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斯克里亞賓的創作背景與理念

第四節 《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與《第九號鋼琴奏鳴曲,

一樂章熱情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第二樂章慢板(Adagio)、第三樂章急板(Presto) 及第四樂章送葬曲(Funebre)。曲子當中最顯著的特色莫過於第四樂章的送葬曲。

這個樂章預先替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 1840~1893)所創作的悲愴交響曲 (Pathétique Symphony, 1893)最終樂章做了準備,斯克里亞賓利用這個令人哀傷的樂 章來顯示他對抗命運的哭泣聲,以及反抗上帝將手疾這樣的病痛加諸在他身上,

欲表達神秘主義隱藏的黑暗面,甚或在動機裡使用許多象徵涵意的創作手法,這

34 John Gillespie,.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5), 274.

35 Faubion Bowers, Scriabin: a biography(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96), 338.

36 Faubion Bowers, Scriabin: a biography(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96),70.

那樣刺耳的聲響。這樣的的涵意,因而受到伊果福萊‧胡爾(A. Eaglefield Hull)的 激賞:「若有人想練習晚期奏鳴曲,再也沒有比從《第九號鋼琴奏鳴曲》著手更好 的選擇了。」37

37 A. Eaglefield Hull, “A Survey of the pianoforte works of Scriabin,” The Musical Quarterly, II (1916):612.

第三章 《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樂曲分析

第一節 曲式與結構

《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是一個四樂章的奏鳴曲,在結構上,遵循傳 統的創作方式,分別為第一樂章的奏鳴曲式,第二樂章的三段體,第三樂章的迴 旋曲式,第四樂章的三段體。以下為筆者就其曲式與結構所整理的分析:

3-1,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奏鳴曲式(sonata form)

38 P 代表 Primary theme;T 代表 Transition;S 代表 Secondary theme;K 代表 Closing section;尾奏代表 coda。

段落 小節 調性

3-2,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三段體(ABA)

3-3,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迴旋曲式(ABACADA)

段落 小節 調性

第二節 織度組成

第一樂章,熱情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一開頭便顯現出非常清楚,由八度 音程組成的織度。第一主題(Primary theme), 第 1 至第 4 小節,是從 F2 至 a2 所形 成的寬廣音域(譜例 3-1)。

譜例 3-1,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至第 4 小節

接下來的過門(Transition) 從第 8 至第 21 小節,和第一主題出現類似的動機,

只是將高音部和低音部的角色交換(譜例 3-2)。

譜例 3-2,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8 至第 11 小節

接下來第二主題(Secondary theme),第 22 至第 26 小節轉換成稍慢的速度(Meno Mosso),織度較前段輕薄(譜例 3-3)。

譜例 3-3,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2 至第 26 小節

和第一主題比較起來,第二主題是截然不同的風格,織度較為輕薄外,使用 旋律搭配伴奏的型態。從第 30 小節開始到第 40 小節,出現了些微的變化,高聲部 轉變為四連音的音型(譜例 3-4)。

譜例 3-4,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30 至第 34 小節,

四連音的音型

到了發展部的第 59 至第 102 小節,使用動機以類似第一主題的手法做變形。

再現部由第 103 小節開始,相同的第一主題再次呈現,但到了第二主題卻有別 於呈示部,發展成寬廣由和弦組成的動機,不僅在織度上增強,後段尾奏更以一 種戲劇性的張力結束。

第二樂章是以三段體 ABA'形式出現。A 段的開頭從第 1 至第 8 小節,以聖 詠的形式出現,力度上是由兩個小聲(pp)組成,緊接著漸強之後的漸弱幅度小且短 (譜例 3-5)。

譜例 3-5,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至第 8 小節

到了 B 段以「果斷的、強調的」 (marcato)標誌著整段,並以複音音樂的方式,

兩聲部的旋律搭配左手八度的伴奏,從第 16 小節至第 32 小節,高音部的主題搭配 低音部的伴奏,利用漸強的方式在第 26 小節達到最巔峰,突然馬上接著一個小聲 (p),兩小節之後進入四小節的重複動機,但音域作了轉換。一個延長記號後,此 段落結束。接下來,回到 A'段,和 A 段不同的是,右手仍然維持原來的聖詠形

式,但左手改以十六分音符作為進行(譜例 3-6),且同時為兩聲部的組合,到了尾 奏第 49 至第 53 小節,最後五小節是以非常平靜且舒服的音響呈現,甚至在第 52 小節和 53 小節這倒數的兩小節,右手部分呈現靜止,只剩回聲的殘響。

譜例 3-6,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33 至第 36 小節

整個第二樂章以一個極慢的速度表現,和第一樂章緊張且沒有休息的速度形 成強烈對比,音域的範圍不超過四個八度,力度建立在漸強和漸弱的表現上,並 以一個緩慢且溫暖的音響呈現,在織度上及力度上,都呈現一種放鬆的感覺,也 減緩了緊張度,這是斯克里亞賓的奏鳴曲中,頗具特色的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是一個急板,由三個主題結合而成的迴旋曲式(ABACABA)。A 段的 開頭於低音域的部分(譜例 3-7),左手的八度以三個一組級進的方式於弱起拍開 始,到了B 段(譜例 3-8),在第一拍加入突強記號(sf),並且在第二拍和第三拍中間 出現切分音的節奏,帶有詼諧曲的特性成分,從第 13 小節持續至第 22 小節。到 了第23 小節,再度回到 A 段,但到了第 31 小節,力度上出現小聲(p)接到極小聲 (ppp)的變化,左手部分也不再那麼緊湊,減緩了緊張感,預示接下來的 C 段的音

量。第36 小節開始是 C 段的呈現(譜例 3-9),採用了第一樂章第二主題的動機,和 A 段及 B 段相比,這段織度明顯較為單薄,所使用的音域也不如 B 主題廣泛,因 此音響上的聽覺變得十分溫和舒適。第55 小節再度回到 A 段,但較不同於之前的 A 段,小節數減少,且在第 61 小節開始出現漸強並漸慢,和前面兩個 A 段是不同 的,到了第63 小節 B 段再現尾奏的部份,從第 82 小節開始轉換成緩板(lento)的速 度,主題同樣來自於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在第81 小節極強(sfff)加速的高潮之後,

經由足夠時間休息的延長休止記號,帶入音量保持最弱(pp)尾奏,以分解和弦和兩 個延長休止記號左手的低分部分做連結,剩下右手的獨角戲,極具詩意並帶有嘆 息成分的結束這個樂章。

譜例3-7,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 至第 4 小節

譜例3-8,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3 至第 16 小節

譜例3-9,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36 至第 39 小節

第四樂章被設計為葬禮(Funebre)進行曲的風格,以三段體(ABA)的形式寫成。

一開頭的A 段(譜例 3-10),左手以八度加上一個單音獨自開始,到了第 10 小節加 入了漸強記號,引入高潮的第13 小節,斯克里亞賓利用了不同的彈奏方式,例如 原滑奏(Legato)和斷連奏(Staccato)和力度變化來營造緊張的氣氛。

譜例 3-10,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 至第 5 小節

第三節 和聲變化

第一樂章,F 小調,呈示部開頭的第一小節使用主和弦,接著到了第一小節結 尾出現德國增六和弦(譜例 3-11),連續四小節的動機,都是使用這種手法。同樣的 手法也使用於發展部第103 小節的前四個小節。

譜例3-11,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至第 4 小節

第七小節則以一個持續的降D 音呈現法式增六和弦。在第 14 小節左手低聲部 出現往下級進的低音 F-降 F-E。第二主題為降 E 大調,由小調轉變成大調和聲上 呈現較為舒服的音響。接著是發展部的第一部分,這個段落的和聲織度是非常濃 厚的(譜例 3-12),從第 59 小節開始的升 G 小調、接著第 60 小節降 E 大調、第 62 小節的升C 大調、第 64 小節的 A 大調、回到第 66 小節的升 F 大調、第 78 小節 又轉到C 大調,最後以 F 小調結束整段,整段發展部同時並存著模糊的調性但清 楚的和聲,也因和聲上是清楚的減緩調性模糊的不安定感。

譜例3-12,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59 至第 67 小節

第103 小節是 F 小調,但到了第 119 小節過門轉變至 D 大調,這裡出現了有 趣的轉變,從第112 小節至第 120 小節低音部分藉由級進的根音轉變 D-E-升 D-還 原D-降 D-C,回到 F 小調的屬和弦上(譜例 3-13)。

譜例3-13,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09 至第 120 小節,

低音部的半音極進

接著第二主題出現,和聲上的轉變是以三個為一組或四個為一體的形式在做 變化。到了第 143 小節至第 151 小節(譜例 3-14),使用的是 F-降 D-C-降 G-D-G-降E-降 A-C,讓 F 小調的主和弦到屬和弦 C 大調。

譜例3-14,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43 至第 151 小節

就這個樂章而言出現許多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及十三和弦,從第1 到 4 小節、第54 至第 57 小節、以及第 98 小節。而這樣的手法,特別是和第二主題使 用半音階形式相比較,結束段落使用更多力度和樂句的變化在全音階的和聲上。

結束段落儘管這裡所使用的是 F 大調(譜例 3-15),和呈示部的降 A 大調有所不同

(譜例3-16),但和聲上的進行是一樣的。

譜例3-15,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7 至第 53 小節

譜例3-16,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51 至第 154 小節

呈示部和再現部的結尾也是略有不同,值得一提的,再現部最後的尾奏游移 在 F 大調 F 小調之間的主和弦之間,儘管左手的音符是一樣的,最後一小節終於 揭開神秘的面紗,結束在F 大調的主和弦上。

第二樂章,C 小調,第一小節就使用了德國增六和弦 A 主題的第一小節至第 四小節的和聲變換如下(譜例 3-17):

譜例3-17,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至第 4 小節

同樣的和聲到了A’主題的前四個小節也是一樣的手法,不同的是,左手改成 十六分音符(譜例 3-18)。

譜例3-18,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33 小節,十六分音 符替代的伴奏型

B 段中的第 26 小節使用德國增六和弦,第 27 小節回到 I 級,緊接著第 29 小 節是降II 級,第 31 至第 32 小節重複第 29 至第 30 小節的和聲,但不同音域。回 到A’段,第 52 小節的屬七和弦,最後結束在 C 大調上。

第三樂章是F 小調,迴旋曲式。一開始的 A 段為 F 小調,分作兩個樂句:第 1 至第 4 小節為第一句;第 5 小節至第 8 小節為第二個樂句。第一個樂句開始是以 F 小調的 I 為開頭,且左手一連串的三連音出現於不正規的拍子,造成和聲上聽起 來是不諧和的。第二個樂句也是同樣的和聲架構。接著在A 段的結尾出現了 V 附 屬和弦,預示接下來B 段的 C 小調(譜例 3-19)。

譜例3-19,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 至第 8 小節

B 段一開始以強烈的 V 級出現,到了第 17 小節出現附屬和弦。回到第 23 小

B 段一開始以強烈的 V 級出現,到了第 17 小節出現附屬和弦。回到第 23 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