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部落格與微博在⼀個藝術與科學教學的新時代

⼆、 未來藝術與科學學習的社交媒體教育學

四、 部落格與微博在⼀個藝術與科學教學的新時代

Linda Wilks 和 Nick Pearce所寫的《培育開放的⽣態:在英國學校OU裡的 社交媒體在公眾參與中的角⾊作⽤》(“Fostering An Ecology of Openness :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Public Engagement at the Open University, UK”),這篇⽂章 聚焦在成⽴於1969年的開放⼤學(OU),基於網路學習並致⼒於弭平教育的公 平性、實現社會正義的精神,來滿⾜對於⼤學教育⽇益需求的廣⼤市民。它是 世界上最⼤的遠距教學機構之⼀,也使⽤社交媒體在其學習網絡內。社會正義

⽀撐了它成⽴了四⼗多年的機構精神。線上幾乎所有在線學習的學⽣都是在業 餘時間學習,⽽70%左右的⼤學⽣也都有全職⼯作。⼤部分學⽣是在家裡使⽤

Linden Lab. (2003, 2010). What is second life? Retrieved on 30 April 2010, from http://

47

aecondlife.com/whatis/

OU的“⽀持的開放學習”(supported open learning)或“,“遠程教育”的教學 (‘distance learning’ style of teaching)。它早期是使⽤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電 視和電臺,現在增加網路社交媒體(如Facebook、iTubesU、YouTube,與 Twitter)提供學習內容給註冊的學⽣。除了這些,OU還開發了⼀些尖端的社交 媒體平臺供⼤眾參與。其中有⼀個平臺叫Opean Learn,是可以讓⼤眾尋找免費

Monica Flippin-Wynn 和 Natalie T.J. Tindall 《斷開連結36:⼀個社交實驗教 導學⽣關閉,關掉與瞭解連結》(“Disconnect36 : A Social Experiment to Teach Students to Shut Down, Turn off, and Understand Connectivity”)中內容敘述到2010 年有72%的18 - 29歲青壯年使⽤社交網站,超過80%的18–29歲的青年成年⼈是 無線互聯網⽤⼾,⽽93%年輕成⼈有⼿機。隨著學期的進⾏,學⽣們不知道他

⽣並沒有感到他們與媒體斷開有任何問題,後來有些感到焦慮、空虛、頭痛和 緊張、隔離、挫折和孤獨。這項作業提供給學⽣審視⾃⼰的內⼼,洞察之前不 斷地連結性,以及是使⽤多麼多的信息軟體與途徑來與社交網絡搭上連結。此 篇⽂章把這樣的經驗整合到其他課堂上,並對這類型的實驗提供合理的教學理 論。

Sheila Scutter《Podcasting是⼀個有效的資源,去增強學⽣學習︖》(“Is Podcasting an Effective Resource For Enhancing Student Learning ?”)裡⾯描述到 Podcasting是⼀個類似電台廣播的聲⾳檔,可以讓⼈們透過網路下載,並且能夠 Podcasts是沒有關係的。⽽多數學⽣不喜歡⽤m p 3播放來聽,⽽是在家裡的電 腦,配合投影簡報,播放來聽。Podcasts的好處是便利、流動性和可控制的時間 和學習的地⽅。有學⽣們認為Podcasts可以列為每⽇例⾏提供,如果這樣是可⾏

的,將會迅速的實現學⽣的學習期望。最後,學⽣說Podcasts的提供改善他們的 學習,有混合的證據來表明學⽣學習成就的轉變。但是,Podcasts資源可能增加 學⽣對特定主題材料講師解釋的依賴,⽽非⿎勵學⽣⾃⾏尋求更多資源。

Trica M. Farwell and Richard D.Waters《透過協同⼯作來向學⽣介紹微博:

利⽤Twitter來推動跨越⼤學校距之間的關係與討論》(“Introducing Students To Micro-Blogging Through Collaborative Work : Using Twitter to Promote Cross - University Relationships And Discussions”),這篇⽂章提到就業市場的通訊巨頭 等組織單位努⼒地希望在這麼多社交媒體使⽤的時代中找到⾃⼰的位置,傳播

學科組織單位,如:廣告、市場營銷、公共關係等,越來越希望新員⼯不只是 能夠了解意識到社交媒體的技術並能夠機靈地將它使⽤到企業策略⽤途上⾯。

這些專業學科的⼯作就業市場越來越希望並期望這些領域的畢業⽣,不僅知道 如何創建單⾯向和雙向的全⽅⾯策略計劃在社交媒體溝通環境中,也能對他們 的客⼾維持適當的社交媒體禮儀,和虛擬⽂化規範。千禧年⼀輩(millennial generation)是從1980s-2000s,非常熟悉通訊媒體與社會技術,知道如何使⽤社 交媒體推廣計劃項⽬,激勵他⼈並分享他們找到有關他們的⽣活信息。千禧⼀

輩也善於利⽤社交媒體來宣傳⾃⼰的項⽬,可以⽤來促進被提倡的教育。⽽參 加LinkedIn和MySpace的⼈平均年齡從2008年(從40到39下和27至26)有所下降,

但Facebook的平均年齡已經上升(從26到33),和Twitter的平均年齡⼀直保持 在31 。Twitter是⼀個實時信息網絡的世界,分享和發現所有圍繞著什麼正在發48

⽣︖誰使⽤Twitter,⼈們在最多140個字符被要求回答這個問題:“發⽣了什麼

Fox,S., Zickuhr, K., & Smith, A. (2009, October). Twitter and status updating, fall 2009. Pew

48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 Available at http://www.pewinternet.org/Reports/2009/17-Twitter-and-Status-Updates-Fall-2009.aspx. Retrieved on April 12,2010.

78% of Gen Y is ‘meh’ about Twitter︔they also retweet less.(2009). Available at http://

www.marketingvox.com/78-of-gen-y-is-meh-about-twitter-they-also-retweet-less-044246/ Retrieved on April 12,2010.

何使⽤Twitter在各種職業中。學⽣的任務是討論與達成共識在使⽤精準的140字 Media Assemblages In Digital Humanities : from Backchannel to Buzz)⼀⽂中描述 到“⼈⽂”⼀詞本身在學者之間沒有什麼特別爭議,但加入⼀個“數位”,卻造成

Corinne Weisgerber and Shannan H. Butler 《社交媒體作為⼀個專業的開發⼯

具:使⽤博客,微博客,社會書籤,創建個⼈學習網絡》 (Social Media a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ol : Using Blogs, Microblogs, and Social Bookmarks to Create Personal Learning Networks)⼀⽂指出個⼈學習網絡不是⼀個新的概念 ,49 但新興的社交媒體技術讓我們能夠搭建起的網絡遠超過眼前的⽴即位置、⾯對

⾯的連結,⽽且在拓展我們的網絡學習時並不是倚靠明確的決定,但卻是通過 其他的節點(如⼈員或資源),使他的想法與點⼦跟我們的相交會。西⾨⼦

(Siemens,2008) 提到PLNs 正因為快速擴充的資訊媒體與新滋長的科技在50 51 我們之間交流與互動。社交網路的出現創造了許多難以計數的合作、參與與創

Warlick, D. (2010).The art & technique of personal learning networks or “a gardener’s approach to

49

learning.”

Siemens, G. (2008). Learning and knowing in networks: Changing roles for educators and designers.

50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IT Forum. Available at http://it.coe.uga.edu/itforum/

Paper105/Siemens.pdf.

personal learning networks,簡稱PLNs。

51

Gavan P. L. Watson 《微博與⾼等教育課堂:⽅法和注意事項》 (Micro-Blogging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Classroom : Approaches and Considerations)此⽂

提供⼀個反思 -- Twitter融合到⼤學⼀年級課堂的成敗。通過⾼等教育的採⽤,

微博已被⽤作⼀種⼯具來溝通教室公告,使學⽣反思⾃⼰的學習的⽅法,且有 機會得到學⽣的即時反饋,並作為具體的⼯具⽤於促進超出課堂互動的對話。

筆者設計了⼀個課程在多倫多的約克⼤學(York University)的環境研究院開設 的⾃然史課程,其課程是開放給所有領域的學⽣,內容側重探索與體驗式教育。

當筆者開始設計時,就考慮使⽤微博融入教學。要求學⽣在課程⼀開始註冊⼀

Twitter帳號,並設跟隨。並在課程的Moodle數位學習平臺設置個⼈⽤⼾添加⼀

個特定wiki⾴⾯。學期結束時,筆者有72位追隨者,⽽該課程有92位選修,故

⽽有78%的參與率。還有安裝Twitter APP在智慧型⼿機,當有⼈傳訊息時會通 知。由於最初計劃是讓學⽣在上⾯發問,令⼈不驚訝的是學⽣開始⽤Twitter來 跟⽼師交流互動。其中問題澄清與即時反饋,比郵件還要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