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節 Web 3.0 雲端學習

應⽤,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則為Web2.0的網路應⽤︔個⼈網站是Web 1.0 的 形式,部落格(blogging)則為 Web2.0 的網路應⽤。」(參看表2-1-1)。

表2-1-1 Web 1.0 與 Web 2.0 之比較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Web 2.0 的核⼼概念是互動與分享,網路被視為是平臺。它引領群體智慧,

例如 Wikipedia 讓網友可以參與知識的編輯︔ Flickr 讓使⽤者⾃⾏選擇關鍵字。

此種互動模式即是 Web 2.0 網路環境的特質—使⽤者原創內容( User Generated

DoubleClick —> Google AdSense

Ofoto —> Flickr

Akamai —> BitTorrent

MP3.com —> Napster

Britannica Online —> Wikipedia

personal websites —> blogging

evite —> Upcoming.org and EVDB

domain name speculation —>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page views —> cost per click

screen scraping —> web services

publishing —> participation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 wikis

directories(taxonomy) —> tagging(“folksonomy”)

stickiness —> syndication

第⼀個⼗年(1991-2001)是俗稱“Web1.0”的時代,網站概念是可讀網站 (readable web)。本質上是網⾴製作者利⽤靜態的⽂字和照⽚所編輯,提供使⽤

者閱讀的網站。這些網站的⽬的主要是提供信息,Web1.0對使⽤者⽽⾔,是⼀

種被動獲取資訊的模型,像政府、企業等網站就是這個版本的概念。當時電⼦

商務剛剛處於起步階段,擁有⼀個網站(having a website)成為各⼤企業價值之所 在。第⼆個⼗年(2001-2010)是俗稱“Web2.0”的時代,網站概念是可寫的網站 (writable web)。使⽤者開始積極參與網⾴內容的創建,Web 2.0從使⽤者角度來 看,開始可以主動產⽣資料,並且藉由互動的⽅式來獲取所要的資訊,如論 壇、部落格、社群網站、維基百科、視頻和其他互動媒體等平臺即是屬於此版 本概念。2010年以後進入Web 3.0的時代,出現可執⾏的網站 (executable web)的 概念,使⽤者不但能有Web 2.0的⾏為模式,同時還能夠輕鬆獲取個⼈感興趣的

邁向Web 3.0 的「傳媒資訊素養」http://rthk.hk/mediadigest/20120613_76_122873.html

8

表2-1-2 Web 1.0 、 Web 2.0 與 Web 3.0之差異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 Web3.0時代的學習

在”Technology Implications on Pedagogy & Learning Styles“(Supra Manohar,)提到 Web3.0 在教育學與學習⽅式的啟⽰,引⽤英國的NESTA Futurelab的研究:教育...“應該反過來配合學習者,⽽不是讓學習者去適應系 統。”(...Education …“should be reversed to conform to the learner, rather than the learner to the system.”)


Web 1.0 Web 2.0 Web 3.0

⼤多只讀寫 廣泛閱讀,書寫的網⾴ 個⼈讀寫提取

45百萬全球使⽤⼾(1996) ⼗億全球⽤⼾(2006) 強調個⼈

重⼼在公司 重⼼在社群 個⼈

⾸⾴ 部落格 / 維基 Lifestream

擁有的內容 分享式的內容 動態合併內容

硬體軟體在學校是花費巨資

建置 硬體軟體在學校教學是開放資

源,較少額花費 硬體軟體在學校是花費少額,

且使⽤有⽬的的 企業視畢業⽣為線上⼯作員 企業視畢業⽣為尚未準備好的

線上⼯作員在知識經濟體系中 企業視畢業學⽣為協同員⼯與

企業家

⽼師是認證的專業 ⽼師是認證的專業 ⽼師是任何⼈

HTML / Portals XML / RSS RDF / RDFS / DWL

在Web3.0學習技術環境包含有,如圖2-1-1。

圖2-1-1 Web 3.0 學習環境

在《從學習型態到學習技能:執⾏技能概況概況》 這篇論⽂,分別提出⾏為9 主義與協作學習、建構主義、非正式和情境學習、普及與終身非正式學習等。

與之相對的分別有許多例⼦在現代採⽤ Web3.0 的學習形態。舉例如下:

A good article addressing learning styles is “From Learning Styles to Learning Skills: the executive 9

skills profile”,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Vol 10, Number 5, 1995.

協同⼯具

Wikipedia,Google

設備

可視化的環境 遊戲機的擬真,

教育遊戲,第

⼆⼈⽣,...

權限搜尋⼯具,桌⾯

連結,…

社會科技

Blog, 共享網站...

表2-1-3 Web3.0 學習⽅式與教育學策略對照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例⼦舉偶 (學習單位) 學習⽅式與環境 教育學與策略 Mixxer

Allegheny College on MySpace

能夠創建協作(學⽣和⽼師)

Minnesota modified the game Neverwinter Nights to practice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Play2Train是Second Life的環境。

第⼆⼈⽣(Bradley University)。

移動設備允許內容的可移植性

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SFMOMA)讓遊客使⽤⼿機收聽 具,像是Google Docs 和Wiki。

普及與終身非 正式學習

三、 雲端運算概述與服務模式

⽬前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並沒有標準的定義。維基百科說雲端運 算(Cloud Computing),是⼀種基於網際網路的運算⽅式,透過這種⽅式,共 享的軟硬體資源和訊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給電腦和其他裝置。雲端運算意味著,

儲存資訊和執⾏應⽤程式的⽅式發⽣的改變。程式執⾏與資料處理都不再透過 獨⽴的桌上型電腦,⽽是全都交由「雲端」管理,「雲端」就是透過網際網路 存取的電腦與伺服器,它們像雲⼀般地集合起來。雲端運算讓使⽤者從世界上 任何地⽅存取所有的應⽤程式和⽂件,讓處理運算的過程從桌上型電腦的範圍 內解放出來,且讓在不同地⽅的群體成員更容易地進⾏合作 。美國國家標準10 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給「雲端 運算」⼀個定義:「雲計算是⼀個模型能夠⽅便,按需網絡訪問可配置的計算 資源(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程序和服務),可以快速配置和發布以最

⼩的管理⼯作或服務提供商的共享池互動。」

“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networks, servers, 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 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

所以,我們可以說 「雲端運算」是⼀個透過網路存取的資源池,它能夠讓 使⽤者便利彈性的依據需求向服務供應商取得所需的硬體或軟體資源。(參看 圖2-1-3)


Michael Miller著,林家瑜譯,雲端運算,臺北市:基峰資訊,2009,3⾴。

10

雲端服務可以分為主要的三種服務模式,此雲端之每⼀層中其服務說明如 下:

資料來源:(Aldakhell, Eman A. ,2011)

圖2-1-2 雲端運算的三種基本服務與其每⼀層中的服務商

1.基礎設施即服務

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是消費者使⽤處理、

儲存、網路以及各種基礎運算資源,部署與執⾏作業系統或應⽤程式等各種軟 體。客⼾端無須購買伺服器、軟體等網路設備,即可任意部署和運⾏處理、存 儲、網路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不能控管或控制底層的基礎設施,但是可以 控制作業系統、儲存裝置、已部署的應⽤程式,有時也可以有限度地控制特定

I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