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從黑夜到光明」的進程

第一節 由器樂先現的人聲主題

3. 終樂章發展部

在發展部第一大段的四個段落當中,「末日經─復活主題」都是重要的發展素材

(參見【表 3-3-7】)。其中,具前奏性質的第一段,運用了「末日經」前四個音構成 的動機;進行曲式的第二段,「末日經」和「復活」成為兩條獨立的旋律,以對位的 方式交織呈現;第三段和第一樂章裡主題的呈現關係密切;第四段為間奏,再度運用 了「末日經動機」。

發展部第一個段落包含數個不同的動機音型,前半段(第 194-205 小節)主要由 開啟終樂章的「可怕動機」構成。四個小節的間奏之後,長笛和小提琴以 ff 的力度演 奏「末日經動機」,和銅管的「可怕動機」形成對位;隨後「末日經動機」改由十三 支高音木管用 fff 的力度齊奏,將樂句推至高潮。在這個段落裡,「末日經動機」第三 和第四音之間的音程,不再是原來的小三度,而是擴大成為完全四度。

發展部第二段,四個音的「末日經動機」在 F 大調上發展成為一個新的進行曲主 題,由低音管和標示著「錘擊」(martellato)的絃樂群共同演奏【譜例 4-1-13】。

【譜例 4-1-13】第二號交響曲第五樂章,第 220-227 小節,末日經主題(低音管和絃樂群)

Kräftig

在這個「末日經主題」的第二個樂句上,小號英雄式地奏出「復活」的變形【譜例 4-1-14】,兩條旋律形成對位(第 230-237 小節)。

【譜例 4-1-14】第二號交響曲第五樂章,第 229-238 小節,復活變形

小號 1., 2.

小號 1., 2., 5.

小號 3., 4. 小號 3.、長號 1.

接著是一個連續轉調的過渡句,共十三個小節。在此,以絃樂聲響為主的「末日 經主題」持續發展,與之對位的是源自呈示部 A'段後半、變化過的「復活」旋律(參 見【譜例 4-1-12】)。首先,木管和第一小提琴從 c''起始,奏出旋律的前三個音(第 238-239 小節);稍後小號改由 d''出發,唱出整句旋律(第 242-245 小節)。緊接著,

長號從 b 開始,重申此旋律(由第三部和第一、二部接力完成),同時長號一、二部 和小號一、二部相隔一小節分別從升 d'和升 d''出發,密接演奏旋律的前三個音(第

245-247 小節)。最後,十支抬高號口的法國號,以 fff 的音量奏出旋律的變體,準備 進入新的樂句。新的樂句(第 251 小節起)建立在降 A 大調上,絃樂群再度有力地 奏起進行曲式的「末日經主題」;對位線條由小號演奏,將承接自法國號的音型繼續 發展,形成新的主題旋律。

進行曲在兩個樂句之後結束,「末日經動機」(高音木管和小提琴)和「可怕動機」

(小號)的同時出現,開啟騷動不安的過渡樂段(第 267 小節起)。這個過渡樂段和 發展部開頭的前奏相似,由許多動機交織而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以多種不同樣貌呈 現的「末日經動機」。以第 270-273 小節為例,短短四個小節便交疊有五次動機的呈 現【譜例 4-1-15】。

【譜例 4-1-15】第二號交響曲第五樂章,第 270-273 小節,交疊出現的末日經動機

四支法國號像是仍在回憶之前的進行曲一樣,以四分音符展現動機;同一時間小號 五、六部以較強的力度奏出二分音符的動機原型;小號一、二部利用帶著附點的新節 奏型,連著吹奏兩次動機;最後,三支長號和低音號,以相同的節奏型回應小號一、

二部。五次展現除了音域、節奏型和使用的樂器不盡相同,動機第三和第四音之間的 音程,更是隨著和聲進行,從減四度(法國號)、小三度(小號五、六部)、大三度(小 號一、二部)、完全四度(小號一、二部)到刺耳的增四度(低音銅管),不斷變換。

帶著魔鬼音程的動機,稍後又出現了兩次(第 277-278 和第 280 小節);隨後,動機

第三、四音的音程固定在完全四度。段落最後,這些由長號和小號輪番吹奏的「末日 經動機」,帶領樂團持續累積能量,準備進入發展部第三段的高潮。

發展部第三段(第 289-324 小節)大致上改寫自第一樂章第二發展部的「複合主 題與動機」樂段(第 270-294 小節),是第一樂章「未來預言」258 的印證。不同於第 一樂章的晦暗陰森,這次「末日經」是在「突然較為強有力地」(Mit einem Male etwas wuchtiger)和「沉重地」(Pesante)標示下,259 由小號和長號以 ff 的力度奏出,同 時木管與絃樂以附點音型進行伴奏。「末日經」八個小節的樂句之後,原本第一樂章 裡以該樂章主題素材構成的四小節過渡(第 278-281 小節),在此改由法國號和長號,

兩度吹奏「復活」前三個音構成的短小動機(第 297-300 小節),做為緊接著出現的

「復活動機」的前導。「復活動機」這次同樣由小號領頭奏出,但少了第一樂章裡劇 烈的力度變化,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向前驅動的熱烈氣氛。「復活」與「永生」的宣告 再度被銅管的「末日經動機」打斷,且這次導向更長、更複雜的「崩潰」260(第 310-324 小節):除了和第一樂章相同的長音、震音和三連音下行音階,馬勒在此還加入了「可 怕動機」和帶有魔鬼音程的「末日經動機」,前者由長號吹奏,後者先由小號負責,

音域一次比一次低,最後一次交由長號收尾【譜例 4-1-16】。

【譜例 4-1-16】第二號交響曲第五樂章,第 310-323 小節,末日經動機

258 Bekker, Mahlers Sinfonien, 97.

259 Stark-Voit and Kaplan eds., Partitur, 226.

260 Floros, Die Symphonien, 72.

在第一份和第三份「標題文字」裡,馬勒用相當生動的詞彙,描繪發展部第二和 第三段這精彩的進行曲。1896 年他對鮑爾萊希納說道:「現在所有人匯聚成為一個巨 大的行列:乞丐和富翁、平民和國王、作戰的教會、教宗。所有人一樣恐懼、哭喊且 發抖,因為在神面前沒有義人。」261 1901 年為德勒斯登的演出所撰寫的解說裡,也 有類似的記述:「死者爬起,緩步邁進,排成無盡的行列。世間最偉大和最渺小的、

君王和乞丐、義人和惡人──所有人都要入列。」262 不過,這短短幾句話其實遠不 能傳達馬勒這段音樂的豐富,正如貝克所言:「【這個段落的】語言表現力……是如此 傑出,詩意的附加想法即便是依其精神而來,也只會造成妨礙。比起那溫順的評論,

從音樂自身流露出來的想像,更容易記住且生動鮮明得多。」263

4. 終樂章再現部

再現部的前奏1(第 402-417 小節)由「可怕動機」猛烈的叫囂開始;段落最後,

銅管三次奏出「末日經動機」【譜例 4-1-17】,其音程為大二度和完全四度,讓人回想 起呈示部裡主題的第一次呈現。這是「末日經」素材在樂曲中的最後一次展現。

【譜例 4-1-17】第二號交響曲第五樂章,第 409-417 小節,末日經動機

「這是合唱音樂裡最輕柔的進入。當它在首演音樂會上初次發響,觀眾席傳來深 深吸氣的聲音。這是馬勒第二號交響曲的復活聖詠。」264 開啟「清唱劇」的「復活

261 請參見附錄三的第一份「標題文字」

262 請參見附錄三的第三份「標題文字」

263 Bekker, Mahlers Sinfonien, 97.

264 Gilbert E. Kaplan, “The Creation of the Resurrection Chorale,” in Mahler: The Resurrection Chorale (New York: Kaplan Foundation, 1994), 7.

聖詠」,是採用類似「四詩節頌歌」(vierstrophige Ode)265 的形式鋪排,分別佔據了 清唱劇部分八個詩節當中的詩節1、詩節2、詩節4和詩節8。四個詩節的旋律都屬

「復活」的延伸,配置基本上也都以合唱聖詠為主體。其中,歌詞改寫自聖詩〈復活〉

的詩節1和2,經黑福陵細密的手稿研究,認為是馬勒進行終樂章的創作時,最先完 成的部分,266 這「強烈地暗示馬勒的首要目標,是文字和音樂的結合」。267 根據這 項研究的成果,我們可以推斷,除了明顯改寫自第一樂章的發展部第三段之外,終樂 章呈示部和發展部裡由器樂演奏的「復活」,大抵都是從這幾段「復活聖詠」變化而 來。然而,在整部交響曲的脈絡下,這以聖詩〈復活〉為歌詞的合唱聖詠,卻是直到 樂曲接近結束時,才終於完整呈現。如此的安排,讓前面沒有歌詞且相對較不完整的 器樂先現,帶著濃厚的預告意味,也讓最後出現的聖詠,成為圓滿的終點和解答。

源自克婁普施托克詩作的詩節1和2,稍後將在第四章第三節「無伴奏聖詠」的 段落,做更詳細的分析與討論。

在這兩個詩節之間的間奏裡,出現了「復活」素材最後一次純器樂的呈現:曾被 運用在呈式部和發展部裡的「復活變形」(參見【譜例 4-1-12】),於此由法國號再一 次吹響(第 496 小節起)。

詩節4前兩行歌詞的宣告,搭配有長號、低音號和小號的支持(第 617-624 小節), 使之不論在旋律音型、和聲進行或聲響效果上,都和呈示部 A'段裡的「復活」(第 151-157 小節)十分接近,可說是該段落相當忠實的再現。針對詩節4更進一步的分 析,會在第四章第三節討論「應答」的段落裡進行。

從詩節5的二重唱開始,氣氛不斷累積推升,直到合唱團齊聲高呼「我要死去,

265 Stephan, II. Symphonie, 73.

266 Hefling, “Content and Context of the Sketches,” 13.

267 Hefling, “Content and Context of the Sketches,” 16.

為了重生!」(第 696-711 小節),將張力推至頂點,開啟全曲最終的高潮:詩節8。

「對力度和聲音之個別價值的知覺,幾乎迷失在這極度緊張激動的潮湧裡頭,」貝克 形容道:「一種無法理解的震動包圍所有感官,……那已經【超越聲音】向上至一個 體驗世界,在那裡聲音的短暫只不過是種比喻,藉以啟示人類情感的深層象徵。」268 在管樂的長低音、絃樂的震音和音栓全開(volles Werk)的管風琴那包覆一切的豐厚 和絃之中,小號和長號金光閃耀地奏出「復活」的旋律音型,同時,兩位獨唱和合唱 團「用最強的力量」(mit höchster Kraft)269 在對位旋律上高聲宣告:「復活,的確,

你要復活」(第 712-715 小節)。後半句,人聲接下「復活」的旋律線,繼續唱出「我 的心,在轉瞬間」;銅管則轉為對位線條。接著,兩次「你所奮鬥的」(„was du geschlagen“) 的呈現 ,馬勒巧 妙地 在重音 音節「schla-」上頭, 用大量打 擊樂器

(Schlaginstrument)來加強(第 721 和 724 小節)。最後,隨著「要領你回到神那裡 去!」的宣告,力度再度推高至 fff,以最大的信心結束詩節,進入天啟般的器樂後奏。

三、兩個主題使用方式的比較

綜觀兩個主題的使用方式,可發現兩者都擔負連結作品器樂部分和聲樂部分的重 要任務,但連結的手法不太一樣。在《讚美歌》裡,連結主要建立在 Sinfonia 第1樂 章和第二樂章之間,這兩個樂章同時也是交響曲部分和清唱劇部分的第一個樂章;

綜觀兩個主題的使用方式,可發現兩者都擔負連結作品器樂部分和聲樂部分的重 要任務,但連結的手法不太一樣。在《讚美歌》裡,連結主要建立在 Sinfonia 第1樂 章和第二樂章之間,這兩個樂章同時也是交響曲部分和清唱劇部分的第一個樂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