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3

第六章 結論

研究結果

本文研究之樣本主體為 2007 年至 2011 年皆有工作者且年齡 27 歲至 72 歲之 男女,首先以整體進行經濟層面之因素分析,包含性別、教育、年齡、工作滿意 度、婚姻及工作經驗;接續再以年齡別分層,27 歲至 30 歲為年輕族群、31 歲至 43 歲為輕熟族群與 43 歲至 72 歲為中老年族群進行心理面之因素分析。

在經濟層面因素部分,台灣社會已走向性別平等之道路,職場上女性勞動力 投入的比例也開始上升,尤以本研究之研究主體,女性長期投入職場,其所獲得 的薪資成長平均而言比男性較高,亦也證明女性過去能力受到限縮,是因社會氛 圍與環境之影響。教育一直以來被視為解脫社會階層不平等之因素,然而在大環 境的經濟下滑中以及教育膨脹等問題,教育帶來的並未是與薪資成長呈現正相關,

在本研究中教育此因素藉由教育年數平方的方式進行估計,而得出可以減緩薪資 成長差距的成分,然而其並未相當顯著,代表著教育是否能夠帶來薪資的成長,

於本文研究中是否定的,反而是在結束高等教育後及早進入社會的個體,可以獲 得較高的薪資成長空間。年齡越高是否代表薪資成長也愈高,在本研究中也未然,

重點仍在於台灣社會薪資結構的不均度,在年輕族群的平均薪資中較輕熟族群低,

但平均薪資成長卻較輕熟族群高,亦即輕熟族群面對的薪資在其年齡已經達到高 峰,而老年族群又因其在職場上之社會地位而有所差距,薪資成長的變異程度相 當大,造成年齡並不會帶來薪資成長高幅度的主因。最後整體而言,在工作滿意 度、婚姻及工作經驗的分析下,對於某一工作職位越滿意未必可以帶來薪資成長,

婚姻可能成為工作職場上的絆腳石,以及在某一工作職位上的工作經驗越久,其 對薪資成長也是有阻礙的。

在心理層面因素部分,以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為基礎,包含外向性

(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友善性(Agreeableness)、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4

謹性(Conscientiousness)及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五項人格特質變 數,除了對三種年齡族群進行分析以外也以整體面向分析在當前台灣社會中,薪 資成長較巨者,其往往具備何種人格特質。首先以整體族群而言,開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特質者於職場上在其它情況條件不變下,較願意主動 接觸新的事務;也較願意挑戰新的工作內容,會比起較不願嘗試者有多的工作型 態。進而可能有加班與晉升的機會,也因此對於薪資的成長空間有正向的影響;

另外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在工作職場中亦為重要之關鍵,情緒穩定 性較高者其薪資成長也會較高,本文認為因為人是社會群居性的動物,所以必然 需與眾人相處與交流;又因為每個人的特質不同,所以必然會導致相處上有摩擦。

此時除了個人的智力(Intelligence)決定問題的解決方法外,情緒(Emotion)

的控制也成為與人相處的不二法門。

在年輕族群的心理面向中,初出茅廬的晚輩,若先能熟悉職場的潛規則,與 人和睦相處,展現個體的友善性(Agreeableness),獲得夥伴與上司的信任;進 一步的才能掌握職場的要職或工作內容,然後獲得更高的薪資成長。

在輕熟族群的心理面向中,由於對在職場上打滾多年的輕熟族群而言,在專 業技能上必然有所被肯定,在人際關係上也有所多向拓展;所以更進一步的如果 想有所表現,那應該就是在該領域要表現出更嚴謹的專業度,展現其個體嚴謹性

(Conscientiousness)的特質,成就其薪資成長的幅度。

在中老年族群的心理面向中,對於在職場上已具有深度資力的勞動者來說,

在企業裡可能已經位在一定地位的要職中,若為如此,此時要鞏固的應為自我的 專業技能不被市場或時間給淘汰,強化持續保有位在要職上或更上一層樓的能力,

展現個體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的人格特質。

綜上研究結果,以及回到本文第一章緒論的研究背景,當前台灣社會的薪資 停滯狀況,除了全球薪資所得下跌的全球普世 4 大類因素而影響外,整體族群其 開 放 性 ( Openness to experience )、 友 善 性 ( Agreeableness ) 與 嚴 謹 性

(Conscientiousness)都較低,然而在所有樣本中薪資成長高幅度的佼佼者,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5

除了代表其藉由可支配所得(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來證明其競爭力外,

亦具備了眾多經濟個體不具備之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開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的人格特質依據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的定義,是 具有冒險心態的、心胸寬大的、熱愛挑戰的以及對現況之不服進行自我改善。回 過頭來,觀察本研究的樣本,台灣社會大多數人(高達 70%)是不具備開放性人 格特質的,與本研究第一章緒論所說明的草莓族以及小確幸的普世價值,正正說 明了台灣社會不願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冒險、心胸狹窄汲汲營營地計較小利(小 確幸)而不願對現況不服進行自我改善的特質。

一個國家的薪資成長也許深受全球經濟的衰弱與消長的影響,不是一個人、

一個企業家或一個政治家可以扭轉的,但當整個社會都抱持著小確幸與草莓族的 非開放性人格特質時,那就不完全是全球影響下的結果了。而在台灣社會中也許 薪資停滯,但仍有薪資成長卓越的佼佼者,經本文研究結果的探討後,該等佼佼 者所具備的人格特質,不出乎意外的是台灣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重要特質,開放 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更甚,該等佼佼者所服務的,並非台灣本土企業,

而很有可能是外商企業,最終其受到利益的亦非台灣整體社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6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李鴻文、陳芬儀、池進通(2008)。五大人特質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經營 管理論叢,4 卷 2 期,1-9。

林佳雯(2012)。決定台灣薪資成長因素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 會科學學院經濟研究所,台北市。

林金源、朱雲鵬(2002)。台灣跨期薪資所得不均度之研究:因素分析法的應用,

經濟論文,30 卷 3 期,341-361。

林俊宏(2003)。蛻變中的台灣勞動市場:就業與薪資之經濟分析,華岡社科 學報,17 期,143-168。

林淑惠、胡星陽(2003)。上市公司高階經理人之酬勞結構,經濟論文。31 卷 2 期,171-206。

林大森、蔡瑞明(2002)。滾石不生苔?台灣勞力市場中的工作經歷對薪資的影 響。台灣社會學刊,29 期,57-95。

沈進成、孫君儀(2002)。主題遊樂園基層服務人員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工作 表現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 系,嘉義縣。

房美玉(2002)。儲備幹部人格特質甄選量表之建立與應用--以某高科技公司 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春季號 2 卷 1 期,1-18。

徐美、陳明郎、方俊德(2006)。台灣產業結構變遷和性別歧視對男女薪資溢酬 變動趨勢之影響。經濟論文,34 卷 4 期,505-539。

徐美、陳明郎(2011)。台灣不同族群薪資差異的世代變遷。台灣經濟預測與 政策,42 卷 1 期,39-74。

黃登興、劉碧珍、楊子菡(2014)。台灣實質薪資的停滯現象:全球趨勢與台灣 特徵。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學術研討論文,IEAS Working Paper No. 14-A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7

黃德祥、劉宗明(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台北市立教 育大學學報,39 卷 2 期,1-34。

黃芳玫(2011)。台灣人力資本與薪資不均之研究。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2 卷 1 期,1-37。

英文文獻

Barnett, William P., James N. Baron, & Toby E. Stuart (2000). Avenues of Attainment: Occupational Demography and Organizational Careers in the California Civil Servic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6, 88-144.

Barrick Murray R. & Michael K. Mount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1), 1-26.

Charlie, Trevor O., Barry Gerhart, & John W. Boudreau (1997). Voluntary Turnover and Job Performance: Curvilinearity and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s of Salary Growth and Promo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1), 44-61.

Donovan John J. & Gregory M. Hurtz (2000).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The Big Five Revisited,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5(6), 869-879.

Fan, C. S. & H.-K. Lui (2003). 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Narrowing Gender Gap in Wag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Labour Economics, 10, 609-626.

Ford, J. Kevin, Miguel A. Quinones, & Mark S. Teachout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xperience and Job Performance: A Conceptual and

Meta-Analytic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48, 887-910.

Gosling Samuel D., Peter J. Rentfrow, & William B. Swann, Jr. (2003). A very brief measure of the Big-Five personality domain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 504-528.

Guion Robert M. & Richard F. Gottier (1965). Validity of personality measures in personnel selec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18(2), 135-1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8

Jan C. van Ours & Lenny Stoeldraijer (2010). Age, Wage and Productivity. IZA discussion Paper, No. 4765.

Lin, Chu-Chia & Chia-Hsian Lin (2007). Job Switching, Job Tenure, and Wage Dynamics: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llege Graduates in Taiwan. Taiwan Economic Review, 35(3), 285-320.

Patrick Aubert(INSEE and CREST), Bruno Crepon(CREST, CEPR and IZA) (2006).

Age, Wage and Productivity: Firm-Level Evidence. Economie et Statistique, pp.95-119.

Saucier, Gerard (1994). Mini-Markers: A Brief Version of Goldberg’s Unipolar Big-Five Mark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3(3), 506-516.

Salgado, Jesus F. (1997).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1), 30-43.

Schimitt, Gooding, Noe & Kirsch (1984). Meta-analyses of validity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64 and 1982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study characteristics. Personnel Psychology, 37(3), 407-422.

Tett, Robert P. & Dawn D. Burnett (2003) A Personality Trait-Based Interactionist Model of Job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8(3), 500-517.

Tett, Robert P., Douglas N. Jackson & Mitchell Rothstein (1991). Personality

Measures as Predictors of Job Performance: A Mata-Analytic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44(4), 703-742.

Vere, J. P. (2005).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Wage Inequality: The Case of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53(3), 711-7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9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人格特質對薪資成長之影響 尤俊人94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