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素養教材實作成品

研究者結合了 PISA 數學化架構、APOS 學習理論以及研究者採用的數學素養模式

“知用觀學”,實際設計一份素養導向對數單元教材,本節將詳細說明素養導向對數單 元教材的設計過程及實作成品,如表4-1-1 所列。

表4-1-1

素養導向對數單元教材設計

活動 說明 素養 APOS

情境 介紹地震、地震規模的正式定義 知 Action 活動一 填寫規模及震幅表格、猜測函數形式 知 Action ªProcess 活動二 平面上描點、猜測可能的函數圖形 用 Action ªProcess

活動三 透過上述表徵估計實際規模 觀 Object

活動四 回憶學過的符號、實際設計新符號 學 Object ªAction

對數定義 對數定義與限制條件 知 Action

活動五 熟練對數定義的轉換 用 Process

活動六 透過對數,計算規模與震幅的關係 用 ProcessªObject

活動七 聲音分貝(應用例) 觀 Object

研究者將素養導向教材設計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情境選擇、數學模型化迴圈

(活動一-活動四)以及系統運用迴圈(對數定義-活動七)。

研究者選擇了地震作為本教材的情境選擇,透過地震震幅與地震規模間的轉換,

提供學習者一個真實世界的情境,並且透過數學模型化迴圈以及系統運用迴圈,引導 學習者學習對數的定義。以下依序將三大部分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情境選擇

在PISA 數學化架構中,第一個步驟為真實世界的情境,所以首先我們要先在真實 世界中尋找一個適當的情境,以下是傳統教科書常見的對數應用題型,研究者分別比 較各種應用題型,如下表4-1-2 所列,表 4-1-2 即代表某一情境中,對數中底數的取用 值以及所造成對數值改變量所整理出的表格。

表 4-1-2 情境的選擇

應用題型 底數的取用值 對數值的改變量 音量(分貝) 聲音強度 ×10 分貝 +10 地震(震幅) 震幅 ×10 規模 +1 地震(能量) 能量 ×32 規模 +1 pH 值 [H] ×10 pH 值 -1 星等 亮度 ×100 星等 +5 半衰期 數量 ×1/2 半衰期 +1 音樂(十二平均律) 頻率 ×2 音階 +12 音量(分貝) 聲音強度 ×10 分貝 +10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學課綱中N-10-4「常用對數:log 的意義,有效位數與 科學記號連結,使用計算機的10#和log 鍵。透過操作而加強認識任意正數a 皆可以改寫

成10$%&'。不談其他底的對數」。

研究者採用以10 為底數以及對數值改變量為 1 的具體情境,學生只需要透過取對 數值即可獲得結果,不需經過額外的運算以及推導,增加不必要的認知負荷,最終研 究者選擇的真實世界的情境為地震震幅與地震規模間的轉換。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的次數相當平凡,

平均每年約有965 次的有感地震,所以地震是在台灣學習者相對熟悉的具體情境,所 以研究者認為選擇地震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學習者學習動機,並且透過此情境帶領學習 者透過數學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二、數學模型化迴圈

選定真實世界的地震情境後,研究者希望學習者透過地震震幅的定義,如圖4-1-1,

將真實世界的問題轉化成數學世界的問題,即為PISA 數學化架構的步驟。進入活動一,

如圖 4-1-2,學習者透過舊有的先備知識指數,將真實世界的地震情境轉換成數學符號 填入表格中,並且猜測可能的函數形式。學習者透過多次反覆的操作以及猜測函數的過 程,即為APOS 學習理論結構圖中的將舊有的物件(Object)形成新的行動(Action),

並且將行動(Action)推展至過程(Process)。活動一在『知用觀學』 所扮演的角色為

『知』,即是將現有的地震震幅定義,由具體情境轉換至數學情境,透過所學的指數先 備知識進行操作完成表格填空。

圖4-1-1 素養教材-地震震幅的定義

圖4-1-2 素養教材-活動一

活動二,如圖4-1-3,則是延續活動一,透過不同的表徵方式,將數值表徵轉換成圖 形表徵,也從離散型轉換成連續型,此步驟透過多次的描點過程,讓學習者重複操作行 動(Action),並形成一個過程(Process)。活動二在『知用觀學』所扮演的角色為『用』,

即是將活動一的表格進行對應,將數值表徵轉換成圖形表徵。

圖4-1-3 素養教材-活動二

透過活動一及活動二的操作,讓學習者建立震幅與規模間的指數函數關係,透過重 複操作轉換也變得更為熟悉,可將此轉換能力視為學習者獲得的物件(Object)。

活動三則是將活動一及活動二建立起的物件(Object),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案例,

將數學結果對應到具體情境的結果,使得學習者更容易了解此物件(Object)的功用。

活動三共有三個小題,如圖4-1-4,前兩小題是透過震幅,讓學習者經由活動二的指 數函數圖形推測規模,最後一小題則是已知規模,透過指數函數圖形的反向操作推測震 幅。活動三除了可以讓學習者熟悉震幅與規模轉換的物件(Object)外,也可透過反向 操作,更加熟悉轉換關係。活動三在『知用觀學』所扮演的角色為『觀』,即是希望學 習者將以建立的物件(Object),經由正確的推理,解決日常生活會面臨的問題。

圖4-1-4 素養教材-活動三

熟悉上述物件(Object)後,學習者了解地震震幅與地震規模是如何轉換,也可以 透過指數函數估計出近似的規模。活動四,如圖4-1-5,則是帶領學習者如何設計新符號 來代表一個數,並且根據以前設計符號的概念,引導學習者設計,最後告知學習者數學 家如何將大家設計出的不同符號進行統一,並提出正式的對數符號。活動四在『知用觀 學』所扮演的角色為『學』,即是學習者透過活動一到活動三,反思此符號的重要性。

以上是本教材的數學模型化迴圈,此迴圈帶領學習者從真實世界轉移到數學的世界,

並且經由數值表徵及圖形表徵解決問題,並從實際例子中獲得驗證。

圖4-1-5 素養教材-活動四

三、系統運用迴圈

數學模型化迴圈中,研究者從真實世界的情境出發,帶領學生透過 PISA 數學化架 構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系統運用迴圈,則是以數學世界出發,帶領學習者直接認識 對數符號,並且進行簡易的計算,最後則是透過真實世界的不同情境加深對數概念。

首先,研究者將對數的正式定義,如圖 4-1-6,完整陳列在講義中,包含指數式與對 數式間的轉換、名詞介紹、底數與真數的限制條件,讓學習者透過正確的行動(Action),

將指數式與對數式做正確的轉換。對數的定義在『知用觀學』所扮演的角色為『知』,

透過正確的知識,讓學習者了解指對數的轉換過程以及相關的條件限制。

圖4-1-6 素養教材-對數定義

活動五希望學習者依照對數的定義進行操作,透過對數的定義,將指數式轉換成對 數式,並熟悉對數符號如何使用以及對數符號所代表的意義,透過重複的過程(Process), 漸漸地讓學習者形成一個較穩固的物件(Object),學習者不僅從數學模型化迴圈中認 識對數符號的由來,也從活動五中更加熟悉指數式與對數式的轉換過程。活動五在『知 用觀學』所扮演的角色為『用』,透過已知的定義,解決數學世界的問題,並且得到最 終結果。

圖4-1-7 素養教材-活動五

對數的定義以及活動五,主要是在數學世界中進行的活動,透過行動(Action)及 過程(Process)的重複操作,熟悉指數式與對數式的轉換。接著,研究者提供學習者地 震規模對數型式的定義如圖4-1-8。

圖4-1-8 素養教材-地震震幅的對數型式定義

透過地震例的對數形式定義,學習者進行活動六,如圖 4-1-9,真實世界中的對數應 用,透過對數定義以及活動六,建立較完整的物件(Object),學習者除了在數學世界 了解對數外,也透過真實世界的例子學習對數。活動六在『知用觀學』 所扮演的角色為

『觀』,即是將所學的對數知識及基本對數轉換應用在真實世界中,藉由對數解決問題 並且驗證問題。

圖4-1-9 素養教材-活動六

活動七,如圖 4-1-10,則是與前面完全不同的應用例,透過不同的情境,學習者可 以再次熟悉對數物件(Object)。活動七在『知用觀學』所扮演的角色為『觀』,即是 將所學的對數知識及基本對數轉換應用在真實世界中,透過不一樣的情境,提供學習者 更多面向的應用。

圖4-1-10 素養教材-活動七

以上是本教材的系統運用迴圈,此迴圈從數學世界出發,透過數學具邏輯性的定義 切入,帶領學習者從不同角度理解對數符號,並且透過對數符號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解決 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

研究者透過真實世界的情境引入,經由數學模型化迴圈,引導學習者理解對數並解 決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也利用自行設計符號來幫助學習者記憶對數符號;系統運用 迴圈則是經由數學世界中的對數定義帶領學習者認識對數符號,並進行相關的運算,以 及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經由這兩個迴圈,學習者不僅從真實世界中發現問題並且解決 問題,也從數學世界中理解數學的正式定義並進行運算,最終建立完整的基模(Schema)。

圖 4-1-11 素養導向對數單元教材設計架構表

地震例 活動一

活動二

活動三

活動七 對數的定義

活動五

觀 觀

活動六

AàP

AàP

A O

PàO P O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