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高中藝術生活-視覺應用藝術教科書為研究對象,採用內容分析 法,研究教科書中圖例的生活化情形及取材元素層面之內涵,綜合本研究之發 現,教科書三版本的編輯皆以教材綱要的四大主題編寫,課程內容在各類主題下 分配的比例有些許差異,但是各版本教科書所設計的單元名稱,皆有將其課程綱 要所提視覺應用藝術核心能力:1.瞭解視覺藝術對生活的影響及二者的關連性 2.

體驗視覺藝術在環境及傳播媒體的運用與實踐 3.認識應用藝術文化資產,增進藝 術創作與評析的能力編寫於教科書中。從研究結果與討論可獲致以下三點之結 論:

一、教科書圖例選取貼近「真實生活情境」,且圖例數多至 少次序為「周遭情境」 、 「可接近情境」 、 「虛擬假設情 境」 、 「流失亡佚情境」

高中藝術生活-視覺應用藝術教科書中,所編選的圖例取材多源自貼近「真 實生活情境」。以真實生活情境分為「周遭情境」與「可接近情境」,研究對象以 華興文化、泰宇和育達文化三種版本教科書皆以「周遭情境」比例高於「可接近 情境」。就圖例呈現方式而言,多數圖例以周遭情境和可接近情境,並且在安排 方式上皆以搭配課程內容主題,運用輔助說明的方式,用以清楚呈現課程內容。

從研究數據上可看出高中藝術生活-視覺應用藝術教科書,以華興文化、泰 宇和育達文化三版本的編排方式,圖例數量以多至少依序為周遭情境、可接近情 境、虛擬假設情境、流失亡佚情境。研究者與高中及國中共五位標記員,在將圖 例歸類分析後討論,認為教科書所選用的圖例雖然透過結果呈現,屬於貼近真實 生活情境;符合高中藝術生活課程綱要所欲達成之目標,探索各類藝術與生活的 關聯及增進生活中的藝術知能,亦符合視覺應用藝術核心能力,瞭解視覺藝術對 生活的影響及二者的關連性。

二、圖例取材內容元素與生活連結多為「生活環境」 ,依序 高於「生活傳播」 、 「生活器物」、 「生活文化」

教科書中取材內容多為「生活環境」,次為生活傳播、生活器物、生活文化。

生活環境係以生活中接觸的各式空間與建築物、景觀外在和內部…等相關之情境 與場域為多數的取材內容;次為「生活傳播」是透過媒體或媒材所提供傳達生活 或知識性的訊息、運用影音及宣傳品,以用探索其視覺語言。上述「生活環境」

與「生活傳播」為取材內容比例最高兩類,反觀「生活器物」和「生活文化」所 佔比例低於「生活環境」與「生活傳播」。由此可以了解,教科書中的圖例取材

多呈現貼近生活情境中的生活空間與環境,較少為淺層的物件與器物,以及更少 為包含起源於同一區域之人們所具有的共同記憶、思想與各具特色的生活文化。

在高中藝術生活-視覺應用藝術教科書的教材內容使用上,各版本皆以「生 活環境」的圖例所占比例最高。原先研究者期望各版本之教材的取材內容元素於 各類目的數據是均衡分布,但是華興文化版本的教科書取材內容元素,以生活環 境比例明顯高於其他類目為 45%。泰宇和育達文化版本教科書各類目比例雖看起 來較為平均,但在生活文化的比例皆低於 10%,若能夠提高生活文化的圖例將更 能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的範疇。研究結果可得知研究對象三版本教科書圖例,符合 高中藝術生活-視覺應用藝術之核心能力,體驗視覺藝術在環境及傳播媒體的運 用與實踐的部分,但是在認識應用藝術文化資產,增進藝術創作與評析的能力的 內容可再增加。

三、圖例取材關係元素多集中於「人與社會」 ,依序高於「人 與自己」 、 「人與自然」

教科書各版本圖例取材關係元素,多集中於「人與社會」。在取材關係的三 種類目中,「人與社會」明顯高於「人與自己」和「人與自然」,尤其以人與自然 的取材關係明顯偏低。相較之下,自然方面的關係元素較少出現在圖例中,此方 面的圖例多結合藝術家結合環境議題創作,融於生活環境的取材內容。就取材關 係元素的分析,是以偏重於「人與社會」方面的圖例明顯偏高。

高中藝術生活-視覺應用藝術課程,延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精神,希望透過 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係,以學生為主體,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開 啟學生對周遭人、事、物的好奇,引發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從研究結果可見,人 與自然在研究對象華興文化、泰宇、育達文化三版本的教科書中皆低於 5%,其 比例明顯偏低。各版本若能將取材關係元素的各類目比例上調整平均,將可幫助 學生進一步體會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各關係層面。

相關文件