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Thema mit Variationen) 樂曲分析

第三章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之分析

第三節 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Thema mit Variationen) 樂曲分析

表 3-2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架構簡示表。

小節數 樂 段 術 語 主要調別 拍 號 mm. 1-33 主題 「如民謠般平靜純樸」風格

(Ruhig und einfach wie ein Volkslied)

(Dasselbe Zeitmaß)

Eb小調 6/8

mm.66-112 變奏 II 「一點任性、反覆無常」

(ein wenig kapriziös)

無確定調性

(全音階、

半音階)

2/4

mm.113-138 變奏 III 「更加流暢、活潑的」

(Lebhafter und sehr fließend)

【曲式、調性與和聲】

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是由四段變奏所構成,每段變奏皆有明確風格術語,

因此有著截然不同的音樂色彩。

「主題」樂段的主要調性為 Eb小調,但亨德密特在樂章開始便提示此樂段為

「如民謠般平靜純樸」風格(Ruhig und einfach wie ein Volkslied),既然如民謠,那 就得找出作曲家如何將樂曲呈現如民謠的作曲元素;前文曾提及此作品可感覺到 受德布西的影響,德布西常於作品使用民族音階(例:爪哇音階、五聲音階)或 是調式,賦予音樂民族風格的異國音響;筆者嘗試在亨德密特的此作品中找出是 否運用相同的構思,很有趣的在樂曲一開始的主題句,便發現了調式的運用。主 題樂句為第 1-6 小節,看似為 Eb小調,但樂曲開頭和絃卻不是 Eb小調 I 級,且 對應的伴奏音型多採半音進行方式;很明顯的,作曲家在此樂段不只是單純使用 傳統的調性音階,很清楚的使用了 Gb調弗里吉安調式(Phrygian);第 20-28 小節,

鋼琴聲部連續兩次主題再現,第一次(第 20-23 小節)轉為 A 調弗里吉安調式,

接續(第 24-28 小節)轉回原本的 Gb調弗里吉安調式。到了第 29-33 小節,由中 提琴接回主題由 Gb調弗里吉安調式,逐漸轉到 Eb小調結束了「主題」樂段,進入 變奏 I。(註:譜例 3-7)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6

【Gb調弗里吉安調式:Bb-Cb-Db-Eb-F-Gb-Ab-Bb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20-28

【A 調弗里吉安調式:C#-D-E-F#-G#-A-B-C# Gb調弗里吉安調式:Bb-Cb-Db-Eb-F-Gb-Ab-Bb

譜例 3-7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6 以及 mm.20-33。

A 調弗里吉安

Gb調弗里吉安

Gb調弗里吉安走向 Eb小調

「變奏 I」第 1 小節第一音,是「主題」鋼琴聲部最後一音 Eb2-Eb1八度的延 伸;發展了不同的旋律,卻留有「主題」樂段的和聲音響,屬於「和聲」變奏型 態。以 Eb小調為主要調性,樂曲充滿著半音以及全音進行的音響堆疊。

「變奏 II」,「主題」動機再現,和聲與調性在這裡幾乎找不出與「主題」相

同之處,兩者樂曲風格截然不同,一動一靜;屬「固定旋律」的變奏型態。整體 而言,無法為變奏 II 判定確切的調性或調式,有時候聽起來像是某個調,但又在 瞬間失去了確認條件,例如:之中曾出現狀似匈牙利音階(Hungarian major)的音型

(註:譜例 3-8)。

【匈牙利音階:C-D-Eb-F-Gb-Ab-A(還原)-C。句中採用其中 C-D-Eb-F-Gb音,且不斷反覆。】

譜例 3-8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84-87。

變奏 II 裡多為全音階與半音階的組合,在樂曲開頭的鋼琴聲部中,即有一明 顯的全音階正進行著,發展到後半句,逐漸變為全音與半音的穿插使用(註:譜 例 3-9)。整體而言,將變奏 I 的創作元素更加發展。

譜例 3-9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66-71。

全音進行:C#-B-A-G-F-E。

全音與半音的穿插使用。

「變奏 III」的音樂裡無法清楚辨識出原本「主題」的旋律與和聲,屬「自由」

變奏型態。第 113-114 小節有著 Eb大調的開闊音響,但實際上是採用 Eb調弗里 吉安調式,在鋼琴聲部有個很明顯的 Eb調弗里吉安調式下行(註:譜例 3-10)。

第 117-119 小節轉為 B 大調音響,而是採用 B 調弗里吉安調式。第 128-130 以 及第 132-133 小節的鋼琴聲部,進行著與第 113-114 小節及第 117-119 小節相 同的轉調模式,同樣的由 Eb調弗里吉安調式轉為 B 調弗里吉安調式。亨德密特在 承接變奏 III 前,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過渡橋段,第 135-138 小節中提琴與鋼琴兩 聲部進行著互為關係大小調的音階,中提琴為 C#小調而鋼琴為 E 大調(註:譜例 3-11)。

【Eb調弗里吉安調式下行:G-F-Eb-D-C-Bb-Ab

譜例 3-10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13-114。

譜例 3-11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35-138。

鋼琴為 E 大調 中提琴為 C#小調

「變奏 IV」,「主題」旋律再現,除了調性、和聲與風格有著極大的不同之外,

主題動機在這裡逐漸轉變為過門橋段,用以承接帶有奏鳴曲風格的第三樂章。全 曲無法明確找到絕對的調性,主要是以全音階構成,尤其鋼琴聲部全為全音階進 行,僅於第 145-146 小節中提琴聲部使用半音階上行(註:譜例 3-12)。

譜例 3-12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45 至第三樂章,mm.1。

鋼琴:全音進行 中提琴:半音進行

【旋律與織度】

「主題」樂段旋律進行結構單純,主題於中提琴與鋼琴聲部間相互輪流著,

樂曲中沒有華麗的發展樂句。與主題相搭配的伴奏旋律音型,多為簡短的半音進 行,並以不干擾的方式流動著,織度亦屬單純,有加深變奏曲「主題」旋律印象 的效果。

「變奏 I」第 34-38 小節由鋼琴先彈奏出樂句 1,第 38-41 小節中提琴聲部

為樂句 2,第 41-48 小節鋼琴再現樂句 1 與樂句 2 的動機並加以變形,將本來由 中提琴與鋼琴共同組合的大樂句,融合為鋼琴一聲部來完成。另外,在音樂中使 用半音階為低音聲部,搭配著有著對位風格的中提琴與鋼琴兩聲部(註:譜例 3-13) 。

譜例 3-13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55-59。

有著對位風格的中提琴與鋼琴兩聲部

半音階進行

之中亦有使用簡短的全音音型,並採用塊狀的方式進行(註:譜例 3-14),豐富了 色彩變化也賦予了趣味性。

譜例 3-14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49-51。

「變奏 II」的術語為「一點任性、反覆無常」(ein wenig kapriziös),第 66-78

小節,中提琴與鋼琴不斷互換角色輪流再現主題,每次將主題再現的旋律升高一 個半音進行著(註:譜例 3-15)。亨德密特好似在玩全音與半音的排列遊戲,且織 度縝密;有些樂句前半句為全音音型後句又轉為半音音型的進行,例如:樂曲一 開始的鋼琴聲部進行,以及第 102-112 小節的中提琴旋律線條的發展。如他所提 式的術語「一點任性、反覆無常」。

譜例 3-15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66-78。

「變奏 III」術語提示為「更加流暢、活潑的」(Lebhafter und sehr fließend),

鋼琴聲部以快速流暢的琶音音型與激動快速的震音,襯托著中提琴寬廣的旋律線 條。有時鋼琴聲部在高音區點綴著中提琴的旋律音,有時則是反向伴著中提琴聲 部進行(註:譜例 3-16)。

譜例 3-16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30-134。

中提琴與鋼琴互換角 色輪流再現主題

「變奏 IV」鋼琴聲部音域廣闊,二聲部跨三個八度的雙音;中提琴旋律則為

「主題」動機的變形(註:譜例 3-17)。整體來說,變奏 IV 的旋律線條進行單純 不複雜,主奏與伴奏的角色區分相當鮮明,之間沒有相互交錯的旋律進行。

譜例 3-17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39-144。

【節奏與速度】

「主題」常用的基本節奏型態為:

拍號為 2/4 3/4 混合拍。伴奏聲部常以 的節奏型,搭配著平穩的節 奏型 (註:譜例 3-18), 讓平靜純樸的行板線條中有著節奏感,不 至於冗長呆板。大致而言,節奏變化非常平穩,沒有特殊的切分拍或激動的快速 音符;速度方面,亨德密特並未在「主題」樂段加上任何速度變化的術語,整體 保持著穩定的律動。

譜例 3-18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3 以及 mm.17-18。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3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7-18

「變奏 I」拍號為 6/8 拍,延續著主題的速度(Dasselbe Zeitmaß)。常用的基本

節奏型態為: 、

並以 3+3( ) 的方式幾乎安排於所有小節,直到承接變奏 II 前的一 小節為止;而低音聲部 節奏型,則有著穩定裝飾音及情緒的效果。曲中 開始加上少些許切分音的節奏(註:譜例 3-19),較「主題」樂段更添些許生氣。

譜例 3-19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51-55。

切分音節奏

「變奏 II」拍號為 2/4 拍,沒有附上速度變化的術語。常用的基本節奏型態為:

、 、 、

節奏型明顯轉變為快速的音符組織,因此沒有特別提示改變的速度術語,也能感 受到音樂的躍動感與逐漸緊密的緊湊度。而鋼琴聲部常使用 的節奏 型態(註:譜例 3-20),使之所產生重音位置改變的聽覺效果,為旋律線條賦予幽 默詭趣的律動感。

譜例 3-20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66-68 以及 mm.84-85。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66-68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84-85

「變奏 III」與「變奏 IV」;鋼琴聲部節奏型態為更加緊湊的小音符,而中提

琴聲部的節奏型態,其組織的音符時值較長(註:譜例 3-21),整體以相當流動的 琶音以及音階式的進行;「變奏 IV」中提琴以切分拍節奏型再現「主題」動機的變 形,使之呈現的節奏感與速度較前幾個變奏,更為流暢且更加活潑(註:譜例 3-22)。

譜例 3-21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17-119。

譜例 3-22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142-144。

【張力與力度】

「主題」樂段,在力度與張力的安排亦屬非常單純,力度在每次的主題再現

樂句,會按著比例增加音量,由開頭的 逐漸發展至最後一句主題再現時,過 程中,力度由 增至 ,隨即漸弱至 ,將寧靜的氣氛延展至變奏 I;

整體雖沒有極大的張力變化,卻有著凝聚力。

「變奏 I」此樂章音量多保持在 甚至有時更弱到 的音量,沒有明

顯的起伏變化,但卻有著鮮明的層次感。

「變奏 II」開始有較明顯的張力變化,經常以弱範圍的音量逐漸漸強至強的

音量範圍,呈現音量堆疊的效果,像是第 79-90 小節,中提琴與鋼琴輪流奏著與 主題相對應的旋律,音量由 不斷漸強累積到 後,再逐漸漸弱回到 ; 樂曲中有許多樂句類似這樣的型態,在此不一一列舉。曲中也出現短範圍裡必須 完成大幅度音量變化的;像是第 90-96 小節,鋼琴聲部重現對應主題旋律的動機,

與中提琴由 的音量逐漸堆疊至 ,瞬間突弱,使力度漸弱到 ,音樂 氛圍回到變奏 II 的樂曲開頭,極具戲劇張力(註:譜例 3-23)。

譜例 3-23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 11 之 4》第二樂章,mm.90-95。

「變奏 III」中提琴一開始的力度即標示為 ,並持續到第 119 小節;這之

「變奏 III」中提琴一開始的力度即標示為 ,並持續到第 119 小節;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