹信、帶你認識相關人士等,測量測量協助者與畢業生關係以及當時他 與你認識的深淺程度如何?來測量社會網路的資料,研究分析方法包括單變項百 分比次數分佈、列聯表分析、均數比較分析、OLS 多元迴歸分析。研究結果發 現社會網路資源對於畢業生取得正式教師職位沒有顯著影響力社會網路資源變

劉劭純(民 92)以俗民誌(ethnography)方式,去看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友 誼狀況,主要目的是採取俗民誌研究方法,實地進入一個國小二年級的班級做日 常生活的觀察,呈現兒童友誼世界的樣貌。透過參與觀察、訪談、文件等方式收 集資料,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友誼的多元與動態:在學校環境、教室及家庭 中流轉的友誼有許多樣貌,包括好朋友間擁有私密性的物理空間、由物理環境空 間所創造發展之遊戲聯繫著彼此友誼、接觸容易對培養友誼有其重要性、家長是 孩子們建立起友誼世界的「經紀人」。二、友誼之表現方式:合宜的媒介方式,

讓友誼持續傳遞與進行,好朋友之間以紙筆、肢體動作與言談三種方式來表現彼 此友誼。三、友誼之行為類型:一起活動、互相安慰、互相幫助、物質分享、相 互討論、注意好朋友的一舉一動、互相模仿。四、容易形成好朋友的原因:長期 相處,多所接觸;討人喜歡的親和力外表;課業;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良好;情 感性因素;相似性。五、友誼中的衝突與困境: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友誼受挫時,

往往不知所措,也因為適切行為的缺乏和非語言的敵意表情及動作,常造成友誼 中的衝突與困境,而孩子會採取化被動為主動、不斷溝通與瞭解、正向的語氣以 因應之。

鄭尹茹(民91)調查大學生在線上課程從學期初到學期末的實體互動網路以 及線上的互動網路希望能以社會網路分析描繪出在校園線上與線下世界的網路 情況,在線上收集資料的方式為平台中的討論區、私人訊息以及新聞區這些可以 互相回應網路關係的地方,從資料庫中萃取出所需的資料轉換為矩陣,而實體網 路部份則以問卷要同學回答與網路中每一位參與者的關係程度,情感網路(不認 識、不熟、熟、很熟),工作網路、諮詢網路與討論網路則是回答(幾無互動、少、

普通、常常),而工作、諮詢與討論網路在分析中發現相關性非常高,所以分析 時以諮詢網路代表。分析方法則是使用社會網路分析法中的中心性、密度與強 度。研究結果顯示線上世界的確對於實體網路產生了一定的改變與影響包括:弱 聯繫之替代效果;虛擬世界邊陲的失落,引發實體小群體強聯繫之補償效果;虛

擬意見領袖之弱移轉效果。

楊雪華、陳端容、李蘭與柯姍如(民 91)指出高中生在班級中人際網路位 置與吸菸行為的相關性。針對台北市一所綜合高中一年級男女合班的學生,利用 自行發展的社會網路問卷,以全班集體填答方式收集資料。應用 KrackPlot3.2 及 UCINET 5 社會網路分析軟體,描繪同班學生之人際網路,並以 Logistic

Regression 驗證人際網路位置與吸菸行為的關聯性。研究結果班級中人際網路位 置與吸菸行為有關,且因班級類別而有差異。顯示高中生在其班級中人際網路位 置可分為三種類型:小團體成員、團體外圍者及孤立者。班別、網路位置與學生 的吸菸行為有關係,且具交互作用。以班別比較,職業班學生的吸菸比是普通班 學生的 6.82 倍;以網路位置比較,孤立者的吸菸是小團體成員的 2.96 倍。相反 地,職業班孤立者的吸菸勝算卻比小團體成員低,為其 0.09 倍。

吳齊殷與李文傑(民 90)在研究青少年友誼網路的特質與變遷,做了長期 的追蹤研究,研究重心放在青少年友誼網路的本質與其相應的時間變化上,研究 的資料為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支助之一項為期三年的青少年偏差行為研究,資料 蒐集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公私立國中為對象,包含了學生國中三年來的所 有調查資料,而社會網路友誼網路問卷則是要學生寫出要好程度在前三名的同 學,同學的性別、是否同班以及年齡,研究方法為社會網路分析中的網路大小、

相互性、程度中心性等。研究結果發現,友誼網路對青少年學生而言確實有其重 要性與長期持續效果,而且友誼網路隨著時間變遷會有所進化與退化,而不是成

相互性、程度中心性等。研究結果發現,友誼網路對青少年學生而言確實有其重 要性與長期持續效果,而且友誼網路隨著時間變遷會有所進化與退化,而不是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